Others

小凯:中国比加拿大更像家

中国比加拿大更像家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译:顾静,中国;封面绘图:闪电小熊,中国

小凯(化名)有着一头棕色的头发和一双灰蓝色的眼睛,说着一口标准的加拿大式英语。因此,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听这样一位18岁的姑娘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说自己里面其实是“半个亚洲人”时,都会非常惊讶。

不仅如此。和大部分同龄人不同,这个低调的年轻人没有选择直接去上大学,而是暂停了学业,到离出生之地千里之外的地方——中国,去教小孩子学英语。

如果问她为什么做这样不同寻常的选择,她的答案很简单:中国是她留下记忆最多的地方。小凯在家中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二,虽然出生在加拿大,但从小随父母在中国不同的地方长大,直到15岁才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之间她还在菲律宾生活过一年。

在中国生活的日子不仅使小凯爱上了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们,并让她看到这里孩子们的需要。在她长大的地方,童年的小伙伴刚满六岁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而在此后的六年里,她们都要远离家人,每年只能回家呆两个月。

所以,当她在加拿大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并在圣经学校学习了一年以后,便决定不像她的朋友们那样直接去上大学了。18岁的小凯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决定返回中国,到寄宿学校去做一名志愿者老师。在谈到怎么会有这样的决定时,她说:“是爸爸让我有了这个想法,而上帝给了我信心”。

小凯知道,很多人不能理解她暂停学业的决定。对她的高中同学来说,高中毕业之后一般都直接上大学,他们的世界就是邻里和学校。但对小凯来说,这是难以理解的生活状态。她说:“我很开心自己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当然,她的朋友们大多也不会明白在异国他乡不断地换地方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小凯出生后不久,一家人就搬到了中国,两年之后去了菲律宾,一年之后又回到中国。过了三年,一家人又搬到中国的另一个地方,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人生活在一起(傈僳族人通常分布在缅甸、中国西南部、泰国以及印度的山区)。

很多小凯的同龄人都对她在跨文化背景中非同寻常的童年感兴趣。与她在加拿大的同龄人不一样的是,小凯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姐姐以及其他跨文化背景的小孩一起逛海滩、爬山和爬树度过的。她回忆道:“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爬到山上去给我家养的羊找饲料”。

意想不到的是,当小凯一家为了帮姐姐开始大学生活而搬回加拿大时,15岁的小凯却遇到了最大的挑战。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适应过程。她说:“我有六个月都陷在抑郁症当中,因为我根本不想待在加拿大。我觉得我当时可能还没有准备好适应那里的生活。我很想念在中国的朋友,我觉得加拿大人跟我很不一样。我害怕永远也找不到一个真正能理解我的朋友了。”

她甚至开始生上帝的气,觉得上帝没有给她能够分担困难的朋友。但后来上帝对她说话,让她明白自己已经把友谊看成了高于上帝的偶像。

当意识到自己把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建立在是否得到友谊上,而不是上帝本身时,她开始悔改。“我告诉上帝‘你是我的一切。拥有友谊很好,但是我也可以没有它。我可以被你所满足。’说这话时,我在加拿大还是没什么朋友。”

就在小凯向上帝悔改之后不久,上帝赐给她一些关心她的好朋友,其中有一些还是基督徒。

如今,除了大姐,小凯全家都回到了中国。对于小凯来说,回到中国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她希望作为寄宿学校里唯一的基督徒老师,自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让他们能够感知上帝的属性。她说:“真希望上帝可以使用我,让孩子们知道上帝是谁,并帮助他们更加靠近上帝。”

虽然小凯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多久,但她确信:拿到大学学历(最好是教育学学历)之后,自己还想继续教书。“我想去菲律宾教书,教孩子,尤其是那些不被人们重视的被寄养在别处的孩子们。我想成为一个让他们感到被珍视,可以与他们分享上帝的好消息的老师。”

当小凯11岁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属于上帝时,就曾承诺委身上帝,现在她要实现自己的承诺。她说:“祂给我生命,对我有一个计划,因此,我要让祂在我生命中完成那个计划。只有这样,我的生命才会真正有意义。”

对于雅米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做现在在做的事?” 小凯回答说:“我知道上帝爱我,对那些还不明白上帝的爱的孩子们,我很有负担。我希望他们能明白上帝爱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在基督里找到确据与平安。”

*此文章英文原文和翻译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submit_article

上帝使人升高

Godlifts

作者:小羊,中国

“法老随即差人去召约瑟,他们便急忙带他出监,他就剃头,刮脸,换衣裳,进到法老面前。”
(创世记41章14节)

雅各的儿子约瑟,因着哥哥们的嫉妒,在年少时被卖到埃及的波提乏家中做奴隶。但上帝与他同在,使他在波提乏眼前蒙恩,由奴隶变为管家。可好景不长,波提乏的妻子以目送情给约瑟,要约瑟与她同寝,但约瑟因着敬畏上帝的缘故选择拒绝她,结果被其诬陷入狱,成为囚犯,由此人生跌入谷底。但在监狱里,耶和华也仍然与约瑟同在。上帝使约瑟在司狱面前蒙恩,“司狱就把监里所有的囚犯都交在约瑟手下”(创世记 39章22节)。另外,他在监狱里也成功地为因事被法老下到监狱的酒政和膳长解梦。这让约瑟的出狱有了一线希望——约瑟请酒政出监后在王面前提说他。然而酒政却忘记了,约瑟的出狱希望也因此变成了绝望。

正当约瑟被遗忘在监狱长达两年之时,埃及法老突然召他出监,于是他就剃头、刮脸、换衣裳,来到法老面前。此时,约瑟的身份已由囚犯变成被法老召见的人,而这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法老召见约瑟的原因是因为他做了奇怪的梦,无人能解,而当他听酒政说约瑟善于解梦时,便召见了约瑟。然而法老所做的梦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出于上帝。上帝透过这件事情,让被遗忘的约瑟得以来到法老面前。对于解梦的恩赐,约瑟也说:“这不在乎我”(创世记41章16节)

上帝一方面将解梦的恩赐赐予约瑟。另一方面,上帝让约瑟在监狱里遇到酒政和膳长,并有机会为他们解梦,让酒政记住约瑟。即便后来酒政忘记约瑟,上帝又将不是出于法老自己的梦放在他的生命中,令他心中不安,寻解梦却又无人能解。上帝就这样使各种因素相遇,让约瑟成为唯一可以为法老解梦的人,最终又使约瑟登上宰相的位置,在法老和众人面前尊大。正如撒母耳记上2章7节所说“祂使人贫穷,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这一切都在于上帝。

这让我不禁思考,降卑或高升,这真的都是上帝的作为。祂才是历史画卷背后真正的推手,也是这些令人感动、惊奇的故事背后真正的主角。如果我们继续读故事,也会发现,让约瑟当上埃及宰相大富大贵并非上帝最终目的。上帝的计划比我们看到的更大——上帝是拣选约瑟,使用约瑟做自己的仆人,透过他祝福更多的人(创世记 50章20节)。

当然,上帝为何单单拣选约瑟呢?我们或许无从知道答案的全部,但我们却可以看到,约瑟无论是在身为奴隶、管家还是囚犯之时,都没有失去倚靠、仰望上帝的心,并在每一件事情上(包括当囚犯)都忠心尽上自己的本分。因着对上帝的敬畏,他也选择不犯罪,默默承受误解,继续等待上帝,最终承受生命恩典。

亲爱的你是否也如约瑟般正经历人生的低谷,被人出卖、被人诬陷、被人遗忘呢?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慰的是,就如上帝看顾掌管约瑟的人生与当时的历史,上帝也同样掌管我们的人生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当我们暂时看不见结果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信靠祂。同时,让我们留心,我们虽然不一定有机会如约瑟那样当上埃及的宰相,但我们却可以像约瑟一般选择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依靠上帝,做一个尊崇祂的人。谁知道上帝会怎样使用我们呢?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诗篇34篇8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功成名就)


投稿

上帝会给我们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吗?

Will-God-Give-Me-More-Than-I-Can-Bear

作者:Kezia L.,新加坡;翻译:孔晓慧,中国

“上帝绝不会让难以承受的事临到你,祂只会把你能处理的事交给你”。

刚开始信主的几年里,每当面临挑战,这句话就安慰我。我甚至用它来劝慰正经历艰难时刻的朋友。

但是当妈妈去世时,我有点怀疑了。不久后,一个与我关系很好的舅舅被枪杀。接着,我婚礼三天后爸爸去世。几个月后,另一位舅舅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失去双臂。以前使我受到很大鼓舞的话语现在突然站不住脚了。

上帝怎能让这些事发生?我完全理解不了。我心里想,他们不是说上帝不会把过于我能承受的担子给我吗?为什么现在我所面临的超越了自己可以承受的极限呢?

这不仅让我想到自己,还想到那些处境比我更加艰难的人。我的意思是,我怎样去安慰一个刚刚失去自己小孩的妈妈,告诉她上帝不会给她过于她所能担当的担子呢?或者怎么向一位刚刚埋葬了妻子和孩子的人说这话?又或者怎么向一位失去双亲的孤儿如此解释呢?

我怎样才能让这些惯常用到的安慰话语可以去解释悲惨的生活现实呢?上帝真的不会把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担子给我们吗?

好长一段时间,我都选择继续相信祂不会。我假装坚强,继续生活。但是伪装很难继续,我几乎坚持不住了。

是的,上帝会那样做。

一段时间后,我最终有勇气承认:上帝会给我们超过我们承受能力的担子。我相信祂会让我们经历刻骨的痛,可能会摧毁我们让我们所剩无几的痛,亦或经历惨痛的失败。

那我们如何理解哥林多前书10章13节中上帝的应许呢?毕竟,那里明确指出上帝“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就是这里,我意识到,这句经文中的“受试探”是指着罪而言。上帝不会容许我们受试探过于所能抵御的。这个经常被误用的经文不是指遭受试炼讲的。

提到试炼,我相信上帝会给我们难担的担子,因为如果我们凡事如意,顺利应对一切,我们就真的不需要祂了。如果我们可以承担每一个担子,我们就没必要转向祂,祈求得到祂的帮助、让祂加添力量和勇气了。

除非我们有基督赐下的恩典和力量,我们无法忍受试炼。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己曾在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无能无力的艰难处境,沉重的苦难将我整个人耗尽,让我哭都哭不出来了。痛苦太重,难以承担;心里满满的都是苦。就是在这个时候,除了我与上帝的关系,其他都不再重要。

痛苦是有益的。

那是不是上帝容许苦难发生就表明祂很残忍呢?当然不是。

事实上,痛苦对我们有益处。不,我并不是说我喜欢痛苦——远非如此。但是尽管它令人生厌,却是一位良师益友。痛苦帮助我们清晰地认清自我,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痛苦让我们知道有些地方出问题了。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在战争中下半身失去知觉的老兵。在一个场景中,一位高中生志愿者正帮他清洗身子。高中生说有时他真希望在学校的足球训练中感受不到疼痛。这时老兵回答道:“不,不要。你不会想像我一样失去痛觉”。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状态。我们想逃避痛苦,相信这样对我们是最好的。但是痛苦不是我们的敌人。它实际上帮助我们过得更好。痛苦把我们引向正确的方向——过一个定睛上帝、依靠上帝的生活。

我并没有觉得你我经历的困难无关痛痒。相信我,我也曾希望自己的生活远离苦难。但是,我不得不说,在上帝的智慧中,祂让凡事的发生都有目的。

现在我更深依靠祂来得力量,知道没有祂我绝对搞不定。我也学习更好地爱人,真正地关心他人的幸福。我看到自己自私欲望背后的愚蠢,做决定时也更加有智慧。这些只是上帝教我的一部分功课。不经历痛苦,我永远也领悟不到这些。

试炼和痛苦是我们最终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放心的是,每一步都一定会有上帝与我们同行。

此文章原载于作者的博客,此版本已由雅米事工团队编辑。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英文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面对苦难)


submit_article

上帝喊我去教儿童主日学

Sundayschool

作者:苏林,中国

当我想象自己身为主日学老师的样子时,心里很是害怕。印象里大部分酷女生(比如我)都是讨厌小孩的。若是小朋友长得可爱,我可能会像对待宠物一样将其唤过来或摸摸头,把小朋友搞哭了还不明状况;小朋友表达想要一起玩的欲望时,应该是出动手机游戏打发了事;如果出现了我认为“无理取闹”的行为,我估计还会找个借口离开。这样一个人怎么做主日学老师?!

但信主以后,我真的很羡慕那些自小就在敬畏上帝、尊重人、关心他人感受又充满接纳的环境里长大的人。感觉他们一个个都谦和有礼,温柔有爱心。有时候,看到主日学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敬拜或者表演节目,更是觉得心都要融化在这些小孩子纯真的表现里。虽然自己没有机会做一个主日学的学生,但我很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有机会上主日学,从启蒙的那一刻开始,就沐浴在上帝的话语里。

万万没想到,还没结婚生子,我就被鼓励去参加主日学的服侍了!

我自然向属灵伙伴和长者表达了我的不安和担心,却意外得到了许多安慰和鼓励。我不是特别知道如何与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相处,也许通过学习如何服侍主日学的小朋友,我能够多了解小朋友的喜好,改善自己跟弟弟妹妹的关系呢。加上在开始阶段,没有经验的老师们会以学习为主,跟小朋友一起上课(这简直圆了我想上主日学的梦想!),于是没有多加推辞,我就愉快地决定加入啦。

有惊喜,有阻力

菜鸟主日学老师的日子很快就开始了。看到有经验、有恩赐的弟兄姊妹们跟小朋友的互动自然又生动,真是让我羡慕。不论小朋友捣乱,不听指挥,发呆还是哭闹,他们总是有办法“镇住”小朋友。而且他们使用的言语也很讲究:“老师现在要上课了,谢谢樱桃小朋友,苹果小朋友和梨子小朋友坐好了,葡萄小朋友,请问你可以坐好吗?谢谢你”;“请你不要把手放在我身上,我会很不舒服”;“梨子小朋友,当你在上课的时候一直拍苹果小朋友,她就被打扰,没有办法好好上课了”等等……

另外在备课的时候,大家的认真劲头和奇思妙想更是让人佩服。有一次讲主耶稣把水变成酒,同工们不但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有变魔术环节,而且准备的水果也是葡萄,让人联系到葡萄酒,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故事,小朋友很快都记住了水变成酒的故事。

可是,也有的时候,我们与小朋友的沟通不是那么顺利。有一次讲攻打耶利哥城,本来想告诉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哪怕上帝所给的办法好像不合逻辑,也要像以色列人那样完全遵循上帝的旨意去做,绕城7圈之后,耶和华就使城墙塌陷。但小朋友听完故事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要攻打别人的城?”“为什么不能从正门进入城内?”听完“天父爸爸已经把整个城都交给以色列人”这样的理由,他们也还是满脸困惑地想“那么耶利哥人都搬到哪里去了呢?”

不止按照成人的思维备课会遇上小朋友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在课堂上遇到小朋友不遵守纪律也成了我们很大的障碍。开始经常迟到的小朋友要求出去找爸爸妈妈,后来不愿意跟老师有互动的小朋友每次来上课都要大哭大闹,接着跟老师熟悉了之后发现老师们都是“好脾气”,“好欺负”,就结伙一起不上课吵吵闹闹不配合。每次上课都至少要两个老师一起应付,课程结束后老师们精疲力尽,非得去大吃一顿补充体力才行。

谁能帮助我呢?

面对这样的种种困难,我心里充满了挫败。想到还没开始服侍时,我就因为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来正确对待小朋友而发问。那时得到的一个答案是:“如果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永远不够的。要依靠上帝,求祂来带领,赐智慧,更赐爱小朋友的心”……“不是靠着聪明和技巧来教小朋友知识,而是因着自己能够活在基督里,生命影响生命,让孩子们从完全的接纳和爱中活出全新的价值。”

原来,主日学的服侍,依靠的并不是我的技巧,更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我有没有依靠上帝的话语和爱来传递在祂里面的生命,将小孩子带到上帝的面前。

当我把一些疑问向牧师表达后,他也用一句经文回应我:“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章6节)主日学不只是陪小朋友玩玩闹闹,而是要给他们来自圣经的教导,让他们学习规矩,学习圣经的话,更让他们看到老师的生命。每周2-3小时的主日学,不知道何时,上帝的话语就会在小朋友心里扎根发芽。

服侍的果实

一年过去了,虽然小朋友们依然继续闹腾,作为老师的我还是会时不时怀疑自己的服侍,可是回头看,我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对与小朋友相处充满胆怯战惊的自己。上帝在不知不觉中,带我迈出了很大一步。放假回家面对小自己很多的弟弟妹妹,我可以耐心陪他们玩,跟他们聊天,听他们说自己学校的趣事,喜欢和讨厌的小朋友,还有迫不及待长大可以去做的事情了。当其他教会的姊妹刚刚开始主日学服侍,来找我们讨论,讲述自己不知道怎么满足调皮的小朋友时,我把失败的例子一一分享给她,并提醒她,“不在于做事的技巧和方法,而是要回到基督里,体会什么是服侍和爱。”

感谢天父,在祂喊我去教主日学的日子里,教会了我什么是服侍,什么又是爱。用生命影响生命,我会继续努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