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如何对付没完没了的自我苛责?

 

作者:Jess McDonald Ragg

翻译:Nancy

有声播读:洋澜

 

 

很显然,在几年前,我把上帝变成了Simon Cowell(以挑剔著称的美国音乐类选秀节目评委)。

在一次关于灵命更新的课上,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讲师告诉我们,我们将探索我们对上帝位格的理解以及我们每个人对上帝属性的感知和认识。

就我而言,我曾想象过上帝坐在一把巨大的黑色皮扶手椅上,眯着眼睛看着我,而我不安地站在舞台上,努力把惠特尼·休斯顿的《我将永远爱你》(或其他一些老套的选秀歌曲)唱好,并焦虑地等待着祂的严厉批评。

我把上帝变成了一个《X音素》(美国的一档选秀节目)评委,感觉祂在等着告诉我我的成绩有多“平庸”。我并不是在说罪,而是在说我的日常生活-

  • 我在大学里的成功,交作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 我的关系,无论我作为什么角色:女儿、朋友、还是姐妹;
  • 我的工作及我犯过的一切错误;
  • 我的事工(在敬拜团中),我会根据人们的反应来判断自己是否有价值。

我怀疑,我之所以会这样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经常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可能会因为消极的自我对话而感到内疚。尽管我有一个总是在鼓励我的很棒的父亲,我也不记得有哪个主日学校的老师告诉过我:如果我搞砸了,上帝会用大棍子打我。但我却有很苛责的内在批评的声音。我脑海中有许多话语、期望和深深的失望叹息都不是从上帝而来的,我却把它们投射到祂身上。

W. Tozer(托泽)在其著作《神圣的知识》中说:“我们倾向于按照灵魂的秘密法则,朝着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形象前进。”

他的意思是,我们的生活是构建在我们对上帝的认知之上的:无论我们认为祂是一个慈爱、体贴的父亲,常常微笑着在生活中看着我们,还是早期社会争议倡导者的嬉皮士式的耶稣,或者将圣灵视为一个随性、行踪不定,必须被推着行动的人。

“你们在某个地方都会错的,”我们的讲师笑着告诉我们,“因为我们都错了。”

但上帝是最终的审判者,不是吗?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正如下面这些经文告诉我们的那样,上帝是终极审判官:

“因为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耶和华是给我们设律法的,耶和华是我们的王,祂必拯救我们。”(以赛亚书33章22节)。

“设立律法和判断人,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各书4章12节)。

然而,两千年前,上帝的审判已经落在了基督身上,祂被钉在十字架上。当我们心中有基督,并使祂真正成为我们生命的主时,审判就不再落在我们身上了。

仇敌想要削弱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最聪明的方法之一就是让我们质疑祂的身份或祂话语的真实性。

我回想起创世记第3章,蛇问夏娃:“上帝真的说了……吗?”而让她怀疑上帝的本质和良善。

就我而言,我被灌输了上帝作为《X音素》评委的形象,这与圣经里经文对祂的描述根本不符:

“耶和华有恩惠,有公义,我们的上帝以怜悯为怀。”(诗篇116篇5节)。

“古时耶和华向以色列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利米书31章3节)。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章8节)。

在这里,我想分享两点,帮助你处理和我同样的挣扎。第一个是我们如何理解上帝的属性,第二个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失败。

1.理解上帝的属性

要重新调整我们对上帝属性的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读祂的话语,特别注意经文中对祂品格的描述。就我个人而言,福音书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它帮助我仔细考察基督的品格。

我在马太福音9章36节中发现了这样一段精彩的经文:“祂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通过这一句话,我感受到了关怀和爱。耶稣看着这些如此渴望来找祂的人,产生了怜悯。对于像我这样很难对自己有怜悯的人来说,上帝怜悯我这一事实令我震惊。

我不敢说我已经“完全理解”了上帝的真实属性,但我在挑战自己不断完善对上帝的认识。一部名为《拣选》的众筹电视剧让我深受鼓舞,该剧讲述了耶稣在世的生活和事工。

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到这些我熟知的故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上帝对人类的本心。它帮助我重读了这些故事,让我对耶稣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尤其是看到祂是如何与门徒建立关系的,以及祂是如何给出怜悯的,特别是对那些受压迫和被边缘化的人们。

我鼓励你细细地读圣经,注意上帝如何向我们显明祂的属性,特别是在《新约》中。不是因为《旧约》中的上帝不同,而是因为《新约》描述了耶稣基督与我们所立新的约定。因为我们在耶稣里面,上帝通过祂在十字架上所做的工来看我们,所以我们不需要为了满足祂的标准而去努力和证明自己。

虽然上帝是审判者,但祂也是我们的父(马太福音6章9节)、创造者(歌罗西书1章16节)、救世主(以赛亚书12章2节)、护庇者(诗篇5篇11节)和朋友(约翰福音15章15节)。事实上,罗马书2章4节谈到了是祂的恩慈而非严厉的责备使我们悔改。

2.更好地处理失败

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搞砸。我们都有在工作中自己都不敢相信会忘记了某件事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处理这样的情况,而不是把刻薄的话投射到一个良善的上帝口中?

几年前,我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造成了一些代价高昂的后果,这让我感到非常内疚和感到自己无比愚蠢。但我父亲鼓励我记住,上帝是有大能和在掌权的,所以我不需要有那么多压力。

事实证明,我犯的错误凸显出了公司业务流程中的一个漏洞,需要改进以改善我们的业务。我们当然可以在以后吸取同样的教训,只是风险要高得多。看到上帝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这种局面的,我很受鼓舞。

哥林多后书12章9节总是很好地提醒我们,上帝的恩典是够用的,使徒保罗提醒我们,上帝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也许这句经文可以让我们在感到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不那么难受,因为在这些时刻我们可以相信上帝的大能。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失败呢?我们把它交给上帝,继续前行,并尽我们所能,相信祂会在任何情况下照看我们。

就我而言,这也意味着只从表面上看失败。意味着我会选择对自己说,“天哪,我希望这件事没有发生,如果我那样做了,也许可以改变情况,我下次会注意。但现在,我要让上帝来掌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反复思考我做了什么,我本可以做什么,剖析我为什么会搞砸,哀叹我有多糟糕,最后连续几个小时苛责自己,觉得自己太让人失望。

虽然我会直面当下的情况以及思考我是如何搞砸的,但我也会像上帝对我那样给自己恩典,并因知道上帝在掌控一切而感到放心。

在我不断对付脑海中那个Simon Cowell版本的上帝时,我也不断让自己沉浸在经文中,这样这个苛责的上帝图像就可以被完全抹去,并被真实的上帝所取代。这是一段旅程,但一点一点地,上帝的声音、祂的温柔和祂对我的恩典越来越清晰。看到祂是如何看待我的,知道祂是如何爱我并为我加油的,使我也能够善待自己,因着我慈爱父亲的形象而不断成长。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找到喜乐的通关秘诀

 

作者:Nico

有声播读:小七

 

 

中学的自己是一个爱打电动的宅女。我最爱玩是一款名为《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的游戏。在那里我可以打造出我想要的牧场,布置我梦想的小木屋。在那个小镇,我可以任意地去探索,和自己喜欢的NPC 触发不一样的故事情节。在玩游戏之前,我都会习惯性地搜索攻略。我要事先知道游戏里面NPC的喜好和常去的地方,那我才可以和他对话得到重要的情报,好开启有趣的剧情,去到下一个我想要的故事线。游戏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很闷的,可是我心里清楚知道游戏里的我想去到的下一个目的地。就算在过程当中有点无聊,我心里都会充满着期待,因为我深知道我想要的都会发生。

长大后, 我就不再玩这个游戏了。游戏里的主人公仍然活着,可是他已经完成了他在游戏里的使命。他已经变成了身价百亿的富豪,喜获他心爱的女子,和镇上的居民的剧情也已经解锁完成。对我来说,他的生活已经索然无味,毫无意义。在我放弃游戏的那个下午,游戏的主人公也永远停留在他的时空里,不会再前进。

有好多次我现实的人生也犹如游戏里的人物,在某一个时间点突然定格,不懂何去何从。我不是因为完成所有的梦想而感到空虚,却是因为不懂为什么努力而失落。对于未来,我有一本写满愿望清单的笔记本。那里有着我对未来的图像。犹如玩着闯关游戏,我按着计划一步一步去拼凑我想要的未来,并且带着盼望,和上帝一起筑梦。

后来有一天,这幅图像猛然被打碎了。我忽然对自己的未来失去期待。每天睁开眼睛,心就空荡荡的,仿佛丢失了自己也说不上来的一块。我情绪的按钮似乎已卡机,对周围的事情不喜不悲。我照常工作,照常服事,喜欢的运动、阅读和写作也没有落下,可是只有自己知道我已经弄丢了人生的意义。

其实仔细回想,当时候的失落是有迹可循的。那段时间我刚结束一段失败的关系,面对工作上繁重的压力,再加上许多的自我怀疑,慢慢侵蚀我里面的盼望。生活里一片一片不起眼的雪花落下,然后毫无预警下雪崩就发生了。我失去里面宝贵的喜乐。我突然觉得我的日子已经一望看到尽头,不会再有新鲜事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玩到无聊的游戏可以罢玩。可是过得乏味的日子还得继续走下去。

诚实地说,我仍然还是在慢慢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培养”我的喜乐。可我还是希望我可以向你分享这段日子上帝对我的一些提醒。

一、在试炼中喜乐

“我的弟兄们,你们遇到各种试炼的时候,应当看作是极大的喜乐。”(雅各书 1章2节)

作者很诚实地告诉我们,在一生中一定会遇到试炼,而且还不只一种试炼,而是各种。如果我们认为一定要等试炼过去,或者没有试炼了,我们才能喜乐,那“喜乐”将会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得到的。上帝会带我们避开试探,可不会让我们躲过试炼。因为唯有经过试炼的压榨,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一颗红豆经过碾压,它的里面仍然是红豆。透过试炼,上帝让我们明白我们生命深处在隐藏些什么。

在我失落的日子里,我发现我的内心充满许多的自我怀疑。纵然别人觉得我是一个很优秀的姐妹,可是我常觉得自己是破碎的,别人看到的我不是真正的我。后来我才发现我从来没有以上帝的眼光看过自己,接纳自己。

如同圣经里的雅各。前半生凭着自己的努力去抓抓抓,后半生才突然惊觉,他用力抓取的,犹如流沙,从他手里流淌出去。因为我常觉得不足,于是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可毕竟人生不是一场可以照着攻略就可以完成任务的游戏。当事情的发生不如我的计划,我彻底陷入崩溃。

那如何可以在各种试炼里培养喜乐呢?喜乐不是找到的,而是需要主动培养的。

二、保守喜乐的心

“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章23节)

要保守喜乐的心,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看试炼的眼光。把每一个季节的试炼看作是我们的朋友。因为“试炼”会在最终给我们一份特别的礼物。比如说,我在属于我的试炼里认识到最真实的自己,一个自卑的自己。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眼光去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

找对的人聊一聊可以帮助我们转变看事情的眼光,从而培养我们的喜乐。可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找错误的对象聊我们的情绪。在我的经历里,我最常找的对象是我自己。这是错误的选择。因为越和自己聊,我的心越陷入低谷。最后只能任凭自己瘫在地上,爬不起来。但是找主耶稣基督聊聊,可以帮助你我们回正确的方向。

 

三、专心等候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箴言3章5-7节)

很喜欢一位牧师分享的一句话。JOY = Jesus’s Over Yours (喜乐=耶稣的能力大过你此刻所面对的)。问题来临的时候,让上帝的声音大过你内心的声音。在我的经验里,上帝真的会回应我许多的问题。虽然不是当下立刻得到答案,可是在某一天,上帝会透过一个人,一句话点醒我,引领我去到下一个阶段。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等候。等候不容易。要熬过这个阶段,灵命成熟的属灵同伴至关重要。我有一群很爱我的小组组员。在他们面前,我可以放心敞开我的软弱,让他们为我代祷,陪在我的身边。

我们要学会画界线,保守喜乐。

使徒保罗身处监狱,受尽折磨中,他仍然可以保守自己的那一份喜乐去赞美上帝。显然,他没有让环境去决定自己是否该喜乐。也许我们可以在今天学会画下一个界线去保护我们的喜乐。什么事物可以让你喜乐,什么事物是绝对越不过,去偷走你的喜乐? 

生活有许多美好的事情让我很快乐。一件好看的上衣,一部动人的电影,一个好心人送我的蛋糕……这都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我们都可以享受。可这不应该是我们喜乐的来源。快乐是短暂的,很容易被外来的事物摧毁,而喜乐是当我们坚持不下去时,支撑我们的燃料。

四、记住自己的身份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各书1章2-4节)

试炼会为你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更成熟的生命,让你毫无欠缺地培养稳固的喜乐。大部分时间,我享受着手中工作的每份成果,那是我努力经营的回报。我因此而感到快乐。可上帝也提醒我,我的喜乐要时常来自与祂的关系。祂乐于给每个孩子好的礼物,因为没有父亲希望孩子是不快乐的。

真正从上帝来的喜乐从来不是拥有什么,而是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忠心完成祂所托付给我们的。在我失落的日子里,我唯一能抓得住的是自己的身份——天父的女儿,和忠心完成我手头上的工作,尽管我不知道我人生的下一步在哪里。我固然在乎上帝是否回应我的祷告。我能喜乐,不是因为上帝很快回应我的祷告,而是就算祂不回应我,我也可以因着相信祂对我的爱,而选择喜乐。上帝在乎我们的梦想,可祂更在乎我们生命的成熟度,好让我们可以承载祂要给我们更美好的一切。

人生不是一场既定的游戏,你只能照着攻略去到特定的地方,开启你想要的剧情。人生是一场场未知的闯关游戏。上帝给了你指南(圣经)和圣灵去解锁人生的无限可能。爱玩游戏的我喜欢预先看攻略,提早做计划得到我想要的宝藏。可是上帝从来不预先告诉我人生所有即将发生的事,因为祂让我有选择的机会。每一个选择都让我有新的看见,慢慢建造那在我里面,任何人都夺不走的喜乐。

直到现在我仍然对未来没有一幅清晰的画面。可是我相信上帝是比我出色的编剧。这场游戏会比我童年玩的游戏还要惊喜。我们需要做的是,抱着我们的喜乐,找到通关秘诀,闯过眼前每个关口。在游戏的最终章,我们会找到上帝预备给我们的宝藏,一个超过我们期待的宝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写给疑惑的基督徒们:上帝并不害怕你的疑惑

作者:Dan Paterson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美君

 

Dan Paterson是 Questioning Christianity 机构的创始人,其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作为一名按立的牧师,Dan经常向听众讲述福音如何与生活中一些最大的问题联系起来,特别是如何解读基督教信仰的最大的挑战——苦难的问题。 Dan的妻子叫Erin,他们育有三个年幼的儿子,Josiah、Zachariah 和 Seth。

 

亲爱的充满疑惑的基督徒们,

当我看到基督徒是如何对待疑惑和疑惑者时,我感到非常难过。不管我的话对你来说有没有份量,我都想为你因着被你身边基督徒的忽视而深表歉意——他们甚至可能让你觉得你“不是他们真正的一员”,因为你在他们认为如此自然的认信方面有所挣扎。

我知道每个信徒其实都是一个怀疑者。无论是当我们面对基督故事对我们理性的挑战,还是当我们的生活崩溃时经历灵魂的暗夜(或两者都有),我们都会对上帝怀有疑问。然而令人恼火的是,常常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感到上帝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真实。祂的作为并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

然而,我发现圣经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耶稣似乎比教会更能接受怀疑。想一想有多少诗篇是因着对上帝的失望而提出的疑问。

想想大卫王的恳求,“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 (诗篇 22篇1节)。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喊出这几句时,是多么羞耻的时刻啊:圣经中竟然记录了上帝对祂自己的质疑(马太福音 27章46节)。

在耶稣复活之后,祂似乎也对祂的追随者中有怀疑者没有什么意见。马太福音记录了即使在看到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当其他人在敬拜耶稣的时候,他的第一批追随者中仍然有一些人心存疑惑(马太福音 28章17节)。或者,就以多马为例。在耶稣复活的那天晚上,多马出于某种没有记载的原因外出了(也许是去拿无酵饼了),耶稣当时出现在众人当中让他们看到祂复活了(约翰福音 20章19-23节)。多马有相信众人所说的吗?并没有。根据约翰的记载,耶稣让多马整整一个星期都处在怀疑的迷雾之中(约翰福音20章24-29节)。

因着这些充满赤裸裸疑问的故事,圣经给了我们情绪的记录以及让我们也可以自由表达我们的疑惑。

上帝不害怕你的疑问,即使你可能遇到过一些害怕你提问的基督徒。或许你的疑问会挑战教会内那些将怀疑视为信仰敌人的风气——但我们都可以从提问中受益。

在我自己的故事中,疑问就是我走进信仰的大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当时面临着一个挑战,就是去探索基督的故事是否能解释得通我的反对和疑惑。令我惊讶的是,经过调查,我找到的远超过我想要的。然后,我在一个基督徒团体中成长,在那个团体中,怀疑和批判性问题被认为是让信仰成长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曾经因为一些棘手的问题而使自己远离上帝的人,我现在致力于帮助那些对基督故事提出质疑的人。

许多盘踞你脑海中的疑问都有一些实质性的(但并不总是完整的)答案,即使你觉得没有人提出这些问题来。还有一整门被称为“护教学”的子学科,致力于帮助基督徒思考福音是否是真实的好消息。它包含了来自哲学、历史学、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各种证据。毫不夸张的说,经过几个世纪的批判性审查,从学术上讲,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力地能够证明上帝和基督的故事是真的。

但是,当你踏上你自己寻找疑问答案的旅程可能需要彻底解构你的信仰,以便你可以在一个能够经受住疑惑风暴和坚信耶稣应许将会实现的新的基础上重新建造它(马太福音 7章24-27节) 。你可能会像我一样发现,在让我们理解现实方面基督的故事比你现在相信的任何信念都要微妙得多,也更令人兴奋,而且它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都的确是个好消息。

我希望你能够思考你问题背后隐藏着什么。我们能说出来的理由很少是让我们远离上帝的真正原因,因为它们通常只是我们表达对信仰的更深层不信任的一种方式。我不知道你的故事是什么或将你带到这个怀疑之地的事情是什么,但我很好奇当你在问这些问题时是否已经对上帝充满了失望。因为如果有的话,圣经中处理内心疑惑的方式是非同于它处理头脑上疑惑的方式的。我们的头脑需要得到一个答案,但心灵则需要怜悯、祂的同在、友谊和医治。因此,正确诊断疑惑来自何处很重要。

但让我们以充满盼望的话语来结尾。使徒彼得曾认为他的信心是坚定不移的。他向耶稣保证纵使别人跌倒他也会无比坚定,但几个小时后他就失去了信心。他怀疑一切。他不认耶稣。而且是三次不认。但耶稣却对他说:

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 22章31-33节)

就在此刻,请记得耶稣也因着祂的爱在为你祈求不会失去信心。耶稣一直站在天父面前,充满热情地为你代求(希伯来书 7章25节)。就是这幅来自上帝的充满盼望的姿态和画面,常常温暖着我充满疑惑的心。

我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后代。我只希望有一天你能回来敬拜耶稣——但要用你全部的理性和心灵相信福音的良善、真实和美丽。因为这样做,毫无疑问地你会坚固像我这样的怀疑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如果结果是失败,这算不算上帝掌权

 

作者:圣夏

有声播读:佳音

 

今年暑假经历的一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什么是上帝掌权,以及我开始认识自己,在面对不是自己所期待的结果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反应。 

我现在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都是我打工赚来的,但是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让我觉得很疲惫,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想换一份兼职。我心里也一直和上帝祷告,求上帝赐另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暑假的时候,当我看到我们学校国际交流处招助教的公告之后,心里就开始盘算,如果去国际交流处上班,不但能学到新的东西,还能接触不同的学生。这样不但能帮助我提高韩语会话能力,在专业上也有帮助。另外,助教的待遇是减免学费,每月还会有额外的工资,这些条件都让我很心动,很想去国际交流处得到这个机会。 

所以看到这个公告的时候,我心里就认定这是上帝的带领,上帝一定能成就这件事。和身边的弟兄姊妹分享的时候,他们都很支持我去做,并肯定这份工作我肯定能被录取,这样的话也给我鼓励和信心,而且得知面试的人只有三个人,面试公告上说招 2-4 名,这让我心里很确信我能被录取的可能性很高。 

但是一个星期之后,当我得知自己没有被录取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了,因为这结果和我想的不一样。我和牧者说了结果,牧者安慰我并希望我能慢慢去接受这件事对我的冲击,牧者一直和我说:“要慢慢来”。我知道这个慢慢的意思,是让我慢慢去思考我的感受,慢慢在上帝面前整理,不要太快去地处理,忽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因为我是很会回避自己感受的人,所以牧者希望我能慢慢去表达我的感受和情绪,。因为之前在团契里和姊妹一起参与栽培训练,我学习到要坦白分享自己的情绪,我也和教会姊妹分享,并表达了我的伤心,难过和失落。 

虽然我试着去表达我的情绪,但是内心深处觉得这样的表达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渐渐地这样失落难过的感受变成自责,认定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没有能力,才会被淘汰。

客观上,我知道这个结果有很多的原因,有学校人员的考虑,有大环境的原因,但是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心里又在责备自己,为自己的失败找原因。心里这样反复挣扎之后开始心生怨恨,我发现我开始找能为这件事情负责的人,如果不是我,那会是谁?所以上帝就很自然地成了我埋怨的对象。我认定是上帝让我参加面试,去应聘这个工作。如果不是上帝,我就不会去参加这个面试,不会像现在这样难过,还埋怨上帝。我心里埋怨上帝为什么结果不是我想的那样,为什么让我如此失落和难过。我在艰难之中,想起牧者和我说的,不要强迫自己马上去处理当下的感受,给自己时间,可以带着心里的艰难来到上帝的面前,向上帝祷告。 

后来我在上帝面前坦白自己的感受,我觉得我被祂抛弃了,更难过的是我觉得上帝没有与我同在,我觉得上帝没有在掌权这件事,我心里认为如果上帝保守掌权,我就不会得到现在这样的结果。当我在上帝面前祷告的时候,上帝让我暂时先放下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安静下来听听祂对我说什么。我安静下来的时候,圣灵在我心里问了一个问题:我觉得上帝带领掌权的结果是什么? 

这时候我才发现到自己认为的上帝掌权是:这件事的结果是要符合我的期待的,是要按照我想的成就的,如果没有符合我的期待我就是觉得上帝没有掌权。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没有真正放手,没有真正将主权交到上帝的手中。我回想自己总是喊着口号说自己要将主权交托给上帝,但是其实并不明白真正的交托是怎样的。对这件事情,我自己说要把结果交托给上帝,但是其实自己并没有放手。而且我心里早就认定被录取才是上帝的带领,其实是自己想要掌管结果。

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好像个孩子,希望上帝满足自己。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发脾气埋怨上帝。我安静下来问自己,上帝掌权的结果可不可以是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祂掌权的结果能不能是自己认为的失败;自己能不能接受这样的上帝掌权?

我在心里点头,并回答:如果上帝对这样的结果也掌权,又或者说,祂允许这样的结果发生,我的回答是我能接受。因为 路加福音11章11-12节说:“你们中间做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 我能接受是基于我对上帝的认识,因为我知道祂看得比我远,祂知道什么对我来说是好的。因为我知道上帝爱我,祂爱我,就不会不给我好的。这一点我心里十分确信。 

通过这件事情,上帝让我看到自己心里有很多自己的标准,我没有在顺服上帝,也没有放手将主权交给他。我感谢上帝让我有了一次省察自己的经历,让我清楚在生活过程中要祷告,要努力,同时对结果要放手是一种怎样的经历。相信上帝的带领,知道没有人比祂更加明白、了解自己,因为上帝总是知道我需要什么,在什么方面需要被训练。所以上帝不断调整我的眼光,从内到外更新自己,让自己可以跟随祂。这让我想起一段经文提摩太后书1章21节:“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做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在跟随上帝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器皿,是一个不断成圣的器皿,上帝一边倒空我里面的罪和错误的价值观,一边将祂的眼光和标准亲自来填满我。 

我感谢上帝一路的同行,祂亲自撒种浇灌,借着牧者,还有教会弟兄姐妹,通过祂的话语,用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方式,让我更加认识祂,也更多经历祂,让我的生命不断地在被更新改变,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