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回转像小孩子

作者:Waters      有声播读:木木

 

大约三年前开始,我们发现外婆常常请我们购买重复的生活用品。她也变得容易焦虑,时常找不到东西,甚至错怪邻居跟他借的东西没有归还。

于是我们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出她罹患了阿兹海默症。虽然外婆身体很健康,但是脑部衰退得很快,她渐渐忘记每一个人,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不认得。她开始无法自理生活,忘记如何煮饭、洗衣服,需要女佣帮她洗澡。

上个月政府宣布放宽出国隔离期的限制,我们赶紧把握机会探望外婆。虽然看到外婆病情的恶化令人难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来,她的心思与想法就像是一个单纯的孩子。

每天跟她生活在一起,总发生许多趣事。最让人头痛但也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每晚要劝外婆洗澡。在外婆早年的印象中,家里因为贫穷没有热水,她很害怕用冷水洗澡。

妈妈与阿姨总是要连哄带骗,架著外婆进浴室。每次洗好澡,外婆感到无比的舒畅,就会露出孩子的笑容,谢谢她认不得的儿女帮她服务。

 

 

过去我们总是想尽各种方式,要跟外婆传福音。但外婆总是回应:“她有祖先的托付。若她敬拜上帝,他的祖先会很难过,而且之后谁要来祭拜祖先呢?”

在与外婆相处的这段时间,我们再次找机会开启了福音的话题。我们告诉她:“世界上有一位爱她的上帝,祂对我们的生命有美好的计划。但是罪使我们失去快乐,没有平安,让我们生命的结局走向死亡。

上帝赐下耶稣来拯救我们,只要我们接受耶稣就能得到永生。”这次外婆有别以往,手里抱着那本我们跟她讲解的故事书如同宝贝一般,告诉我们她愿意接受耶稣住在她的心里面。

圣经里提到一个故事,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祂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路加福音18章16节)。

 

 

我想疾病也许让外婆忘记她所爱的人,让她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但同时也让外婆放下了世界上的重胆与包袱。上帝赐给她一颗单纯的心,总是能为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快乐。

她对上帝的福音完全改观,她愿意相信上帝,并接受上帝所给她的爱与救恩。看见外婆的转变,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生命。

也许学问与知识,使我们能够明辨是非;但无形中,是否也让我们对上帝的真理产生怀疑,用人的有限来衡量上帝的无限能力。当我们愿意回转像小孩,单纯地相信并接受上帝的爱与真理,我们就能得着快乐与平安。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上帝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路加福音18章17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爱的风筝,永不断线!

作者:叶玲君     有声播读:郁青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箴言22篇6节

 

身为已经是好几代基督徒家族的其中一员的我,父母一直秉持着圣经上的原则来教导我和弟弟。

他们常常会和我们说很多圣经故事和里面的道理,一直按照真理来教导我们,虽然小时候的我不是完全明白,常常觉得去教会和当基督徒是被父母强迫的。

小时候,妈妈特别坚持要我们每天背一句圣经的经文,没耐心的我和弟弟都是从妈妈常阅读的经文选集挑选最短的一句,背完了就会立刻逃走。

之后长大一点上教会学校,但是在基督徒的比例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同学也大多都是非基督徒,我算是班上少数的基督徒的后代。

因为每周都有圣经课,同学们也常常有机会来请教我一些关于基督教和圣经的话题,但是对于同学和朋友的问题,我也似懂非懂,回答得也不清不楚。就这样,我在教会、学校和家庭中长大了。

到了上大学的年纪,我考取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保持着一颗忐忑又兴奋的心踏上了求学之路。

随着上学、交男朋友、异乡的文化冲击,以及普世价值的相互矛盾,我慢慢淡忘了那唯一、爸妈一直坚持我们要信仰的上帝。

 

 

渐渐地,已经在那城市住了好几年的我,常常遇到很多自认可以赚大钱的机会,但是大部分的机会都是游走在灰色地带,不怎么荣耀上帝的工作。

我内心知道上帝绝对不会高兴,虽然到最后我都没有去做,但是每次机会错失之后,我都会在心里暗暗抱怨,为什么我身为基督徒(自认为的基督徒,其实处世为人和一般人没什么差别)我就不能去做可以赚大钱的事!慢慢地我开始离上帝越来越远。

在那城市居住的十年期间,发生了很多很多奇葩且戏剧性的事情,内心经过很多的拉扯,也胡乱做了几件特别不讨上帝喜悦的事情。

藉着前男友的劈腿,我才发现我根本不快乐,每天都觉得自己一点一点地死去,后来才发现原来那就叫忧郁症。

内心枯槁,犹如死人一般的我,让我亲爱的爸妈常常痛哭流涕,但他们坚持每天固定和我祷告。

劈腿的事过了好几个月,我那犹如顽石一样刚硬的心,才真正被上帝的爱瓦解破碎,使我整个人谦卑下来。

 

 

当上帝的爱毫无保留地触及我的内心时,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污秽。

我立刻泪流满面地认罪悔改。那一直没放弃我的上帝是多么地爱我,对于当时如此顽固的我来说,就真需要如此的刻骨铭心,才能让我谦卑地回到上帝这里。

如今我找到真的喜欢我,并且接受我过去的人,和他结婚生子,过着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虽然我的孩子还小,但是我非常知道我需要像我爸妈一样教养我的孩子。

一直以来,我爸妈用上帝的爱和标准一直牵引着我,不管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从来都不放弃我,每天为我守望祷告,有的时候担心打电话来嘘寒问暖,有的时候知道我做错了,打电话给我来一个当头棒喝。

让我这只看起来好像飞出去很远、毫无节制的风筝,一直有着一条线牵引着我——耶和华。

虽然有的时候我依然会羡慕别人赚大钱,试着掉头走一些不同的方向,但是全能的上帝依然有无限的办法,赐给我爸妈有智慧,帮助我及时回头。

这些年的荒唐事也成为一个再好不过的契机,让我完全降服在基督耶稣的爱里面,也心甘情愿地愿意让上帝使用我的一生来回应耶稣的爱。

 

 

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愿意交托你的人生,靠着上帝的回转来更像祂?也许你没有和我一样有敬虔而且永不放弃的父母,但你是否愿意为你的孩子或是未来可能会有的孩子,来谦卑自己,并且脚步坚定的跟随主,并且一生一世不偏移地教养你的孩子呢?

按照上帝的方式教养孩子,使我们家庭能够世代行走在上帝的光里!请你和我一起来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我愿意来跟随祢的脚步,让我每天有机会来更加认识祢,按照祢的心意来教养我的孩子(未来的孩子),使我的家庭能蒙受祢的恩典,天天沐浴在祢的慈爱中,直到老都不偏离,阿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教养中的爱与严厉

作者:以利亚       有声播读:木木

 

你的儿女……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

 

我非常喜欢纪伯伦的这首诗,他一语道破了父母与孩子的实际关系。孩子是我们所生,但却不属于我们,他们出于上帝,更属于上帝。

说到亲子关系,不得不谈管教。管教中的严厉需要分寸和火候。

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得到却与付出的不成正比。多少家庭在儿女的教育问题上苦恼,愤恨,甚至自责。

我也面临着这个问题,所以看到本月主题,我的心不免微微一震,一方面我也面临着一个正值鬓年之“乱”的女儿,另一方面我在教导她时同样慌忙无绪。总也不得要领,掌握不好火候,常常搞得鸡飞狗跳,面红耳赤。

不做作业母慈女孝,一到学习就剑拔弩张。我想很多父母和一样吧,对于孩子,无从下手常常用武力,这种最简单最直接,又最粗暴的方式解决与他们的“战斗”,打后又心疼不已,懊悔很久。

 

 

亲爱的家人,你也面临着如此的处境吗?

 

《箴言》上记着:“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箴言23章13-14节)。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对一个冥顽不灵、行走偏路的孩子,作为家长必须管教。

但前提是这个孩子真的偏行已路不听劝戒。我们常常忽略这个前提,同时我们作为父母也要清楚,即便是打,打也不是目的,目的是因为爱。

尤其打完之后要与孩子沟通他不对的地方,并指出为什么要打,以后该如何去做。决不能打完之后就不管了。这不是上帝对我们要求,也不是祂教导我们做的。

 

 

公正的教育可以树立正直的心。

 

每一个孩子的脑袋都不是空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和认识。那作为父母,我们除了要明确前提以外,必须建立公正的教育,公正里有公平,有公义。

上帝在教导以色列这个常不听话的“孩子”时,祂用的手段决不只是打,而是先给时间,给机会悔改,再点明他们的错误。实在不听才用管教的手段。

即便如此,上帝最后还是告诉以色列,什么时候转,什么时候就收了皮鞭。上帝对人的救赎也是如此,上帝用慈爱的索牢牢地抓住我们,不至于让我们这些小羊迷失了方向。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也要效法上帝,不能胡来蛮干。我想父上帝才是那位最了解孩童之心的上帝,祂总是充满耐心,充满恩典,不轻易动怒也不总是惩罚。

我们的管教要出于爱,这样才能传递正能量,帮助孩子树立一颗正直的心,而非打骂过后不知所措,心中充满恨意,让事情事倍功半。

前不久,我的女儿一连三天,都因为学习态度极不认真,口出狂言,说了一些不分轻重的话,使我十分气愤。

刚开始我是忍着不骂,只讲道理,后来我发现说教一点作用都没有,于是我在心中暗暗祷告:主耶稣啊,我实在忍无可忍了,我想痛揍她一顿!上帝没有回复我,第二天我又在心里向主说话:我还是想痛揍她一顿!

上帝把“等等看”的信息放在我的心中,第三天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我再向父上帝祷告:我能揍她一顿吗?再不打自己就快爆炸了,如果您不让我打,请明明地告诉我!

没等天父点头,一顿小皮鞭狠狠抽在女儿的小屁股和手臂上。

当时我的心里除了愤怒,更多的是心疼,心痛,我的心好像在滴血。心里闪现出一句话:用棍棒管教你的儿女,长大后他不偏行自己的道路。

经历此事后,我想说的是,不是不可以打,是在打前先问问那位造她的主。后来,孩子向我承认错误,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向我说的第一句话,令我感到吃惊,她对我说:”妈妈,其实昨天的事我有错,是我不对,但你也有错。妈妈你可以抱抱我吗?”

当时我没有回答,我想这是天父的爱再次临到了我,祂要借着女儿的嘴来告诉我,打可以,你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上的问题和方法。刹那间我的眼湿润了,与女儿相拥在一起,彼此原谅,互诉衷肠。

 

 

为人父母的你请把那颗焦虑的心交给上帝,祈求帮助。

 

时至今日我也是在探索中,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常试着从天父那里获得亮光。每个人都是初为人父人母,我也是天父的孩子,我也会犯错,甚至犯罪,那么孩子也是如此。

很多父母在当今的时代里十分焦虑和焦躁,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是如此。

不客气地说,有时我们会把家庭、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变相地释放给孩子们,把他们当作出气桶。

把身上的烦躁化成戾气强加于孩子,甚至是把自己没有做好的事,要求他们一一完成。我想,这对他们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

 

 

上帝更不会允许我们这样做

 

那么就让我们携手孩子,共同经历他们成长他们的成长也是我们的成长,他们路也是父让我们必走的路。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父喜爱的,祂关注关爱并且关心他们,主耶稣曾向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马太福音19章14节)。

主是多么喜爱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我们啊。在这篇稿件中,我不想过多的讨论如何教导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跟随主的指引,把接到心里,接到家中,让居首位掌王权,我们作个合格的执行者岂不乐哉!放下焦虑的唯一方法就是——与基督联合。

我特别认同纪伯伦在《孩子》中将弓和箭比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父母是弓,儿女是从父母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是上帝。

弓箭手望著箭靶(终极的目标),祂用尽力气将弓拉开,祂的箭射得又快又远。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看着从我们这里飞出去的箭吧!因为弓箭手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谢谢祢找到我,带我回家

作者:Deer

 

我是第二代基督徒,妈妈唸书时因为参加英文查经班和团契举办的活动认识信仰。我从小在教会长大,主日学、基要课程、青少契,对圣经知识不断增长,但我对这个信仰、这位上帝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觉得每个星期天都被强迫要去教会。我相信祂是真的,是因为听过其他人的见证。但其实我对教会蛮排斥的,可能因为是乡下教会,比较多老人、小孩等需要被服事的群体。

我从国小就开始在主日学司琴。国一第一次带敬拜觉得自己是被逼上台的(那时候喜欢唱诗歌、赞美单纯是因为喜欢唱歌),因为从小就非常害怕上台讲话和报告,当时我觉得自己表现得非常糟,然后还被别人批评。那时候尚未认识上帝,常常有种困惑:为什么我的杯子都还没被倒满,我就要一直倒给别人……回家后躲起来哭了大概两个小时。在教会也没什么同龄的孩子可以一起玩,进入一个新群体,别人也是用“**(我姊姊的名字)的妹妹”来认识我,我觉得很没有归属感也很寂寞。

 

 

进入青春期后,在找寻自己价值和定位的过程中,我迷失了。班上崇尚物质的风气,男生们比较谁的名牌鞋子比较高级,女生们相约买一样的衣服鞋子。大家很容易以貌取人,或为了融入群体而讲别人八卦。而这一切,都和父母从小教我的价值观大相迳庭。因为每逢周末就要回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和去教会,我没办法和同学一起约出去玩。因为妈妈觉得穿着干净整齐就好,我没有选择自己衣着的权利。

我从小就被禁止看剧、看综艺节目、听流行歌,跟同学也自然没什么共同话题。其实当时的我,也想漂漂亮亮、光鲜亮丽,但是家里又不允许。渴望却又得不到的拉扯和失望,让我变得很自卑。虽然我成绩好又会做事,备受师长的关注和疼爱,但这只让同学忌妒,因而更讨厌我、更想攻击我。直到现在我依旧清楚记得当时一个人面对一大群人的害怕——害怕别人在我背后说坏话、挑衅和造谣,害怕别人憎恶的眼神。

 

 

在学校和教会都不开心,和妈妈的关系也不好,在家里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日子久了,我变得既压抑又自卑。即便如此,我没有停止守主日,在这期间也在不同的教会中“流浪”。上高中后进了好学校,看到同学们都优秀且多才多艺,我越发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特色的人:我不认识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

后来上高二后,我和一位学妹很聊得来,她邀我每天放学一起灵修。我们很快就熟了,每天一起祷告、敬拜、读经、分享领受和疑惑,也聊天分享生活和心情。以前我都是只有睡前和谢饭会祷告,灵修大概也只是读读圣经;这是我第一次真的觉得真正在灵修,也慢慢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致失望”(哥林多后书4章8节)

 

后来高二时因身心压力过大而发病,我辞去了许多在班级和社团的职务。最惨的时候连好好睡觉和读书都没办法,成绩也大幅退步。甚至我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大哭两三个小时。同学传讯息关心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和解释,只说自己“大脑生病了”。

破碎到没有任何力气做其他事的我,开始独自来到上帝面前、和祂说话。在那段非常难熬的时光里,学妹也一直成为我的扶持和帮助。熬过一天后,我常常忍不住在她和上帝面前哭泣,她总是播诗歌给我听、抱着我、为我祷告,甚至陪我一起流泪。她还特别为我预备惊喜,在我自我价值最低落的时候让我知道我仍是被爱的、鼓励我鼓起勇气过艰难的每一天,让我好感动!

开始每天灵修后,我慢慢跟上帝建立关系、知道祂是我的避难所。一天下来,我总是痛苦难过到无所适从,没有办法读书,我总会跑到校园角落,跟祂诉说我有多么痛苦、多么难过,问祂“为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我到底会不会好?我什么时候才会好?”虽然并没有得到立即的回应,但祂常常透过奇妙的方式安慰我。与此同时,我加药、看医生、晤谈、咨商,还有每天运动,花更多的时间和人相处聊天。

我慢慢恢复,也享受真正活着的感觉。祂不断跟我说,祂是信实的、是良善的,学习放下和交托,不要担心。我与祂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最奇妙的是,上帝把我放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使我不得不学习放下他人的眼光,单单专注在祂如何看我。认识上帝的同时我也更认识自己,当我的目光看向祂而不是自己时,我找到自己的价值、变得有自信,知道自己是祂的宝贝女儿、祂的公主、祂所爱的。我发现我是真的喜欢敬拜赞美,而并不只是唱歌而已,生命的意义就是要敬拜祂。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哥林多后书4章7节)

 

时间流逝,我进入新的阶段,也有了新的经历。大学之后,我的生活比较混乱、也比较少灵修。即便如此,祂从未离开,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仍蒙上帝保守看顾,恩典满满。许久没有想起高中这段经历,它们似乎变远了,但依然真实。

高二那阵子的灵修笔记收藏了当初的深刻感受和记忆,那时的文字和祷告是多么恳切,但却又是多么的疼痛,再看、再回想起都不禁流泪。以前会羡慕那些从小稳定地在教会中成长的人,因为相比之下,我的生命和信仰历程是多么地不容易。不管怎么样,谢谢天父找到了我、带我回家。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