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没认识上帝的属性之前,我把祂当精灵

作者:Michelle Lai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

 

你在祷告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似乎是正在喋喋不休地向一个精灵提出你的愿望清单?以前,我的大部分祷告生活都是这样的。在内心深处,我对与上帝只能这样单向交流感到不满。应该不止是这样吧?这让我思考如何才能以一种能够享受与上帝同在的方式与祂交流。

因此,我决定在 Google 上搜索有关祷告的资料,并偶然发现了 Navigator 关于如何根据上帝的名字和属性来祷告的30 天祷告指南。我下载了这本书并求上帝帮助我学习认识祂的品格和属性,好让我能经历更丰富的祷告生活。

该资料列出了上帝的 30 个属性和名称,我每天在灵修的时间里通过每个属性/名字来祷告,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读完列表就结束了,还要真正与祂交谈并向祂献上感恩。

举个例子,上帝是耶和华以勒,所以我感谢祂供应我,因为祂,我没有缺乏(诗篇 23 篇)。

几周后,我意识到学习上帝的属性对我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在我做决定时,在我恐惧和不安时,或者因某件事进展顺利而快速感谢上帝时。

有一次,我妈妈摔了一大跤。在扶她起来的时候,我快速向上帝祈祷,感谢祂是耶和华拉法——医治的上帝。这使我承认上帝是我们的保护者和安慰者,我祷告祂会减轻我母亲的痛苦并安慰她。这样做帮助我们不去害怕跌倒可能会带来哪些并发症,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母亲的健康都在祂的手中,所以我们不必担心。

更多了解上帝并认识到祂是谁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我自己,并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祂对我的带领和计划(哥林多后书3章18节)。

每当我变得焦虑和怀疑自己时,我就会想起我的身份是上帝的孩子。

尽管上帝自己已经是完全的,并不需要我们,但祂创造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与祂建立爱的关系。我还学会了将上帝视为我的好父亲,祂希望给祂的孩子最好的。这有助于我在等待某事成就时能够相信祂是供应我的(耶和华以勒),例如在等待某个潜在雇主回复我信息时。

这使我祷告并重申祂已经给我的应许——祂会在试验中安慰我们(哥林多后书 1章3节),会供应我们的需要(马太福音 6章33节,腓立比书 4章19节),我们将在祂里面得到安息(马太福音 11章28-30节)。虽然我们可以带着具体的祷告事项来到上帝面前请求祂,但我发现在祷告中重申圣经中的这些应许,并记得上帝已经给我们的一切,是很安慰人心的。

根据上帝的话语祷告让我看到圣经的话语不仅仅是字词的堆砌,它们是又真有活的,可以对我们的生命讲话的。腓立比书 4章6-7 节说,当我们向上帝祷告时,我们就会得到平安。当我宣告这几节经文并开始祷告时,我就看到上帝的话在应验——我被平安充满。

我很感谢这些资料和上帝的话语,帮助我以上帝本身的属性来爱祂,并享受与祂在一起的时光。我学会了在祷告时专注于祂而不是我自己。这也使我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我的眼睛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上帝、祂的工作、祂的子民以及我可以服侍的潜在领域之上。

专注于上帝的属性和应许可以培养感恩的态度,帮助我把目光从我想要,但还未得到的事物上移开,转而看上帝已经给我的。

这种做法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上帝的属性不仅针对我,也针对我周围的人,甚至是那些伤害过我的人。这让我更多为他们的得救祷告,而不是像以前会怀疑“像他或她这样的人”是否能得救。现在想想我的亲生父亲,我意识到上帝的应许也是对他开放的,但因为他被困在自己的罪中,他需要代祷。

就像赞美诗歌词所说的那样:“将你的眼睛转向耶稣,仰望祂奇妙的面容,在祂荣耀和恩典的光照下,地上的事物将变得黯淡异常(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look full on His wonderful face, and the things of earth will grow strangely dim, in the light of His glory and grace)。”

确实,专注于上帝帮助我能够正确看待事物,而且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的上帝是永不改变的上帝(玛拉基书 3章6节),我永远可以依靠祂的品格和应许。

 

*此图文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窑匠与祂手中的泥土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以晨

 

前不久我心血来潮,去报了个陶艺体验课。

朋友说陶艺是大人的“捏泥巴”游戏,我想也是,不只是孩子,大人也爱玩泥巴的。

亲自动手做个碗碟盘杯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做的事,做好了无论是自己用还是送给别人,都会意义非凡吧。

围上围裙,坐在凳子上,老师把一团厚重的泥土“啪!”地拍在拉胚机上,然后让我给它拍紧,确保它在转板上稳固,免得到时旋转的时候甩出去。

脚轻踩踏板,拉胚机便转了起来。随即给泥土加水使其湿润松软。

接着就来到了关键的一步,给它有个基本的定型。我学着老师用左手握着泥土,右手推揉泥土,一会儿提升一会儿压平。

老师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慢……慢……不要用力……轻一点……”,有时候我还会因为紧张,不小心踏到踏板,结果拉胚机就停止转动。

我总是不自觉就会加重力度,好像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我加重力度,就可以加快定型的过程。

然而这在陶艺里面是不成立的。

泥土其实很柔软,当我的手掌握着它,即使我不用力,它都会慢慢跟着我手掌的凹凸起伏而塑形。

如果我太快或太用力,泥土就会来不及定型,底座也就会不稳固。

好几次,我就因为底座不稳固,当我要塑形的时候,泥土松软无法成型。

这时,老师就会直接把它打烂,从转盘上拿走,我会得到另一块新的土,而原来的那个又得重新捏成一块土。

定型好了后,就可以开始提升,提升就是把胚土拉高。这时候就更考功夫了,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

太重,提升的时候内壁就会一下子变得太薄;但是太轻,就无法自由地塑形。

时间就在转盘上,随着转盘一遍一遍地旋转、时间一点一滴流走,如果不用点力塑形,泥土就会变硬,到那时候我再想塑造成我想要的样子,就更难了。

塑形好了,成了我心目中想要的样子,这时候要拉开一段距离远看,看看里外是否有些砂砾或者小石子在里头,若是有就得把它抠出来。

砂砾和小石子在陶土里,不仅影响美观,在之后烧制的时候还会使陶器形成裂痕,若是这样,就无法成为器皿了。

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查看一番后,就能把陶土从转盘移除,等待之后上色、上釉、烧制。

固定底座、定型、塑形、上色、检查、烧制。制作陶器的过程看似简单,却一点都不容易。

我作为体验的学生,除了享受在拉胚过程带来的疗愈感之外,最兴奋的莫过于看着手中的成品。

这是属于我的陶器,是我亲手给它立定根基,按着我心目中对它的期待塑形、彩绘上色、签上我的名,最后经过烈火烧窑,成为我的器皿。

当我看着它们,抚摸我的器皿,我忽然想到,我就是它啊!

我们不都是上帝手中的泥土吗?上帝不就是创造我们的窑匠,我们就是窑匠手中的泥土。

亲自经历了制造陶器的过程,我更深刻体会了经上提到窑匠和器皿的比喻,例如以赛亚书64章8节:“耶和华啊,现在祢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祢是窑匠,我们都是祢手的工作”。

我们是上帝手中的工作,这个“工作”在以弗所书2章10节也提到:“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预备叫我们行的”。

原来我是祂亲手的工作,被祂抚摸过无数遍,祂的目光落在我身上,仔细检查着我,看看我里面有什么砂砾还是小石子没有。

有什么罪、有什么不合祂心意的地方需要去除。

器皿的高贵在于造它的人,一位名画家笔下的名画就是价值连城,更何况我们是那永生上帝的杰作?岂不更加荣耀?

拉胚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稳固底座,只有根基稳固了,才能自由地按照窑匠心中喜好的去塑形。

我们生命的根基也必须要稳固,根基若不稳固,塑了再好的形,最终也会崩塌碎裂。

在泥土松软湿润的时候,在人幼年还愿意顺服和聆听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建立稳固的根基,使他们学习敬畏上帝、认识真正的智慧。

这样,无论将来会被陶造成什么形状,就不会摇摇欲坠,轻易碎裂。

作为制作陶器的人,我有权决定手中陶器的用途。

我要是不愿意上釉,就拿它做个花盆也行;要是想要彩绘、上色、设计得漂漂亮亮地做个纪念也行,或者上釉了做个盛汤盛菜的碗碟也罢,这些作品都没法向我抗议什么。

因为我是那个制造的人。然而当上帝是我们的创造主时,我们却老爱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质疑和违抗祂在我们身上的心意。

一个盛汤的碗质问窑匠为什么不把它用作花盆的用途,我要是窑匠也会哭笑不得吧。

还是罗马书说的好:“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上帝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祢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罗马书9章20-21节)

上帝是主权的上帝,同时也是慈爱的上帝。

罪玷污我们的理性,所以我们每次听到“上帝的主权”时,总觉得我们会得到不公平的对待、我们无法施展我们的自由,

但其实若我们颠倒过来想,上帝是我们的创造主,祂的主权决定了独一无二的我。

我没有被忽略、被遗忘。祂双目如炬地看着我们,目光从我们身上的每一处经过,祂要使我们成为贵重的器皿,所以祂有时会下重手,因为若不如此,我们就无法形塑成高贵美好的样子;

但祂也会温柔地托住我们,慢慢地、轻轻地将我们提升、开展,偶尔加些水润泽我们。

这过程轻柔但也充满力量。我们最后形成的样子,是祂手里的纹路和起伏,也许还存着祂的温度。

然而那一刻我们不会怨恨祂,而是会充满着被爱的喜悦,因为那是我们真正的样子,这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自己。

塑形之后的烈火烧窑,就是一场考验。考验我的陶器造得是否结实,泥土的质量如何。

经过烧制的器皿如果还完好无缺,没有裂痕也没有碎裂,那么这陶器就是上佳的。

但在制作过程中有些失误,也许起初看不出,但是在烧制的过程中就会暴露出问题。

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若是不经过火的考验,如何能看出我们真实的光景呢?

所以有时候,上帝会让我们置身烈焰,坚忍到底,在烈焰后我们定能看见祂的双眼未曾离开。

窑匠如何盯紧烧制过程,上帝也如何看着我们被熬炼。

陶艺课体验很有趣,从中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信仰的道理。但愿我们都能成为贵重的器皿,蒙主使用!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做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2章21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如果祂再给我一个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也愿意

翻译:奇奇

 

当 Susanna Chong 在第二次怀孕期间出现间歇性出血时,医生敦促她进行基因检测。医生担心她的第二个孩子会像第一个一样——婴儿时期就被诊断出患有多种残疾,不能走路或说话。

然而,Susanna坚决拒绝,决定在不做基因检测的情况下继续怀孕。 “如果上帝希望我再经历一次跟第一个孩子一样的情况,我也可以的。”她的小儿子Kuan Yi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活泼健康的小学五年级学生。

Susanna在吉隆坡与 YMI 交谈时,回忆起这段经历笑着说:“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我有这么大的胆量,但不知怎的,主就把这样的勇气放在我心中。”的确,自从她的第一个儿子Kuan You(现年 19 岁)出生到现在,Susanna走过了很长一段旅程。

那时,Susanna和她的丈夫结婚六年,渴望有一个孩子。好心的朋友曾建议她为此向主恳求,但她拒绝了这个想法,相信如果上帝愿意,会自己赐给她一个孩子。

但有一天,在上班的列车上,她感觉到圣灵问她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奉献给主。在与丈夫分享了这个经历后,这对夫妇在祷告中答应了上帝。五天后,Susanna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对夫妇非常兴奋,想知道上帝会给他们的儿子怎样的计划,觉得他可能会被呼召成为宣教士。考虑到这一点,Susanna想尽力为上帝的计划做好准备。当时她在Kinokuniya书店工作,所以买了很多关于产前护理和怀孕的书籍,并尽可能多地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

山谷中上帝的呼唤

九个月后,Kuan You顺利出生。然而,大约在两个月大的时候,他开始出现反酸和呕吐的情况,24 小时内多达 88 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Susanna注意到她的儿子没有达到正常孩子的发育指标,比如他们叫他他没有回应也没有按照正常的标准增加体重。到了第五个月,专家终于诊断出Kuan You患有脑损伤。Susanna和她的丈夫随后被告知,他将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说话和走路。在 17 岁时,Kuan You被正式诊断出患有CFC综合征(cardiofaciocutaneous syndrome)。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我完全不知所措”回想起这个痛苦的记忆时, Susanna泪流满面地说。之后她辞掉工作照顾Kuan You,也开始自我封闭。她会在吃饭的时候不断地流泪,甚至向丈夫隐瞒她哭过,她知道丈夫自己也在经历同样的艰难时期。

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月,直到她哥哥的电话叫醒了她。

哥哥担心Susanna完全封闭自我,所以跟她讲Kuan You需要她,因为他无法照顾自己。当时 10 个月大的Kuan You体重只有 4 公斤,对大的声音会反应过激,由于他的病情,他每晚只能睡 45 分钟。

看着自己的儿子,Susanna决定直面眼前的情况,去寻求辅导,并尽一切可能来帮助Kuan You。每天早上,她带着Kuan You出去散步,将她的挣扎告诉主,主会安慰她,让她看到主是大有能力的,从而逐渐将她从黑暗中救拔出来。

“我没有陷入抑郁真的是上帝的恩典” Susanna说。 “当时我身处深谷,但祂一步一步地把我带出来。”

不断被坚固

 

转折点出现在 2012 年 3 月,当时Susanna前往台湾观察一个特殊需要的事工。她对台湾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接受程度以及社区内对特殊需要人群的高度重视感到震惊。回到马来西亚五个月后,应当地教会牧师的邀请,Susanna成立了一个特殊需要小组(宝贝班)。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型聚会,但教会通过提供教会场所给他们使用和帮助招募志愿者来给她支持。他们的团体向所有人开放,包括非基督徒。

仿效台湾的特殊儿童营,Susanna 也开始与其他特殊需要专家和家长一起组织年度营,以帮助各类残障患儿的家庭(不管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家庭)。每次可以有多达 40 个家庭加入营会,向专家和其他家庭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孩子。

在Susanna参与和组织这些营会的过程中,她看到他们如何完全改变了这些家庭——因为他们过去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他们,许多人自己承受着无法言喻的伤害和痛苦。他们对自己所承受的一切也常常会有羞耻感,这又使他们更加远离外界。

“这些父母开始意识到他们并不孤单。这也改变了他们看待孩子的方式,看到他们不再是受咒诅的而是被祝福的,并帮助他们看到可以如何利用上帝的爱来教导他们的孩子。”

随着营会举办进入第 10 个年头,Susanna 很欣慰地看到它持续在马来西亚各地带来社会更多对特殊需求的关注,首先是从为营地招募的 100 多名志愿者开始的,他们开始愈发意识到社会上特殊需求群体面临的挑战。

主借着Susanna对特殊需要人群的事工彻底改变了她的生命。她很快就开始走上讲台,大胆地分享Kuan You的事,以及上帝如何教会她无条件的爱,因为她学会了无条件地爱Kuan You。

“我以前不喜欢人们在商场里盯着我儿子看,但 10 年过去了,这不再困扰我了。我能成为他的母亲很自豪,并且可以毫不犹豫地把他带出来”,Susanna说,“我学会了看到这是上帝对Kuan You、我和我的家人的特别计划。”

上帝对祂儿女的爱

Susanna敦促有特殊需要孩子的父母不要放弃,勇敢地迈出为孩子寻求帮助的第一步。她希望他们可以看到,在上帝的眼中,他们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虽然他们可能不够聪明也不够有力量。她还希望鼓励父母明白特殊需要的孩子也和上帝有美好的关系,即使他们看不到。

“当上帝的灵对他们的灵说话时,会发生一些我们可能不知道或看不到的奇妙事情,” Susanna说。她补充说,上帝给了Kuan You一个可以照亮整个房间,让任何阴沉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的爽朗笑声。

最终,正如Susanna所说,孩子是上帝的礼物,他们属于上帝。就在去年,Kuan You因癫痫发作住院两个月,情况危急。这一段经历让她想起了Kuan You是上天赐给她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他是属于上帝的。这意味着她必须将儿子完全交在祂的手中。

Susanna表示,不知道Kuan You什么时候会离开,因为他已经超过了医生对他的期待活到了19岁。尽管如此,她坚信,Kuan You这十九年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因为他每天都在为主作见证。虽然她很担心Kuan You的未来,如果自己比他早离开这个世界会怎么样,但她还是决定把这个担心交给主。

反过来,主问她:“当你看到我时,你看到了什么?”沉思片刻,Susanna回答说,她看到了“信、爱和望”。

“然后上帝告诉我,这就是Kuan You的未来,充满信心、爱和盼望。这是主给我的保证,所以我不必担心他的未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为什么地上的生活也很重要?

作者:Huey Nin       翻译:奇奇

 

好朋友哭着给了我一个“永远都不要放手”的拥抱,然后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跟我做最后的道别“你来玩的时候要来找我呀!但即使你没来,我们也会在天堂再见——和耶稣在一起!”

虽然当时听起来有点恐怖,但她的话却触动了我的心弦。我和这个朋友之前常常好几小时地一起想象生活在上帝所应许的新天地中的各种可能性和美好(彼得后书3章13节)。如果耶稣现在就回来,我们就可以在我们永远的天家中生活在一起,多美好呀。

对耶稣的再来和万物的更新迫不及待很重要(启示录 21章4节),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充分利用好我们在世界上的短暂生活。

为什么呢?有如下两个原因:

#1:因为我们是为基督而活,所以在世上的时间很重要

在成长过程中,我常常认为永生是我们死后才有的。在我的脑海里,我把死亡想象成是睡着一样的,然后我一睁眼醒来,看到镶嵌着珍珠的天堂大门,我穿着白色的长袍朝天堂走去,感觉自己像羽毛一样轻盈。

但是耶稣在上十字架前为他门徒的祈祷却让我有了不同的想法。他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约翰福音 17章3节)。

这节经文提醒我,永生始于我们相信基督是我们救主的那一刻。如果我们得救只是为了上天堂,那上帝没有理由迟延不让我们现在就去。

相反,耶稣来拯救我们并使我们恢复最初被造的意义:与我们的造物主生活在爱的关系中。

在耶稣死和复活后,他的门徒们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从跟着耶稣完成祂在世的使命这样一个目标清晰的状态突然变成需要等待。彼得和其他六个门徒又回到了他们过去做渔夫的日子,但令他们失望的是,什么也没有打到(约翰福音21章1-3节)。

耶稣前来救援,将他们的网引到船的右侧。奇迹般地,门徒们从一夜一无所获变成了鱼满了网(约翰福音21章10-11节)。耶稣烤了鱼,并邀请祂的门徒与祂一起享用晚餐(约翰福音21章12-13节)。

他们吃饭的时候,耶稣连问彼得三遍:“你爱我吗?”每一次,彼得都肯定了祂对耶稣的爱和委身。而耶稣每一次都提醒祂要记得喂养和照顾祂的羊(约翰福音21章15-17节)。

耶稣对彼得的提问和回应适用于我们所有基督徒——我们要利用在世的这段时间来照顾祂的羊群。

耶稣与门徒在海边共进早餐的情景也提醒我,认识上帝并与耶稣建立关系需要我们能够享受祂的友谊,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学习耶稣仆人君王的榜样,活出我们相互关爱的呼召。

我们活在地上的每一天都有机会坐在祂的面前,享受祂的友谊,并领受祂丰盛的恩典和爱。

我在世上的短暂时光很重要,因为认识耶稣给了我生活的意义并让我以一种新的方式生活。因着基督的牺牲,我不再为自己或自私的短期追求而活,而是为着上帝和祂满是爱的恒久的使命而活(加拉太书2章20节)。正是我们爱耶稣并与祂有亲密的关系,才使我们以新造人的身份服侍基督和他人(哥林多后书5章14-15节)。

#2:我们在世上的时光是用来将别人引向耶稣的

我们在地上的时间很短,但耶稣已将一项极其重要的、能拯救生命、改变世界的使命委托给了我们——传福音并使万民都成为祂的门徒(马太福音28章18-20节)。

尽管我已经信主很长时间了,但因着我害怕被论断和拒绝,更害怕自己讲错,我至今仍然很难与我的非基督徒朋友发起关于我基督信仰的对话。

然而在基督里,并且有圣灵的帮助,我其实已经拥有传福音所需的一切(约翰福音14章16节, 26节)。对我来说,我发现在每次交流之前、之中和之后祷告,将对话交到上帝手中,并祈求双方都有信心和通达的理解,这对我传福音很有帮助。

最近,我读到一位年轻的新加坡法学研究生Jonathan Neo鼓舞人心的见证。在战争和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他前往了乌克兰边境。他的目标是向乌克兰难民传讲福音。这一路都需要他勇敢面对恶劣的条件和每天的不确定性,但他传福音的热情从未减退。

Jonathan的见证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年龄、文化背景、职业和地位其实并没有影响到我们是否能有效地传福音。重要的是我们倾听上帝的声音并以信心回应:“差遣我,我在这里。”派我去你要我去的地方。告诉我你要我做什么。

这是很难做的祷告。甚至是可怕的祷告。跟随耶稣——我们的仆人君王,意味着准备好接受祂给我们的一切,包括挑战、困难和逼迫(马太福音16章24节)。我们大多数人,就我自己而言,更愿意在地上过舒适、一帆风顺的一生,直到基督带我们回天家。

然而,在为自己追求舒适、幸福的生活时,我却常常感到不安和不满足,在内心深处认识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更深地认识基督——与祂一同受苦也一同得胜(腓立比书3章10-12节) 。当我们致力于认识上帝并在一切境况中都将他人指向基督时,上帝会慈爱地安慰我们的心、给我们喜乐,并赐我们足够的力量完成我们的使命(哥林多后书1章3-5节)。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呼召去攀登真的高山或在跨文化社区中传福音,但我们每个人都被呼召向我们生活中的“高山”挺进,以使我们能够完全投身于主的工作(哥林多前书15章58节)——向我们周围的人分享因着耶稣得救的信息。

分享我们的信仰可能很可怕,但我们可以勇敢地去做,因为使人得救的是上帝的大能——而不是我们的口才、知识或说服力(罗马书 1章16节)。无论是对我们的家人、朋友、邻居、同事还是对地极的人,让我们赶紧为自己生命中的人祷告,并告诉他们基督里的得胜和盼望(哥林多前书15章56 -57节)。

当我们在此生寻求认识基督并传福音时,让我们把人生重心放在福音上,并将我们所领受的丰盛恩典带给我们身边的人。正如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所祈祷的那样:“永恒的上帝,请帮助我们真正认识你,以至于我们能真正爱你,让我们爱你,以便我们可以全然服侍你,服侍你我们就得到全然的自由,在我们的主耶稣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