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拒绝比较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不知不觉2022年已经迈入第3个月了。恰好最近,我终于有时间可以跟一位姐妹聊聊近况。聊天当中,我们谈到了关于“比较”这件事情。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发现好像只要打开社交媒体,时常会看到朋友里谁买了新车,谁买了新房,谁结婚了,谁又升职了这类的消息。确实,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生活似乎比自己“成功”时,难免会觉得羡慕,然后不知不觉就陷入比较——为什么他有,我没有。

然而“比较”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还是会使得我们失去自己?就我个人而言,每当我跟他人比较时,常常带给我的是不快乐。因为它会让我觉得自己不足,不够好,自我价值感低。而且比来比去也比不出好来,更不会让我变得懂得感恩。比较会让我变得越来越不知足,忽略自己已经拥有的。比着比着,不再是让自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陷入要比别人好,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的骄傲情绪里。

最后,就生出嫉妒。

箴言14章30节告诉我们嫉妒是骨中的朽烂。一开始外表看不出来,可当发现时,已由内往外都烂了。嫉妒是一个很可怕的负面情绪,甚至圣经当中第一个杀人案就是由嫉妒所造成的。由此可见,与他人比较是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可身处在这个告诉我们 “你所没有的会使你快乐” 谎言的世代中,我们要怎么拒绝比较呢?

  1. 诚实面对自己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经历过跟他人比较的时候,所以不用特别去否认这个情绪。反而是当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感受时,好好地去面对它,并尝试找出原因。我念高中的时候,常将自己跟一位同社团的好朋友作比较。我们俩私下玩得很好,但只要对方在社团的表现比我好,我就会默默地感到不开心。在一些比赛或活动中,我都特别不想输给她。直到有一次,我们俩一起竞选社团社长之位时,对方当选了。我当下觉得特别生气,非常嫉妒,为什么是她不是我。我也为此冷落了对方一段时间。好在后来我俩把话说开了,我才得以反思自己一直以来为什么要跟对方做比较。我为什么会害怕对方表现比我好。原来,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所以我就认为我们应该是要“一样”的,然而当发现对方可能比我优秀时,我无法接受,也害怕跟她一起会显得我比较差。结果,我不仅没有在“比较”中获得成长,反而还伤害了跟朋友之间的友谊。

  1. 把焦点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那么,我们只能靠跟别人比较才能变得更好吗?不是的。只有一个人,我们可以跟他比较,那就是自己。上帝创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别人拥有看起来固然很好,但我们有的也不差,所以无需跟他人比较,来提高自我价值。然而我们可以选择自我提升,各方面学习,把焦点放在自身的个性、生活、人际关系,或灵命的成长上。花些时间思考,今天的我是否比旧我成长了一些呢?

  1. 自我肯定

就像以上所说的,上帝造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各人有各人的恩赐(罗马书12章6节),找出自己的优点或特长,并求主帮助自己善加使用它来荣耀主。你就会发现,当我们知道自己的优点时,我们便不太会去羡慕或嫉妒别人。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我认同已经建构起来,那么,别人的“不一样”或“优秀”便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不安全感。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自己会“无用”,或者有“不被需要”的感受。这些都是谎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所爱的孩子,无论我们的恩赐是什么,祂都百分百爱我们。同时,祂说我们都是祂的器皿(提摩太后书2章21节),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花些时间,去把它找出来,并为主所用。

  1. 学习感恩

我们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写下感恩事项。例如,每天睡前,我会写下当天要感恩的三件事,然后向上帝献上感恩祷告。这三件事不分大小,但每天都要操练感恩。久而久之,我们就可以看见上帝的良善,祂在我们生命中赐下许多的美好。我们越学习操练感恩,我们的目光便越可以定睛于上帝以及生命中的美好。当心中被感恩充满时,比较和嫉妒就无法在我们的心中滋长。

  1. 祷告交托

最后,我们凡事都可以祷告交托主。我们可以将我们任何的负面感受以祷告交托给主,请求祂帮助我们胜过。祈求祂保守我们的心,操练感恩,数算祂的恩典,不嫉妒,不比较,学习知足,在祂里面肯定自己。因为你我的受造奇妙可畏(诗篇139篇1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今天就“关机”,得到安息

作者Kezia Lewis      翻译:夏天     有声播读:佳音

 

几年前,我坚持不饶恕一位我认为不配得原谅的人。我没有一天不在谈论这个人得罪我的事,同时我也计划着为自己报仇。

我不相信上帝所说的有关饶恕的话——我就是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太对,因为我害怕这样会太便宜了这个人。这个不顺服的决定让我开始经历失眠、人际关系破裂,且消耗了我许多体力。这种状态,说疲惫有点太轻。我当时真是亟需休息。

当我们想到休息时,我们通常不会将它与顺服联系起来,但圣经教导我们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旧约中,我们知道以色列人的安息是应许之地(约书亚记 1章13节)。当上帝让他们去占领这片土地时,他们因害怕而拒绝进入。他们不信任上帝,背离了祂,因此失去了进入祂安息的机会(民数记 14章)。

多年后的现在,我们也踏上了类似的旅程。希伯来书 4章1-13节告诉我们,我们有机会进入上帝的安息,但也有可能因为不顺服而无法经历。

透过基督耶稣,上帝的安息既是此时此刻就能经历到的,也是有待被更多显明的。我们热切地期盼看到安息完全实现的那一天——当我们在新天新地中与上帝同住,在安息与平安中统管万有,正如上帝一直以来所预定的那样。当我们允许这个异象定义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时,我们就能够开始进入祂的安息。这也意味着要让自己沉浸在耶稣的教导中,重新训练我们的思想和心灵,活出耶稣的生活方式。

因此,就算是在现在,我们也可以立刻进入上帝的安息。我们在此刻就能够得到的安息,就是上帝邀请我们,积极地相信祂为了救赎我们所做的一切已经都充份地做成了,而我们不再需要为此劳作。作为上帝国度的子民,我们现在就有自由,能在祂的救赎工作已经完成的世界里,享受一切美好。但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在寂静和孤独中休息

今天,我们拥有让我们能够每天24小时、每个礼拜7天不间断与外界连结的设备。我们不停地、过多地接收对话,游说自己去做更多的事、追求更多、为自己争取更多。

在福音书中,我们读到耶稣从人群中退出,即使还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祂按着自己的节奏花时间与天父上帝独处。祂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开机”的状态

在希伯来书 4章9-10节 中,上帝邀请我们也这样做。在希伯来语中,“shabath”的意思是中止,停止。我们需要学会停下来。

我知道保持沉默和独处并不容易。我们许多人都需要他人的陪伴。我们喜欢说话。我们躲在喧嚣中。我们害怕沉默,因为周围的静默让我们内心的声音变得非常响亮。我们害怕面对我们最深的挣扎和痛苦。

但这是耶稣希望我们去的地方,因为祂可以在我们最深的渴望和伤害中遇见我们,并治愈我们。如果我们不让自己在我们的天父和创造者面前安静下来,我们就无法在上帝里面得到医治和安息。

练习静默和独处给我带来了治愈,并教会我在挣扎中向耶稣敞开心扉,给耶稣机会来释放我,能够摆脱我一直抓住放不下的仇恨。这些练习训练了我的心,让我能放手,停止掌控生活和事工。

我虚心地开始了这个练习。首先,我找到一个可以让我保持安静和独处至少 15 分钟且不受打扰的空间。我坐下来轻轻地呼吸,然后向上帝发出一个简单的释放祷告。我把手掌放在大腿上,说:“天父,手心向下。”大约 5 到 7 分钟的沉默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祷告,领受上帝预备给我的祝福。我把双手翻过来说:“父亲,手心向上。”安静片刻后,我以感谢的祷告结束。

你可以从像这样的小练习开始,然后用你觉得舒服的姿势伸展身体。你可以找到许多这一类默想祷告的资源。就看你愿不愿意试试看了。牧师兼 BibleProject的联合创始人Tim Mackie博士谈到犹太安息日的操作时说:“它(安息日)故意要打乱你的生活,而且它的构架提醒你,这个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我必需为此调整我的生活……你会意识到,上帝会在祂的时间按照祂的大能,供应并成就祂自己的旨意,而我要依据祂的故事线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安息在我们慷慨的上帝的里

我从小贫穷,没有足够的食物吃是常态;家里常常停电,躲债也是家常便饭。

正因为如此,我吝惜付出我的时间和金钱。当我花时间娱乐和放松而不做任何有成效的事情时,我会感到内疚。我常常匆忙结束与家人或朋友的午餐或咖啡时间,想着我的待办事项清单上的下一个任务。我也很难舍弃辛苦赚来的金钱,不可能做到十一奉献或给予家人以外的人金钱。

这种心态在我的心里产生了担忧和根深蒂固的焦虑。我不停地工作且缺乏睡眠,总是担心未来,害怕未来会像我的过去。直到上帝通过我生命中的一系列事件跟我说:我不应该这样生活。

我们不需要紧紧握住我们自认为拥有的东西,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其他财产、甚至是他人对我们的亏欠才有安息。上帝应许会照顾我们。问题是,我们相信祂吗?

希伯来书 4章2节 告诉我们,有些人听到了福音,但他们听到的信息对他们没有用处,因为他们没有用信心听。

我们听到上帝的应许,读到祂的慷慨,并用我们口中的话来肯定这些。但实际上,我们生活得好像上帝是不可信赖的。

我们囤积,我们操控,我们为自己保留最好的。我们生活在贫困和缺乏的心态中,害怕没有足够的东西。

耶稣慷慨地生活,甚至到了死亡的地步。祂拥有世界上所有的财富,但祂放弃了一切。 哥林多后书 8章9节 说:“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耶稣赐给我们福音里所描述的一切丰盛,呼召我们延续祂的慷慨。

所以花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全神贯注地专注于当下吧!与家人或朋友一起享用美食,不急着赶赴下一个行程、向人敞开你的家,展现慈爱和饶恕,就像上帝为我们所做的那样。

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造物主。祂给了我们祂的儿子。祂不会留下任何好处不给我们。

有一节读起来自相矛盾的经文,希伯来书4章11节说,想要持续进入上帝的安息,需要努力不懈,免得我们像不信从的人那样跌倒和悖逆上帝。意思是我们必需有意识地进入祂的安息。我们需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空间和节奏,让自己沉浸在祂的教导和同在中。

在马太福音11章29-30节 ,耶稣邀请我们负祂的轭,学习祂温柔谦卑的样式。祂应许我们,我们会得到灵魂的安息。当我们选择听从祂的教诲并遵循祂的生活方式时,就会有安息。

上帝正在邀请你参与祂的安息。你的回应是什么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信心,或许就是孩子相信妈妈给他买了巧克力

作者:可悦        有声播读:佳音

 

在自己玩了一阵儿之后,我可爱的儿子跑过来抱着我说:“妈妈,我想吃巧克力。”我说:“我们家里有巧克力吗?”他斩钉截铁地说:“有!妈妈给我买了。”我说:“你怎么知道妈妈给你买巧克力了呢?”,然后就抱着他一起去找。其实,我都不记得家里是否有巧克力,但当我们一起去找的时候,还真发现了我之前给孩子们买的巧克力零食。看着儿子满足的可爱脸蛋,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孩子般单纯的信心吗——对妈妈爱的信心——因为知道妈妈对自己的爱意,知道妈妈对自己的了解,所以当他想吃巧克力的时候,就相信,家里一定会有他喜欢的巧克力。

我自己,是否也像儿子相信妈妈对他的供应一样,相信天父对我的爱与供应呢?

儿子相信妈妈,是因为他经历过,也知道,妈妈爱他,每次想吃巧克力的时候,妈妈都会有预备。我经历过上帝的爱与预备吗?我当然经历过。上帝首先把耶稣赐给我,解决了我罪的首要问题,让我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祂面前(希伯来书 4章16 节)。又让我可以把所有的需要带到祂面前,祂愿意一一倾听(腓立比书 4:6-7)。为什么,有的时候,我活得好像祂不爱我,不会供应我一样,去怀疑祂的爱与满足我的能力呢?

地上的爸爸妈妈尚且会按着孩子的喜好来安排他们的每日所需,甚至不必要的零食、玩具都会尽己所能地安排好,难道上帝不比我们更爱自己的孩子,不比我们更有资源来预备吗(马太福音 7章11节)?

当我看着儿子时,发现他的可爱,除了自由自在地相信我对他的供应,更在于,他每自己玩一会儿,就会跑过来找妈妈,让妈妈抱一抱,要妈妈给他讲故事,每天如此。虽然他有很多的玩具,但他很是喜欢,好像也很需要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或许也就是在这些和妈妈相处的时间里,他听到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跟他说:“我爱你”,于是才有了他那么无拘无束的,对妈妈的爱的信心吧。

愿我自己,像儿子一样,每天来到天父的面前,听祂说自己多么爱我,好让我的心,像小孩子一样,相信祂对自己一切的关心、正在经历的等待或挣扎都有预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做一个有趣的人,还是讨祂喜悦的人

文:Kiki      有声播读:洋澜

 

凌晨,在搞完卫生和工作之后,我开始规划着明天给宝宝做什么辅食和安排什么活动。睡之前再看看她是不是盖好了小毯子。望着她熟睡的小面孔,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把一天的疲惫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样的生活简直是我几年前躲都唯恐不及的。我不是那种喜欢孩子的人(可以说我的孩子缘几乎是负分),对婚姻更是没有任何渴望。我曾经追求的是与这完全相反的生活。我喜欢自由,喜欢去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想要拥有各种不同的生活体验。说这种居家带娃的“稳定”生活对于曾经的我来说是最大的噩梦也不为过。因为实在是太一成不变,太无趣,太不酷了,可以“一眼望到底”。而我,曾经最大的恐惧就是自己会成为一个无趣的人。这么说吧,我人生前30年都在努力过一个有趣的人生,做一个有趣的人,至少要拥有一个很“酷”和别人不同的人生。

我以为成功是我的追求,没想到“有趣”才是

记得大学毕业的那几个月我很痛苦,因为我要面临一个决定我未来的选择。是按照我曾经做的计划去大城市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实现我的事业梦,还是背个双肩包去陌生的城市流浪。我记得自己足足纠结了俩月,最终我发现追求成功对我其实没有那么大吸引,因为我太想去流浪了。我想要不同的人生体验,我贪心地想要拥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根本不甘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定居,对我而言是一个不敢想象的事情,也是我每次听到朋友问起都会躲避的问题。我一度觉得为什么要定居?为什么要结婚要生孩子要过一个可以预知到结尾的人生呢?这样的一眼望到底让我心生惧怕。

这样的想法使我连谈恋爱都很逃避。我不愿意被另一个人绑住,而且恋爱结婚在我看来并不是很酷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而是一种“落入俗套”。看到身边明明很有想法的小姐妹谈恋爱结婚我都会唏嘘不已,觉得真是可惜了。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流浪”人生。从毕业开始,我一两年就换一个城市,后来又去了别的国家。这期间我信了主,但是我追求有趣和特别人生经历的想法依然如旧。我很少会恋家,吃得惯每一个我到的地方的食物,乐于认识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景。

是讨祂喜悦更重要还是我的追求更重要?

然而就在我在另外国家的生活告一段落之后,上帝没有开路带我继续去新的地方,而是带领我回家了,并且在这之前祂就给我一个感动,那就是要告别世界的工作开始寻找一份服事的工作。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祂真的为我预备了一个全职的事工工作。我开始在我的家乡待了半年,一年……又继续待了更长的时间。我开始慢慢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了。有趣的是我的心没有再特别的不安,也很少会像之前那样躁动了。

然而当祂带领我认识我现在的先生并让我委身在这一段关系中时我开始了挣扎。我里面好像突然跳出来一个人,开始指责我:你要落入俗套了吗?你终于要过上你曾经最无法接受的生活了吗?你终究还是无法免俗,成为了一个无趣的人…… 我觉得我一切的优越感,曾经我可以依仗可以夸口的(至少我自己觉得特别酷的)部分完全崩塌了。我一时间不敢面对内心的那个声音,觉得有点辜负了她似的,感到非常的羞愧。就这样挣扎了很久,有一天我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又开始了这样的内心挣扎,这时忽然出现了另一个异常清晰的声音: “你是要做一个又酷又有趣的人呢?还是一个讨祂喜悦的人?”

我突然被点醒了一样的,看到了真相。什么不同的人生,什么令人羡慕的经历,和做一个令祂喜悦的人相比来说都毫无价值。因为这一生很快就要过去,最终我是要见祂的面。这几十年的人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序章,真正重要的是我在祂眼中的样子,祂的声音才是我最应该在乎的。这些迷惑我的想法在真理面前立刻碎成渣渣。我有种冲破了谎言的迷雾,活那么大终于看清了事实的感觉。我的目标很明确,只要做祂要我做的事。如果是祂带领我进入婚姻,那一定有祂的美意,一定是对我最好的选择。

我后来慢慢发现我所相信的谎言还有更多。一些我深信不疑的想法全部都是特别坑害我的。比如我曾经对爱情的荒谬理论(虽然我逃避恋爱和结婚但是我却以为自己是相信“爱情”和等待“爱情”的)。我曾以为只有一见钟情才是真爱,而日久生情根本就不是爱情。也许是因为我看了太多虚无的浪漫电影,这样的谎言完全根植在心中。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被真理更新。

以弗所书6章14节:“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做带子束腰……”。世界给我们的谎言太多,还真是一不留神就会跌倒。毕竟大家都活在世界中,24小时沉浸式地被谎言包围。若是心中没有真理,哪一个能幸免呢?回望我过去这三十年的日子,真的感恩祂的爱救了我。现在想想,之前想要为之努力一生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自认为的意义真的是虚空。原来我过去二十几年都活在虚无之中,也难怪我之前会抑郁,哈哈。现在,我清楚我活着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做祂喜悦的事情,活出祂喜悦的生命,其他的一概不重要。当然,这也是我每天需要提醒自己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