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拒绝做“似乎是信徒”(有声中文)

作者:圣夏,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我是在外地上学时信的主。最近因疫情在家,没有返回学校。家里的朋友和家人都是不信主的,虽然在外上学时,已经和她们说过我信主了,但真的在一起相处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地软弱,对主的信心变得荡然无存。

比如我连最基本的谢饭祷告,都不敢在朋友和家人面前做。每次吃饭或聚餐,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挑战。我总是趁她们不注意时,偷偷祷告;又或者在心里默默祷告。这时候圣灵总是提醒我别在意他人的眼光。但我总是用各样的理由拒绝祂的提醒。我会说,主不会在意这些形式的,主知道我是爱祂的。如果我当着大家的面做祷告会很奇怪,我不想让自己变得和别人不一样。然而,我更担心朋友和家人会问我为什么不祷告,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所以每次吃饭前我都会感到紧张。我会观察大家的反应,才决定要不要做谢饭祷告。整个过程我完全忘记谢饭祷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忘记宣告我是基督徒,忘记自己应该要讨主的欢心,而不是为了减少麻烦,让自己舒服,就放下主的教诲。

 

 

拒绝“两手抓”

无法聚会的这几个月,我的牧者在网上每周为我们讲解马太福音,主题是“似乎是信徒”。我未曾想过这是主为我预备的课题。

在上这个课程时,我想起了自己刚进教会的情况,主如何改变了我的性格,使我变得比以前有智慧,也教导我如何和别人相处。然而,我经常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面貌来面对教会朋友和教会以外的朋友。我在这两种模式中切换自如,十分自在。

一手“教会”,一手“世界”,便是我的生活方式。但是主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马太福音6章24节)

我也在心里反复问自己,“我是信徒吗?”

如果我是信徒,那我的行为是一个信徒该有的行为吗?我为人处世的标准,应该是以上帝的标准为标准,而不是以自己或以世界的标准为标准。因为上帝说:“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以西结书36章26节)

当我这样思考的时候,主让我做一个决定,就是决定用什么身份继续生活。是顺服圣灵的带领,做主的门徒,还是回到以前的世界,继续在罪中挣扎。祂不再允许我“两边抓”,而是让我做选择。

 

 

圣灵引领

 

这个选择让我心里十分痛苦,无法下决定。但我没有再拒绝圣灵的提醒,我开始向上帝祷告,只是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因为觉得心里有很多的委屈。我哭了好长时间,我只和主说了一句:“我好累啊。”随后,我想起了一首诗歌——“工人的祷告”。

献上一生为祢而活,我在此请差遣我

虽是软弱瞎眼贫穷,祢的恩典够我用

恳求圣灵光照引领,赐下天上能力

有神迹奇事随着我们,证实所传的道

离了祢,我们不能做什么,祢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

使我们常在祢里面,让活水涌流!

使我们在祢的里面合一,如同祢与父原为一

在这地同心合意,奉主名兴旺福音

当我想起这首诗歌时,我想到曾经弟兄姐妹一起唱这首歌场景,她们的脸一个一个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每个人脸上流着泪,但是都充满微笑,洋溢着喜乐。

我再次流泪。因为我知道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马书8章26节)

 

 

选择顺服

当我的心情平缓下来,主对我说:“我明白你的艰难,我知道你不容易,我明白你的感受。所以我原谅你做过的事情。但是现在要不要重新跟随我,不要做似乎是信徒,而是真正顺服我,做我的门徒。”

我在心里拼命点头回答:“我要”。因为和我之前害怕在人前谢饭祷告相比,我更害怕被主放弃。我之前害怕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我现在更害怕和别人一样。和世人一样不悔改,不顺服,远离上帝。

耶稣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章18-20节)所以我要宣告自己是基督徒,我要传福音,因为我要和主同在。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在写下见证的时候,心里很有感动。因为我知道现在的境况很不乐观,我们因为疫情的关系,有很多计划被打乱。我们没有办法面对面聚会,也面对很多想象不到的艰难。

我也是,我之前总是觉得在主里应该都是“一帆风顺”,不再有什么苦难。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渐渐明白,很多的经历和苦难都是为了让我们不再风闻有上帝,而是亲眼见到祂。如今我更加愿意去听去看,更多的基督徒前辈在痛苦中是怎么去追随和顺服上帝的见证。

我只是希望弟兄姐妹们和我一样,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艰难的时候。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多么重要。我很软弱,也有很多不坦诚,以及很多的恐惧。我写下这些不是因为我做得有多好,而是希望鼓励你我能一起坚持,靠着信心与主同行。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章16-18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我有一个梦想

当陌生人向我敞开家门时…..

作者:Kelly Ng, 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 , 澳大利亚

 

“你为什么还在找房子?不是告诉过你,可以住我们家吗。我们为你准备了一间房间”,Cheu说。

 

我已经告别纽约这家人回新加坡5个月了,然而她温和的指责还会回响在耳边,让我想起他们平凡却不寻常的热情好客。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接触了太多“大苹果”味道的纽约客——他们冷漠、自负、带着敌意。从未想到我会在这里第一次经历“philoxenia”,希腊语里的“好客”(直译就是“陌生人的朋友”)。

 

当Loh家人邀请我去他们家住的时候,我刚完成一所常春藤盟校的硕士课程,付完高昂的学费,真是穷困潦倒,既无工作,也无方向。对他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虽然在曼哈顿上城区的同一个教堂聚会,我们可能也只聊过三次。

也许是新加坡人之间的某种亲近感吧。

 

Cheu和她的丈夫Ji Meng也来自新加坡,不过已经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两个孩子Ashley和Isaac从小在这里长大。

但我觉得他们对我的热情款待,是因为相信基督里的家人比血缘关系更亲。

Rosaria Butterfield在她的书《敞开家门的福音(The Gospel Comes with a House Key)》中写道,那些非比寻常,热情待客的普通人家“完全没有把他们的家视为自己的,而是看作上帝的厚赐,是要用来拓展祂国度的。”

希伯来书13章2节敦促基督徒“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并提醒我们,如此行会有深远的、国度的意义——“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我在Loh家的经历正是如此。他们单独为我准备了房间,这可能是我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蜗居的两年里拥有的最大空间;而且暖心地让我“随便”享用储物柜里的食物;并成为每天餐桌上家庭聚会的一员。

那段时间,我低调地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我有时会,并渐渐喜欢上帮忙用洗碗机清理碗碟;有一次我也尝试帮Isaac拍交给学校的视频,结果两个人笑成一团;我还会在每次去唐人街的时候帮忙买蔬菜和包子。

这家人陪我走过无数平凡也不乏波动的日子,聆听我无休止的犹豫不决:是接受这份实习呢,还是那份工作?当我脚上长了脓肿时,他们深夜带我去看病,找药店。农历新年时,他们还邀请了我那帮不想在异乡独自过节的留学生朋友们共聚晚餐。

对于这家人,款待客人是这么正常,顺其自然地融入生活的日常,不会为准备精美的饭菜,或保持房间一尘不染而烦恼,而是总有空间,或腾出空间,邀请他人一同进餐。

我从小被灌输“管好自己的事”,并且我生长的地大家都几乎不一起吃饭,这些对我来说太不寻常了。

Loh家是我唯一被真心问及“你今天过得如何”的地方。这些真心的询问、倾听、陪伴,让我体验到了基督与罪人坐席时的那份爱(马可福音2章13-17节)。

如果用金钱来回报,我将永远无法“偿还”他们的款待。但与这家人的相处鼓励我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无私地给予他人时间和空间的人。

虽然不像曼哈顿,但新加坡也是空间局限,但我从这段经历学到,基督徒的好客并不需要一个装饰精美的家,甚至不需要有了家才能款待,可以是一杯茶,陪着看医生,或者只是倾听和祈祷,重点是,我们愿意付出,并腾出时间。

这需要勇气。

耶稣从不拒绝和受伤害的人做朋友,愿意和被厌弃的人交往。祂医治众人回避的麻疯病人(马太福音8章3节),和被人憎恶的税吏吃饭(马可福音2章13-17节),和一个有罪的妇女成为朋友,不忌讳她的背景和地位(约翰福音4章4-26节)。

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新加坡的处境。逢年过节,是否可以邀请一个无法庆祝的人一起吃饭?

难道在我周围没有养老院或日托中心,住着渴望陪伴的老年人吗?那些因为语言不通,无法维权而受到不合理对待的农民工呢?如何与他们做朋友,就像耶稣怎样对待我们这样的罪人,如同Loh一家视我为家人一样?

耶稣在路加福音14章12-14节说:“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报答。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

耶稣让人们靠近祂。他们空着手来,却丰盛而归。这就是福音里接待的标准——对于堕落的世界是激进的,对于永恒国度却是普通的。

 

上帝会呼召我们中的一些人,抛开一切去陌生的异国他乡。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让我们敞开大门,在餐桌上多加一份碗碟,帮助一些人扛起他们背负的十字架。

在等待羔羊的婚筵时,让我们也在自己的家里预演天国的盛宴,不是在美酒佳肴上追求完美,而是极尽所能欢迎各族各方的人,那些流离失所的,受伤的,孤独的人——那最动人的画面。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我有一个梦想

在焦虑的当下中看到盼望(有声中文)

 

作者:Kelly Hill, 美国

翻译:Barnabas , 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在我小的时候,我最爱的是冬天。我热爱雪上运动,爱电影《雪地灵犬》,还有蓬松舒适的毛衣。在我刚成年的时候,我总是会说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季。部分原因是这是我对无法回避的破冰问题的习惯性回答,但也是由于我觉得这听起来蛮强悍,还有点新潮。现在的我仍然热爱冬天,可是透过二十多年的生活,我明白的比以前多了。我对冬季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乐意承认:我爱春季。尤其是在最近这些日子里,我渴望春天。

随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许多人经历了痛苦、悲伤和恐慌。我自己也是,对我看起来不确定的未来感到恐慌和担忧。我为我爱的人们因失业,奋战在医疗系统以及身体免疫力差而担忧。我也担忧自己是否能在家把工作干好。有时,我独自一人在公寓里,感觉我离开了我的圈子、家人和朋友们。

但随着黑暗的日益临近,我看到周围的世界在发生着另一翻变化。

我所生活的地方已经是春天了。在一个似乎漫长和漆黑的冬季后,我最终再次陶醉于温暖的阳光中。我欣赏着从森林和埋于地下的鳞茎中所绽放的绚丽多彩的花朵。花儿馨香、颜色鲜艳。小草刚刚长出来青绿的枝芽,青涩的叶子迎风招展。这是一幅多么热情洋溢的新生景象呀!这是多好的提醒,尤其是在今年,这提醒着我们:死亡已经被击败了,胜利已经来临,它战胜了疾病和痛苦。希望的春天正在来临,什么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

圣经中处处洋溢着春意。上帝的话语处处播种着收获确据的应许和新生。何西阿书10章12节告诉我们“你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你们要开垦荒地,等祂临到,使公义如雨降在你们身上。”

去年七月份,就在我刚横跨美国开始了新工作不久,我偶然看到了这句经文。当时我刚刚住进新的家,感到蛮沮丧。我失去了之前的朋友和圈子,感到很孤单。但是来自于何西阿书的这节经文走进了我当时沮丧的内心。

我正面对着一个崭新的成长阶段,就像春天一样。春天非常美,但它同样意味着辛勤的工作。

挖掘未开垦的心田,让上帝去破碎我们内心刚硬的部分是痛苦的。这需要我们去寻求和依靠上帝在我们生命中去做修整的工作。但因着允许上帝在我们心里做工,我们将收获祂的爱和公义的果子。

对我而言,这辛勤的劳作就是打开我的心去面对新环境和新朋友;就是在我的工作中谦卑,把每一天当作一个学习机会。然而最艰难的部分则是倚靠上帝的真理——相信上帝与我同行。我最需要的是单纯地信靠上帝在任何时候都是良善的。

几个月之后,我看到了劳苦的果实。我结识了新的朋友并拥有了更深的信心,相信上帝永不改变的良善。我也和新融入的团体一起面对新冠疫情的巨大挑战。在这个挑战过程中,上帝把我带回到了我从何西阿书领受到的真理。

再一次,主要我打开心扉去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生活方式。祂要我在工作中活出谦卑,要我深信上帝是良善的,并且我的人生旅程不会结束于灰心泄气中。祂要我打开心扉面对成长。

在这个时节,我发现了更多关于春天的经文。以赛亚书35章1到2节说到:“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 必开花繁盛,乐上加乐,而且欢呼。”

雅歌2章11到12节说到:“因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地上百花开放,百鸟鸣叫的时候已经来到,斑鸠的声音在我们境内也听见了。”

我们此时所经过的季节像极了旷野,就像去年七月我离开我爱的群体时感觉自己在变化中迷失了一样。但那并不是我故事的结局。上帝把我放在了成长的季节中,就连现在也让我结出了友谊的果子和对祂爱的信靠。

这些经文是一个应许!鲜花绽放,喜乐就要来临。我们将再次满有喜乐地歌唱。冬天即将过去,新的生活将要来到。

作为基督徒,我们坚信痛苦、黑暗、失丧不是结局。即便在死亡来临的至暗时刻,任何权势都不能阻挡耶稣基督死而复活应许给我们的医治。不论是惧怕还是黑暗都无法阻挡耶稣的复活。谁也无法阻挡春天的到来。

即便是现在,上帝对于新天新地和新生命的永恒应许依然是千真万确的。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是我比以往更加相信春天一定会到来以及那位帮助我们成长的上帝的良善。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我有一个梦想

你有软弱可供上帝使用吗?(有声中文)

作者:Jessica Tan,新加坡翻译:Nancy,中国有声播读:Melody,加拿大

我一直都有分离焦虑。

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我来说去其他国家学习或工作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我19岁的时候,我却因着学校的课程安排,独自一个人在旧金山实习了5个月。

那时候,我深信自己的分离焦虑症已经好了,因为我对去一个要飞17个小才能到的国家毫无不适。那时候我和家人相处得不太好,所以我很迫切地想离开新加坡。

但在我回到新加坡与家人和好后,我的分离焦虑又出现了。

在我去澳大利亚墨尔本上大学之前,我和父母的关系最紧密。父母花了两周的时间帮我在墨尔本安顿下来。我记得他们和我告别后,我就陷入了抑郁的状态。

在整个大学期间,我很容易察觉到我分离焦虑症的发作周期——通常从我在新加坡度完暑假要回学校之前的一两天就会开始爆发。

然而,2019年2月,它整整提前爆发了一周。连续7天,我一觉醒来,心里就充满了离家的恐惧。我需要费好大的劲才能把自己从床上拉起来,因为醒来就意味着我要面对即将离家的现实。无论我的家人和朋友怎样安慰我,都无法驱走我内心的恐惧,也无法帮助我摆脱内心的挣扎。

上帝无法解释的平安

那年2月,在我飞回墨尔本的前一天,我经历了多年来的第一次恐慌症发作。我喘不过气来,头晕目眩。我向上帝哭诉,重复着我过去几天向祂抛出的问题:你为什么不把我肉体上的这根刺拔下来?为什么我没有好转?为什么我必须继续经历这种绝望?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帮助我!

然后,当我静下来思考时,一个响亮而清晰的声音在我的脑海中回响:我要让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的软弱,如此一来我的天父就能让你们知道祂是多么的绝对强大了。感觉就好像是圣灵给了我这些话,让我不再继续下沉。在之后的人生中,当一波又一波的焦虑压在我身上时,我一直都紧紧抓住这些话不放。

这一宣称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上帝是唯一能够完全理解我苦难的人,也是唯一能够以祂所选择的任何方式把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的人。我顺服于祂的旨意,祷告我的软弱能够给祂带来荣耀,尽管我不确定这件事情要怎么发生。

那天晚上,一种无法解释的平安充满了我,我一周以来第一次可以好好休息了。

上帝可以使用我们的软弱做好的事情

然而,直到两个月后,在我的教会为大学生举办的复活节营会中,我才真正明白上帝在我痛苦上的目的是什么。营会的主题经文是哥林多后书4章7-10节: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致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致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和往常一样,在营会的最后一晚,许多人决定通宵聊天。根据主题和关键经文,我与一群朋友分享了我最近与分离焦虑斗争的故事,以及我如何经历了上帝的平安。

就在我分享时,我的一个朋友哭了起来。她说,她觉得自己在上帝那里太不够格了,尽管她也像我一样渴望与祂相遇,但她怀疑上帝是否最终会放弃她。

听完之后,我很心痛。

然而,就像在我恐慌发作时那句大胆的宣言强有力地进到我的内心一样,当下我强烈地感觉有必要提醒她我们的天父是多么爱她。上帝把祂的儿子赐给我们,使我们不再被恐惧和罪恶所控制,祂绝不会因着我们的破碎不看就放弃我们。事实是:我们确实不够格。我们这辈子不可能单靠自己与黑暗作斗争和努力“修复”我们的破碎。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都需要基督。

当我分享给她这个真理时,我朋友的眼睛里充满了宽慰。我和她一起祷告,迫切地请求上帝让她在生活中充分经历到祂。

新的篇章

几个月后,我在感恩节的时候又遇到了这个朋友。她告诉了我她如何一直握紧那个祷告,以及那天的祷告如何一直在她的脑海中。之后她分享了自己怎样在生活中经历到上帝。我意识到,正是在我的软弱中遇见上帝的经历使我能理解我朋友最初的疑惑,这样我就可以去帮助她,这让我们再次确信上帝对我们的爱。

我知道这听起来并不算什么,但这是我与上帝同行新篇章的开始。我仍在与分离焦虑作斗争。它并没有被上帝神奇地医治,但我已经发现了我软弱背后上帝的目的,我对痛苦的看法已然改变了。

我曾经认为,为痛苦找意义会弱化我的痛苦,并最终让我质疑上帝,责怪祂让我经历“没有必要”的痛苦。然而,我现在能够很有信心地说,痛苦对我没有任何权势,因为上帝的旨意会让我得胜。

经历了这些,我对上帝的信实之爱重新充满了信心——不管是面对风暴还是不确定性,我知道上帝会与我们同在。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