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天堂再见,我的“蝴蝶”小孩(有声中文)

作者:叶玲君,台湾

语音播读:Zel,新加坡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约翰福音16章33节——“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亲人或是朋友死亡的经历。我也有好几次经历亲人离去回天家的事,但最近我刚刚经历的这一件心痛事,没有事先意料,让我想到依然还会暗自流泪。我在两个礼拜前意外失去了我和老公的第一个孩子。对于这个宝宝,我们计划已久,他却只在我的肚子里孕育了7周。

我和老公是小时候的朋友,认识20几年才决定结婚。在预备结婚中间,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因为婆家没有过基督徒家属,对我这个看起来比较虔诚的基督徒有着种种不解和疑惑。为着能结婚,我和老公祷告又禁食好几个礼拜,最后才顺利在美国登记结婚。没有想到结婚登记才不到几小时,我的婆婆就着急打电话来问我们什么时候要生孩子。当时还在芝加哥念硕士的我,忙到要爆炸,怎么可能说想要怀孕就怀孕。加上我念书,得坐几个小时飞机才能到达我老公上班的地方,所以我们虽然已经登记结婚,却还得两地分居,过着一年多每几个月飞来飞去的夫妻生活。直到我毕业,把所有的家当搬回老公上班的地方,我们这才开始真的每天都能见面。因为我年纪超过35岁了,我挺担心自己不能好好怀孕。我的婆家又是传统的台湾南部人,很渴望能够早日抱孙子。于是毕业之后,我们就决定我先在家专心当家庭妇女,一边规划怀宝宝的事情。

很快,在我刚搬到老公所在的州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自己脾气变得很大,脑子不太能清楚地思考,然后开始想吃一些美国买不到的东西。加上月经迟来,于是我买了验孕试纸测试,心里觉得真的有这么好的“孕气”?当过了几分钟我发现验孕试纸上面显示的是两条线的时候,就内心觉得太美好也太不真实地马上和婆婆报备“我有了”。接下来我每天的任务就是专心养胎——觉得什么营养就买什么回家煮来吃;注意营养和颜色搭配;天天补充孕妇维生素;出去散步走路,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希望自己肚子里的宝宝顺利发育。夜猫子的我每天晚上尽量晚上九点就睡。和老公一起做睡前祷告的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祷告的:希望孩子能按照上帝的心意来长大,不管他将来要选择什么职业,有什么兴趣,我们都靠着上帝的爱来支持他。

就在第九周欢天喜地去第一次产前检查的时候,医生皱着眉头把超音波的荧幕转过来给我看,并且一脸严肃地和我说没有看到心跳。我按照之前在医学院上学的经验也自己看个仔细,虽然看见孩子,但他的确没有心脏跳动。就在医生希望能做准确的诊断而又去外面抓一个医生再帮我看一次时,在旁边的老公紧张地握着我的手,和我低声说我们来祷告。来的第二位医生也证实是同样的诊断,孩子真的是没有心跳,而且应该要九周大的孩子,他的身长就停在7周4天。我的眼里全是满脑疑惑和没有意料到的泪水。两位医生同时退出去,说给我们一点时间消化一下,然后会和我们谈接下来怎么帮助“组织”排出的细节……

我想到孩子没有了就大哭好几天,后来孩子真的就如医生所说的,犹如非常痛的月经来临一样排出来。我和老公把不到2公分大小的小小胎儿埋在花园的树下,树干上钉了一个十字架来纪念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这两个礼拜我不停地在想,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吃得不对,还是生气了才导致孩子没有保住?他悄悄地在我的肚子里死掉,而且死掉的时候我却一点也没有察觉。

后来有好几位之前也发生自然流产的教会姐妹鼓励我。她们其中一位和我说,“上帝来了不是要来摧毁我们,而是要建造和培养我们在主里健壮过生活。”我就想到这句我之前不太能切身体会的经文约翰福音 16章33节:“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的确,不管死亡能把我们隔着多远,我相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已经胜过这世间各样的苦难。那些在主里暂时和我们隔绝的人,也是等到我们回到天堂的时候能再相见。就在我得知孩子胎死腹中的第二天,我一个人在花园发呆,突然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在采蜜。我突然想,我的孩子就像一只从蛹里出来而只有短短几个礼拜寿命的漂亮蝴蝶,虽然他没有在我的肚子里活着生下来,没能体会我能想到我能提供的帮助和他经历的人生,但是他在我的心里一样活得美好。我虽然失去一个没来得及从这世上走一遭的孩子,但是透过姐妹和教会大家的鼓励,我开始能期待有天会在天堂见到这个我很爱很爱的孩子。于是我和老公这几天开始祷告上帝,希望上帝能和我的孩子说,虽然爸爸妈妈没能见到他,但是我们很爱很爱他,然后有天会在天堂相见的。就如经文所说的,世界上虽有苦难,但耶稣已胜过世界,祂的牺牲超过了死亡阴霾。现在,我的宝贝就和耶稣同在天堂,快乐地像蝴蝶采蜜一样翩翩起舞,耐心地等著和爸妈永远的团聚。

你曾经失去过很爱很爱的亲人或是朋友吗?你靠着什么来度过痛失心爱之人的伤痛呢?能不能依靠耶稣把永恒的盼望放在内心且满心期待将来的相聚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没有“完美”的见证 ,我怎么知道自己得救了呢?(有声中文)

作者:叶子,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我出生于一个基督化家庭。自小,我就在主日学里长大。每星期不要说是主日敬拜,就连家庭小组我都有参加。从小就在教会里长大的我,常常会听到很多弟兄姐妹分享他们遇见上帝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很多弟兄姐妹都有超“厉害”的见证。患病得医治、偶然被邀请去教会时听见上帝的声音或是被圣灵充满、信主后人生一百八十度改变等等。这些见证对我来说都超级“完美”。我觉得只要我有了这一类型的见证,我一定能说服更多朋友信主。

到了一个阶段,我甚至还觉得只有有这种见证的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这让我非常困扰。虽然我从小就不是什么超级大坏蛋,也早就相信基督为我死,三天后复活,为要救我这罪人,但是我完全没有这一类的奇特见证。

步入青春期的那几年里,我都一直在想,我到底得救了吗? 虽然在这期间我一直都有在教会里服侍主,时常灵修祷告,虽然上帝一直都在透过讲道、圣经、身边的人等等向我说话,我的内心还是有一块地方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我甚至为了想要有一个“完美”的见证故意远离上帝、故意不读经祷告,就是要让自己有一个时间可以重新回到上帝的面前,来个完美的“Come Back”。可是当我在选择这样做时,我自己也受了不少苦——心中没有平安,想祷告又不敢祷告。直到有一天,我觉得是时候“悔改”了,我才又开始读经祷告。还记得当时的我心里其实蛮得意的,因为我终于有了一个看似“完美”的见证。然而,每当我想分享这一个“见证”时,我的心里都会不平安,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假造出来的。有时在说着我这个所谓的“见证”时,我都觉得有点心虚。

那是什么真正让我觉悟的呢? 还记得那时我大概16岁,偶然在Facebook看到一位朋友分享的一个文章,是专门给我这种在基督化家庭长大的基督徒写的。文章的一开始就诉说着一位小女孩因着没有所谓的“完美”见证而饱受困扰,并问妈妈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坏,所以上帝才没有给她一个类似的见证。这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当时还想,这不就在说我吗?而整篇文章的主要信息就是要提醒我,上帝给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就算我没有这样的一个见证,我也有自己与上帝的故事。我完全不应该去羡慕别人的见证,因为上帝会以不同的故事来影响不同的生命。我顿时恍然大悟。当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一早就得救了。在我承认基督是我主,心里相信他时,我就已经得救了。我顿时为自己的愚昧感到羞愧。但我也感谢上帝,让我拥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来提醒我,要成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不需要一个与别人一样的完美见证,只需要与上帝建立一个深切的关系。

也许很多人会问: “欸?那我每个星期都有去教堂,甚至还有在教会里服侍,我算是基督徒吗?”这时你就应该想一想,你相信耶稣基督为了我们的罪死,三天后复活,为要让我们得永生吗? 你愿意与上帝建立一个关系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你就是一位基督徒。圣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口里承认耶稣是主,心里相信上帝叫祂从死里复活,我们必定得救(罗马书10章9节)。那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只需要相信耶稣就能得救,为什么我们需要去教会?为什么我们要服侍主?我的回答是: 除了口里承认,心里相信,我们也应该遵行上帝的道。正是因着我们爱上帝,我们才去教会,为要更深地学习圣经、与其他爱主的弟兄姐妹们相聚并互相鼓励、一起服侍上帝,一起在信主的道路上前进。

弟兄姐妹们,也许我们遇见上帝的开始就是这么的平凡,那又怎么样? 就像大家说的爱情观一样: 年少时人虽总是期待轰轰烈烈的爱情,但真正适合自己的爱又何尝不是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平凡但舒服呢? 上帝的爱在我们生活中看似平凡,但却刚刚好。祂所安排的一切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我们不必担心自己是否有完美的见证,因为一切的羡慕都是多余。我们只管打那为我们准备好的美好的仗,跑我们当跑的路,并守住我们所信的道,就足够了(提摩太后书 4章7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把社交媒体关掉后,整个人都清爽了!(有声中文)

作者:Michele Ong, 新西兰

翻译:Anna,中国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我要向脸书告别了!它占用了我太长时间。我会在Instagram (偶尔会看) 或者Messenger上,你们可以给我发短信或者WhatsApp! 再见了!” 这是我两个月前在脸书上发布的最后一个状态。

这条消息一发布,我立马删除了脸书应用,并把我的Instagram移至手机最下面一排。

过度沉浸社交媒体使我精疲力竭,我要在它毁了我之前逃离。我厌倦了页面中不断出现的食物图片和那些关于订婚、孩子出生和工作晋升的动态。

请不要误会我!婚礼、新家庭成员的加入和事业有成都是值得赞许的事。但是太多这样的信息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当然了,有很多账号是很值得关注的。比如我最喜欢的新闻频道,以及我很喜欢的记者和摄影记者的号,还有,谁会不喜欢可爱狗狗的视频呢?但是我离结婚还很远,工作也才刚刚起步。所以看到社交媒体上别人的生活,总觉得自己的太差强人意。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我花了生活中大量的时间机械地划手机。这个醒悟出现在一个周六的早上。那天我八点醒来后,竟然不知不觉花了40分钟刷手机。最后玩得头晕目眩,开始头疼。

为了挽回失去的时间,我下决心戒掉社交媒体。我很快就发现这是迄今为止我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之一。下面是我放弃社交媒体后生活发生的三大改变。

 

1.我重新发现了上帝对我的爱

告别社交媒体之后,我终于可以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了——其中一个就是拿起久违的圣经。重读圣经就好像被一位老朋友拥抱着,心中无比欣慰、安稳。我为过去宁愿花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也不去读圣经而感到羞愧难当。此时,在一本灵修书籍的引导下,我开始大量地读经。重读圣经让我很快重新发现了上帝对我无尽的爱。

在我过去使用社交媒体时,我迫切渴望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可。我的情绪好坏取决于我发的状态获得多少点赞。如果获得的点赞很多,我就感到自己很受欢迎。如果赞很少,我就觉得自己没有朋友。

我绞尽脑汁地研究发什么样的状态能够得到更多点赞。有一次我甚至上传了一张在海里刚游完泳上岸的照片。照片中的我穿着一个无袖的裙子,露出了肩膀上因受伤而贴的理疗膏药。这张照片让我无比自豪——它让我看起来是一个超级运动爱好者,受了伤还要继续运动。

照片发出之后,我基本上在盯着手机看它的动态。谁给我点了赞?除了通常的那几位,有其他人给我点赞吗?然后,照片发出去八个小时后,我只得到了六个点赞,我的挫败感可想而知。

然而,在重新明白上帝那长阔高深的无条件之爱以后,我就不再去寻求来自人的认可了。约翰福音3章16节、约翰一书4章16节和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都告诉我上帝并不是因着喜欢我发的状态或者因着我得到点赞很多才爱我。

上帝并不看重我们发了什么更新状态、照片多么炫酷或者我们在哪个精致的咖啡馆吃午饭。上帝对我们的爱远远超越这些生活的表象。

祂看得到我们所有的优缺点,然而祂仍对我们说:“我爱你,我接纳你,我以你为荣!”知道上帝爱我使我不再疯狂渴望人的认可和爱。因着上帝,我做回了真实的自己。

 

2.我与朋友们重新联系

不用社交媒体以后,我周末的社交活动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

过去我对朋友们发的消息疯狂点赞。我在过去的十年里都几乎没跟这些人说过一句话的事实似乎不那么重要。我不是给他们的状态点赞了么?所以我仍旧算是跟他们生活有点关系。

在我不再用社交媒体后一切都改变了。我不得不给那些我非常想联系的朋友们发短信。

一个我首先联系的朋友是和我一起读新闻学校的同学。我们从学校毕业已经九年了,离我们上次见面也有三年的时间了。在社交媒体上机械的点赞哪能与面对面一起喝咖啡交谈带来的喜悦相提并论呢?

从那之后,我也能安排出时间给海外的朋友们写邮件了。一封用心写成的长邮件要比简单地在帖子上互动有意义得多。

本想着不用社交媒体我的生活会崩溃。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对我而言,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们玩得正欢的照片反而让我觉得很孤独(尤其是当我没被邀请时)。

谁会想到用打电话(或像我一样发短信)这种传统方式联系朋友会更有趣并带来更多满足感呢?我离开社交媒体后的生活满是有趣的饭局和与朋友看电影的约会。结果我发现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更深刻和有意义。

 

3.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焦点

社交媒体戳中我的软肋,时常让我感到自己是个毫无建树的人。

看到前同事成功地成为了一名新闻主播,我心里无比羡慕,想象着如果自己也有好看的外表和肤色,大概也能成功。

而且这不仅限于对别人事业的觊觎,对别人在运动上取得的成功我依旧会嫉妒——他们怎么能完成了铁人三项或是游泳中取得远超过我的成绩呢?我毕竟都练习了两年了,这也太不公平了。

远离社交媒体使我能够屏蔽周围所有的噪音和重新聚焦。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看到的是生活中消极负面的一面——为什么我游泳游不了更快?为什么我的事业不能像谁谁那样稳步高升?

没有了外界的声音,我就跟自己比。当然,离一口气游三公里我还差得远。但是与上周、上个月或去年比,我正在进步。这才是我要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努力去复制他人的成功。

至于和同侪们攀比事业,就更可笑了。我的大部分朋友和熟人都在不同的领域工作,所以没有可比性,我不能说其他人就比我做的好。虽然现在我能看得很清楚,但当沉浸在社交网络中我就容易糊涂。我想,我大概是很想要融入社交网络的圈子里,但当没有可以吹嘘的成就时就觉得不如别人。

如今,我不用脸书已经两个月了,而且只有偶尔才上Instagram。但是我并不计划像过去那样回到任何一个社交平台。我可能会因此错过爆炸性新闻或某本新出的好书,但是我依然可以通过广播或订阅的邮件来得到这些消息。

有了多余的时间(说实话,也只是睡前的半小时),我计划慢慢地啃我那一摞想读却已经落了灰尘的书,继续给我海外的朋友写长长的邮件,以及在Netflix上看纪录片。

停用社交媒体只是我个人的决定。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如果你也正在被社交网络上的东西搞得晕头转向,我鼓励你试一下。不需要你把手机烧了,或者注销你所有社交媒体的账号。每天把使用时间限制在10-15分钟,或者周末停用社交媒体也会有相同的效果。反正我的决定给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的释放和慰藉。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从自杀到自爱(有声中文)

作者:淑环,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小七,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尝试自杀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尝试了结自己了。就像溺入幽暗、空虚、悲伤的大海,在绝望之中我只能把自己蜷成一团,紧闭呼吸,期望快些结束生命,结束痛苦。无奈意志力仍旧无法战胜身体的求生本能,憋至最难受的那一霎那,绷紧的肌肉还是忍不住松开,恢复了正常呼吸。

在寒冷而孤独的夜晚,我哭得泣不成声,但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在意。

自小,发脾气、大声谩骂、摔门、欺负弟弟的戏码就在我的生活中不断上演。患有“老二综合症”(Second child syndrome)的我,常常觉得自己在家中是最不受父母重视、最没有出息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及弟弟好,课外活动的表现又远远不如姐姐。因着我的自卑心理,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我便会藉着各种激烈的言行,宣泄我的不满情绪,让父母伤透脑筋。即使他们拿着藤条追打、用言语怒斥,第二天,我依然重蹈覆辙。

步入愤世嫉俗的青春期后,在家里我总是黑着脸,心里埋怨严肃寡言的爸爸和常对我怒气相向的妈妈。尽管身边有许多朋友,但我总感觉内心有个无底深洞,任凭多少的欢声笑语也无法填满心中的空虚。每天例常上学、放学、补习功课、参加课外活动……生活看似忙碌实则毫无意义。这一切都使我开始怀疑活着的目的。于是,我开始有了自杀的想法。不同的计划不断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我曾经拿着锐利的刀片在手腕上比划,却怎么也没有勇气大力割下;也尝试过把自己闷在被窝直至窒息,但终究还是放弃了;最夸张的一次,我在妈妈面前拿起绳子绑在树干准备上吊,差点没把她气死。

我曾天真地以为死后可以轮回,换个家庭和环境,重新开始。

 

真理改变生命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忘了从哪天起,我开始每个月都会收到青少年福音刊物。翻看那些设计新颖、文字内容丰富的书刊,我开始对基督教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才了解到死后等着我们的,不是轮回而是审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生活在世的所作所为负责,并向赐予我们生命的上帝交账。一想到自己犯下那么多的错误,伤害了那么多身边爱我的人,就知道若我真的死了绝对要受到不少惩罚。心里不自觉地发颤。还好,上帝体恤我的软弱,每次都阻拦我的自杀计划。不止如此,祂还差派独生儿子耶稣来到世上,甘心牺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洗净我的罪,让我与上帝重归于好。并且应许凡相信和跟随耶稣的人,都可以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在生活中享受祂的同在。这实在是太美好的消息!

就这样,我开始想要进一步认识这位爱我的上帝。然而由于担心父母阻拦,我仍对教会望而却步。奇妙的是,某天姐姐在朋友的带领下决志成为了基督徒,我因此有机会尾随她到教会参与崇拜,同天祷告接受耶稣作为生命中的救主。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祂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篇23章1-3节)

信主多年来,圣经的宝贵真理逐渐让我从自怨自艾的生活中走出来。上帝的话语使我的灵魂苏醒,重塑了我的人生价值观。我意识到我的存在绝非偶然,而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每一个呼吸都包含上帝的看顾,每一次跨步都有上帝的允许,每一个决定都有上帝的美意。当我无意间再次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或陷入沮丧和孤独时,圣经里的字句就仿佛在耳旁温柔的低语,安定我烦躁不安的心。

 

无法重来的生命

在我父亲的家族中,向来有红斑狼疮病史。然而令人心疼的是,年仅19岁的堂妹也被诊断患病。她的身体每况愈下,需要依靠洗肾维持生命。未患病前,她是个听话好学的少女,成绩名列前茅,即便后来因病辍学在家休养,仍然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SPM)中考获标青的成绩。但病情的恶化让人始料未及,正当同龄人快乐地准备上大学时,堂妹却被送入医院经历一场接一场的大手术,身体折腾得无法进食而日渐消瘦。最后,她还是无法抵过病魔,在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结束了短暂而充满荆棘的人生。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无法重来,尤其是生命。

送别表妹时,身为亲友的我们无不感到惋惜。她的离开再次提醒我们生命的珍贵。回想过去我轻生的想法,我感到无比羞愧。我们或许无法选择面对的苦难和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应对的态度及方式。在一个转念之间,生命就可以完全不同。回望我的过去,我实在难以想象若没有上帝的带领,今天的我会走在何处,或许仍如一片枯叶,在汪洋中颠沛流离,苦苦寻找我存在的价值。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上帝的同在就如空气一样,眼虽不能见,却如影随形。纵使我们不懂得接纳自己,上帝依然看顾;即便我们总是在生命的旅程中摔跤,上帝依然愿意扶持,并为我们带来新生命的盼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