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餐:绝对不仅是一项仪式(有声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国
翻译:晓晴,中国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小盒,中国

*背景音乐:www.bensound.com

在我12岁时,父母从抽屉里拿出一摞明黄色的纸摆在我面前,我懵懵懂懂地看着纸上满满的经文,父母一边耐心地教导我什么是圣餐,一边带领我做着纸上的经文填空。

多年来,我一直看着身边的大人和小孩领受圣餐,也一直央求父母让我也加入。直到今日,我还是喜欢参与身边一切的事情!

但就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小小的我知道了等待的巨大价值。在我们研读了路加福音22章、马太福音26章以及哥林多前书11章后,我终于明白这件我一直想要参与的事是多么的重要。也正是因为我花时间了解了圣餐的重要性,我才得以怀着一颗尊敬、顺服的心去领受它。

圣餐绝对不只是一项宗教仪式——不是那种“大人做的事”。领受圣餐不只是吃点饼干、喝一杯果汁或抿一小口酒那么简单。它有极其重大和非凡的意义。任何领圣餐的信徒都应该知道其中缘由,因为基督告诉我们:“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哥林多前书11章26节)。这些话是很有分量的。

圣餐也不是给小孩子吃的零食——它需要信徒分别出时间,聚集在基督面前记念并表明祂的死和祂的牺牲,并且各人要省察自己的心。

 

宣告基督的死

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保罗说我们领受圣餐,是表明主的死(哥林多前书11章26节)——耶稣用自己的惨死,救我们脱离与上帝永远分离的境况。这饼象征着主的身体,为我们“掰开”,以致使我们能有永恒的生命,而这杯代表了主为我们洒下的宝血。

在这个庄严荣耀的敬拜仪式中,我们宣告耶稣就如圣经中所描述的一样,确实是死了。我们也宣称自己已经降服于祂并准备好过一个基督徒的生命,以此与祂的死有份。在领圣餐时,我们就是在对自己、周围的弟兄姊妹以及那些还未信主的人宣告上面的一切。换句话说,我们是在宣告主的福音。

 

记念基督的牺牲

耶稣说:“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在领受圣餐时,我们必须停下来记念救主为我们在十架上所做的——祂为了偿还我们的罪自己惨死在十字架上。每一次领圣餐时,我都会反思基督是为了我犯的哪些罪而被钉在十架上,然后我会寻求上帝的宽恕并悔改。每当我想起基督的死,我都会想到电影《耶稣受难记》里面的场景。尽管电影并无法完全还原耶稣当时真实经历的残忍酷刑,但却能帮助我们大体了解那饼、那杯、基督为我们被掰开的身体以及祂洒下的血液意味着什么。正因为上帝为了我能与祂建立关系而付上了昂贵的代价,我便会更加感恩和敬畏祂。

 

省察自己

关于圣餐,圣经中还提到了另外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信徒按理喝主的血,不吃喝自己的罪(哥林多前书11章29节)。虽然这听上去很严厉,但却是在告诉我们,作为基督徒,我们要带着悔改和谦卑的心领受圣餐。我自己就经常用诗篇19章12节大卫的祷告文来祷告:“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圣经说,如果我们无法承认自己已知的罪,如果我们在教会中与人争吵却未求和解,如果我们对某位弟兄或姊妹心怀怨恨,那我们就应该先不领圣餐(哥林多前书11章28节,马太福音5章23-24节)。圣餐象征着基督为我们而死。如果我们都无法为自己犯的罪痛悔,又如何能够怀着敬畏的心宣告基督的死呢?所以不如等一下,先去与他人、与主和好,之后再参加下一次的领圣餐。

有好几次,在我还在某个罪中挣扎或者我很清楚我还没有原谅某个人时,我都没有领受当天的圣餐。当然,当其他人很惊讶我为什么不领圣餐时,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尴尬。但若与得罪“主的身、主的血”(哥林多前书11章27节)相比,这一点的尴尬就不算什么了。

我想鼓励大家既庄严又喜乐地来到圣餐桌前,回想基督在十架上的死以及祂复活的应许。这种悲伤和喜乐并存的心情还能在哪里经历得到呢?

最后,愿我们在领受圣餐时,与全世界一同庆祝——我们共同服侍的这一位救主,祂为我们能够有永生而降卑自己。赞美主荣耀的名。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基督徒容易忽略的5个属灵操练(有声中文)

作者:Q. Jackson,美国

翻译:Patty Song,中国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当我们最以上帝为满足的时候,就是上帝在我们身上最得荣耀的时候。”备受欢迎的美国牧师约翰·派博曾这样教导。阿们!难道我们每一个人不是都想在上帝里面,并且只在上帝里面得到全然的满足吗?但是当我们感到不满足或者感觉疲乏,没有动力寻求或者感觉上帝离我们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这样的时刻尤其凸显出属灵操练的重要性。无论我们是否喜欢遵行,属灵操练都是荣神益人的。当我们感觉自己失去寻求的动力时,这些操练帮助我们回到寻求上帝的道路上,同时,属灵操练对于一个基督徒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接下来我将列举5个属灵操练,它们曾经在我软弱无力时,帮助我将焦点转回上帝。

1.研读圣经

提摩太后书3章16-17节说:“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上帝为属祂的子民预备了善事去行,而这段经文则说明了只有通过读经,我们才能够预备好去完成上帝交给我们的善事。上帝在不断做工将人带到祂的面前,祂也让我们基督徒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祂的工作中。我们也许并不完全清楚上帝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旨意如何,但是圣经帮助我们在知识上装备自己,让我们为上帝的呼召时刻做好准备。

我有时会大段地读经,一口气读完很多章。但我发现,当我放慢速度,开始一点点研读经文,并且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默想时,也同样对我有帮助。在阅读过程中或者读后记笔记也帮助我对我所读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相对于寻求上帝给我新启示,我更喜欢用这段时间来亲近天父。毕竟,我们的信仰是基于上帝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若我们没有真心花时间与对方相处,彼此之间就不可能有好的关系。

2.祷告

祷告是另外一种和上帝共度精心时刻的方式。上帝是全然圣洁和美善的。祂竟然允许我们来到祂面前向祂讲话,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感谢天父!而且上帝不仅允许我们向祂祷告,我们还可以大胆地向祂祷告祈求。

当大卫为了抢夺一个人的妻子而谋杀了这个人时,他祈求上帝按祂永不止息的慈爱和慈悲原谅他(诗篇51篇1节)。在出埃及记32章中,当上帝的子民犯了拜偶像的罪时,摩西抓住上帝的应许请求上帝拯救祂的百姓: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必使他的后裔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并且应许将一片地赐给他的后裔为业。上帝若将祂的百姓从地上除灭。这些应许就会全部落空。当摩西说出这些应许时,上帝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出埃及记32章11-14节)

在祷告的时候,找出上帝的应许极大地帮助了我。这样做使我在祷告中更有信心,相信上帝必持守祂的应许——不是因为我或者任何其他人配得这样的应许——而是因为上帝承诺给我们这样的应许,祂就会守信到底。

我的一个闺蜜最近得了产后焦虑症。在我为她祷告时,想到了马太福音6章25-34节的经文,那段经文讲述了上帝是如何精心护理祂的创造物的(即便对象是鸟和花),接着经文进一步解释说,正因为此,我们不应该忧虑。我之所以能为我的朋友祷告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上帝会看顾她,因为她比飞鸟和百合花还要贵重得多。抓住上帝在经文中的应许使得我在祷告中更有信心和勇气。

3.禁食

在申命记中,上帝告诉祂的子民他们被苦炼、忍受饥饿,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章3节)。在新约中,耶稣对祂的跟随者说:“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并且“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来。”(马太福音6章16-17节)由此可见,耶稣是认为祂的跟随者们会操练禁食的。

我们操练禁食,好叫我们从对食物的需要中转向寻求上帝。每一次肚子咕咕叫——身体抗议着要找食物时,我就想到是上帝创造了万物,只有上帝能让我活着。尤其是当我需要为某个人或生命中的某个重大决定祷告时,禁食能帮助我集中注意力。每一次肚子叫都会让我想起,我要寻求的一切都在上帝那里(包括物质的需要以及方向的指引)。

4.十一奉献

就像我们应该学习寻求上帝而不是食物给我们的供给一样,我们同样要避免将我们的安全感寄托在钱财上(过于对上帝的信心)。诗篇50篇10节说:“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我们所赚取的东西没有一样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各样美善的祝福都来自于上帝。十一奉献帮助训练我们慷慨给予。

最近,我的丈夫和我有感动要将我们的车送给一位车刚被撞坏的弟兄。当另外一个家庭因为失业导致家庭经济入不敷出时,我们感觉上帝又在呼召我们将“我们的”积蓄捐出,帮助他们家渡过难关。是的,我在“我们的”这个词上加了引号,因为我和丈夫相信那不是我们的车,也不是我们自己的积蓄。上帝让我们先照看它们一阵子而已,但当上帝呼召我们给予的时候,我们应当甘心乐意。

通过操练十一奉献和乐于捐献,当未来需要我们凭着信心去给予时,我们会更容易顺服上帝。因此,慷慨地给予我们所拥有的吧(不论是时间、金钱或其他财产)。

5.背诵经文

小时候参加主日学时,我会为了获得老师的赞扬和好看的贴纸而背诵经文。但渐渐地,我开始厌恶这种方式,因为我看到一些人从圣经中挑出一些句子来,断章取义地为他们自己的观点辩护。

或许人们永远都会为着自己的目的曲解圣经,但是如果我们要昼夜思想上帝的律法(诗篇1篇2节),我们就必须了解我们默想的律法到底是什么。背诵经文,搞清楚经文的上下文,然后默想。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因为信仰基督而被判入狱。在监狱里,他没有纸质圣经。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所拥有唯一的上帝话语就是他藏在心里的经文,在狱中他能够靠着记忆写出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拥有的圣经是只靠我们记忆的经文而写成的圣经,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版本?

因为没有好好背诵经文,我感到很亏欠。于是我开始操练将主的话藏在心里(诗篇119篇11节)。刚开始我不确定要从哪里开始背诵,我的一个朋友推荐给我一个由DesiringGod团队开发的经文背诵APP,这款APP对于激发我背诵经文很有帮助,并且可以监督我。

现今有许多资源可以帮助你练习这些属灵操练。网络就是一个很棒的资源,你可以好好利用它。我鼓励你不要对任何一种属灵操练的方式太执着。如果你感到挫败或者经历了软弱,就换一种操练的方式,但千万不要全部停止。

所有这些属灵操练都会帮助我们的灵命成长。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总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要靠毅力,因为我们除了能通过以上帝为满足和喜乐来荣耀祂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遵守祂的诫命来爱祂(约翰一书5章3节)。即便在我们灵性的干渴期,我们也相信上帝将会继续“预备我们,行各样的善事。”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当我改变自己的祷告后,生命从此大不同(有声中文)

作者:Claudya Elleossa,印度尼西亚
翻译:Patty Song,中国
语音播读:美君,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发现我们祷告通常是这样子的:我们常常求上帝来到我们的生命中做工。

我总是听见人们祷告求上帝介入他们的工作、学习、家庭关系、恋爱关系等等。

我也不例外。我的祷告通常是“上帝啊,请在我的生命中动工”——直到我在一个主日听到了一篇讲道信息。

那天,牧师讲到我们明白自己是上帝的仆人是多么的重要,这句话击中了我的心。尽管大部分时候我的祷告听起来既谦卑又顺服,然而,实际上,我的行为却表明我的生命是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自己是主角,上帝只不过是我邀请的客串演员。上帝明明是我生命的主宰,而我却在祷告中把祂放在了一个辅助的位置。

圣经提醒我们,我们受造是为祂的荣耀(以赛亚书43章7节)万物都是祂的仆役(诗篇 119篇91节),并且“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耶稣基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以弗所书2章10节)

上帝是我们生命的所有者——祂应该是主角。无论我们能否“感受”到祂的存在以及是否选择让祂参与其中,祂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并且永远不会离开。只是我们灵性的迟钝会让我们感觉不到祂的存在。认识到这些,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祷告词。

我不再祷告求祂与我同在,而是祈求祂帮助我能够意识到祂的同在。

我不再要求上帝按着我心所想去成就,而是祈求祂帮助我,让我能够按着祂的旨意而行。

我不再请求上帝来为我成就什么,而是祷告求祂让我能参与到祂的事工和计划中。

有趣的是,在我改变了自己的祷告词以后,我发现上帝很快回应了我的祷告,尤其是那个我问上帝我如何能参与到祂计划的祷告。没过多久,一个我素未谋面的人联系我并且提供给我一个为某个事工写作的机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上帝回应了我的新祷告让我异常欣喜。

现在,我在为一个青年事工写作来侍奉上帝。因着祷告的改变而带来的美好结果实在太让人惊喜了。

诗人说到:“以耶和华为乐,祂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篇37篇4节)。真的,只要你让上帝成为你生命的主宰并且按着祂的话语祷告,凡我们所愿的,祈求,祂就给我们成就。(约翰福音15章7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为信仰,可不可以再勇敢一点!(有声中文)

作者:Daniel Ang,印度尼西亚
翻译:晓晴, 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 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对大学最鲜活的记忆就是每周日早晨的礼拜。我在当地教会的诗歌敬拜中负责演奏大提琴,所以每周日早晨7点我就会起床去参加排练,为早堂礼拜做准备。很感恩,我们有一群出色的演奏者和一位认真负责的指挥,他能将经典旋律和传统赞美诗做出绝美的编排。悦耳动听的音乐,加上牧师针针见血又给人启发的布道,每次礼拜结束后我都意犹未尽。感觉接下来一整周需要的基督徒生活补给都被充满了。

然而,当我回到学校吃早餐时,气氛立即大反转。餐厅里到处都是刚睡醒的同学,一些穿着睡衣,一些穿着开派对的衣服,——显然还没从前一晚的狂欢中完全清醒过来。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在周日穿得这么正式,我回答说我刚从教会回来,她皱起眉头问:“教会?你去教会?”

她看上去有点疑惑——没有敌意也不反对,仅仅就是疑惑。很明显,在我的大学里,大家已经不再把“星期天”和“教会”联系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刚从教会的圣洁中走出来,踏进了世俗世界,在这里,没有人谈论圣经、上帝或是永生。

这就是我之前的学校:一所位于北美东部的著名文科大学。学校里大家对宗教没有明显的敌意,但谁也不会提起,主流的态度就是“别问也别讲”。校园里的这种气氛压抑到一个程度,以至于我的一个朋友还专门为此做了一个研究,访问大家个人信仰层面在学校的经历和体会。一位受访者讲述他曾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时他还不了解学校的这种社交风俗,于是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以及信仰在他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他得到的回应是大家的面面相觑和尴尬的沉默。

回顾我的大学时光,这让我想起了圣经中的但以理。但以理年少时被迫离开家庭和民族,被带到了巴比伦的皇宫,被迫学习伽勒底文字和文化,以便为巴比伦王所用(但以理书1章)。然而,虽然身处异文化,但以理还是勇敢地坚守了上帝吩咐以色列人遵循的信仰和传统。他拒绝食用皇宫提供的巴比伦食物,坚持只吃蔬菜和喝水。尽管知道有禁令,他依旧每天三次向上帝祷告(但以理书6章10节),以至于被扔在狮子坑中。但上帝救了他的性命

我自己的经历虽不像但以理般惊险,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在上大学之前,我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基督教的环境中:我的学校是基督教学校,大多数朋友也来自基督教家庭。在这种环境下,我每天都跟上帝打交道,但也因此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身边的每个人都说着基督徒特有的语言——常常赞美上帝并谈论上帝在各自生命中的旨意。身为一名基督徒,对这样的环境我简直轻车熟路。事实上,在当时,谈论上帝也是我讨父母和老师欢欣的捷径。

然而,到了大学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仅仅是跟大家说你“去教会”都是一件奇怪的事。虽然我们有关于宗教的课程,但是如果你谈起自己的信仰经历,别人还是会皱眉头。当然并没有谁会公开抨击宗教信仰,只是大多数人完全不关心属灵层面的事情,他们只关心物质层面的事——可以说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不可知论。

与此同时,我们学校还是有一个很活跃的基督教团契的。我偶尔会参加他们的聚会。在那儿我惊讶地发现我的一些朋友竟然也是基督徒。之前我们也彼此聊过很多,却从没有谈到过信仰,感觉我们就像是一群“地下基督徒”。

我发现一些基督徒在遇到此类情况的时候,会选择只和基督徒抱团。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时我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我尝试去认识很多新朋友,不论他们的信仰是什么。正因如此,我有了一次在餐厅极其难忘的交谈。

那时我正在和一些同是数学物理专业的同学吃晚餐,通常,我们交谈的话题是最近最难的作业和物理、科学方面的话题。然而这一次,不知怎么的,我们的交谈转移到了上帝这个话题上。有人评论到:“如今还有谁相信上帝吗?”说着他摇了摇头。

在那之前,我很少谈起自己的信仰,但是我有下定决心,如果需要,我绝不会隐瞒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马太福音中耶稣的一段话给我这样的决心:“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马太福音10章32-33节)

因此我大声回答道:“我相信上帝。我是一名基督徒。”

朋友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说:“真的么?为什么呢?这是怎么回事?”

接着我开始解释我的信仰。身为护教学的忠实读者,我最喜欢的书是像William Lane Craig、Alistair McGrath Alvin Plantinga这一类基督教哲学家或神学家写的——我非常高兴我能有这次绝佳的机会好好使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尤其是在我们探讨科学的时候。我解释并维护了我的有神论信仰,我的目标不是传福音,而是告诉我的朋友们是有“正常”的学生真诚地信仰上帝的。

我能看出我那些不可知论的朋友们很惊讶。此前,他们对我的认识是一名出色的数学物理学生,根本无法把我和那些“奇怪的宗教人士”联系到一起。

我们的交谈持续了一个小时还多,最后因为餐厅要关门才不得不结束。我感觉这像是一次小小的“狮子坑”时刻:我是餐桌上唯一一名基督徒,要应对各个方面的质疑。虽然没有人完全信服我的答案,但是最后也没有人能反驳我。我认为我做到了“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人回答各人。”(彼得前书3章15节)

最终,我和我的朋友们依旧按各自不同的生活轨道前行,但是我还是希望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上帝,或至少能够有感动更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那次交谈在那一刻打破了学校的冷漠气氛,并且感谢上帝,祂给了我勇气即便在公共场合也坚守自己的信仰。

回顾往事,我发现正是这些微小的时刻坚定了我的信心。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做的哪怕是和基督教只有一丁点关系的每一件小事都提醒我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而周日的礼拜再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成为了我每周的灵命补给站。我做的任何一个细小的事情,比如每次在餐厅吃饭时公开做饭前祷告,对我来说都变得意义非凡。

最后,就像圣经中的但以理得以在巴比伦幸存一样,我这个但以理也安然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尽管有些时候我认为自己本可以为信仰再勇敢一点的,但我相信我踏进世俗世界的第一步是一次成功的开端,同时我也在祷告,祈求上帝继续加添给我力量,让我未来不论身在何处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一起来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