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rgretta,天津

“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
(诗篇139篇2节)
天气转凉之后,我的心也逐渐静下来。尤其在长达八天的旅行之后,我更是渴望一段独处且安静的时间。最近我也好像开始不再像从前那么爱说、爱跑;小组分享的时候,我也更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和体会。我心里好像有一片湖,而她安静得太美,好像任何一句多余的话、任何一个不合适的行动都会打破这样寂静的美好。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刚开始时,我对于这样的状态转变感到不安。为什么我不再有那种情绪激昂的“属灵体验”?为什么我不再不顾一切地奔向所谓的“属灵事”?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想错了什么?我不在基督里了吗?我对基督的爱呢?消逝了?减少了?我,不是“属灵人”了么?
我带着那些疑问去祷告,然而我心里除了那片安静以及想要继续安静的渴望,什么也没有。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感谢我的主,我开始渐渐发现,事实并非如我想象般非黑即白。
以前,我总觉得“属灵人”要靠“属灵事”来定义,比如长时间的祷告、读经或者参加各种聚会。同时,我也害怕,倘若自己疏远了上帝,就会无计可施、无法挽回。似乎,除非我再一次使出浑身解数用力朝祂走去,才能再次回到祂身边。而那对于自以为已然“疏远了上帝”的我来说,又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所以,好像最好的方法就是呆在那个“属灵状态”中,哪里都不要去,什么别的都不要想。“是,这样就安全了!”
呵,那是多么可爱又愚昧的念头!我真知道我所信的是谁吗?我的上帝是全能全知的上帝啊!难道我心里所想、手中所做的,能有一丝逃过祂的眼睛么?难道我那“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爱,祂会不懂吗?我以为我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爱祂多少呢?我承认自己软弱的时候,难道祂会转脸不看我,然后离我而去?
圣经是怎么说的呢?在诗篇139篇中,诗人如此向上帝表白:“我坐下,我起来,祢都晓得”(2节);“我行路,我躺卧,祢都细察;祢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3节);“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祢不见,黑夜却如白昼发亮。黑暗和光明,在祢看都是一样(12节)”。主啊,原谅我真是不懂祢的心!
想到这里,我心里突然明白了过来。
爱,不是每天都是鲜花、巧克力,而是平淡生活中那种无言对视却依然坚定的眼神;爱,不是每天缠绵依偎、不能分离,而是哪怕相隔千里却依然踏实地彼此相信;爱,不是在某种特定的状态中才能持续的感受,而是永不改变的绝对真理。基督的爱啊,如此长阔高深,我怎能那么肤浅地理解和定义呢?我的耶稣,为我付上生命代价的基督,岂能有一件事使我与祢的爱隔绝呢?祢的话不也有说,“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马书8章38-39节)吗?
是啊,停止追求所谓的“属灵状态”吧!停止追求那些“属灵感受”吧!我们不活在任何“状态”、“感受”之中,我们只活在基督里。认识到这一点,生活中的每一刻都不再一样,每一件我们用心去做的事都是神圣不可轻忽且值得我们去珍惜感受的。就如劳伦斯弟兄在《与神同在》一书中所记述的一样:
“为着爱 神的缘故,就是在地上拾起一根草来也觉快乐。”
所以,我不再挣扎,不再左思右想不得安宁。我安静下来,因为心里那片安静的湖就是我的上帝与我同在的最深处。
雅米笔记:
亲爱的朋友,你如何看待自己,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原来,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正反映出我们对上帝的理解。在你眼中,上帝有着怎样的形象?我们鼓励你,花一段时间安静下来,透过圣经的话语去认识上帝,也重新认识你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