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公义之城

读经:希伯来书13章14-21节 

在公元2000年的新年前夕,底特律的政府官员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时空胶囊。铜盒里存放了当时一些城市领导人对未来美好的预测,表达了对繁荣的憧憬。但市长留下的信息却提供了不同的看法:“愿我们有一个超越一切的愿望⋯⋯就是能够明白,作为一个国家,民族和城市,我们要在公义中成长,因为公义能使一个国家得尊荣。”

比起拥有成功,快乐或和平,这位市长更期望未来的市民能具备真正的公义和正直。或许,这位市长是从耶稣身上得到启发,因耶稣赐福给那些饥渴慕义的人(马太福音5章6节)。可是,想到上帝那完美的标准时,我们常很容易感到气馁。

感谢上帝,我们不需凭一己之力去追求成长。希伯来书的作者写道:“但愿赐平安的上帝,⋯⋯在各样善事上装备你们,使你们遵行祂的旨意; [....]

灵命日粮:诚心祷告

读经:约翰福音12章27-32节 

在1957年1月,马丁·路德·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的住家遭到炸弹攻击,在事故发生的三天前,他经历了影响他一生的事。当时,金恩接到一通恐吓电话,使他开始思索退出民权运动的策略。然后,他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祷告:“我一直为了我所相信的真理而奋战,但是现在我感到害怕。我已经身心俱疲,来到无法独自面对的地步。”祷告之后,他的心平静安稳。金恩指出:“我的恐惧几乎立刻就消失了,我的紧张与不安也不见了。我已经准备好面对任何事了。”

在约翰福音12章,耶稣承认“我现在心里烦乱”(27节,新译本)。耶稣坦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状态,然而在祷告中,祂仍让天父居首位,正如祂说:“父啊,愿祢荣耀祢的名”(28节)。耶稣的祷告表明祂愿意降服于上帝 [....]

一位“好基督徒女孩”的自白——对抗有毒的信仰观

 

作者:Sarah Tso

翻译:秋雨

有声播读:佳音

 

 

“一位好基督徒女孩的自白”——当我和我会写歌的朋友Evangeline坐在一起促膝交谈时,这句话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共进晚餐时,她跟我分享了服事中所经历的起起伏伏,我对她所说的深有感触。于是我们向彼此讲述了各自的故事,发现我俩都是常常在服事中带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但到最后却落得身心疲惫的那一类人。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我和Evangeline经常被称为“好基督徒女孩”,我们确实常常以此为傲。然而,我们也在反思他们所说的“好”到底意味着什么。世界给我们设定了“完美的基督徒”形象——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所作所为、言语、我们的生活方式都要无可指摘,而且总是要与人为善。毕竟,我们的上帝不也要求我们像祂一样完全吗(马太福音 5章48节)?

对于Evangeline来说,做“完美的基督徒”意味着要有以下这些表现:

每个主日忠心地服事;

对牧师和长老所说的每一句话言听计从;

遵循圣经中的每一句话,从不产生疑问;

行为举止 “超级得体”,并且

认为自己需要保证信仰在状态稳定。

她的这些看法使我陷入沉思。我会觉得遵从圣经的某些部分很困难(有时甚至会与牧师对经文应用的看法相左),这算不算异端呢?而且,有时我会感到心力交瘁,无法表现出别人所期望的喜乐。当我们俩因着这些想法而纠结时,我们决定把这些挣扎写成一首歌。[1]

追逐完美会带来有毒的信仰观

当耶稣要求我们像天父那样完全时,祂并不是要求我们做无用功。马太福音 5章48节 的上下文中,“完全 ”一词意味着完成或成熟。以完全的方式生活,意味着让上帝的爱在我们里面变得完全,并通过我们的生命传递到他人——包括我们的敌人那里。

至于 “良善”,我们往往把这个概念与表现或行为联系起来。然而,在圣经中,良善是指披戴基督的良善(或 “义”)。只有接受祂,我们才能成为上帝的义(哥林多后书 5章21节),从而变得良善。

以耶稣为良善的典范意味着,有了耶稣在我们里面,我们就会越来越多地效法祂的仆人之心和行为,效法祂让所有社会群体之人都有尊严,效法祂对敌人牺牲的爱,甚至效法祂接受上帝对祂的旨意时人性的挣扎。

效法基督,成为祂的样式,肯定会与我们有罪的肉身相抵触,因此这需要内心的真正转变,而不只是行为上暂时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不能完全理解上帝命令的原因,只关注“如何做”,会导致我所说的 “有毒的信仰观”。

什么是 “有毒的基督信仰观”?

有毒的基督信仰观与有毒的大男子主义相似,都是为了迎合社会对 “强者”的定义,而否认或是拒绝任何的软弱和怯懦。但由于每个人都有其软弱的一面,所以一直 “坚强 ”并不是我们所应当承受的重担。

以下是有毒基督信仰观导致的两个后果:

  1. 不切实际的信仰

注重外在表现,对基督徒寄予不健康的期望,要求他们总是能够有“信心的表现”,比如:每次教会聚会都要全勤,不质疑圣经中的疑难经文,只分享感恩和“可接受的”代祷请求(不去涉及与罪挣扎相关的坦诚分享)。

只注重外在表现而不改变内心,是与圣经中关于成长的教导背道而驰的。

耶稣说,常在祂里面才能多结果子(约翰福音 15章),而保罗则解释了圣灵如何带来成长(哥林多前书 3章6节,加拉太书 5章22节)。对我来说,常在基督里意味着优先安排时间与祂亲近,敬拜祂、写灵修日记、默想经文和祷告。

  1. 不宽容的心

不宽容的心是指对那些处在信仰成长过程当中的人缺乏恩典,对他人的某些罪妄加论断。比如说把自己属灵生命的成长轨迹,自己的长处或属灵恩赐投射到他人身上。圣经中记录了耶稣曾谴责那些不向天父所接纳的人施予恩典的人(比如路加福音 15章28-32 节中的大儿子)。

我们该如何应对有毒的基督信仰观?

为了摆脱有毒的信仰观,拥抱圣经中的良善,我们要反思和遵守以下两点:

  1. 完全建立在耶稣牺牲之上的真实信仰

当我们接受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大工时,我们就不再需要凭着自己的努力向天堂迈进,也不需要害怕别人对我们的论断。

相反,当我们沉浸在祂丰盛的爱中时,我们就能自由地用我们所得到的恩典去祝福他人。

我和Evangeline意识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如果我们 “为上帝做得更多”,上帝就会 “为我们做得更多”的期望(例如,赏赐给我们更多的社会接纳度和稳固的恋爱关系等)。我们认为的 “做得更多 ”包括报名参加圣经学习、听讲道或信仰播客,以及每当我们觉得自己在信仰的某一方面有所欠缺时,就想方设法加强我们较弱的属灵操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忘记了做这些事情并不是我们与上帝建立正确关系的必要条件。基督已经完成了所需的一切。

2.拥有一颗倚靠上帝成圣的宽容之心

知道耶稣是我们信仰的创始者和成全者,有助于我们明白是上帝赐给我们顺服祂的心志(希伯来书 12章2节)。当我们与上帝亲密同行并顺服祂时,我们就能确信祂会在我们身上动工,让我们更像基督。

在教会中,彼此恩待的方式可能是为因工作劳累,而暂时不能来小组的弟兄提供一个倾听他诉说的机会,或者陪伴对圣经中敏感话题的内容有疑问的姊妹。提出问题(表明我们在使用分辨力)、产生疑问(作为我们信仰成长的一部分)和表达疲惫(因为我们只是凡人)都是完全可以的。

通过向基督里值得信赖的弟兄姊妹公开分享我们的软弱,我们可以彼此分担重担,提醒对方上帝的应许,并在祷告中彼此扶持。

今年早些时候,当我与一位基督徒同事聊天时,我想到了哥林多前书3章6 节中关于成长的描述。一粒种子通常被种在泥土之下,对它来说只有一件事最重要——就是接受养分,使自己能够存活和生长。它不会有意识地考虑如何结果子,甚至不会考虑结出果子的质量。

同样,上帝把祂的话语种在了我们心里。如果我们凭着信心接受了它,我们就会让祂的真理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并将我们信心的结果留给上帝。

 

[1]歌曲《一位好基督徒女孩的自白》描述了歌曲作者为成为 “好基督徒”的挣扎,以及她们重新发现只有依靠上帝才是“好”所代表的真正意义的心路历程。你可以在Spotify 上找到这首歌。  

[2]参见Zondervan NIV Quest Bible(马太福音 5章48节 注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生命的冠冕

读经:雅各书1章1-12节 

12岁的李·亚迪娜﹙LeeAdianez Rodriguez-Espada﹚准备参加5公里赛跑。她十分担心自己迟到,到达起点时,她误以为比赛已经开始,便匆匆加入与参赛者一起跑。其实那是超过20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开始的时间比5公里的赛跑早15分钟。亚迪娜跟随其他参赛者的脚步,一步一步往前跑。跑到6公里时,还看不到终点线,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加入了一场路程更长,更艰难的比赛。然而,她并没有退出,反而继续向前跑。结果,意外参加半程马拉松的亚迪娜完成了21公里的比赛,在2,111名完赛者中,排名第1,885名,这就是毅力!

许多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在遭受迫害时,都想退出这场信仰的马拉松长跑,但雅各鼓励他们继续跑,并说如果他们耐心地忍受考验,上帝已应许会赐下双倍的奖赏(雅各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