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心存怜悯

读经:俄巴底亚书1章8-15节 

在某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播放了一段长达五分钟与雪地有关的影片剪辑,都是一些意外事故的家庭影片。有人从屋顶上滑雪摔落地面,乘坐充气雪筏时撞上异物而翻倒,或在冰上行走时滑倒。这些影片让现场和电视观众哄堂大笑,掌声连连。尤其是观众认为这些人是因行为愚蠢而自食其果时,就会笑得特别大声。

这些引人发噱的家庭影片并没什么不好,但却揭露我们内心的光景:当别人遇到困境时,我们很可能会取笑对方或从中牟利。俄巴底亚书就有类似的记载,当以色列民因自身的罪孽而遭受上帝公义的刑罚时,与以色列民为敌的以东人却幸灾乐祸。以东人趁火打劫,攻城掠地,而且还支持以色列的仇敌,使众民几乎无路可逃(俄巴底亚书1章13-14节)。先知俄巴底亚警告以东人说:“你的亲族遭难之日,你不该幸灾乐祸”,因为“耶 [....]

灵命日粮:藏在细节里

读经:出埃及记2章1-10节 

凯文和蓓莉过了很凄惨的一周。先是凯文因癫痫突然恶化而住院,接着他们从寄养中心所收养四个年幼的兄弟姐妹,在新冠疫情期间患了严重的幽闭烦躁症。雪上加霜的是,蓓莉在冰箱里东翻西找,却做不出像样的一餐,而且不知为什么,她在那时极度渴望能吃到胡萝卜。

一小时后,有人来敲门。站在门外的是他们的朋友芳达和安迪,带来了芳达为他们一家预备的晚餐,其中就有胡萝卜。

有人说“魔鬼藏在细节里”,其实不然,在犹太人的历史中有一件奇妙的事表明“上帝藏在细节里”。当时法老下令:“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们都要丢在河里”(出埃及记1章22节)。不过,在这场种族灭绝行动中有个引人注目的细节。摩西的母亲确实把婴孩摩西“丢”进尼罗河里,但这却是她的策略。这让法老的女儿“刚好”看见了婴孩 [....]

为什么自我贬低并不等同于谦卑

作者: Janel Breitenstein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郁青

 

 

我和朋友视屏聊天时她一直盯着我,脸上带着某种善意的微笑。“我需要告诉你,刚刚在聊天时我数了一下,在聊到你的时候,你用了6次‘愚蠢’这个词。”

被发现了。

她笑着说:“我告诉你是为了帮你成圣。”这是教会姐妹的小幽默。我感谢了她。

让我惊讶的不是我评价自己“愚蠢”,而是我竟然说了那么多次。我知道当我在压力大的时候会倾向于自我贬低。

我其实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不怎么再开自己身体的玩笑了。几年前,我在跟妹妹聊天时说到自己厚实的肩膀,我说这让我看起来就像是个橄榄球后卫。之后她一本正经地问我:“你会这样说你的女儿吗?”

所有这些经历让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比起谈论我的优势,我更愿意贬低自己。

 

 

经过思考,我找到了以下几个原因:

从高中开始(在高中,我真的获得了“最会道歉”特别奖),我就宁愿先发制人地自我批评。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我以前受到过伤害。所以我想,如果别人知道我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是不是他们就不会感到生气或批评我了?嘲笑一个承认自己错误的女孩并不好笑,对吧?

说我的愿望是“愚蠢的”比处理希望破灭要容易得多。聚焦在我自己的弱点和无用之上,比要处理被拒绝带来的伤害或者我对其他人毫不重要这样的想法来说更容易。

在我再小一些的时候,自嘲实际上是我寻求被人称赞的一种方式。

在我与丈夫刚结婚时,我丈夫告诉我,这些看似对立的情况——骄傲和不安全感实际上是同一种罪。因为就像骄傲一样,不安全感源于试图在我们的表现中找到价值和认同感。

我发现在我自己和其他人身上确实是这样。我们倾向于从自己的工作、声誉、家庭、可控的范围、我们的声望或别人的认可中找到自我价值,而不是从上帝对我们的创造和祂为我们所做的事之中找到价值。

 

 

自我贬低 VS 谦卑

 

自我贬低和谦卑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在坦白自己的脆弱时?

简而言之,区别在潜在的价值感。敞开分享自己的脆弱需要我们知道自己是被接纳的和有价值的。而自我贬低则会让人一直带着一种羞耻感。

你可能会想,那我可以使用自嘲来幽默吗,也就是说,嘲笑自己的错误,而不贬低自己?我认为是可以的。能够不那么严肃地对待自己,谦卑地看待自己,是很棒的。即使如此,我们必须记住,检查自己的动机很重要。

作家Heather Davis Nelson写道:“内疚说:‘我做错了事’,需要义和被原谅。羞耻却说:‘我很糟糕’,需要改变我的身份和关系上的链接。”

这也就是“上帝的仁慈引导我们悔改”和“内心的恐惧将我们封闭起来”的区别。

羞耻感将我们所做的等同于我们是谁,所以我们觉得自己不值得被接纳。自我贬低的重点就在这里。我们是出于不安全感而非勇敢才讲说自己的弱点的。

在认真思考了这一切后,我从上帝的话语中总结出了以下真理:

 

 

1.我们两个身份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的张力:是罪人,但却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并被上帝给我们的完全不配得的恩典所拯救。

对我来说,这就是谦卑的定义:透过上帝的眼光看自己。

 

 

2.我需要用“清醒的判断”来看待自己——要向自己和他人讲关于我自己的真实情况。不骄傲,也不妄自菲薄。

我有时会分享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是健康的坦诚,大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要说实话,即不撒谎,则意味着即便我在表达我的弱点时也要传达我的价值。

例如:“我确实有自大/饮食失调/色情上瘾的问题。但上帝一直如此仁慈地不断在从内而外地改变我。祂不断地救我脱离我的耻辱。”

正如作家兼圣经老师Mindy Clemons所说,当《圣经》中的人们质疑他们的能力时,上帝会这样回答:“我选择了你。我创造了你成为你现在的样子。我对你有一个计划。我会帮助你。我会给你能力。我会给你你所需要的一切。我原谅了你,那么你也原谅自己怎么样?”

 

 

3.对于软弱和失败,我有没有怜悯?

如果我不会那样去说别人(天哪,真蠢!),为什么这样说我自己?这是我觉得别人也会这样谈论自己吗?对我的女儿而言呢?我想让她成为一个坚强的可以因着上帝的掌权而拥抱自己优点和缺点的女性吗?(哥林多后书12章9-10节)

我们能谦卑地接受赞扬吗?

17世纪的牧师兼作家Jeremy Taylor写了19条关于谦卑的实用技巧。其中之一是:

谦卑不在于批评自己,也不在于穿着破烂的衣服,或唯唯诺诺。乃在于对自己有真实的认识——即你是一个不配得的人。

是的,我不配,但祂改变了这一切(加拉太书2章20节)。圣经一再将上帝定义为“我的力量、我的诗歌”(出埃及记15章2节,诗篇118篇14节,以赛亚书12章2节):我的力量,我的美好。因着祂,每天我的生活中都有美和生命在流动。那是当我因上帝的慈爱而发光时,可以铭记在心的。

 

 

在约翰福音3章30节中写道:“祂必兴旺,我必衰微”。我曾将此理解为我应该是看不见的才对。因为我不想窃取上帝的荣耀,对吧?那是自然。但说了这些话的施洗约翰肯定不是个社恐。他只是把他的敬畏放在了正确的地方。问题不在于荣耀,而在荣耀归于谁。

你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将我的麻衣脱去,给我披上喜乐,好叫我的灵歌颂你,并不住声。耶和华我的上帝啊,我要称谢你,直到永远!(诗篇 30篇11-12节)

没有必要贬低荣耀和赞扬。我们可以发光,但是将光异常明亮地照向正确的方向。

“耶和华啊,荣耀不要归于我们,不要归于我们,要因你的慈爱和诚实归在你的名下!”(诗篇115篇1节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喜乐的理由

读经:诗篇64篇 

当兰德姐走进教堂时,周边的人都感受到她的喜乐。她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手术,刚刚才康复。主日聚会结束后,兰德姐如往常一般走过来与我交谈。我实在很感谢上帝,因这些年来她常陪我一同哭泣,也会温柔地纠正我和鼓励我。当她自认为伤害了我并使我伤心难过时,甚至会请求我的原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她总是邀请我坦然与她分享内心的挣扎,而且她也经常提醒我,我们有很多理由要赞美上帝。

兰德姐(她让我这样叫她)走了过来,温柔地拥抱我说:“嗨,宝贝!”我们享受了片刻的交谈,并且一起祷告。然后,她一如既往地哼唱着诗歌走到别处,再去祝福别人。

诗篇64篇记载,大卫大胆地向上帝诉说他的不满和忧虑(1节)。他因看到身边的人所做的恶行而感到沮丧(2-6节),但他对上帝的能力和应许并没有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