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六首-爱与意志是个悖论

 

 

作者:一勤 

 

1、我的声音 

 

主啊,我的声音微小, 

但我的声音情切, 

在我祷告的时候, 

愿祢认得我的声音。 

 

2、祈祷 

 

当你在祈祷时, 

万物开始静默。 

它们也在听你的祷告, 

也等着看上帝的回应。 

 

3、永恒 

 

如果没有永恒, 

伤感是无法释怀的, 

永恒才能使人得到安慰。 

 

4、往事 

 

多少往事化作心事, 

有些心事滋养心灵。 

与主同经历的过往, 

便如是。 

 

5、爱 

 

爱与意志是个悖论, 

在爱面前, 

意志自然地降服, 

爱里没有自己, 

爱里消解意志。 

 

6、永恒 

 

永恒之事与心灵相关, 

当心灵望向永恒, 

正如光照在圣经, 

一切正合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石心变肉心

读经:以西结书11章14-21节 

洛克和丹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但他们长大之后,丹尼坚定信靠耶稣,而洛克则对信仰毫无兴趣。丹尼很爱他的朋友洛克,就为洛克祈祷,因他知道洛克所走的是一条黑暗无望之路。在为洛克祷告时,丹尼套用了先知以西结所说的话:“上帝啊,恳求祢除掉洛克的石心,赐给他一颗肉心”(参见以西结书11章19节)。他盼望洛克能走在上帝所喜悦的道路,得享丰盛的生命。

十年过去了,丹尼依然忠心地为洛克祈祷。终于有一天,他接到了洛克的来电:“我刚刚把生命的主权交给耶稣!”听到洛克终于决定不再任意妄为,将生命交托给上帝,丹尼不禁欣喜若狂,热泪盈眶。

在丹尼多年的祷告中,他专注于上帝透过以西结给以色列民的应许。以色列民行可憎的事而离弃上帝,但上帝表明会改变他们的心:“我要使他们有合一 [....]

灵命日粮:互相帮助

读经:哥林多前书12章21-26节 

一天深夜,肯亚的一个大象保护区接到一通电话,说有一头小象掉进了井里。当救难人员抵达现场时,只听见小象绝望的哭叫声回荡在黑暗中,他们还发现这头小象的鼻子有三分之二已经被鬣狗咬断了。他们将小象救起送入保护区后,帮它取名为“隆咕噜”,意思是“被切掉”。虽然隆咕噜只有三分之一的象鼻,但它的伤口已经痊愈,而且还被保护区内的象群所接纳。大象天生就知道它们需要彼此,所以它们会互相帮助。

在哥林多前书12章,使徒保罗强调,我们这些信徒都是基督的身体,而这身体中的各个肢体要互相帮助。保罗以人的身体以及其各个部位作为比喻,说明上帝要祂的子民接纳所有人的所有恩赐,因为基督的身体需要不同的人和恩赐以发挥作用(12-26节)。接着,使徒保罗提到如何在这多元化的身体中实现合一:“上帝配搭 [....]

安静等候——祂在喧嚣时代的低语

 

作者:Steven Wierenga

翻译:奇奇

 

我们被上帝安排生活在这个快节奏、令人眩晕且日益失序的网络时代。每周总有某个时刻,我的手会不自觉地伸向手机,就像西部片中的警长在对峙中摸向腰间的左轮手枪。但越来越明显的是:当手机赢得这场较量时,受伤的总是我。

然而每天我仍会无数次掏出手机——哪怕只是把它从口袋里拿出来,看着屏幕泛起的温暖硅光。那光芒仿佛海妖的歌声,诱惑着我去查看可能的好友申请、Instagram上的点赞或报喜邮件。仅仅是触摸手机,就能点燃我的热情,驱散我周一清晨或周三午后的倦怠。

这是我们许多人的写照。我们心知肚明又深恶痛绝,却依然无法自拔。滑动手机带给我们多巴胺的冲击,甚至归属感的错觉。但这种习惯加速了本已疾驰的社会节奏——每次我们打开Instagram时,热搜榜单早已更换过多次了。

这种更迭制造出紧迫感与即时性的幻觉。它不仅许下诸多承诺,更狡猾地只需我们付出微小的代价:谁不想要90天速成课?通往幸福的五个步骤?吃素牛肉的三大理由(第二条绝对让你震惊!)?我们的大脑逐渐适应了这种信息攫取的速度,却让心灵土壤日益贫瘠。我们囤积知识,却从不留出践行的空间。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对我们的灵性冲击是深远的。与上帝反复强调诫命时西奈山上的雷鸣不同的是——这次祂对我们说的话更像在风中的低语:”要安静等候”

自人类踏出伊甸园起,整本圣经就指向和渴望着万物的更新;如今这渴望仍在延续——在众人心中如微火摇曳,在基督徒心中如烈焰升腾。那么,主为何迟迟不动?为何祂似乎在我的生命中静默不语?

首先,在这个世界中上帝的计划总在等候中显明。

夏娃以为自己生下的就是击碎蛇头的那位,其实不然。拉麦指望儿子挪亚能解除世人的劳苦,终未实现。亚伯拉罕期盼早得子嗣,然而待应许成就时他已垂垂老矣。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430年,得救后又因罪在旷野漂泊40年。众先知代上帝发言,却只能望见弥赛亚的影子。

若上帝即刻成全夏娃的期盼,若拉麦的劳苦立时消解,若亚伯拉罕未经试炼,若我们总能心想事成——我们恐怕会错失那最重要的:与上帝同行的经历。但这经历需要我们学会顺服,有时甚至伴随痛楚,因祂要帮我们脱去旧人旧事,穿上新人新装(以弗所书4章22-24节)。

或许你会说: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的现实困境呢?为何寻不见配偶?找不到理想工作?买不起房?为何要经历这场病痛?

我无法回答。因为答案因人而异,有些需要经历时间才能显明。但多少人听过”上帝要我们等候因祂有更好安排”的安慰?坦白说,我常对此嗤之以鼻。埃及监牢中的约瑟可曾听见这样的话?求死的以利亚可曾得到类似的保证?

反复出现的等候功课贯穿着整本圣经:保罗身陷囹圄遭遇海难,司提反被乱石打死,耶稣的使命以十字架的羞辱告终。这些试炼揭示基督信仰的深邃奥秘:我们背起十字架,负起基督易负的轭,不问前路是执掌一国还是服侍至死。

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工作往往是层层递进的:或预备你承接呼召,或重塑你归向祂自己,或要你学习信靠祂——甚至可能是在试炼中与你同受苦难。但不要惧怕向上帝呼求,祂早在你未求以先已洞悉你的心。尽管去追问祂”主啊,为什么?”。当下你或许不会得到答案,也可能祂未来也不会告诉你答案,但祂确实与你同在并且在倾听你的一切呼求。你可曾见过耶和华厌烦大卫在诗篇中无数次的哀叹吗?

在这一切当中,你可以确信最重要的事实是:你是这位复活君王的朋友,祂名称为奇妙策士、和平之君。你是耶和华的儿女,祂的名曾向一人显明,继而向一族,如今向万民——包括你显明!这虽不能消除我们的困境,却可以让我们用更合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困境。当我们怀疑和困惑时,不妨想想野地的百合花吧(路加福音12章22-31节)。

但我们常常本末倒置。汲汲于作为、奔波、成就,专注在上帝要塑造我们去成就的事工、预备我们前往的处所和将要由我们完成的任务上。这让我不禁思索:在我们如此忙碌和分心的生活中,是否还能听得见主的声音?或是让喧嚣淹没祂”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祂”(诗篇37篇7节)的呼唤?

此刻我也在等候主。我曾确信祂呼召我进入神学院服侍,如今我虽然完成了学业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却并未达到我预期的人生状态。然而在等候中,我在学习更专注聆听上帝的声音,知道祂仍在动工。我学会了放慢脚步放下手机,效法百合花和麻雀,不再忧虑,而是为每件小事感恩:呼吸是恩赐,落日是礼物,晨间咖啡、栖身之所、温暖床铺这一切都是祂的眷顾。这些事物提醒我:纵使在我们的等候中,祂依然是良善的。

同在等候中的你会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勿过度思虑,那样做只会耗尽你的心力。等候的过程虽艰难,却仍可成为祝福。正如我所尝试的:慢下来,不去逃避这段时光,而是去追忆上帝在我生命中过往的作为。让那些”上帝与我同在”的标记成为我们生命的锚点,并养成凡事谢恩的习惯——就在此时此刻,觉察祂的同在。

主在你生命中结的果子,或许要等到祂带领你进入新的阶段时才能品尝。此刻祂的塑造或许正为你的将来做预备。但我们也不必执着于此,请珍惜当下——这才是我们唯一确凿拥有的时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