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每日旅程:活人出借

ODJ Sep 15

读经:彼得前书3章13-16节

「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3章15节)

瑞典的曼莫图书馆,除了借出图书之外,也允许会员把人借出。这个「活人图书馆计画」的主要成员有九个人,其中包括一名宗教人员、一名吉普赛人和一名记者。图书馆的会员可以借出一人,到附属的咖啡厅作45分钟的谈话,好对这个人有更多的认识。

身为基督徒,我们周遭的人都在不断「打量」我们,特别是那些未信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彼得会劝我们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3章15节)。

他还提醒我们要用「温柔、敬畏的心」(16节),而不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种态度。他要我们用爱心而非论断去分享我们的信仰。毕竟,上帝是因为爱,才「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只要我们的信仰影响我们每天的生活,不去效法这个世界的行为模式(罗马书12章2节),我们的朋友就会对上帝所赐的永生产生兴趣,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会让人注意!这不是说外表要表现出完美,而是要「顺着圣灵而行」,活出讨上帝喜悦的生活(加拉太书5章16节)。

我们或许在属灵方面表现不错,但要与朋友分享信仰仍感到害怕。所以我们需要为他们祷告,求神让他们愿意瞭解并相信,即使我们「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彼得前书3章14节)。

我不知道你会如何做,但是我愿意随时存温柔的心与人分享信仰。我会努力活出这样的生活,踊跃成为第一位被「出借」的志愿者,为耶稣作见证。——珍尼弗•本森•舒特

相关经文: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马太福音5章15节

问题思考:
你上次和你的亲朋好友分享你的信仰是什么时候?你的朋友会因知道你是基督徒而感到惊讶吗?为什么?

每日旅程:失败和拒绝

ODJ sep 14

读经:使徒行传15章35-41节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以赛亚书42章3节)

约翰.马可是个年轻人,曾参加保罗和巴拿巴的第一次旅行布道(使徒行传13章4-5节)。因某种原因,他放弃了那次宣教事工(13节)。也许他想家,也许他受不了宣教的辛苦。保罗因约翰.马可缺乏委身的态度并离开他们而不悦。

在第一次旅行布道三年后,保罗想要重访原来的城市,鼓励那里初信的人(15章35-36节)。巴拿巴想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带马可同去。保罗强烈地反对。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值得信赖(37-38节)。对保罗而言,宣教很重要,所以保罗不带马可同去是对的。但对巴拿巴来说,人才是重要的,所以巴拿巴想带马可同去也是对的。这样的歧见使得他们无法同工。「于是两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第39节)。

马可曾经失败过,但是巴拿巴认为,应该给马可第二次机会。巴拿巴看到他的年轻表弟虽因失败而被拒绝(歌罗西书4章10节),但他也看到他所拥有的价值和潜力。巴拿巴在马可的失败之外,看见他可以重新被建立,将来能成为有用的工人。

得到第二次机会的马可,果然没让人失望。保罗后来承认(或许带着歉意),马可对他的传道事工有极大的帮助(提摩太书后书4章11节)。这名曾被拒绝的年轻人,后来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可福音》。

你是否记得,当你失败时,有一个巴拿巴在你旁边,相信你,帮助你重新成为有用的人?现在轮到你了,在你周围,有许多人像马可一样正在渴求第二次的机会。你是否愿意像巴拿巴一样对待他们呢?——沈启智

相关经文:
•以赛亚书35章3-4节
•马太福音11章28-30节
•腓立门书1章11-12节

问题思考:
在你与失败者的交往中,你比较像保罗还是像巴拿巴?在你的生活中,你愿意对哪一个「约翰.马可」讲一些医治和鼓励的话?

每日旅程:再度有家

ODJ Sep 13

读经:路得记第3章

「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路得记3章9节)

欧崔西因为失业而无法继续缴交房贷,导致住家被银行收回拍卖。在拍卖会场中,她泪流满面地向一位陌生人哭诉她的惨况。这位陌生人名叫蒙玛莲,出于怜悯而突然竞标崔西的房屋,最后得标了。她把房屋锁匙交给崔西。崔西因重新得回住家而心怀感恩,如今她向蒙玛莲支付房贷。崔西又再度有了家。

拿俄米和她的媳妇路得,离开使他们心碎的摩押地,再度回到了伯利恒。但身处以父系为主导的文化体系中,这两个寡妇没有希望,也没有家(路得记3章1节)。但是,路得采取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行动,向她婆婆的亲属提出请求(3节)。一位解经家如此说﹕「以前她把自己放在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2章12节),现在她把自己放在波阿斯的翅膀下。」

第9节所用的「衣襟」这个字,和2章2节所用的「翅膀」是同一个字。从字面上看,路得是在请求波阿斯用他的翅膀来遮盖她。而波阿斯也真的这样做了。第二天他就赎回拿俄米的土地、家园,并且在众人的见证下预备迎娶路得成为他的新娘(4章9-10节)。

当我们思想现代版的救赎者蒙玛莲和古代模範波阿斯时,要知道我们「家人的救赎者」是耶稣,祂将我们从罪恶和死亡的咒诅中拯救出来,靠着祂在十字架上的完美牺牲,祂救赎的翅膀遮盖所有相信祂的人。「基督既为我们受(原文是成)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拉太书3章13节)。

藉着耶稣,我们得以重新与上帝和好,我们得蒙救赎,并且重新得到属灵的家。——汤姆•弗尔腾

相关经文:
•约伯记19章25节
•以赛亚书44章22节
•歌罗西书1章13-14节

问题思考:
耶稣为将你放置在祂翅膀底下,付上了什么代价?你今天如何能活出像耶稣那样有怜悯的救赎性情?

每日旅程:自我审视

ODJ Sep 12

读经:诗篇19篇

「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19篇1节)

我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描述美国前总统老罗斯福如何结束一整天的外交会议。他会带领众外交官走到白宫外,站在草坪上,凝视天空。他的客人们也会跟着他欣赏星空和浩瀚的宇宙。经过一段时间的静默,老罗斯福总统会说:「先生们,我相信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渺小了,让我们上床休息吧。」

很多年以前,当诗人撰写诗篇第19篇时,可以想像他也希望引发上帝子民的共鸣。他提醒读者,上帝透过创造物展现出祂的伟大。大卫说:「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说宇宙在启示上帝的存在和大能,浩大美妙到一个程度,应该带领地上所有的人来寻求上帝,感谢祂创造了我们,并且敬拜祂。

由于我们无法透过自然界完全明白上帝在我们生命的计画,上帝就藉着圣经来启示祂的计画。圣经教导我们怎样与上帝和好,怎样与人公正和睦相处。研读上帝的律法,能甦醒我们的心,使我们有智慧,快活我们的心,明亮我们的眼目(7-11节)。

受造物启示出上帝的伟大,圣经启示了祂的计画,思想这些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我们就会寻求祂的赦免(12节),求祂保守我们远离自私和骄傲(13节),并寻求祂的引导,好让我们的心思和言语讨祂的喜悦(14节)。——马文•威廉

相关经文:
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章20节)

问题思考:
认识上帝的伟大创造,最近如何帮助你的思想转向祂?上帝如何透过祂的话语启示了祂在你身上的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