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每日旅程:恩典与感恩

读经:提多书2章11-14节

「因为上帝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提多书2章11-12节)

马丁路德很想辞掉自己的工作。他在威登堡所牧养的会众,明白了他所传的福音是应许人的众罪都会得到赦免后,不但停止了聚会和服事,而且变得贪婪、醉酒并好色。马丁路德深感失望,就威胁说,他们若不改变,他就罢工。他对众人说:「你们这些毫不懂得感恩的禽兽,根本不配领受这福音;假如你们不悔改的话,我就不再为你们讲道了。」会众并没有悔改,马丁路德也真的罢工几个月,不再「当这些猪的牧者。」

就像威登堡的路德派信徒一样,我们许多人也曾这么认为(在我们刚成为基督徒时):假如上帝无论如何都会赦免我们的罪,那么,不管我们做什么,最终都没有关系。救恩就像一张空白支票,我们可以随意犯罪,因为它可以遮掩我们一切的罪!

出乎意料的是,保罗对提多说,不要鼓励人犯罪,因为上帝的恩典其实是要引导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提多书2章12节)。《海德堡要理问答》解释说,只有我们明白「自己所犯的罪是多么重、我是多么可怜」之后,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如何从所有的罪和困苦可怜中得蒙解救,」从而让我们「为这样的拯救向上帝感恩。」

所以,基督徒的计算公式应该是这样:明白自己的罪何等大让我可以欣赏恩典,而欣赏会自然而然地使我充满感恩,进而不断想办法来表达谢意。这公式是:罪恶 → 恩典 → 感恩 → 善工。

倘若你对上帝的爱在减少,你的顺服意愿在降低,答案并非是咬紧牙關、加倍努力。而是努力运用上面的公式。首先瞭解你的罪有多深,唯有如此,你才能知道自己迫切地需要恩典。然后就能生出感恩与顺服。——马可•威特莫尔

相关经文:
• 诗篇103章1-5节
• 罗马书2章4节
• 希伯来书12章28-29节

问题思考:
在英文中,新约所用的感恩一词源于恩典这个词,这层关系为何很重要?
感恩是比义务更好的动机吗?为什么?

每日旅程:最重要的事?

读经:马太福音22章34-40节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马太福音22章37节)

假如你信耶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你应该很容易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呢?」(马太福音22章36节)。耶稣的回答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37节)。

但是,这条诫命对我们来说真的最重要吗?让我这样来表述这个问题:「哪条诫命最能支配我们的生活方式?哪条诫命最能影响我们的行为?」

许多其他的「诫命」,因着我们的成长过程或个人的偏好,对我们而言可能最重要。第一条是留心的「律法」,第二是自我提高的「条规」。这两条你或许都愿意遵守。

试想,若有人恶意散播跟你有关的不实谣言,你会怎么做?是马上反击以便维护你的好名声?还是考虑慈爱上帝的命令:「不要以恶报恶」(罗马书12章17节)?

当你手上的工作堆积如山,或是受到压力必须踩着别人的头才能在公司得到晋升时──你最大的诫命是什么呢?是仍然爱上帝?先求上帝的国过于其他一切吗(马太福音6章33节)?

耶稣不仅说「爱上帝」是最大的诫命,也说这是第一条诫命(38节)。这里的「第一」是优先的意思。爱上帝必须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先于人所有的欲望和动机。在我们做任何决定时,必须要先考虑这条诫命。在我们工作、与人交往以及整个生活中,我们都必须留心这第一条诫命。

简单来说,完全爱上帝最重要!它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诫命吗? ——谢葆芳

相关经文:
• 申命记6章5节
• 约书亚记22章5节
• 约翰一书2章5节

问题思考:
你如何活出上帝所赐的最大诫命?当我们尽心、尽性、尽意真诚爱上帝的时候,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每日旅程:错误的印象

读经:约翰福音3章16-18节

「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翰福音3章17节)

最近有个牧师带领一个年轻人信了耶稣。有一天他们在谈话,这个年轻人犹犹豫豫地问牧师:「现在我是个基督徒了,我现在还应该到处论断人吗?」牧师为他所提的问题感到难过,回答说:「当然不应该,基督徒应该做的正好相反。」

这个年轻人解释说,有不少基督徒表现得似乎在论断人。他们的行为显得自己好像没有罪,自命清高,轻看别人。他们表现出来的自我优越感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他们本人没有表现得那么完美时,更是如此。

假如说有人有权表现出优越感,那人将是耶稣。因为祂是唯一一个无罪之人(希伯来书4章15节)。但读遍福音书你会发现,祂并没有因此远避那些常犯明显之罪的人,也没有定他们的罪。祂并没有希望狡诈的税吏或妓女在遇到耶稣之前能立即弃绝他们一切的罪恶。相反,祂是罪人的朋友,按照他们与上帝关系的本相与他们交往(路加福音5章30-32节;7章34-50节)。

身为耶稣的门徒,我们应该接触那些还未信主的邻居、同事、家人,正像那些真正关心他人的人。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让人以为我们毫不在乎罪。耶稣绝对不是这样(约翰福音5章14节,8章11节)。相反,耶稣在地上工作期间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可以与「罪人」做朋友,同时却不妨碍我们的关注点和道德信念。

主啊,帮助我们将祢的爱和祢的生命之道显明出来。对于那些仍在迷途中还不认识祢的人,就是那些活在引向死亡的生活方式之中的人(罗马书8章6节),让我们不去定他们的罪。——杰弗.奥森

相关经文:
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12节)。

问题思考:
耶稣怎么对待罪人?你会怎么关心那些在罪中挣扎的人,会怎么接近他们呢?

每日旅程:谨慎自守

读经:路加福音12章13-21节

「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加福音12章15节)

54岁的大卫•维恩•夏普顿,已三次赢得乔治亚州的彩劵,分别是2004年的35万美金、2005年的100万美金,还有2007年的250万美金。这位数度中彩的人仍然继续他的工作,作饭店烤箱维修员,即使他赢得的金钱足够他退休养老所需。「我是最幸运的人吗?」他问道。「我想是的。我有一群很要好的朋友,一份美好的工作,还有一个美丽的妻子。」

这是一个没有沉醉于财富和贪婪之万灵药的人。他的双脚仍然稳稳地踏在地上。但路加福音12章中的那个财主,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耶稣这则无知财主的比喻,主题是正确看待财富,明白贪婪会带来的灾难性结果。这个财主错判了生命中真正宝贵的东西。他认为积累财富要比跟上帝和人建立美好的关系更重要(21节)。关于生命中何为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他的选择错了,就成了他最在乎之物的奴隶──这些东西会被偷窃、被虫咬、会锈坏(马太福音6章19-21节),在他死时也无法带走(提摩太前书6章7节)。

这个财主搞错了谁是他财产的真正主人。在这则简短的故事中,他总共有十二次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他忘了他只是一个管理人,而非主人。他也不明白生命的短暂。在他拥有的财富达到顶点时,上帝审判他,他就死了,财富都没有带走。多么悲惨的结局!

有两个主人──上帝与金钱──在为我们的忠诚竞争。让我们谨慎自守,正确判断,选择服侍并顺服这位创造万有的主。——马文•威廉

相关经文:
马可福音10章21节
提摩太前书6章10节
雅各书5章1-6节

问题思考:
知道上帝拥有一切,为何很重要?在你的生活方式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变,好让你在上帝面前成为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