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每日旅程:苦难中的安慰

The Orange is South Africa's largest river. At Augrabies in the Northern Cape  the river channels through a granite gorge.

作者:Ruth O’Reilly-Smith 

翻译:陈琳

读经:哥林多后书12章1-10节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12章10节)

1981年的莱恩斯堡洪水是南非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洪灾。两天之内将近半米的降雨量,造成了104人死亡,184间房屋被毁。莱恩斯堡镇挨着布法罗河这条“干涸的河床”而建造。然而,令市政工程师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条看起来不大的河流每100年就会决堤一次。虽然当地的农民一开始很感恩雨水,但是他们的欣慰很快变成了恐惧。六米高的大水冲过城镇,把人,动物,房屋和财物一同吞没。

当我们遭遇一连串的困境时,信心会受损,决心也会受挫。使徒保罗就经历了一段十分艰难的岁月,他遇到了海难,后来又被关押、殴打和掳掠(哥林多后书11章23-29节),但他仍然坚定地依靠上帝,称颂祂“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哥林多后书11章30节)。

使徒保罗在他的软弱中夸口,使基督的能力得以彰显。他为着基督的缘故,就以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喜乐。上帝也一次又一次地向保罗展现了祂的信实。然而祂并没有使他免受困苦的环境,而是宣扬:“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12章9节)。耶稣在困境中与我们同行,使我们藉由这些困境学习基督的样式。

保罗顿悟了,然后他宣告,“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12章10节)。定睛在耶稣身上吧!因祂在困苦中塑造你。

相关阅读: 

阅读罗马书5章3-5节,思想为什么我们即便是在艰难时仍然可以喜乐。

 

思考: 你是否觉得自己深陷烦恼和痛苦中无法自拔?上帝的恩典是怎样帮助你胜过苦难继续前行的?

 

 

每日旅程:对耶稣复活的敬畏

20150405-770-425

作者:peter chin

翻译:Abby 

阅读:马太福音28章1-10节

天使对妇女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马太福音28章5-6节)从小到大,复活节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值得庆祝的日子。教会多姿多彩的敬拜加上之后一家人的丰盛晚餐让这一天幸福而美好。但是我最近在不断思考耶稣复活的那个周日所引发的另一种情绪:恐惧。

当天使出现在坟墓旁边,看守的人就因他吓得浑身乱颤,甚至和死人一样(马太福音28章4节)。同样的,妇女们也被天使吓住了,他的相貌如同闪电,衣服洁白如雪。天使吓坏了她们,因此他的第一句话是 “不要害怕!”然后他接着说,“我知道你们在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马太福音28章5节)

毫无疑问,她们需要一些安慰。当第一次看到复活的耶稣时,信徒们跪倒在祂面前敬拜祂,耶稣告诉他们:“不要怕!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到加利利去,他们在那里必看见我”(马太福音28章10节)

在今天,把复活节看成是充满恐惧的一天似乎很奇怪,因为我们认为恐惧是个贬义词,而复活节怎么可能和贬义词放在一起呢!但是我认为这是对事实的错误理解。耶稣复活的第一个见证人所体会到的畏惧是对上帝的敬畏,这和喜乐完全不矛盾!它是一种虔诚的敬畏。

很多时候我们把情绪完全分开,认为某些情绪不可能同时出现。要么高兴、喜乐;要么忧愁、哀伤。但是耶稣的复活却提醒我们无论何时(即便是在最喜乐的时候)都不可以失去对上帝的敬畏。在我们庆祝耶稣复活的消息时,也应该敬畏上帝将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

延伸阅读:

阅读箴言1章7节和9章10节。更深地体会敬畏上帝在我们生活中应有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思考:你认为恐惧是好事还是坏事?在哪些方面恐惧是有益处的,在哪些方面是有害的?我们对上帝的敬畏和我们经历的其他恐惧有何不同?

每日旅程:选择忘记

"An angry Indian businessman, wearing a suit and a tie, dressed formally is frustrated and an tearing up a document."

作者:Andy Rogers

翻译:奇奇

读经:希伯来书10章14-22节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  ——希伯来书10章17节

“太痛苦了!我不想去回顾过去那些我至今都无法理解的事情。”Ian Mckellen这么说。他因在电影《指环王》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中扮演甘道夫一角儿而被大众熟知。难怪他推掉了一个自传的写作合约。因为回顾过去实在太痛苦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回首的痛苦经历。保罗在罗马书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段话说道:“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此外,我们也会被他人伤害——有时是无意的,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是故意的。他人的罪行以及我们自己的错误选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宁愿忘记的痛苦记忆。

上帝选择不记念我们的罪行。祂并非是健忘,而是决定“不再记念”我们做错的事(希伯来书10章17节)。在同一章中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再一次被重申:“因为祂一次的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希伯来书10章14节)

你的生命中有没有你宁愿忘记的痛苦回忆?这一刻,希望上帝饶恕的爱能够鼓励你。藉着在基督里的信心和圣灵的大能,你“已经成圣”(希伯来书10章14节)。无论是你自己的罪行还是过去别人对你的伤害都无法夺走上帝给你的平安。“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基督的宝血洁净了我们。”(希伯来书10章22节)

思考:哪些痛苦的回忆阻碍你得享上帝的平安?你身边有哪个你可以信赖的、灵命成熟的信徒是你觉得能够跟他/她谈一谈这些的?上帝的饶恕之爱如何鼓励你?

每日旅程:怀恨在心

20161122-770-425

作者:Regina Franklin

翻译:湘颖

读经:撒母耳记下14章25节—15章21节

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撒母耳记下15章4节)。

作家玛丽琳·鲁宾逊写道,“我一直觉得‘怀恨在心’这个词的描述很精妙,因为许多人都对他们的怨恨呵护备至,有如离心窝最近的东西。”

一般来说,一想到“怀”这个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 “照顾”和“滋养”,动词“怀”的一个定义就是“ 细心照顾从而得到成长”。然而我们若是用同样的方式“怀”恶意,结局必将是毁灭性的。道理仍然是一样:苦毒,就像一个虚弱的新生儿,必须被喂养才能成长。情绪无法自己独立存活,若得不到照顾它就不能生存。

押沙龙早早地就开始在内心怀起苦毒,以至于他最终召集民众谋反。他看着他的妹妹被伤害却无人为她辩护,因此他痛苦又沮丧(撒母耳记下13章1-22节)。那时他的家里充满冲突,而糟糕的是他的父亲大卫好像对处理冲突毫无能力。押沙龙开始任由他的伤口溃烂,变成有毒和致命的愤怒。可是对他而言,他的行为是无可非议的。在他眼里,他的父亲是不公正的,然而他父亲却又拒绝见他(撒母耳记下14章28节)。因而他自己当起法官和辩护者,定意要还事情一个公道(撒母耳记下15章1-3节)。

兄弟结怨,劝他和好,比取坚固城还难(箴言18章19节)。仇敌就是通过我们的口从而一步步地腐蚀我们的视野和心灵(罗马书3章14节)。对于报复,我们在心里演练地越多,苦毒就长得越健壮。

最终,苦毒的重担缠累着我们,让我们无法得自由。当然,放开苦毒并不代表着我们会不再感到痛苦,但我们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这自由只有在当我们亲近上帝并且去效法祂饶恕的方式时才能得着(以弗所书4章31-32节)。

更多: 阅读希伯来书12章15节,思考苦毒根会对你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思考: 苦毒会怎样损害你的心灵以及你和他人的关系?为什么将你的苦毒交托给上帝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