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永与祂同在

读经: 雅各书4章11-17节


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雅各书4章14节


在1859年,即美国爆发内战前动荡不安的一年,林肯有机会向威斯康辛州的农业工会发言。林肯和他们分享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古代的一个君王,想寻找一句话,要既真实又合宜,且适用于任何时代和情况。他的智囊团面对这个艰巨的挑战,给了君王这句话:「一切都会消逝。」

对于我们现今的世界来说,这句话同样真实又合宜,因为这个世界越来越败坏。而且不只是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命也面对迈入死亡的事实。雅各写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各书4章14节)

虽然我们现今的生命短暂且会消逝,但我们敬拜且事奉的上帝是永恒的。祂藉着赐下自己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和我们分享了这份永恒。祂应许我们一个永远不会消逝的生命:「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当基督再来时,祂会领我们回天家,并永远与祂在一起!

我灵速醒同唱,
颂主为我受伤,
欢呼祂为至大君王,
千秋万岁无疆。
Bridges/Thring
谨记将来会永远与上帝同在,就是我们现今的盼望。


全年读经:
诗篇146-147篇 哥林多前书15章1-28节


灵命日粮:好名声

读经: 箴言22章1-5节


美名胜过大财。 —箴言22章1节


参观动物园的人都火冒三丈,因为本来应该吼叫的「非洲狮」竟然发出汪汪的狗吠声。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过后承认他们将体型壮硕的西藏獒犬伪装成狮子,因为他们负担不起饲养狮子的费用。无庸置疑,此事使动物园的声誉一落千丈,令参观者裹足不前。

名誉是很脆弱的,一旦受损就很难重建。为了追求权力、地位和利益,而牺牲掉好名声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能你我也会如此。然而,圣经提醒我们:「美名胜过大财」(箴言22章1节)。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他的品格。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获得好名声的方式是努力成为你理想的样子。」我们这些跟随耶稣基督的人,被称为基督徒。我们都应当因为祂对我们的爱,努力活出与基督徒相称的行为,在我们的言行上反映出主耶稣的形象。

当我们跌倒、失败时,祂会以慈爱扶持我们。我们可以藉着好行为,影响周遭的人,一同来称颂那位拯救且改变我们的上帝(马太福音5章16节),因为主的名是配得颂赞、尊荣和一切赞美的。

主啊,我愿意尊荣祢圣名,
因为祢已使我归属于祢。
我知无法完全活出祢美好形象,
只求能向人显露祢的一分美好,藉我彰显祢自己。
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莎士比亚


全年读经:
诗篇143-145篇 哥林多前书14章21-40节


灵命日粮:仍有盼望

读经: 耶利米哀歌3章19-33节


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致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 —耶利米哀歌3章22-23节


以太阳能驱动的飞机「太阳动力号」可以不靠燃油日夜飞行。发明者皮卡尔(Bertrand Piccard)和波许柏格(André Borschberg)希望能在2015年驾着它环游世界。当飞机白天用太阳能飞行时,也同时储存足够晚上飞行的能量。在日出时,皮卡尔这么说:「太阳升起再次给我们带来盼望,知道我们还可以继续飞行。」

日出带来盼望的想法,让我联想到今日所读的经文:「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致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耶利米哀歌3章21-23节)。当耶路撒冷被巴比伦侵占时,上帝的百姓陷入深深的绝望中,但先知耶利米告诉他们还有盼望,因他们仍然拥有主的恩慈和怜悯。

有时在夜里,我们的痛苦和挣扎好像变得更糟,但日出再次为我们带来了可以继续前进的盼望。正如诗人所说:「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篇30篇5节)

主啊,我们感谢祢,因为祢透过每天的日出带来了盼望。祢的仁慈和怜悯每早晨都是新的!

每个清晨,有新怜悯;
每个日子,都赐恩典;
每经试炼,赋新希望;
赐下勇气,一路相伴。
McVeigh
每个新日子都给我们赞美主的新理由。


全年读经:
诗篇140-142篇 哥林多前书14章1-20节


灵命日粮:毫无谢意

读经: 路加福音17章11-19节


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上帝。 —路加福音17章15节


那是个炙热的午后,交通严重堵塞、人人急躁不安。我注意到有辆车子,里面坐着两个年轻人,正想从路旁速食店的停车场切入主车道。我前面的司机让他们切入了车道,这让我觉得他是个好心人。

然而,这两个年轻人驶入车道后,并没有任何点头示意或感谢的手势,我前面这位「好人」司机就突然爆发了。首先他摇下车窗,向那个年轻司机大喊,然后他大踩油门作势前冲,好像要撞他们,又按喇叭、又吼叫,尽情宣洩他的愤怒。

究竟是谁该被指责呢?年轻司机没有表达谢意,这位「好人」司机就能以愤怒回应吗?年轻司机是不是欠对方一个感谢呢?

耶稣医治的那十个痲疯病人显然都欠祂一个感谢。怎么只有一个回来道谢呢?耶稣说:「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上帝吗?」(路加福音17章18节)祂的回应让我有所领悟,如果万王之王只能得到十分之一的感谢,我们岂能期待从别人得到更多的感激呢?我们行善应该为了荣神益人,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激。当我们行善没有得到感谢时,愿别人仍可以藉着我们看见上帝的恩典。

主,我们总喜欢自己的作为得到重视,
求祢让我们记住别人并不欠我们任何感谢,
但我们一生都欠了祢的恩情,
因祢藉耶稣给了我们救赎之恩。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16节


全年读经:
诗篇137-139篇 哥林多前书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