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喜乐地付出

读经: 使徒行传20章17-24,34-35节


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章35节


凯莉的小儿子有肌肉萎缩症,在儿子将再次接受相关的手术治疗时,凯莉想藉着为其他人做点事来转移注意力,免得一直挂虑家里的情况。于是,她把儿子穿不下但保存良好的旧鞋收集起来,捐给了一个机构。她的举动带动了亲朋好友甚至邻居一同参与物资捐赠,很快地,他们就捐出了两百多双鞋子!

虽然这场捐鞋活动本意是要祝福他人,但凯莉却觉得她的家庭更加蒙福:“这个经历确实让我们充满喜乐,帮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家庭以外。”

使徒保罗知道对于基督徒而言,慷慨付出是多么重要。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保罗在以弗所待了一段时间。他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探访这群弟兄姐妹,而这也是他亲自建立的教会。临别前,保罗提醒教会的长老们,他是如何殷勤地服事上帝(使徒行传20章17-20节),并鼓励他们也这么做,最后保罗以耶稣的话作为总结说:“施比受更为有福。”(35节)

耶稣要我们不求回报地谦卑付出(路加福音6章38节)。当我们信靠祂的带领时,祂就会提供机会,让你我能慷慨付出。我们也可能会像凯莉的家庭那样,因为这样的付出而体验到意想不到的喜乐!

柯爱莉

你觉得上帝会要你
以什么方式为别人付出?
你何时曾因某人的慷慨付出而受益?
亲爱的天父,求祢帮助我,
能为他人奉献自己的时间与资源,
而不求回报。


全年读经:
历代志下28-29章;约翰福音17章


灵命日粮:感谢上帝

读经: 路加福音24章28-35节


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路加福音24章30节


我朋友在结束一整天医院高压的工作之后,匆忙地赶回家,希望在同样辛苦工作的丈夫下班之前,先把晚餐准备好。在过去的星期天,她煮了鸡肉,然后星期一他们把剩下的鸡肉全吃完了。接着星期二,她又煮了鸡肉,这次是用烤的。这一天,她在冷冻库里找到两片鱼排,但是她知道老公并不太喜欢鱼排。可是她一时之间无法找到其他食材,就只好做鱼排了。

把晚餐端上餐桌时,她怀着歉意告诉刚到家的丈夫:“我知道这不是你最喜欢的。”她丈夫抬起头看着她,说:“亲爱的,我很高兴我们的餐桌上有食物。”

她丈夫的态度提醒了我感恩的重要性,我们当感谢上帝赐下每日的供应──不论是什么。为日用的饮食,三餐感谢上帝,就是效法耶稣的榜样。耶稣在复活之后,与两位门徒共进晚餐,祂首先“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路加福音24章30节)。祂感谢天父,就如祂先前以“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喂饱五千人那样(约翰福音6章9节)。当我们为着每日的饮食和其他供应感谢上帝时,那感恩之心就反映出耶稣的样式,并荣耀我们的天父。今天,就让我们来感谢上帝吧!

潘恺兰

你有多常向耶稣表达感谢?
为何这么做会荣耀祂?
上帝啊,祢是万物的主宰,
感谢祢赐我日用的饮食,
并供应我其他方面的需求。


全年读经:
历代志下25-27章;约翰福音16章


灵命日粮:上帝爱我们

读经: 耶利米书1章1-10节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耶利米书1章5节


或许你会觉得,脸书上竖起大拇指的点赞符号似乎一直伴随着我们。其实这个表示肯定或喜欢的符号,是在2009年左右才出现的。

这个符号的设计者贾斯汀·罗森斯坦(Justin Rosenstein)说,他要“打造一个互相打气而不互相拆台的世界”。但罗森斯坦后来感叹,他的发明可能让脸书用户者沉迷于社群媒体。

我想,罗森斯坦的发明,反映了我们极其需要别人的认同并与人连结。我们想要知道:有人认识我,注意我,而且喜欢我。点赞符号的出现并不是很久,但我们对于了解别人,被别人了解的渴望,却早在上帝造人之初就已经存在了。

显然,点赞的符号无法满足人们的这个渴望。但感恩的是,我们服事的这位上帝,祂的爱比表示认同或喜欢的点赞更加深刻。在耶利米书1章5节,我们看见上帝在呼召先知耶利米之前,就已经与他有了深刻意义的连结:“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

上帝在耶利米尚未成胎前就认识他,并为他计划了有意义的生命和使命(8-10节)。当我们认识这位深刻了解我们,爱我们,喜欢我们的天父时,祂也邀请我们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何安德

深刻地认识上帝,
如何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
生命有了目标,如何带给你平安?
天父,求祢帮助我信靠祢的爱和呼召。
求祢让我知道,祢计划我的人生,
祢塑造我,而且时时都关爱着我。


全年读经:
历代志下23-24章;约翰福音15章


灵命日粮:干渴与感谢

读经: 诗篇42篇1-5节


上帝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诗篇42篇1节


我与两位朋友正要实现人生愿望清单上的一个项目──徒步穿越大峡谷。出发的时候,我们还在想所带的饮用水可能不够,结果水真的很快就喝完了。在距离峡谷边缘还有一段路程时,我们的水壶里连一滴水都没了。大家开始气喘吁吁,一边走一边祷告。然后,就在我们转过一个弯时,奇迹发生了!我们看见岩石裂缝里塞着3个水瓶,而且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知道你们需要水,好好享用吧!”我们面面相觑,无法置信,只能低声地感谢上帝,喝下几口极其渴盼的水之后,继续迈向最后一段路程。在我一生中,从来没有那么口渴,那么感恩!

诗人虽不曾走过大峡谷,但他显然知道鹿在口渴或害怕时的表现。诗人说:“鹿切慕溪水”(诗篇42篇1节),“切慕”一词让人联想到口渴与饥饿到一个地步,如果不做任何改变,生命就会有危险。诗人把鹿渴望喝水的程度来比喻他自己对上帝的渴盼:“上帝啊,我的心切慕祢。”(1节)

上帝就像你我迫切需要的水,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我们切慕祂,因祂能在我们感到疲惫时,带来更新的力量与活力,使你我有能力应对一天的旅程。

博约翰

你何时曾极度口渴或饥饿,
并感到害怕?
为何你应该渴盼上帝的同在?
慈爱的上帝,感谢祢使我经历更新的力量,
使我的生命不再干渴饥饿,
求祢原谅我去寻找别的资源。


全年读经:
历代志下21-22章;约翰福音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