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朋友圈

读经: 以弗所书2章1-13节


你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弗所书2章13节


许多有自闭症或唐氏综合症的高中生,在学校里感觉被排挤与忽视。他们经常在拥挤的食堂里单独用餐,因为其他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交往,或对他们根本不在乎。针对这个情况,语言治疗学家巴巴拉·贝礼思(Barbara Palilis)推动「朋友圈」(Circle of Friends)的活动,就是让残障学生与正常同学配对,一起吃午餐和参与社交活动。透过这样的活动,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正常的同学成了朋友,得到接纳、友谊与理解,彼此都得着益处与改变。

被接纳正是基督福音的核心理念。「然而上帝既有丰富的怜悯,⋯⋯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以弗所书2章4-5节)。藉着对基督的信心,我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13节)。

我们「是上帝家里的人」(19节),既然有这样的特殊地位,我们应该细心地观察、真心地关怀,周遭那些孤单与被忽视的人。今天,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对一个有需要的人付出关爱和友谊,那会带来多大的改变啊!DCM

当我需帮助,有人便前来,
是救主差派,引导与关怀;
现我能助你,因知主同在,
祂爱着你我,延续祂大爱。Verway
让我们用友谊鼓励孤独者,扶持疲倦者。


全年读经:
诗篇52-54篇


灵命日粮:未蒙答复

读经: 路加福音18章1-8节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18章1节


祷告未蒙应允让我倍感挣扎和困惑,也许,你也有相似的经历吧!你祷告:求主拯救上癮的朋友脱离恶习;对你所爱的人施以救恩;医治一位病童;修复一段关係。所有这些祷告和请求,你都认为是合乎主的心意。为此,你祷告好多年。但你未曾从主那里得到回应,也没有看见任何结果。

你提醒主,祂是大有能力的,并且你的祈求也是对的。你祈求,你等候。你怀疑:也许祂没听见你的祷告;也许祂不是无所不能。于是,你不再祈求,几天或几个月就这么过去了。你又为自己怀疑主而心生罪咎。你想起主要你把一切需求带到祂面前,所以你再次向主祈求。

我们有时感到自己像路加福音18章中,耶稣用比喻论到的那位不屈不挠的寡妇。她不断来到法官面前,纠缠他并试图使他改变心意。而你我都知道,我们的主比那位法官更仁慈,更有能力。我们因祂是良善,有智慧,有权柄的主而信靠祂。别忘了耶稣告诉我们:「常常祷告,不可灰心。」(1节)

所以我们请求,「上帝啊!召唤祢的能力吧。上帝啊!坚立祢为我们作成的事吧」(诗篇68篇28节,新译本)。我们信靠祂,然后等候。AMC

主的儿女,持续祈求!
是你责任,也是目标;
是否回应,取决于主,
你需做的,只是祷告。Chisholm
延迟并非拒绝,故不可停止祷告。


全年读经:
诗篇49-51篇


灵命日粮:安逸生活

读经: 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


免得有人被诸般患难摇动,因为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 的。-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3节


父母们为了让孩子快乐,是不是有些努力过头了呢?其结果是否会适得其反?在一次访谈中,作者萝莉(Lori Gottlieb)被问及这些问题,因她曾写了一篇关于苦闷青少年的文章。她总结道:是的。父母过度的保护,不让孩子经历失败和忧伤,其实会让孩子们对世界有错误的认知,也没有让他们预备好面对严酷现实的人生。这些孩子日后会感到空虚和焦虑。

有一些基督徒也期望上帝就像这些父母一样,保护他们免于一切哀伤和失望。但上帝并不是这样的天父,祂慈爱地允许祂的孩子们经历困境(以赛亚书43章2节;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3节)。

如果我们有一个错误的信念,认为安逸的生活可以使我们拥有真正的幸福,那我们就会因努力实践这个错谬信念,而身心交瘁。反之,当我们愿意面对生命是充满磨难的现实,就会把生命投资在追求良善和敬虔的生活。当坎坷来临时,这样的生活态度能让我们坚强地面对困境。

上帝的心意是要我们成为圣洁,而不只是幸福(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13节)。当我们成为圣洁时,就可以拥有真正的幸福和满足。JAL

他人流血立功战场,
赢得我主奖赏,
难道我能独享安逸,
空手进入天堂?Watts
因知苦乐常相伴,才会真有满足感。


全年读经:
诗篇46-48篇


灵命日粮:天堂之路

读经: 罗马书3章21-28节


当信主耶稣,你⋯⋯必得救。-使徒行传16章31节


我在教会的暑期圣经班教三、四年级的孩童。在课程的最后一天,我打算给所有的25个孩子,每人一份礼物。但我告诉他们,若要得到这份礼物,他们就必须个别来告诉我,人怎样才能进入天堂。

能听听这些九到十岁儿童的想法,真是件有趣的事!许多孩子很清楚救恩来自信靠耶稣基督,但还是有一些孩子还未完全明白福音。所以他们会回答:「你要乖,还要好好上主日学。」或是迟疑地说:「是不是必须祷告?」也有的说:「你要对朋友好,也要听父母亲的话。」

我慢慢地试着纠正每个孩子的看法,让他们明白得到救恩是藉着相信耶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又复活了。与此同时,我不禁想到,这些孩子正代表着世界上许多还不认识福音的人。

那么你呢?你对救恩的理解是以圣经真理为根基吗?对救恩的真理绝对不能敷衍了事,当认真对待。想一想耶稣为你所做的是何等重要。「当信主耶稣!」(使徒行传16章31节)JDB

信仰基要: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为你的罪付上赎价。
当你承认自己是罪人,并为得赦免而相信祂,
你就可以与上帝和好。
只承认基督死了,那是历史; 相信基督为我死,才是救恩。


全年读经:
诗篇43-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