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 : 顺从民意?

读经: 读经:马太福音16章13-20节


金句: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马太福音16章15节


我们处在一个被五花八门的民意调查所左右的时代。群众催生了决策,而有的也的确是好决策。民意调查能让我们知道别人使用一些产品的感受,好让我们在购物时更明智;它也能帮助政府官员了解民众对政策的接纳度。虽然民意调查纯属个人意见,但在许多不同层面上,却对决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话虽如此,但在关乎永生这个至为重要的议题上,民意调查却无法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答案,我们必须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在马太福音16章,耶稣领着门徒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并问了他们一个关于群众意见的问题:「人说我人子是谁?」(13节)答案众说纷纭,虽然都是赞美之词,但没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因此耶稣才接着问门徒说:「你们说我是谁?」(15节)这时彼得一语道明:「祢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16节)

群众的意见有时能帮助我们解答某些问题,但绝对不能解答这个能决定你永生的问题:你认为耶稣是谁?如果你接受圣经上所说,并信靠基督,那你就会得着永恒的生命。 WEC

众人是否相信,
于我无关紧要。
要事只有一项:
是否信神之道? Sper
群众意见决不能取代圣经真理。


全年读经:
约伯记20-21章 使徒行传10章24-48节


灵命日粮:失而复得

读经: 读经:路加福音15章1-10节


金句: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路加福音15章6节


直到我被寻回,我才知道自己曾经散失。当时,我像往常一样为日常工作忙碌,处理各样繁琐事务。然后,我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标题写着「我想你是我的表妹」。从这位表姐的电邮里,我发现原来她和另外一位表姐,已经花了十年在寻找我和我的家人。那位表姐在她父亲临终时,承诺她会找到他失散的家族。

我从来不知道,我的家庭曾与我的家族失散,也没费任何力气​​就重归了大家族。我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接受我就是她们寻找的人。当我知道她们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寻找我们一家人,真的让我觉得自己很特别。

这让我想起路加福音15章里「失而复得」的比喻:迷失的羊、失去的银币、离家的浪子。当我们远离上帝的时候,无论我们是像浪子一样刻意离家,还是像羊儿般不自觉地走失,上帝总是在找寻我们。如果我们没有和上帝建立起关系,即使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迷失,但实际上,我们的确是迷失了。要回到上帝身边,我们需要知道上帝正在寻找我们(路加福音19章10节),承认自己离开了上帝。透过放弃自己的任意妄为,我们能和上帝重建关系,回归到祂的大家庭。 JAL

上帝寻找和拯救,
沦落罪恶的世界;
所有回归祂的人,
内心改变得重建。 Sper
承认已迷失,才能被寻回。


全年读经:
约伯记17-19章 使徒行传10章1-23节


灵命日粮:唯主是

读经: 读经:罗马书5章1-5节


金句: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罗马书8章25节


苏格兰的一名军官,名叫尔聂高登。他在《行过桂河的幽谷》这本书中写下了在二战期间,身为战俘的年月。 •1.89米高的他饱受疟疾、白喉、伤寒、脚气病、痢疾、溃疡、劳役、缺乏食物之苦,当时他的体重急速下降到低于45公斤。

由于监狱医院肮脏不堪,绝望的尔聂要求移到一个干净一点的地方──停尸间。他躺在停尸间的地上,等待着死亡。但是,有一位名叫达斯的战俘,每天都来帮他清理伤口、鼓励他,并且与他分享自己的食物。经过达斯细心的照顾,尔聂的健康状况日渐恢复。达斯和这个相信不可知论的苏格兰人分享自己对上帝坚定的信心,向尔聂表明:就算在患难之中,生命仍然有希望。

圣经里所提到的「盼望」,不是指一味盲目的乐观。相反的,这种盼望是一种坚定又强烈的期待,确信上帝必会实现圣经里说过的话。患难中往往能产生忍耐、老练,最终是盼望(罗马书5章3-4节)。

70年前,在残酷的战俘集中营里,尔聂高登亲身体会到这点是千真万确的,他说:「当处在绝望而唯有上帝可信靠的时候,信心就会更加茁壮。 」(参见罗马书•8章24-25节)CHK

借着永生希望的目光,
不再看重短暂的人生;
不靠虚无缥缈的期待,
全凭信靠确据的达成。 D De Haan
基督如磐石,是我们永不落空的希望


全年读经:
约伯记14-16章 使徒行传9章22-43节


灵命日粮:往前看

读经: 读经:希伯来书11章23-31节


金句:摩西圪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 -希伯来书11章24-25节


在冷战期间(1947-1991年),世界超级强国的关系紧张。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会用什么武器交战,但是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一定是木棍和石头。」这句话清楚说明了,使用核子武器会导致的后果。不论使用核武的动机是什么,但一定会造成毁灭性的结果。

不幸地,我们不是在每件事情上,都能有如此清晰的远见。有时候,我们对于所做的决定,很难预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且,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鼠目寸光,只想到眼前。

根据希伯来书11章24-26节的记载,摩西目光远大,他根据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做了决定。 「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希伯来书11章24-26节)

摩西选择了这条坎坷的道路,虽非易事,但绝对正确。因为他看到了将来的赏赐,所以甘愿忍受因虔诚的生活而面临的苦难。当我们向前看时,我们会因着天上的赏赐和讨上帝喜悦,而愿意为基督受责难和受侮辱吗? WEC

因为爱主,岂敢懈怠?
竭尽全力,事奉耶稣;
祂已承诺,若你忠心;
天上奖赏,非你莫属! Fasick

一切倚靠主基督,就能坚持到底。


全年读经:
约伯记11-13章 使徒行传9章1-2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