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上帝的光

读经: 诗篇23篇


那民是有福的!耶和华啊,他们在祢脸上的光里行走。—诗篇89篇15节


当伊莲被诊断为癌症末期时,她与丈夫查克都知道,不久后伊莲就要回归天家,永远与耶稣同在。他们夫妻俩都很珍视在诗篇23篇里上帝的应许,知道他们在面对54年婚姻中最幽暗,最艰险的深谷时,上帝会与他们同在。伊莲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相信了耶稣,她也准备好去朝见这位救主,这个事实让他们充满盼望。

在伊莲安息主怀之后,查克在追思礼拜中提到自己依然行走在“死荫的幽谷”(诗篇23篇4节)。虽然他的妻子已经开始天堂的生活,但对他自己以及其他深爱伊莲的人来说,死亡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

当我们行走在幽暗的深谷中时,哪里能找到亮光呢?使徒约翰宣告:“上帝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翰一书1章5节)耶稣也对众人表明:“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章12节)

身为基督徒,你我可以行走在上帝的荣光之中(诗篇89篇15节)。这位上帝已经应许与我们同在,即使我们行经最幽暗的深谷,祂也会成为我们的光源!

凯辛蒂

你曾走过什么样的幽谷?
上帝的哪些应许照亮了你的那段旅程?
慈爱的上帝,谢谢祢应许绝不离开我。
祢就是我的力量,我的供应与喜乐,
我愿意一生信靠跟随祢。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47-48章;约翰一书3章


灵命日粮:顺从耶稣

读经: 耶利米书38章17-23节


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这样,⋯⋯你的命也必存活。—耶利米书38章20节


在1951年,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史达林(Joseph Stalin)的医生劝他减少工作量,以保持健康。但这名医生却被史达林指控是间谍,并将他逮捕。这位曾以谎言罗织罪名,逼迫多人的暴君不愿面对事实,并且以他惯用的手法除掉那告诉他事实的人。但事实不容辩驳,史达林于1953年去世。

先知耶利米说了可怕的预言而被逮捕,还被铁链锁着(耶利米书38章1-6节,40章1节)。他把即将会发生在耶路撒冷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犹大王西底家,并且说:“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38章20节),若拒绝向围城的敌军投降,只会招致更严重的后果。耶利米还发出警告:“人必将你的后妃和你的儿女带到迦勒底人那里。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23节)

西底家拒绝接受事实,不愿听从吩咐。最后巴比伦的士兵捉住了王,杀害他的儿子,并焚烧了耶路撒冷(39章)。

在某种意义上,人人都会面临西底家的困境,我们就像被围困在自己的罪与错误抉择的围墙内。我们通常还会回避那些指正我们的人,从而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其实,我们只需顺从耶稣的旨意,祂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章6节)

葛庭墨

你的人生抉择如何符合耶稣的教导?
哪些原因会使你不愿顺从祂?
满有怜悯的上帝,求祢赦免我,
因我的骄傲常使我远离祢。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45-46章;约翰一书2章


灵命日粮:善意

读经: 以弗所书4章15-16,22-32节


全身都靠[基督]……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以弗所书4章16节


当我们想到最佳的商业行为时,首先跃入脑海的,也许不是像恩慈与慷慨这些特质。但企业家詹姆士·李(James Rhee)表示,这些确实是最佳特质。当他在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担任执行长的时候,便优先推行他所谓的“善意”,即一种“恩慈文化”和赠予的精神。后来,这间公司不仅起死回生,甚至还蓬勃发展。显然以这些特质做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能激发员工想要团结,创新与解决问题的期盼与动机。詹姆士解释:“善意……是真实的财富,可以累积与倍增。”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常认为像恩慈这类的特质是模糊,不具体的,而不会优先考量。但根据使徒保罗的教导,这些特质至关重要!

保罗在写给新信徒的书信中特别强调,信徒生命的目的乃是要藉着圣灵得到转变,成为基督身体中成熟的肢体(以弗所书4章15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都要让人得造就与益处(29节)。唯有透过天天着重于恩慈,怜悯与饶恕,你我才能在耶稣里有所转变(32节)。

当圣灵带领我们与别的基督徒互动交流时,我们就能互相学习而长大成熟。

白茉妮

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善意”带来的具体影响?
你要如何使自己越来越看重恩慈?
亲爱的上帝,请每天教导我,让我明白至关重要的,
乃是祢藉着祢的爱子所倾注给我的爱。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42-44章;约翰一书1章


灵命日粮:接纳所有人

读经: 马太福音11章27-30节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马太福音11章28节


九岁的丹尼跟他最好的朋友亚契,一起去参加班上同学的庆生会。小寿星的妈妈看到亚契时,却拒绝让他进门,并且坚持说:“没有空余的椅子了!”丹尼立刻表示,自己可以坐在地上,让出椅子给他的黑人朋友亚契,但这个提议被断然拒绝!于是,丹尼沮丧地将礼物交给小寿星的妈妈,然后跟亚契一起回家。朋友遭到拒绝,刺痛了丹尼的心。

几十年后的今天,丹尼已经是一位学校教师,在他的教室里总是多放一张空椅子。当学生问起原因时,他解释说这是要提醒自己:“在这间教室里,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位子。”

在耶稣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祂欢迎接纳所有的人,正如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章28节)。这份邀请看似与耶稣“先是犹太人”(罗马书1章6节)的事工相抵触,但其实救恩是给所有相信耶稣的人,就像保罗说:“上帝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3章22节)

因此,我们对基督向所有人发出邀请感到欢欣,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11章29节)。对所有希望得到安息的人来说,耶稣正敞开双臂等待着你。

雷翠霞

你是在何种情况下接受上帝的救赎之恩?
你知道耶稣正向谁发出邀请?
我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我]们一样”(罗马书15章7节)。如果我们相信耶稣,就要按照吩咐如此积极热诚地接待人。
阅读十二月主题文章
亲爱的耶稣,当别人拒绝我的时候,祢却呼唤我。
谢谢祢爱我,将救恩赐给我。


全年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