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信仰传承

读经: 提摩太后书1章3-5节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妮基心里的。—提摩太后书1章5节


在2019年,一份探讨美国基督徒信仰传承的研究显示,母亲和祖母对后代子孙的灵命成长有巨大的影响,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信仰承袭自他们的母亲,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祖父母(通常是祖母)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员评论道:“这项研究一再说明,母亲对孩子灵命成长的持久影响。”这样的影响也可以在圣经中看到。

保罗在写给他的门生提摩太的信中提到,提摩太的信心是承袭自他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妮基的榜样(提摩太后书1章5节)。这个令人欣慰的细节,凸显了两位女性对初代教会其中一位领袖的影响。从保罗对提摩太的勉励,我们也可看出她们的影响力,他说:“但你所学习的,所确信的,要存在心里,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3章14-15节)

坚实的信仰传承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即使我们的成长过程不像提摩太那样,有来自家庭的正向影响得以形塑对上帝的信心,但在你我的生命中,可能还有其他人对我们的灵命成长有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机会向周围的人树立真实信心的榜样,并留下恒久的影响。

夏莉珊

你的灵命成长深受谁的影响?
你要如何鼓励其他信徒?
天父,谢谢祢,
让许多人真实无伪的信心,
在我的生命中树立了美好的榜样。


全年读经:
阿摩司书4-6章;启示录7章


灵命日粮:一生的朋友

读经: 撒母耳记上20章26-34节


[约拿单]因见父亲羞辱大卫,就为大卫愁烦。—撒母耳记上20章34节


英国诗人威廉 · 古柏(William Cowper,1731-1800年)与他的牧师──曾是奴隶贩子的约翰 · 牛顿(John Newton,1725-1807年)成了朋友。威廉患有忧郁症和焦虑症,数度自杀未遂。每当约翰来访,他们便会一起散步,谈论关于上帝的事。约翰认为让威廉参与有创意的工作,给他写作诗歌的机会,对威廉会有帮助,约翰因而萌生了编纂一本赞美诗集的想法。威廉贡献了多首诗歌,其中包括《上主作为何等奥秘》。即使后来约翰离开到另一间教会服事,威廉与他的友情依然坚固,他们继续经常通信,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

威廉与约翰的深厚情谊,与旧约中大卫与约拿单的友谊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卫击败歌利亚后,“约拿单的心与大卫的心深相契合”,并且爱大卫如己(撒母耳记上18章1节)。约拿单虽然是扫罗王的儿子,但却对他父亲嫉妒,恼恨大卫感到不解,甚至为大卫辩护,质问父亲为何要置大卫于死地。扫罗的回应则是“向约拿单抡枪要刺他”(20章33节),约拿单躲开攻击,并为大卫蒙羞受辱而感到难过愁烦(34节)。

就这两对朋友而言,他们之间的连结使彼此的生命更有意义,激励彼此去爱上帝,服事上帝。今天你要如何像这样地去鼓励你的朋友呢?

潘艾梅

美好的友谊如何有助于你的身心灵?
你如何向人彰显上帝的爱并帮助他们成长?
主耶稣,感谢祢成为我的朋友,
让我深深与祢密契。


全年读经:
阿摩司书1-3章;启示录6章


灵命日粮:在祂手中

读经: 约伯记38章4-21节


光明的居所从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于何处?—约伯记38章19节


威廉 · 沙特纳(William Shatner)在电视影集《星际迷航》中扮演柯克舰长,但他从未料到真正的太空之旅让他如此震撼。他经历了11分钟的太空火箭飞行之后,在步出火箭时,惊叹道:“这是我能想像最深刻的体验⋯⋯从蓝色星球飞上去之后,眼前就是一片漆黑。就是这样,你往下看是蓝色的,往上看就是黑色的。”他补充说:“那种蓝色充满美感。只是一个小小的蓝点,转眼之间你就从它旁边飞过去。”

想到我们的星球是一个被黑暗完全包围的蓝点,实在令人有些不安。沙特纳形容从蓝天飞入黑暗,就像飞入死亡。他说:“在那一瞬间,你会说‘哇,这就是死亡!’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深深触动了我。这真是一种难以置信的经历。”

沙特纳令人震撼的飞行之旅,让人正确看待生命。我们不过是宇宙中的微尘,但那位创造了光,又将光明与黑暗分开的上帝(创世记1章3-4节),却深爱着我们。这位天父上帝知道黑暗的地方在何处,也知道通往其居所的道路(约伯记38章19-20节)。祂“立大地根基……那时,晨星一同歌唱,上帝的众子也都欢呼”(4-7节)。

整个宇宙都在上帝的手中,让我们将自己渺小的生命全然交托给祂。

韦陌格

想到浩瀚无垠的宇宙太空,
你会联想到什么?
夜空揭示了上帝的哪些特质?
天父,
祢掌管这个星球以及浩瀚的宇宙,
我相信祢满有慈爱且大有能力。


全年读经:
约珥书1-3章;启示录5章


灵命日粮:人生意义

读经: 哥林多前书15章50-58节


死被得胜吞灭。—哥林多前书15章54节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 · 路易斯 ·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写的短篇小说,讲到一位罗马士兵马库斯 · 鲁弗斯因害怕死亡而饮用了使人不死的水源。但随着时日流逝,马库斯意识到不死并非像人们所追捧的那样:万寿无疆其实毫无意义。事实上,正是死亡本身使生命有了意义。后来,马库斯找到解药,那是一股清澈的泉水。他喝完之后,用手在一根刺上抓挠,结果流出了一滴血,这也表明他恢复了必死之身。

像马库斯一样,我们有时也会对生命必会衰败和死亡感到绝望(诗篇88篇3节)。我们同意死亡让生命有了意义,但与马库斯不同的是,我们知道因着基督的死亡,使我们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基督在十架上流血舍命,战胜,吞灭了死亡(哥林多前书15章54节)。对我们来说,害怕死亡的解药就是耶稣基督的“活水”(约翰福音4章10节)。因为我们喝了这活水,所有关于生命,死亡和永生的规则都被改变了(哥林多前书15章52节)。

的确,无人能够免于一死,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耶稣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生命和死亡的绝望(希伯来书2章11-15节)。在基督里,我们有天堂的盼望,并确定在永生里能喜乐地与祂一同活着。

毕恺腾

你在担心什么?你对死亡有何看法?
哥林多前书15章如何使你得激励?
上帝啊,请帮助我坚信祢已应许,
祢会拯救我,使我与祢同享永活的生命。


全年读经:
何西阿书12-14章;启示录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