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信靠祂名

读经: 诗篇9篇7-12节


认识祢名的人要倚靠祢。—诗篇9篇10节


在我小时候,曾有一段时间害怕上学,因为有些女生会欺负我,以残酷的恶作剧捉弄我。所以每当休息的时间,我都会躲到图书馆去。在那里,我读到了一系列与基督教有关的故事书。我记得第一次读到“耶稣”这个名字时,不知怎么,我就知道耶稣深爱着我。在随后的几个月,每当我踏进学校,害怕将会被人折磨,捉弄时,我就会祷告说:“耶稣,请保护我。”因为知道耶稣正看顾着我,我就会比较坚强与镇定。慢慢地,那些女生也因为厌倦了欺负我而罢手了。

许多年过去了,信靠耶稣的名继续支撑我度过许多艰难时期。信靠祂的名,就是相信祂所说关于祂的特质都是真实的,这使我能全然仰赖祂。

大卫也深知信靠上帝的名所带来的安全感。当他写下诗篇第9篇的时候,已体验到上帝是公义信实的全能掌权者(7-8,10,16节)。因此,大卫在战场迎敌时,展现出对上帝之名的信靠,他倚靠的不是他的武器或战术,而是相信上帝终会介入,因祂“要给受欺压的人作高台”(9节)。

在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我曾呼求祂的名,并经历到祂就是我所认识的那位上帝。愿我们永远信靠耶稣之名,祂深爱我们。

黃嘉仁

有什么事一直困扰着你?默想耶稣的名,
如何建立你的信心,使你能全然倚靠祂呢?
天父,请教导我更认识祢,
使我面对任何景况,都不会怀疑祢的爱。


全年读经:
箴言13-15章;哥林多后书5章


灵命日粮:怜悯胜过苦毒

读经: 以弗所书4章25-32节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以弗所书4章31节


当纽约世贸双塔在2001年9月11日轰然倒下时,格雷格 · 罗德里格斯是受难者之一。他的父母在悲伤欲绝之际,仍谨慎思考自己对这种恐怖攻击的反应。隔年,他的母亲菲丽思遇到了艾莎 · 瓦菲(她儿子被指控协助恐怖分子)。菲丽思说:“我展开双臂走向艾莎,抱着对方一起哭泣……我们彼此没有隔阂,因为同样都是伤心的母亲……同样为儿子伤心哀痛。”

菲丽思与艾莎面对相同的痛苦与悲伤。菲丽思相信,如果自己因为儿子的罹难而心怀忿恨,虽然合于情理,但却无法治愈丧子的锥心之痛。菲丽思听了艾莎讲述的家族故事,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抵挡了内心只想将他们视为敌人的诱惑。菲丽思渴望公义,但仍相信我们必须停止想寻求报复的诱惑,因这种报复心理会在我们受到伤害时,不断啃噬我们的心灵。

使徒保罗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劝诫我们要除去“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并一切的恶毒”(以弗所书4章31节)。当我们除掉这些破坏性的力量时,上帝的灵将赋予我们新的视角。正如保罗说:“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32节)。当我们努力纠正错误的时候,可以拒绝采取忿怒的报复行动。愿圣灵帮助我们能以怜悯胜过苦毒。

郭惟恩

你曾因何事而心中充满苦毒,恼恨或忿怒?
上帝如何帮助你活出怜悯,而非采取报复?
亲爱的上帝,世上有如此多的错事。
请赐给我怜悯的心去看待那些错误,
而非满怀苦毒。


全年读经:
箴言10-12章;哥林多后书4章


灵命日粮:独特的纪元

读经: 以斯帖记9章20-23,29-32节


犹大人按着末底改所写与他们的信,应承照初次所守的守为永例。—以斯帖记9章23节


罗马皇帝康士坦丁(公元272-337年)虽然大半生都是异教徒,但却执行一些改革,阻止了对基督徒一连串有计划的迫害。他甚至设立我们如今所用的历法,将历史划分为主前(before Christ,缩写BC)以及主后(拉丁文anno Domini,缩写AD,又称主的纪年)。

后来,学者为了淡化这套历法系统的宗教色彩,将之改为公元(Common Era,缩写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BCE)。有些人认为,这是世人将上帝排除在外的另一个例子。

但上帝从未消失,无论纪年的名称是否提及主耶稣,我们的历法仍然以耶稣的降世来作为分水岭。

在圣经中,以斯帖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因其内容没有明确提及上帝,但整卷书却是讲述上帝解救祂的子民。犹太人亡国之后,被掳到一个不敬畏上帝的国家。一位权势滔天的官员想将犹太人赶尽杀绝(以斯帖记3章8-9,12-14节)。但藉由皇后以斯帖和她的堂兄末底改,上帝解救了祂的子民,成为至今仍在犹太人普珥节中欢庆传唱的一则故事(9章20-32节)。

不论如今世人如何回应耶稣,祂还是改变了一切。祂将我们带入一个独特的纪元,一个充满真实盼望及应许的纪元。我们只需观察四周,就会看见祂。

葛庭墨

当上帝看似被世界排除在外时,
你要如何回应?
今天,你在哪些人事物当中能看见祂?
天父,谢谢祢赐下那改变历史事实的爱子耶稣。


全年读经:
箴言8-9章;哥林多后书3章


灵命日粮:天家重聚

读经: 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3-18节


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7节


我在撰写母亲的讣闻时,为了表示我们与她不是永别,并且我也持有上帝应许将来会在天堂重聚的盼望,于是我写下了:“她已安息主怀,被主接回天家。”尽管如此,有时我看到近期家族的合照都少了母亲的身影,还是会感到悲伤。然而,最近我发现有一位画家能描绘包括过世亲人在内的全家福。这位画家照着我们过世亲人的相片,将他们画进家族画像里。藉着画笔的一笔一划,这名画家呈现了上帝所应许的天堂重聚的景象。一想到能再次看见母亲在我身旁微笑,就让我感激地潸然泪下。

使徒保罗也很肯定地告诉我们,基督徒无须“像那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哀伤(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3节)。因为“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14节)。保罗不仅保证耶稣必会再来,并且宣告所有相信耶稣的人,都将和耶稣团聚,永远与祂同在(17节)。

当我们因为信主的亲友离世而哀伤时,我们会因上帝已应许信徒将在天家重聚而得安慰。上帝应许我们未来能与复活的君王同在,让我们可以在世上持有永生的恒久盼望,等候耶稣再来或召我们回天家的那一天。

邓书琪

上帝应许的天家重聚,
如何在你哀恸时安慰你?
为何天家重聚的应许能带给你极大的盼望?
慈爱的救主,谢谢祢给了我恒久的盼望,
并让我能与人分享这份盼望,
直到祢召我回天家或祢再来的那一天。


全年读经:
箴言6-7章;哥林多后书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