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那把钥匙

读经: 马太福音11章25-29节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11章29节


基廷神父(Thomas Keating)在他的一本经典著作中分享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一名教师弄丢了家里的钥匙,便蹲在草地上寻找。学生们看见老师在找钥匙都过来帮忙,但还是找不到。最后,有个比较机灵的学生问道:“老师,你知道自己是在哪里弄丢了钥匙吗?”教师回答:“当然知道。我是在屋子里弄丢的。”学生们惊呼:“那你为什么要在屋外找呢?”老师说:“很简单啊!因为这里光线比较好。”

基廷在书中总结:“我们都弄丢了那把’与上帝亲近,经历上帝慈爱’的钥匙。缺乏这种经历,没有什么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快乐;有了这种经历,几乎什么都能让人快乐和满足。”

我们常常忘记无论在人生的高峰或低谷,上帝一直是能满足我们最深渴望的那把钥匙。只要我们在正确的地方寻找,便会发现上帝就在那里,祂会让我们得着真正的安息。在马太福音11章,耶稣感谢天父,不向聪明人而是向孩童显明祂的旨意(25节)。随后,祂邀请“凡劳苦担重担的人”(28节)到祂那里得安息。

我们也可以像孩童一样,效法耶稣这位“心里柔和谦卑”(29节)的导师,到祂那里得享真正的安息。上帝就在那里,热切地欢迎我们进入祂的家。

白茉妮

你曾在哪些错误的地方寻找满足及快乐?
什么能帮助你在上帝那里得着平安?
慈爱的上帝,我常在看似耀眼的地方寻找满足,
帮助我到祢面前得享真正的安息。


全年读经:
诗篇43-45篇;使徒行传27章27-44节


灵命日粮:园中的上帝

读经: 创世记3章8-13节


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创世记3章8节


多年前,加拿大歌手琼妮 · 密契尔(Joni Mitchell)写了一首英文歌(Woodstock),歌词讲述人类已经陷入与魔鬼交易的陷阱。密契尔在副歌写了“回到园中”这句话,鼓励听众追求一种更简单,更有平安的生活。密契尔的这首歌唱出那一代人的心声,他们渴望生活有目标,有意义。

没错,歌词中充满诗意的“回到园中”指的就是伊甸园,也就是上帝最初为人类创造的乐园。亚当和夏娃经常在这园中与上帝相见,直到他们与魔鬼完成交易的那一天为止(参阅创世记3章6-7节)。那一天与平时不同,“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上帝的面”(8节)。

当上帝问他们做了什么事的时候,亚当和夏娃互相推卸责任。虽然他们不承认自己的罪,但上帝没有对他们置之不理。祂“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21节)。宰杀牲畜取其毛皮,暗指耶稣将要牺牲受死,遮盖我们的罪。

上帝并没有给我们一条回到伊甸园中的路,而是给了我们一条通往与祂恢复关系的道路。虽然我们不能返回伊甸园,但却能重新回到园中这位上帝的怀抱。

葛庭墨

今天有什么影响你和上帝之间的关系?
你有什么罪要求祂饶恕,
以便在“天起了凉风”时能与祂同行?
天父,求祢帮助我,
不将自己的过错及失败归咎于他人。
谢谢祢应许我们,向祢认罪就能恢复与祢的关系。


全年读经:
诗篇40-42篇;使徒行传27章1-26节


灵命日粮:轻装上路

读经: 希伯来书12章1-3节


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希伯来书12章1节


一位名叫詹姆士的男子,沿着美国西海岸进行一次长达约两千公里的单车冒险之旅。他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出发,一路向南骑到加州的圣地牙哥。我的一位朋友在大苏尔海岸附近,距离詹姆士的出发点约1,500公里之处,遇见这位雄心万丈的单车手。当朋友知道詹姆士的露营装备刚刚遭窃,想要把自己的毯子及毛衣送给他,但詹姆士拒绝了。詹姆士说他越往南骑气温越高,需要开始舍弃一些物品。此外,越接近目的地,他的体力就会越差,必须减轻随身物品的重量。

詹姆士的作法十分明智,而这也反映了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在这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12章1节)。我们必须轻装上路才能继续前行。

身为基督徒,我们需要以“忍耐”去奔跑前头的路程(1节)。要确保我们能坚持走完全程,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摆脱不饶恕,心胸狭窄的重担,以及其他缠累我们的罪。

如果没有耶稣的帮助,我们就无法轻装上路,也不能好好地奔跑人生的旅程。愿我们定睛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免得我们“疲倦灰心”(2-3节)。

潘恺兰(Katara Patton)

在你人生的旅程中,有哪些缠累你的重担?
你要如何忍耐并摆脱这些重担呢?
天父,感谢祢,因祢已安排我前面的道路。
求祢赐我智慧和洞察力,远离那些试图纠缠我的罪,
使我能完美地跑完人生旅程,尊荣祢的名。


全年读经:
诗篇37-39篇;使徒行传26章


灵命日粮:上帝知道

读经: 约书亚记22章21-27节


大能者上帝耶和华!祂是知道的。—约书亚记22章22节


在参观画廊时,一对夫妇停下脚步欣赏一幅大型抽象画,他们注意到画作下方有打开的颜料罐和画笔。他们以为这是一幅正在进行的画作,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添加几笔,于是他们涂上一些颜色之后就离开了。但其实画家是故意将这些用品摆在那里,与他的画作一起作为展示。在查看了监视器的录像后,画廊知道这是一场误会,没有对该夫妇提出控诉。

当住在约旦河东的以色列人在河边建造巨大的祭坛时,也造成了误会。其他的支派认为这是背叛上帝,因每个人都知道会幕是上帝唯一认可的敬拜场所(约书亚记22章16节)。

紧张局势持续加剧,直到约旦河东的支派表明,他们只是想建造一个上帝祭坛的复制品,要后代子孙看到这座坛就知道他们与其他的支派有共同的信仰(28-29节)。他们大声说﹕“大能者上帝耶和华!祂是知道的”(22节)。幸好其他支派愿意聆听解释,最后他们认为这是美事,并因此赞美上帝。

因为上帝“鉴察众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历代志上28章9节),所以祂很清楚每个人的动机。当我们祈求祂帮助我们澄清别人的误解时,祂会给我们机会解释或赐给我们恩典能宽恕别人的冒犯。在我们追求与众人合一时,可以向上帝求助。

史珍妮

怎样才算是追求合一呢?
信徒的合一有多重要呢?
为何有时我们需要凭爱心
提出与其他信徒不同的意见?
上帝,求祢让我能时时尊荣祢。当分歧出现时,
求祢帮助我能专注地聆听,也能谦卑地发言。


全年读经:
诗篇35-36篇;使徒行传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