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祂护卫我们

读经: 诗篇91篇1-10节


[上帝]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祂的诚实是大小的盾牌。—诗篇91篇4节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位母亲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她的孩子,证明了母爱的伟大。当时,她五岁大的儿子正在屋外嬉戏,突然她听到儿子的尖叫声。她火速冲出屋外,惊恐地发现儿子的身边多了一个“玩伴”──美洲狮!这头大猫正扑在儿子身上,把儿子的小脑袋含在嘴里。母爱的力量让她奋不顾身地上前与大猫搏斗,徒手撬开狮口救出了爱子。这位母亲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想起,圣经也用母爱来描绘上帝对祂儿女坚定的爱与保护。

正如母鹰照顾雏鹰一样,上帝也温柔地看顾和安慰祂的子民(申命记32章10-11节;以赛亚书66章13节)。同样地,正如母亲永不忘记所茹养的亲生骨肉,上帝也永不遗忘祂的百姓,且不会永久停止对他们的怜恤(以赛亚书54章7-8节)。最后,正如母鸟以羽翼遮蔽雏鸟一样,上帝也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祂的子民,“祂的诚实”是祂子民“大小的盾牌”(诗篇91篇4节)。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孤单,被遗忘,还会被各样情绪困扰,无法自拔。愿上帝帮助我们记得,祂以怜悯看顾,安慰我们,并护卫我们!

魏马文

在你的一生中
曾如何感受到上帝就像父母一样呢?
你在哪方面曾经历祂的看顾,安慰和保护?
天父,雏鸟在母鸟的翅膀下得到保护,
求祢使我也在祢信实的看顾下得着庇护。


全年读经:
以斯帖记3-5章;使徒行传5章22-42节


灵命日粮:可靠的爱

读经: 罗马书12章9-21节


爱是不加害与人的。—罗马书13章10节


我伤心,自责,愤怒,困惑,百感交集地自问:为什么我老是想起这件事?

多年前,我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与一个关系密切的人断绝来往。在此之前,我曾多次请对方停止那令我深受伤害的行为,但只换来对方的拒绝和否认。今天,听说她进城来探亲,我的思绪顿时陷入过去的种种情境,心情跌宕起伏。

正当我的思绪久久难以平复时,听到了收音机播放的一首歌曲,歌词不仅描述被人出卖的悲痛,也提到深切期盼那造成伤害的人能被改变并得医治。当我沉浸在这首萦绕心头的歌谣时,眼眶满是泪水,这首歌表达了我最深切的渴望。

在罗马书12章9节,保罗说:“爱人不可虚假。”这提醒我们,并非所有的爱都是真诚的。但我们的心仍深切渴望认识真实的爱,也就是不自私,不操纵别人的爱,是充满怜悯和无私的爱。这种爱不是因惧怕而去操纵别人,而是为彼此的幸福喜乐地付出(10-13节)。

这种爱就是福音的本质。我们藉着耶稣,终于能认识并分享这种值得我们信任的爱,这种爱绝不会使我们受到伤害(13章10节)。活在祂的爱中就得自由!

白茉妮

就你的经验而言,真诚与自私的爱
两者有何不同?与弟兄姐妹的相处,
如何让我们学习全心全意地爱人?
慈爱的上帝,求祢教我真诚爱人而不虚假。
求祢帮助我,能更深地体会基督牺牲的爱,
并让我知道如何与身边的人分享这份爱。


全年读经:
以斯帖记1-2章;使徒行传5章1-21节


灵命日粮:不再是孤儿

读经: 诗篇68篇1-10节


上帝……作孤儿的父。—诗篇68篇5节


盖尔 · 布莱恩(Guy Bryant)在纽约市的儿童福利部门工作,他单身且没有自己的孩子。每天,他都必须面对为许多孩子寻找寄养父母的困境,于是他决定做些事情来改变现状。接下来的十多年,布莱恩陆续让五十多个孩子寄养在他的家,还一度同时照顾九个孩童。布莱恩解释说:“每次我回头一看,总是会发现有孩子需要地方住。”他又说:“如果你有心且家里有地方,你就会去做,不会考虑太多。”那些曾寄养在布莱恩家的孩子们,现已长大成人并有自己的生活,但他们至今还有布莱恩家的钥匙,还经常在星期天与这位寄养爸爸共进午餐。布莱恩向许多孩子展现了父亲的爱。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寻找所有被遗忘或被抛弃的人。虽然有些信徒在今生贫困无助,但上帝应许与他们同在。上帝要“作孤儿的父”(诗篇68篇5节)。我们会因家人的忽视或遭遇不幸而孤立无援,但上帝并没有离开我们,祂向我们伸出援手,亲近我们,并给我们盼望。的确,“上帝叫孤独的有家”(6节)。在耶稣里,我们与其他的信徒组成一个属灵的家。

无论我们的家庭如何破碎,自己如何被孤立,被遗弃,人际关系如何糟糕,我们都可以相信自己是蒙爱的。有了天父上帝,我们都不再是孤儿。

郭惟恩

有位爱你且永不离开你的天父,
对你有何意义?
这位天父如何满足你最深的需要?
天父上帝,我需要一位好父亲,一位不会离弃我的,
真正的父亲。我相信祢就是这样一位父亲。


全年读经:
尼希米记12-13章;使徒行传4章23-37节


灵命日粮:你还好吗?

读经: 路加福音23章32-43节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章34节


晓兰知道自己性命垂危。当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她的主治医生和一群年轻的实习医生涌进她的病房。接着,主治医生并没有理会晓兰,而是向那群实习医生描述晓兰的末期病况。最后,医生终于转向晓兰,问道:“妳还好吗?”晓兰虚弱地微笑,温柔地向他们讲述她在耶稣里的盼望和平安。

两千多年前,耶稣遭鞭打,赤裸地被钉在十字架上当众受辱。祂向那些施暴者发怒了吗?没有。耶稣反倒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章34节)。虽然耶稣蒙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祂却为敌人祷告。后来,耶稣对另一个同样被钉的罪犯说,他将可以与耶稣同在“乐园”里,因为他相信耶稣(43节)。在痛苦与羞辱中,耶稣出于爱而选择与人分享盼望和生命之道。

晓兰向众人分享福音后,温柔地看着医生泛着泪光的双眼,反问他说:“你还好吗?”因基督的恩典与力量,晓兰在病房中分享生命之道,展现出对众人的爱与关心。在今天或将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面对何种艰巨的情况,让我们相信上帝会赐我们勇气,凭爱心与人分享生命之道。

Tom Felten

最近你正面对何种艰困又令你难堪的情况?
在这充满挑战的时刻,你如何信靠耶稣呢?
耶稣,我赞美祢,因为祢以恩慈待人,
给我们树立了谦卑的榜样。
求祢让我在言语上也能流露出祢的恩慈与谦卑。


全年读经:
尼希米记10-11章;使徒行传4章1-2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