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拒绝强辩

读经: 马可福音7章6-13节


你们是离弃上帝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马可福音7章8节


一名交通警察指示一名司机停车,然后问她是否知道行车被拦下的原因。她困惑地说:“我不知道!”警察温和地告诉她:“女士,因为妳开车时发简讯。”“不是!”她抗议道,还举起手机作证,“你看,我是发电邮!”

当地的法律禁止开车时传简讯,但并不是用手机发电邮就能钻法律漏洞!因为这条法规的重点是防止人们开车不专心。

耶稣指责当时的宗教领袖拘守传统,造成更严重的漏洞。耶稣说他们“竟巧妙地废除了上帝的诫命”,并引述“要孝敬父母”的诫命,指出他们的错谬(马可福音7章9-10节,当代译本修订版)。这些富裕的领袖披着虚伪的敬虔外衣,弃自己的亲人于不顾。他们宣称自己的金钱已献给了上帝,所以无须奉养年迈的父母。耶稣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你们承接遗传,废了上帝的道”(13节)。其实那些宗教领袖并不尊崇上帝,因为他们没有孝敬父母。

强词夺理有时也能以巧妙的说辞使之隐晦难辨。藉由这样的说辞,我们避开了该负的责任,将自私的行为合理化,抗拒上帝明确的命令。其实我们这么做,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愿我们能珍惜耶稣所提供的机会,将自私的倾向转化为听从圣灵的引领,以遵行天父美好的教导。

葛庭墨

你会为自己的哪些行为辩解?
你的这些辩解是否与圣经的智慧相符?
上帝啊,求祢给我明智的辨别力,
让我不再为罪找理由。帮助我能顺从圣灵,
活出爱,真理及圣洁。


全年读经:
历代志下32-33章;约翰福音18章19-40节


灵命日粮:慷慨与喜乐

读经: 历代志上29章1-9节


因这些人诚心乐意献给耶和华,百姓就欢喜。—历代志上29章9节


研究人员告诉我们,慷慨与快乐之间是有关联的:那些为人付出金钱与时间的人,会比不愿付出的人快乐。一位心理学家依据这个说法做出了一个结论:“不要再将给予和付出当作一种道德义务,而要将之视为快乐的来源。”

虽然给予能使我们快乐,但得到快乐或许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的。若我们只为那些能令自己感觉良好的事而慷慨解囊,那么我们会大方地支持那些更艰难或平凡无奇的事吗?

圣经也将慷慨与喜乐连接起来,但连接的基础不同。大卫王为建造圣殿而献上自己的财物之后,也呼吁以色列百姓积极奉献(历代志上29章1-5节)。人民反应热烈,慷慨献上金银和宝石(6-8节)。但他们为何感到喜乐呢?圣经说:“因这些人诚心乐意献给耶和华,百姓就欢喜”(9节)。圣经从没告诉我们奉献是为了使自己快乐,而是说我们要诚心乐意地献上,以满足需求,喜乐往往会随之而来。

许多宣教士都知道,为传福音筹集资金会比为行政管理筹集资金来得容易,因为基督徒更喜欢那种资助前线工作的良好感觉。但愿我们不仅限于此,而是对其他的需求也同样能慷慨解囊。毕竟,耶稣是为了我们的需要而甘心乐意地献上自己(哥林多后书8章9节)。

霍薛顿

你认为慷慨与喜乐有关联吗?为什么呢?
有何“平凡无奇”的需求能
因你慷慨捐助而获益?
当我们诚心乐意地顺服上帝时,就会发现自己正逐渐拥有超乎想像的生命。欢迎点击链接:
阅读六月主题文章
天父,谢谢祢让我因给予而得喜乐。
求祢让我对那些平凡的需求,也同样慷慨解囊。


全年读经:
历代志下30-31章;约翰福音18章1-18节


灵命日粮:耶稣在这里

读经: 马太福音28章16-20节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章20节


记得我和父母一起去探望年事已高的姨婆,当时她躺在病床上,但面带微笑。她满头的灰发全往后梳,脸上布满皱纹。她说的话不多,但我还记得她说的几句话。她轻声地说:“我不寂寞,耶稣在这里陪我。”

姨婆的这句话让我惊叹不已。她的丈夫好几年前就过世了,儿女们都定居远方。如今她已将近90岁,一人独居,卧病在床,而且几乎不能动弹。然而,她却说自己并不孤单。

姨婆真心相信耶稣对门徒所说的话:“我就常与你们同在”(马太福音28章20节),而我们也应像姨婆一样坚信这个应许。姨婆知道基督的灵与她同在,因为耶稣嘱咐门徒要将福音传给万民时(19节),应许门徒会常与他们同在。耶稣说圣灵将与门徒及我们“同在”(约翰福音14章16-17节)。

我确信姨婆已亲身经历了这个应许。当她躺卧在床上时,圣灵在她里面。不但如此,圣灵更藉着她与我这个年轻的甥孙女分享这个真理,而这正是我需要听到,且谨记在心的真理。

潘恺兰(Katara Patton)

今天,耶稣与你同在的这个真理,
如何使你得激励?
你曾如何经历圣灵的安慰?
耶稣,感谢祢差派圣灵成为我的安慰和陪伴。
求祢提醒我,祢时刻与我同在。


全年读经:
历代志下28-29章;约翰福音17章


灵命日粮:温和的忠告

读经: 箴言27章1-9节


朋友诚实的劝教也是如此甘美。—箴言27章9节


曾有朋友对我说:“嘿,有时你听起来很属灵,但实际上并不是喔!”

当时他面带笑容且目光坦诚,缓和了这些话的尖锐性。假若这些话是别人说的,我可能会觉得受伤,但说这话的却是我的一位挚友兼导师,我一向重视他的看法。所以那时我听了之后,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出来,因为我知道他的话虽然“刺耳”,但却句句属实。当我与人谈论信仰时,有时会用些别人听不太懂的基督教术语,让人觉得我不够诚恳。我的这位朋友爱我,他想要帮助我能更有效地与人分享我信靠的上帝。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是对我极有帮助的建议。

所罗门满有智慧地写道:“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27章6节)。我朋友的洞见正说明了这个真理。我很感谢他如此在乎我,就算他知道我可能没那么容易接受,他也愿意给我真正需要的建议。有时,别人只会说一些他们认为你想听的话,但那毫无帮助,因这会使你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无法成长和求进步。

忠言虽然逆耳,但若是带着真诚与谦卑的爱,我们可以很温和地直话直说。愿上帝赐给我们智慧,不仅能接受别人坦率的建言,也温和地劝告别人,以此彰显上帝关爱的心。

庞雅各

为什么有时我们很难接受逆耳的忠告?
有谁曾以关爱和有助益的方式,
对你直话直说呢?
阿爸天父,感谢祢藉着圣经让我明白真理。
求祢帮助我,信靠祢的带领,
能接受忠告,也能温和地规劝别人。


全年读经:
历代志下25-27章;约翰福音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