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为别人着想

读经: 腓立比书2章1-11节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章3-4节


在美国各地有许多电动车的充电站,有些是快速充电桩,让驾驶人能快速为车辆充电,然后继续上路。可惜有些车主却在快速充电桩超时停留,使他人无法使用充电桩。为了解决这种不为别人着想的行为,一间拥有许多充电站的公司在某些最繁忙的充电站实施严格的时间限制。当车辆的电池电量达到85%时,驾驶人就必须离开,让给下一位车主充电。

使徒保罗劝勉信耶稣的人心存谦卑,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腓立比书2章3节),或说“要视他人高于自己”(圣经易读版)。他指出腓立比教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许多信徒渴望得到认可和与众不同,但他们的动机并不单纯,只是为了“哗众取宠”(3节,新普及译本)。保罗敦促信徒要有基督那样的心怀,“要顾别人的事”(4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完全漠视自己的需求,而是除了自己也要考虑别人的需要,“以基督的心为心”(5节)。保罗鼓励腓立比教会的众信徒,摒除自己的骄傲,谦卑地为别人着想。愿意为别人着想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呢?那就是爱。

当我们天天努力效法基督(6-11节),祂会帮助我们以祂慈爱的眼光看待别人,从而为别人着想。

魏马文

你如何视别人的需求高于自己?
以上帝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是什么意思?
亲爱的上帝,求祢帮助我,
能处处为别人着想,
不以自己为中心。


全年读经:
以赛亚书26-27章;腓立比书2章


灵命日粮:同感疼痛

读经: 哥林多前书12章21-26节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书6章2节


我弄伤无名指的时候,已经预料到要花好几个月才能完全康复。当我按照医生的吩咐,为无名指做一些规定的复健运动时,旁边的小指也开始抽痛,于是我询问医生这是什么原因。医生说:“这是十指连心,同感疼痛。”无名指与小指的神经相互连结,互相依赖。一根手指受伤,另一根手指也会一起疼痛。

使徒保罗以人体为比喻,阐述上帝子民的独特性与合一性。在哥林多前书12章21-26节,他强调了每一个肢体对整体健康运作的重要性。接着,他将焦点转向我们彼此连结时所实现的合一。“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26节)。保罗对教会内部彼此连结的描绘,也体现在他的其他书信中,例如“与哀哭的人要同哀哭”(罗马书12章15节),以及“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拉太书6章2节)。

今天,当我与人握手,或拿筷子为客人夹菜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无名指与小指隐隐作痛。我们身上的各个部位共同运作,既能传递痛楚,也能彼此支撑,促进健康。感谢上帝,透过这种同感疼痛,使我们看见在教会这个基督属灵的身体中,我们需要彼此连结,互相扶持。

莫丽莎

上帝如何让你与人同受苦难,一起成长?
别人曾如何与你一同受苦?
亲爱的上帝,求祢帮助我能有祢的怜悯心肠,
愿意与主内弟兄姐妹一同受苦,
使我们信心更坚固。


全年读经:
以赛亚书23-25章;腓立比书1章


灵命日粮:迁徙的救主

读经: 马太福音2章13-15节


主的使者⋯⋯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祂母亲逃往埃及。”—马太福音2章13节


在1947年,随着英属印度帝国的瓦解,超过1,500万人由于宗教因素而被迫迁徙。雨季引发的洪水泛滥与疾病蔓延,使局势更加动荡,甚至造成100多万难民不幸丧生。

纵观人类历史,人们为了追求自由,生命安全或更好的生活,总是不断迁徙。显然地,渴望迁徙,寻找新生活是人类的本能。圣经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希伯来人离开埃及,迁徙到应许之地。耶稣也曾被迫迁徙。当祂还是婴儿的时候,祂父母为了保护祂免受希律王杀害,而逃往埃及。让人觉得意外的是,以色列人曾逃离埃及前往应许之地(出埃及记3章17节),以摆脱残杀男婴的埃及法老(1章16节),而上帝却指示约瑟带着耶稣和马利亚逃往埃及,以躲避同样施行杀戮的暴君(马太福音2章13节,见16-18节)。

马太福音告诉我们,这段旅程是要应验何西阿书11章1节的预言:“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福音2章15节)。但这也提醒我们,基督对于人类的经历有深切的体会(希伯来书4章15节)。我们有一位了解我们的救主,祂同样经历过你我遭受的试炼和磨难。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可以寻求祂,祂会垂听我们的祷告,也会为我们代求(希伯来书4章14-16节)。

陆明德

迁徙对你有何影响?耶稣被迫迁徙的事迹,
如何激励那些为自由或
安全而逃离家园的人?
亲爱的天父,许多人为了生命安全
而被迫迁徙,求祢保护他们,
赐给他们平安的新家园。


全年读经:
以赛亚书20-22章;以弗所书6章


灵命日粮:基督的使者

读经: 哥林多后书5章9-20节


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哥林多后书5章20节


艾伦在一个营会中教导青少年创业技能,第一天就有个学生对他说:“你是基督徒,对吧?我看得出来。”那时艾伦还没有向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或穿上他最喜欢的带有基督教标志的袜子与领带。那个学生说,他是从艾伦的言行举止和态度,看到了耶稣。随后,他们一起讨论要如何随时随地更好地反映耶稣基督的样式。

向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或穿上带有基督教标志的衣物,无疑是件好事。但圣经告诉我们,在与人分享福音时,我们的爱心和言行才是基督跟随者的真正标志。使徒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与人分享上帝的福音时,因为受到基督爱的激励或催逼,以永恒的视角活出讨上帝喜悦的生活(哥林多后书5章9-14节)。

当我们决心为基督而活,而不再为自己而活,圣灵会改变我们的观点,品格,生活重心,优先顺序,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式(15-17节)。我们在耶稣基督里的新生命,目的是要反映祂的样式,成为祂的使者,引导人归向祂,就如同“上帝藉着我们劝告世人”一般(20节,新译本)。

圣灵赋予我们能力,使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喜乐地成为基督的使者。

邓书琪

别人的生活方式曾如何让你看到耶稣?
上帝改变生命的大能
如何使你成为基督的使者?
耶稣,求祢藉着祢的灵改变我的生命,
使我能更好地成为祢的使者,
无论祢要我往何处去。


全年读经:
以赛亚书17-19章;以弗所书5章17-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