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单纯的鼓励

读经: 使徒行传11章19-26节


[巴拿巴]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使徒行传11章23节


“这是单纯的鼓励。”这句话是《魔戒》三部曲的作者托尔金,形容自己的朋友兼同事鲁益师对他的支持。托尔金的写作过程十分艰辛严谨,他还亲自将超长的手稿打了不只两遍。当他把这些手稿寄给鲁益师时,鲁益师回应说:“你为此付出这么多年的时间确实是值得的。”

在圣经中最著名的鼓励者,也许是来自塞浦路斯的约瑟,他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巴拿巴(意思是“安慰者”或“鼓励之子”),这是使徒们对他的称呼(使徒行传4章36节)。当保罗刚悔改的时候,正是巴拿巴带他去见使徒们,为他辩护(9章27节)。撰写使徒行传的路加也提到,当非犹太信徒开始归信耶稣的时候,巴拿巴“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11章23节)。路加形容巴拿巴“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因为巴拿巴的缘故,“有许多人归服了主”(24节)。

鼓励和安慰的话语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是无法衡量的。上帝已将“永远的安慰”赐给我们(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16节),当我们对人说充满信心和爱心的话时,上帝可以透过我们所说的,彻底改变某人的一生。愿上帝帮助我们,今天就能带给别人“单纯的鼓励”!

庞雅各

今天你想要鼓励谁呢?
你要如何以善行或言语与对方分享上帝的爱?
亲爱的上帝,请帮助我今天就能去鼓励别人。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42-44章;约翰一书1章


灵命日粮:建立好名声

读经: 提多书2章6-8节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16节


在就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期间,查理·沃德(Charlie Ward)是一名双栖学生运动员。1993年,这位年轻的四分卫以全国最顶尖大学的美式橄榄球运动员的身份,赢得了海斯曼奖杯,而他同时也是篮球队的明星球员。

有一天,在篮球赛前的谈话中,他的篮球教练在叮嘱球员时使用了粗言秽语。这位教练注意到查理不太自在,就问:“查理,怎么了?”查理说:“教练,你知道吗?橄榄球教练鲍登不说粗话,还是可以让我们努力投入球赛。”

查理拥有基督般的品格,让他能温和地与篮球教练谈论这个问题。后来,这名教练告诉记者,每当他与查理交谈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被一个天使盯着。

要忠心地为基督作见证,在非信徒当中保持好名声并不容易,但基督徒能在耶稣的帮助和引导下变得更像祂。在提多书第2章,保罗劝勉年轻人及所有的信徒,要“自律”,“要纯全,要庄重⋯⋯言词要纯正,无可指摘”(6-8节,新译本)。

当我们倚靠基督的能力过这样的生活时,不仅能荣耀祂,还能建立好名声。如此一来,人们也会愿意聆听我们靠着上帝的智慧所传讲的话语。

白德夫

良好的声誉如何帮助你影响他人?
有什么能帮助你成长更像基督?

亲爱的上帝,求祢帮助我更像基督,
好反映祢的特质,并且使祢得荣耀。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40-41章;彼得后书3章


灵命日粮:感恩

读经: 但以理书6章1-10节


[但以理]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以理书6章10节


澳大利亚水手提姆驾驶的游艇在太平洋遭受风暴袭击,船只受损,使他在距离陆地约2,000公里的海面上漂流了三个月。在这期间,他仅靠着吃生鱼,喝雨水生存。当他几乎绝望时,一艘墨西哥鲔鱼船的船员发现了他那破损的游艇,才将他救起。后来,瘦弱且饱经风霜的提姆表示:“我实在感激救我一命的船长和渔业公司,真的很感激!”

提姆在经历磨难之后表达感谢,然而,先知但以理却是在危难之前,之中,之后都展露感恩的心。但以理与其他犹太人一起被掳到巴比伦(但以理书1章1-6节),他掌权后却遭其他官员嫉妒,想置他于死地(6章1-7节)。那些官员说服巴比伦王颁布禁令:“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7节)。那爱上帝又忠心事奉独一真神的但以理,会怎么做呢?他“双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10节)。但以理感谢上帝,而他感恩的心得到回报,上帝救他脱离险境并使他得尊荣(26-28节)。

正如使徒保罗劝勉众信徒,要“凡事谢恩”(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8节),愿上帝帮助我们,能够时时感谢上帝。无论我们是正面临危机,还是刚度过危机,当我们感谢上帝,不仅可以荣耀上帝,还能帮助我们继续信靠祂。

冯得恩

为什么常常感谢上帝至关重要?
你要如何培养一颗充满感恩的心?
亲爱的上帝,请帮助我,
即使在生活艰难的时候,
仍能凡事谢恩。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37-39章;彼得后书2章


灵命日粮:禁止令

读经: 约伯记13章1-12节


我想为我的案件同上帝争辩。—约伯记13章3节,新普及译本


一名男子在法庭上申请对上帝发出“禁止令”,声称上帝对他“极度刻薄”且“态度极其恶劣”。主审法官驳回他的控诉,并且说他不是需要法庭的帮助,而是需要心理治疗。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却是可悲的真人真事。

但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不也是会说:“上帝,拜托,我受够了!”约伯经历接二连三的灾祸之后,指控上帝:“我想为我的案件同上帝争辩”(约伯记13章3节,新普及译本),甚至想“把上帝带上审判庭”(9章3节,同上)。约伯还向上帝提出禁止令:“请把祢沉重的手从我身上挪开,也不要用祢的威严恐吓我”(13章21节,同上)。约伯起诉上帝的理由并不是自己清白无辜,而是他认为上帝不合理的欺压他。正如他对上帝说:“祢压迫我有什么好处呢?”(10章3节,同上)

有时我们会觉得上帝不公平。事实上,约伯的故事很复杂,没有任何简单的理由能解释他为何受苦。上帝最终让约伯获得加倍的财富,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如此。或许,约伯最后所说的话可让我们看到他裁决的结果,他最终承认:“我所谈论的事我一无所知,这些事对我来说太奇妙了”(42章3节,同上)。对于上帝行做万事的理由,我们虽一无所知,但相信其中必有美好的盼望。

毕恺腾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想“把上帝带上审判庭”?
为什么你可以向上帝提出尖锐的问题?
亲爱的上帝,有时我会对自己的
遭遇感到愤愤不平,
请帮助我能向祢倾诉心声。


全年读经:
以西结书35-36章;彼得后书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