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不公平的人生

读经: 诗篇37篇5-17节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马太福音5章5节


在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小说《孤雏泪》(Oliver Twist)里,体弱多病的奥利弗出生在一个济贫院,一个以压榨贫民而恶名昭彰的机构。奥利弗一出生就成为孤儿,最后受不了虐待而逃跑。经历一连串奇妙的转折,他成为一笔可观财富的继承人。作者狄更斯喜欢圆满的结局,他让每个伤害过奥利弗的人都接受正义的制裁或者悔过自新。压迫奥利弗的那些人都自食其果,但奥利弗却“承受地土”。如果人生的结局都像狄更斯的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圆满,那是多么美好啊!

撰写诗篇37篇的诗人大卫同样期待能有那么一天,到那日公义得以彰显而被压迫者必“承受地土”(9节)。虽然大卫亲身经历邪恶势力的迫害,但他仍劝勉众人要耐心等候:“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达的和那恶谋成就的心怀不平”(7节)。他还说:“因为作恶的必被剪除,唯有等候耶和华的必承受地土”(9节)。虽然大卫观察到“恶人已经弓上弦,刀出鞘,要打倒困苦穷乏的人”(14节),他仍坚信上帝会秉公行义(15节)。

人生艰苦,而且常常是不公平的。但我们有耶稣这句回应诗篇37篇的话,祂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马太福音5章5节)

葛庭墨

你何时曾被人恶意对待?
当你面对不公平的处境,你要怎样坚定信靠上帝?

亲爱的上帝,请帮助我耐心等候祢伸张正义。


全年读经:
诗篇57-59篇;罗马书4章


灵命日粮:深夜密友

读经: 约翰福音15章9-17节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约翰福音15章15节


“当你陷入绝境,深夜辗转难眠,你可以打电话给谁?”我在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令我深受震撼。我究竟有几位友谊深厚的朋友,能让我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打扰他们呢?我并不确定。

圣经中有很多关于友谊的论述,描述朋友会保守秘密(箴言11章13节,16章28节),给予建议(27章9节),也会尊重彼此的界线(25章17节)。但或许唯独耶稣对友谊的定义最为震憾人心!对广告商而言,我们是销售市场;对雇主来说,我们是员工。但对耶稣这位万有的主宰来说,我们竟是“朋友”!(约翰福音15章15节)耶稣所定义的友谊,是建立在彼此都爱上帝,爱人和愿意牺牲自己的基础上(13,15节)。祂已亲自加以示范,并要我们去传递这样的友谊(12节)。

听到这个问题的几年后,我和妻子经历一次重大的打击。只有少数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达伦是其中之一。他开车两小时来看我,倾听我的愤怒和痛苦,并为我祈祷。达伦是大忙人,那天有很多事要处理。但他却效法耶稣的榜样,甘愿牺牲自己。原来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确实有一位这样的朋友。

现在的问题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是不是他的“深夜密友”呢?毕竟,要结交更多知心好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成为别人的好友。

霍薛顿

当你陷入绝境,在午夜时你可以打电话给谁?
在别人有需要时,为什么提供即时的
帮助至关重要?
亲爱的耶稣,请帮助我能以祢
对我的情谊去关怀别人。


全年读经:
诗篇51-53篇;罗马书2章


灵命日粮:祂会扶持你

读经: 诗篇55篇2-5,16-23节


[耶和华]永不叫义人动摇。—诗篇55篇22节


我和家人从医院把父亲接回家,他患有退化性疾病,我们需要适应对他24小时的医疗照护,因为他突然失去行动能力,必须整日卧床,并接受插管喂食。此外,我还要安排母亲做胃部检查,同时又要在工作上应付那些有诸多要求的客户。有一天,我觉得快崩溃了,就躲进浴室里向上帝呼求:天父啊,帮助我,请赐给我力量度过接下来的每一天。

大卫也曾因重重困难而感到不堪负荷(诗篇55篇2-5节)。大卫被他儿子押沙龙追杀,被密友出卖,也无法解决后来在耶路撒冷发生的暴力事件。大卫说:“惧怕和战兢临到我。”(5节,新译本)

但大卫选择信靠上帝(23节),相信上帝“永不叫义人动摇”(22节)。他多年来信靠这位全能者让他明白,尽管困难可能会令人动摇,但那些信靠上帝的人绝不会彻底迷失和绝望。他们“不会跌倒,因为上主亲手扶持他们”(37篇24节,新普及译本)。大卫知道上帝会以祂的能力和智慧扶持他,他说:“我要求告上帝,耶和华必拯救我。”(55篇16节)

如今14年过去了,我们一直让父亲居家照护。这些年的经历使我明白,当我们把忧虑卸给上帝,祂就会扶持我们(22节)。上帝会担起我们的重担,也会用膀臂托住我们!

黃嘉仁

上帝如何让你知道,祂必会扶持你?
你怎样把烦恼交给祂呢?
亲爱的上帝,感谢祢
帮助我度过未来的每一天。


全年读经:
诗篇49-50篇;罗马书1章


灵命日粮:看见并服事

读经: 耶利米哀歌3章31-42,58-59节


主啊,祢申明了我的冤,祢救赎了我的命。—耶利米哀歌3章58节


来自伦敦的律师亚历山大·麦克林(Alexander McLean)在接受采访时谈道:“有时我们一旦看到某些事,就再也无法视而不见。”他在18岁时前往乌干达,参与监狱及临终关怀的工作。他在那里看到无法视而不见的场景:一个老人无助地躺卧在厕所旁边。麦克林照顾他五天,直到他去世。

这段经历激发麦克林的热忱,当他取得法律学位之后,便回到非洲去帮助被忽视的群体。最终他创立正义捍卫者组织,为囚犯伸张正义,争取权益。

有许多人的生活景况是我们一旦看见了,就无法视而不见的,只可惜我们都没有看见。先知耶利米因国家遭难而哀叹,诉说没人看见他的痛苦。他哭喊:“所有过路的人啊!你们毫不在意吗?你们要细查要观看,有没有痛苦像我所受的痛苦。”(耶利米哀歌1章12节,新译本)

耶利米不仅为自己,也为所有受逼迫的人感到心碎。他反问道:“人把地上所有被囚的,都践踏在脚下,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正直,⋯⋯主不都看见吗?”(3章34-36节,同上)但他仍看到希望并且说:“主必不永远丢弃人。”又说:“主啊,祢申明了我的冤,祢救赎了我的命。”(31,58节)

我们周遭有许多人常被忽视。那位救赎我们的上帝会赐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看见并服事他们。

葛庭墨

你身边有哪些遭到忽视的人?
你要如何服事他们?
天父,请打开我的眼睛,让我看见那些有需要的人,
并帮助我向他们彰显祢的爱。


全年读经:
诗篇46-48篇;使徒行传2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