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轻声细语

读经: 列王纪上19章1-12节


[以利亚]就躺在罗腾树下睡着了。有一个天使拍他说:「起来吃吧!」—列王纪上19章5节


我喜欢在密西根湖拍摄夕阳的景色。有时候,夕阳呈现一片柔和的色调;有时则是明亮大胆的色彩。有时见到太阳缓缓地沉入湖面;有时则看见一轮火球闪烁着落日的光芒。

这些画面都展现了上帝奇妙的创造。然而,无论是欣赏照片或身历其境,我都喜欢具有强烈色彩的画面。对于上帝在世上的作为,我也是如此。我比较喜欢看到祷告得到奇迹似的回应,对上帝日常的供应则觉得平淡无奇。但这两者皆是上帝的作为。

以利亚或许也有类似的个人偏好。他对上帝透过他来施展大能已习以为常。当他向上帝祷告时,上帝就会彰显神迹奇事,首先祂施行神迹击败巴力的众先知,接着又降雨终结了长年的干旱(列王纪上18章)。但后来,以利亚却感到害怕而开始逃跑。上帝在他的路程中差派天使供给他食物,加添他的力量。四十天后,以利亚抵达了何烈山。然而,上帝不在强风、地震、烈火中向他显现,而是以微小的声音对他说话(列王纪上19章11-12节)。

如果你因上帝没有奇迹似地向你显现而沮丧,或许祂正在你身旁,对着你轻声细语。

主啊,愿我们在今日,
从每一个未曾注意的生活细节中得见祢。
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今日在何处,
祢都与我们同在,我们感谢祢。
无论是平凡琐事或是伟大神迹,上帝都在当中。


全年读经:
创世记49-50章 马太福音13章31-58节


灵命日粮:采取行动

读经: 约翰福音7章37-46节


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约翰福音7章46节


在1963年,当时23岁的约翰·路易斯曾经参与由马丁·路德·金恩博士所率领的民权运动「华盛顿大游行」。半个世纪后,已是美国国会议员的路易斯接受记者的访问,谈到当年金恩博士演说的「我有一个梦想」对他的影响。他说:「当你听了他的演说后,你再也无法一如往常地生活。你觉得要有所作为,采取行动,挺身而出。你必须出去,将这个好消息传出去。」

同样地,许多人在遇到耶稣后,发现他们再也无法忽视祂。约翰福音7章25-46节记载了人们对耶稣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当时「众人中间有好些信祂的」(31节),另一方面「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祂」(32节)。那些差役很可能来到了现场,并听到耶稣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37-38节)。差役并没有捉拿耶稣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差役被责问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祂来呢?」(45节)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46节)

耶稣的话驱使我们做出回应,采取行动,并走出我们一如既往的生活。

要用言语行动,
展现福音之真;
更用行为美德,
证实教义神圣。
Watts
耶稣的死赦免我众罪,激励我今来顺服祂。


全年读经:
创世记46-48章 马太福音13章1-30节


Photo credit: Thomas Hawk / Foter / CC BY-NC

灵命日粮:奇妙的双眼

读经: 诗篇139篇7-16节


我要称谢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篇139篇14节


我在一个科学网站(livescience.com)看到了一段有关人类视力的描绘,令人啧啧称奇:「倘若你站在高山的山顶上,俯瞰大地上的万家灯火,你将可以看到数百公里外发出的光芒。若是在没有星星的夜晚,你甚至可看到48公里外闪烁的烛光。」不需要望远镜,也不需要夜视镜,人类眼睛的设计是多么的奥妙,即使在很远的距离,都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这个事实切实地让我们想到了那奇妙的造物主。祂不仅仅创造了人类的眼睛,还设计了浩瀚宇宙的每个细节。然而,人类与其他受造物不同的是,上帝按着祂自己的形象造了我们(创世记1章26节)。我们是「按着祂的形象」被造,这一点说明了我们不仅拥有奇妙的视力,而且更奇妙的是,因为拥有上帝的形象,我们也可以与祂建立关系。

我们可以证实大卫所宣告的:「我要称谢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篇139篇14节)。上帝不仅赐予我们双眼能够看见,而且我们的被造也是为了在将来的那日,在基督里看见我们的造物主。

祢手所造一切奇妙,
到处可以寻见;
花草树木,蔚蓝天空,
证主大能无边。
Watts
天地万物皆证实上帝就是伟大的造物主。


全年读经:
创世记43-45章 马太福音12章24-50节


灵命日粮:留下

读经: 约翰福音4章9-14,27-29节


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约翰福音4章28-29节


记得在儿子成年取得驾照,并开始随身携带皮夹的那年,我们常接到有人来电说,他在某处捡到了儿子的皮夹。我们便告诫儿子要更谨慎,务必把皮夹收好,不要老是留下皮夹忘了带走。

但留下东西并非总是坏事。约翰福音4章提到一位妇人向来在某个井边汲水,但那一天在井边遇见耶稣后,她原本的计划便立刻改变了。她留下了水罐,赶到城里,去告诉人们耶稣对她所说的话(28-29节)。虽然妇人需要水,但是她觉得告诉别人遇到耶稣的这件事更为重要。

当耶稣呼召彼得和安德烈时,他们也做了类似的行动。他们留下了渔网(他们谋生的工具),跟从了耶稣(马太福音4章18-20节)。当耶稣呼召雅各和约翰时,他们也同样舍弃了渔网、渔船,甚至辞别了父亲,并跟从了耶稣(21-22节)。

当我们跟从耶稣展开了新生活,这或许意味我们得放下一些东西,这包括了那些只带来短暂欢愉的事物。因为我们曾向往拥有的那些事物,实在比不上耶稣所赐的新生命,以及永不枯竭的「活水」。

惟主基督满足我心,
并无何人像祂,
仁爱生命,永远喜乐,
由主耶稣赐下。
McGranahan
基督因爱而为我们舍命,我们因爱基督而为祂活。


全年读经:
创世记41-42章 马太福音12章1-23节


Photo credit: GuySie / Foter / CC BY-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