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坦然无惧

读经:希伯来书4章14-16节 

圣米歇尔山是一座四面环海的小岛,距离法国诺曼第海岸约800多米。岛上有一座教堂和修道院,许多世纪以来,这地方都是朝圣者必到之处。然而,在岛上的堤道未建成以前,到这座岛却是危险重重,一些朝圣者还因此丧命。小岛在退潮时被大片沙岸围绕,涨潮时则迅速被水淹没,到访这座岛曾是令人畏惧的事。

对旧约时代的犹太人而言,来到上帝面前也是件令人惧怕的事。当上帝在西乃山上发出雷声时,人们战战兢兢地来到祂面前(出埃及记19章10-16节)。当上帝允许百姓藉着大祭司到祂面前时,他们也要遵守特定的条例(利未记16章1-34节)。如果祭司不小心触碰到约柜,就会导致死亡,因为约柜代表了上帝圣洁的临在(参看撒母耳记下6章7-8节)。

然而,因着耶稣的受死与复活,如今我们能毫无惧怕地来亲近上 [....]

灵命日粮:勇气与坚持

读经:使徒行传28章 

普立兹新闻奖得主尤金‧帕特森,曾在1960到1968年间担任《亚特兰大宪政报》的编辑。当我看到他的讣闻时,文中有两件事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首先,帕特森不畏当时反对种族平等的声浪,多年坚持为公民权利发声。此外,他还替一个每日专栏主笔,八年如一日,那可是2,922篇报刊专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勇气与坚持,正是他生命产生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我们从使徒保罗身上也看到相同的特质。使徒行传13-28章记载他在一次次磨难中所展现的勇气。在坐船到凯撒那里受审的途中,保罗遇上海难,之后他到了罗马南部,那里有许多主内弟兄前去与他见面(使徒行传28章11-15节)。路加写道:「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上帝,放心壮胆」(15节)。接下来的两年,保罗虽身为囚犯,却获准住在自己所租的屋子里,在 [....]

灵命日粮:至高角度

读经:哈巴谷书2章2-14节 

杰森在休假时去了一趟纽约。一天下午,他和几个朋友挤进了一台计程车,往帝国大厦去。杰森坐在车子里,四周看来极其混乱和危险。然而,他到了这座摩天大楼的了望台俯瞰市内街道时,却让他感到很惊讶,因为他看到的街道都是规划完善、井然有序的。只是换个观点,所看到的景象却有天渊之别!

哈巴谷也有类似的领悟。当他以有限的眼光来看待生命时,觉得上帝似乎对于罪恶满盈的社会漠不关心(哈巴谷书1章2-4节)。然而,上帝让哈巴谷从祂至高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让哈巴谷明白生命并非只是表面所见的那样。人的作为不能阻挠上帝的旨意(2章3节)。

那些藐视上帝的人,或许现在看似亨通,但最终上帝必要拨乱反正。上帝在一切事上掌权,好让万事都朝向祂美好的旨意而迈进。上帝的计划必然按照祂预定的时日实现(3节 [....]

每日旅程:倾听

读经:出埃及记6章11-13节

「摩西在耶和华面前说:『以色列人尚且不听我的话,法老怎肯听我这拙口笨舌的人呢?』」(出埃及记6章12节)

自从创世之初,人心深处都渴望上帝和他人倾听自己。就像诗人所言,「显我为义的上帝啊,我呼吁的时候,求你应允我!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现在求你怜恤我,听我的祷告。」(诗篇4篇1节)

摩西希望百姓乐意听从他,但因缺乏信心,就反驳上帝说,「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出埃及记4章1节)

我们再看看诗篇,大卫王也不断地渴求上帝倾听他的祷告,就呼求说,「上帝啊,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口中的言语。」(诗篇54章2节)

在这方面,加拿大作家兼演讲家玛丽•卡森的着作「平静的交流」对我们大有裨益。卡森在书中讲到几种方式,会阻碍了我们倾听他人,也妨碍别人倾听我们:

  • 思维超前——想着下一步要说的话,想着如何反驳。
  • 思想游离——专注于自己的事,或是做白日梦。
  • 打断别人——打断别人思维,插嘴讲自己想说的话。
  • 漠视他人——主观臆断讲话人的思想无关紧要,或认为你早已明白他的想法。
  • 自我封闭——不肯了解别人正在讲的问题,有选择性地滤过信息。

因为我们都希望能够被人倾听、被人了解,所以,重要的是要避免以上各种做法、悉心倾听上帝和他人。我们一旦这样做,就不是愚拙,乃是有智慧的了。(箴言12章15节)——洛克丝安妮•罗宾丝

相关经文: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翰福音10章27节)

问题思考:
什么能帮助你更悉心地倾听他人?
你怎样才能更好地倾听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