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去安慰人

读经:哥林多后书1章3-11节 

在穆瓦尼和安杰利斯合著的《给第一夫人的信》(Dear Mrs. Kennedy)一书中,提到在美国总统约翰•甘迺迪遇刺之后,短短数周之内,他的遗孀贾桂
琳•甘迺迪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近百万封的信件。有些是来自国家元首、政商名流以及亲密挚友。其余的信件则是来自一般社会大众,信件上往往仅简单的注明是寄给「美国华盛顿,甘迺迪夫人」或是「美国总统夫人」,都是对她痛失挚爱而深表哀伤和同情。

当我们渴望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遇到苦难的人,就需要仔细思想使徒保罗将「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描述为一位「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上帝」(哥林多后书1章3节)。一切的温柔怜悯、慈爱言语,以及助人的行为,都源于我们的天父,能为人带来激励和医治。圣经学者凡尼(W. E. Vine)曾经提到英文「安慰」(com [....]

灵命日粮:调整步伐

读经:马可福音6章30-36节 

不久前,我的身体出了点毛病,左肩和左臂感到疼痛,前臂和拇指上起了疹子,非常疼痛,而且我每天都疲惫不堪。最后,我终于受不了而去看了医生,才发现我得了带状疱疹。医生为我开了抗病毒的药物,并且告诉我,这个疗程得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

因为这个病,我得强迫自己适应新的作息时间,上午和下午都分别需要小憩一下,才能使我有体力工作,在痊癒之前,我必须学习调整自己的步伐。

有一段时间,耶稣差遣祂的门徒出去宣扬祂的名,他们对于自己所行的一切太过兴奋,以致忘了抽时间好好吃饭和休息。他们回来之后,基督告诉他们:「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马可福音6章31节)

每个人都需要休息,如果我们总是马不停蹄,不肯歇一歇,就会身心俱疲,而且也无法妥善地完成任务。主 [....]

每日旅程:捐赠

读经:出埃及记35章20-35节

「凡心里受感和甘心乐意的都拿耶和华的礼物来,…。凡心里乐意献礼物的,…带来献给耶和华。」(出埃及记35章21-22节)

今天,在经济变幻莫测的形势下,慈善机构的官员担心会出现「捐助疲劳症」。这个词用来描述人们因为反复收到捐助的请求而产生的厌倦感。换句话说,他们停止捐赠了!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迫切的需要,我们很容易就会因自己的不足而力不能胜。但圣经要求我们要慷慨地对待那些有需要的人(申命记24章19-22节;马太福音5章41-42节),也要供应上帝的仆人。

我们会想到两个问题:
——我们如何分辨哪些是真有需要的人,哪些是「揩油的人」或骗子呢?
——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施舍时,该怎么办呢?

有趣的是,圣经丝毫没有记载耶稣在世时曾将自己的东西给什么人。事实上,祂还倚靠别人的慈善。祂有一种属上帝的独特能力,可以让别人乐意捐赠的东西神奇地增多(马可福音6章31-44节;8章1-9节)。

在出埃及记第35章,我们可以深入地看看什么是上帝所喜悦的捐赠。那时,人们要建造上帝的帐幕。只有那些「心里受感和甘心乐意的」人才会捐赠(21节)。上帝没有要求每个人都要捐献。只有那些心中乐意的人才捐献。再者,他们献上的不仅仅是金钱,那些技艺嫺熟的工匠也献出了他们的才能和时间。

如果我们捐赠的前提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属于上帝,那么,遇到真有需要的人请求我们帮助时,我们就不会那么紧抓着那点微薄的财物不放了。重要的是,每一个「甘心乐意」的人都会捐出宝贵的东西。甘心乐意地捐赠你所拥有的,把奇妙的结果交给上帝。——提姆•古斯他夫

相关经文:
马可福音12章41-44节
使徒行传3章1-7节

问题思考:
你多久一次进上帝的殿呢?你可以做什么来更认真地祷告呢?

灵命日粮:名副其实

读经:马太福音1章18-25节 

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共和国(Indonesia),又称为印尼,源于两个希腊语,是海和岛屿的意思。这个名字十分贴切,因为印尼本身就是由一万七千五百余座岛屿组成,横跨约七十五万平方英里,所以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圣经中出现许多次命名的例子,有时是出生的命名,有时是成年之后,这些名字往往是用来形容他们的本质或是性格。「巴拿巴」的意思是「劝慰之子」,因他总是不断鼓舞着他所遇见的人。雅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操弄他人及环境,所以他的名字含有「谋画者」的意思。

然而,没有人的名字比耶稣的名字更贴切。当主的使者向约瑟说到马利亚那即将出世的儿子时,他告诉约瑟:「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章21节)

耶稣这名意指「耶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