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上帝的光

读经:诗篇23篇 

当伊莲被诊断为癌症末期时,她与丈夫查克都知道,不久后伊莲就要回归天家,永远与耶稣同在。他们夫妻俩都很珍视在诗篇23篇里上帝的应许,知道他们在面对54年婚姻中最幽暗,最艰险的深谷时,上帝会与他们同在。伊莲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相信了耶稣,她也准备好去朝见这位救主,这个事实让他们充满盼望。

在伊莲安息主怀之后,查克在追思礼拜中提到自己依然行走在“死荫的幽谷”(诗篇23篇4节)。虽然他的妻子已经开始天堂的生活,但对他自己以及其他深爱伊莲的人来说,死亡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

当我们行走在幽暗的深谷中时,哪里能找到亮光呢?使徒约翰宣告:“上帝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翰一书1章5节)耶稣也对众人表明:“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

灵命日粮:顺从耶稣

读经:耶利米书38章17-23节 

在1951年,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史达林(Joseph Stalin)的医生劝他减少工作量,以保持健康。但这名医生却被史达林指控是间谍,并将他逮捕。这位曾以谎言罗织罪名,逼迫多人的暴君不愿面对事实,并且以他惯用的手法除掉那告诉他事实的人。但事实不容辩驳,史达林于1953年去世。

先知耶利米说了可怕的预言而被逮捕,还被铁链锁着(耶利米书38章1-6节,40章1节)。他把即将会发生在耶路撒冷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犹大王西底家,并且说:“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38章20节),若拒绝向围城的敌军投降,只会招致更严重的后果。耶利米还发出警告:“人必将你的后妃和你的儿女带到迦勒底人那里。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23节)

西底家拒绝接受事实,不愿听从 [....]

灵命日粮:善意

读经:以弗所书4章15-16,22-32节 

当我们想到最佳的商业行为时,首先跃入脑海的,也许不是像恩慈与慷慨这些特质。但企业家詹姆士·李(James Rhee)表示,这些确实是最佳特质。当他在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担任执行长的时候,便优先推行他所谓的“善意”,即一种“恩慈文化”和赠予的精神。后来,这间公司不仅起死回生,甚至还蓬勃发展。显然以这些特质做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能激发员工想要团结,创新与解决问题的期盼与动机。詹姆士解释:“善意……是真实的财富,可以累积与倍增。”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常认为像恩慈这类的特质是模糊,不具体的,而不会优先考量。但根据使徒保罗的教导,这些特质至关重要!

保罗在写给新信徒的书信中特别强调,信徒生命的目的乃是要藉着圣灵得到转变,成为基督身体中成熟的肢体(以弗所 [....]

灵命日粮:接纳所有人

读经:马太福音11章27-30节 

九岁的丹尼跟他最好的朋友亚契,一起去参加班上同学的庆生会。小寿星的妈妈看到亚契时,却拒绝让他进门,并且坚持说:“没有空余的椅子了!”丹尼立刻表示,自己可以坐在地上,让出椅子给他的黑人朋友亚契,但这个提议被断然拒绝!于是,丹尼沮丧地将礼物交给小寿星的妈妈,然后跟亚契一起回家。朋友遭到拒绝,刺痛了丹尼的心。

几十年后的今天,丹尼已经是一位学校教师,在他的教室里总是多放一张空椅子。当学生问起原因时,他解释说这是要提醒自己:“在这间教室里,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位子。”

在耶稣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祂欢迎接纳所有的人,正如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章28节)。这份邀请看似与耶稣“先是犹太人”(罗马书1章6节)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