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化怜悯为行动

读经:歌罗西书3章12-14节 

詹姆士·沃伦(James Warren)的工作并不是制作长凳。但某一天在丹佛市,他注意到一位女士坐在地上等公车,他觉得这样实在有失尊严。于是,这位28岁的人力顾问开始利用废弃木材制作长凳,并放置在公车站,而且很快就被人使用。当他知道全市9,000个公车站很多都没有候车座椅,他就作更多长凳,并且刻上两个英文字(Be Kind),意思是善待他人。沃伦说:“我只是尽力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

这种行动也可被描述为怜悯。正如耶稣所展现的那样,怜悯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能激发我们采取行动来满足他人的需要。当一群有急切需要的人来寻求耶稣时,祂“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马可福音6章34节)。马太福音14章记载,耶稣将心中的怜悯化为行动,医治众人的疾 [....]

灵命日粮:所有的答案

读经:约翰福音14章15-26节 

美国职业赛车手小戴尔·恩哈特(Dale Earnhardt Jr.)追述了他得知父亲去世时的可怕时刻。2001年,赛车界的传奇人物老戴尔·恩哈特(Dale Earnhardt Sr.)在代托纳500英里比赛结束时的恐怖车祸中丧生,当时小戴尔也参加了这场比赛。小戴尔说﹕“当时我心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声音在嘶喊,那是一种震惊,悲伤和恐惧的咆哮。”同时,他也知道以后自己只能独自参赛﹕“我只能靠自己了!”

小戴尔解释说﹕“有爸爸就像有一张小抄在身上,有爸爸在一起就像可以知道所有的答案。”

耶稣的门徒已习惯了向祂求问所有的答案。在被钉十字架的前夕,耶稣向门徒保证不会撇下他们。耶稣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 [....]

灵命日粮:化破碎为美好

读经:以赛亚书65章16-22节 

著名艺术家藤村诚(Makoto Fujimura)在他一本谈到艺术和信仰的著作中(Art + Faith: A Theology of Making),描述了日本古代的金缮修复艺术。采用这种修复方法的艺术家会用天然漆,将破碎的茶具等陶器的碎片黏合在一起,并在裂缝处洒上金粉。藤村诚解释道﹕“‘金缮修复’不是修补或黏合破损的容器。相反地,这项技术使破损的陶器比原来的更漂亮。”这项技术始于几个世纪前,那时一名军阀最喜欢的杯子破了,后来被修复得十分精美,于是金缮修复就成为一种受人推崇和喜爱的艺术。

先知以赛亚描述上帝巧妙地复兴这个世界。虽然我们因叛逆和自私而破碎,但上帝应许会“造新天新地”(以赛亚书65章17节)。祂的计划不仅是要修复旧有的世界,更是要使这世界焕然一新 [....]

灵命日粮:涂抹过犯

读经:约翰福音8章1-11节 

在50年代,有一位单亲妈妈找了一份工作养活家人,那是一份打字工作。唯一的问题是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打字员,经常都打错字,于是她想方设法要掩盖错误,最终她发明了涂改液(或称为立可白),一种可以掩盖错字的白色液体。只要将涂改液涂抹在打错字的地方,等到干了之后,就可以在上面重新打字,像未曾出错一样。

耶稣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方式来处理我们的罪──不是掩盖,而是完全的赦免。在约翰福音8章的开头,提到了一个因通奸而被捉拿的女人(3-4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时,文士和法利赛人要看耶稣如何对待这名犯罪的妇女。当时的律法规定,这女人应该被人用石头砸死。但耶稣并没有按照律法的规定处理这犯罪的女人,祂只是提醒大家,所有人都犯了罪(参阅罗马书3章23节),并且宣布,凡是未曾犯罪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