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心里的偶像

读经:以西结书14章1-8节 

“庭墨弟兄,你看到了吗?”我的朋友山姆牧师用手电筒照亮一个靠在泥屋旁的雕像,轻声对我说:“这就是村子里的偶像。”山姆是加納的牧师,每个周二晚上,他都会进到丛林里,在这个偏远的村落与人分享圣经真理。

在以西结书,我们看到犹太人总是摆脱不了拜偶像的罪。当耶路撒冷的领袖来见先知以西结时,上帝告诉以西结:“这些人已将他们的假神接到心里”(14章3节)。上帝不仅是警告他们,不可敬拜这些木头和石头雕刻的偶像,也向他们表明,敬拜偶像其实是内心出了问题。我们都会有心中的偶像。

圣经教师阿利斯泰尔 · 贝格(Alistair Begg)认为:“除了上帝之外,任何我们认为对我们的平安,自我形象,满足感或被人接纳至关重要的事物,都是偶像。”哪怕是看起来甚为高尚的事物, [....]

灵命日粮:不会延误

读经:约翰福音11章17-27节 

我的牧师是美国人,有一次,他到西非一个小镇探望某个教会,为了参加主日早上10点的聚会,他准时抵达教堂。但简陋的会堂里,空无一人。于是,他开始等待,1小时,2个小时过去了,直到中午12点30分左右,当地牧师经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教堂,接着还来了好几位诗班成员,以及一群友善的小镇居民。正如我的牧师后来所说:“聚会在时机成熟时开始了,圣灵欢迎我们,而且上帝并没有延误。”我的牧师明白,当地有不同的文化必然有其充分的理由。

时间似乎是相对的,但整本圣经却肯定了上帝完美,不延误的特质。因此,当耶稣在拉撒路病死4天之后才抵达时,拉撒路的姐妹们才会想问明白其中的原因。马大对耶稣说:“主啊,祢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翰福音11章21节)我们可能也会想要知道,为什么上帝迟迟不解决你我的 [....]

灵命日粮:必得饱足

读经:以赛亚书58章6-12节 

马丁 · 路德 · 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在美国民权运动达到高峰的1960年代惨遭刺杀。但在他遇刺四天之后,他的遗孀科丽塔 ‧ 史考特 ‧ 金恩(Coretta Scott King)勇敢地代替她丈夫,带领了一场和平示威游行。科丽塔不仅对伸张公义有满腔热血,更坚定捍卫许多类似的诉求。

耶稣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马太福音5章6节)。我们知道有一天上帝将赐下公义,匡正一切错谬,而在那之前,我们有机会能让上帝的公义在这世上被高举,就像科丽塔所做的一样。以赛亚书58章生动地描绘上帝呼召祂的百姓,是要他们去“松开凶恶的绳,⋯⋯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将流浪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而不 [....]

灵命日粮:从哀叹到赞美

读经:哈巴谷书3章17-19节 

莫妮卡迫切地祷告,祈盼她儿子能回转归向上帝。她儿子悖逆的行径使她终日以泪洗面,她甚至试图追踪儿子在各大城市落脚的足迹。儿子的情况看似没有希望回转。直到有一天,奇妙的事发生了:她儿子亲身经历上帝而彻底改变。后来,他还成为教会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神学家,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希波主教奥古斯丁(Augustine, Bishop of Hippo)。

“耶和华啊,……要到几时呢?”(哈巴谷书1章2节)先知哈巴谷哀叹那些位高权重的人颠倒公理(4节),上帝却不采取行动。当我们感到绝望时,如遇见不公不义的事,病症似乎治愈无望,持续的生活拮据,或是儿女远离上帝之际,我们是否也曾转向上帝,向祂表达心中的哀伤和悲叹呢?

每当哈巴谷哀叹时,上帝都垂听他的呼求。只要凭信心等候,我们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