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怜悯胜过苦毒

读经:以弗所书4章25-32节 

当纽约世贸双塔在2001年9月11日轰然倒下时,格雷格 · 罗德里格斯是受难者之一。他的父母在悲伤欲绝之际,仍谨慎思考自己对这种恐怖攻击的反应。隔年,他的母亲菲丽思遇到了艾莎 · 瓦菲(她儿子被指控协助恐怖分子)。菲丽思说:“我展开双臂走向艾莎,抱着对方一起哭泣……我们彼此没有隔阂,因为同样都是伤心的母亲……同样为儿子伤心哀痛。”

菲丽思与艾莎面对相同的痛苦与悲伤。菲丽思相信,如果自己因为儿子的罹难而心怀忿恨,虽然合于情理,但却无法治愈丧子的锥心之痛。菲丽思听了艾莎讲述的家族故事,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抵挡了内心只想将他们视为敌人的诱惑。菲丽思渴望公义,但仍相信我们必须停止想寻求报复的诱惑,因这种报复心理会在我们受到伤害时,不断啃噬我们的心灵。

使徒保罗也有同样 [....]

灵命日粮:独特的纪元

读经:以斯帖记9章20-23,29-32节 

罗马皇帝康士坦丁(公元272-337年)虽然大半生都是异教徒,但却执行一些改革,阻止了对基督徒一连串有计划的迫害。他甚至设立我们如今所用的历法,将历史划分为主前(before Christ,缩写BC)以及主后(拉丁文anno Domini,缩写AD,又称主的纪年)。

后来,学者为了淡化这套历法系统的宗教色彩,将之改为公元(Common Era,缩写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BCE)。有些人认为,这是世人将上帝排除在外的另一个例子。

但上帝从未消失,无论纪年的名称是否提及主耶稣,我们的历法仍然以耶稣的降世来作为分水岭。

在圣经中,以斯帖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因其内容没有明确提及上帝,但整卷书却是讲述上帝解救祂 [....]

灵命日粮:天家重聚

读经: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3-18节 

我在撰写母亲的讣闻时,为了表示我们与她不是永别,并且我也持有上帝应许将来会在天堂重聚的盼望,于是我写下了:“她已安息主怀,被主接回天家。”尽管如此,有时我看到近期家族的合照都少了母亲的身影,还是会感到悲伤。然而,最近我发现有一位画家能描绘包括过世亲人在内的全家福。这位画家照着我们过世亲人的相片,将他们画进家族画像里。藉着画笔的一笔一划,这名画家呈现了上帝所应许的天堂重聚的景象。一想到能再次看见母亲在我身旁微笑,就让我感激地潸然泪下。

使徒保罗也很肯定地告诉我们,基督徒无须“像那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哀伤(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3节)。因为“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14节)。保罗不仅保证耶稣必会再来,并且宣告所有相信耶稣的人, [....]

灵命日粮:建造房屋

读经:马太福音16章13-20节 

在1889年,美国历来最庞大的私人豪宅兴建工程开始了。施工现场每天生产约32,000块砖头,工程一直持续到六年后,乔治 · 凡德彼尔特二世(George Vanderbilt II)的避暑庄园完工为止。这座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著名比尔特摩庄园,直到今日仍是美国最大的私人住宅,拥有250间厅房(包含35间卧室和43间浴室),占地面积广达16,226平方公尺。

这项兴建工程虽然庞大,但远远比不上耶稣在马太福音16章中,对门徒宣告的“建造工程”。在彼得宣告耶稣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之后,耶稣说:“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马太福音16章16,18节)。虽然神学家对“磐石”指的是谁尚无定论,但对于耶稣的意愿,却毫无异议。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