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真情无需掩饰

读经:路加福音7章36-44节 

巧娜为自己潸然泪下而感到抱歉,不断地说:“对不起!”自从丈夫离世,她就独力照顾几个十多岁的孩子。当教会的弟兄为她的孩子们安排了一个周末露营,让她可以稍作休息时,巧娜感激涕零,并因自己的流泪而深感抱歉。

为何许多人会因流泪而感到抱歉呢?一个法利赛人西门在家里宴请耶稣。在宴会中,耶稣斜靠在餐桌旁,有个曾活在罪中的女人拿了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祂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祂的脚,把香膏抹上”(路加福音7章38节)。这女人不是感到抱歉,而是坦然表达她的爱,放下头发擦干耶稣的脚。她以亲吻和泪水,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耶稣的爱和感激。她的举动与宴会主人那得体却冷漠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的回应是什么呢?祂赞扬这个女人真诚坦率地 [....]

灵命日粮:要到几时呢?

读经:诗篇6篇 

我们到了吗?还没有!我们到了吗?还没有!这是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首次(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从科罗拉多州返回阿肯色州的16小时路程中,与孩子们不断重复的问答游戏。最年长的两个孩子简直乐此不疲,要是他们每问一次,我就可以得到一美元,那么我就有一大叠美钞了。我们到了吗?这是我的孩子们反复提出的问题,而身为司机的我也有同样的疑问,而答案是,还没有!但快到了。

老实说,尽管我们没有大声说出来,但大多数的成年人也常问类似的问题。我们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一样的:我们疲惫并“因忧愁眼睛干瘪”(诗篇6篇7节)。举凡各种新闻报导,日常工作的挫折,层出不穷的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都使我们“唉哼而困乏”(6节)。我们呼求:“我们到了吗?要到几时呢?上帝啊,要到几时呢?”

大卫清 [....]

灵命日粮:像基督完全

读经:马太福音19章16-26节 

作家凯瑟琳 · 诺里斯将现代完美主义与马太福音里的“完全”进行对比,她写道:“完美主义是我所知其中一个最可怕的词语。”她形容现代完美主义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使人过于胆怯而不敢承担必要的风险。”但马太福音中翻译为完全的词语,则是指成熟,完整或整全。她总结说:“要完全,就要为成长留空间,渐渐成熟到可以为别人付出。”

以这种方式理解完全,有助于我们领略马太福音19章里这个故事的深意。有个人问耶稣,他“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16节)。耶稣回答说:“当遵守诫命”(17节)。这个人自认为已遵守一切诫命,但感觉还缺了什么,于是他问说:“还缺少什么呢?”(20节)

此时,耶稣指出这人的财富扼杀了他的心灵,并对他说,若要在上帝的国度里作完全人,就要愿意为别人付出,并接 [....]

灵命日粮:信靠上帝

读经:耶利米书17章5-8节 

离预产期还有六周,没想到惠妮却被诊断出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这是一种怀孕期间常见的肝脏疾病。惠妮带着纷乱的情绪被送往医院治疗,并被告知将在24小时内进行引产手术!但在医院的另一头,医疗人员准备了大量呼吸器和其他设备,以应对急速增加的新冠肺炎病例。因为这缘故,惠妮被送回家中。她决定倚靠上帝和祂的计划,几天后,她顺利生下一名健康的婴孩。

当圣经真理在我们心中扎根时,就会改变我们面临困境的方式。在先知耶利米的时代,大多数的民众都依赖人的力量,并且盛行偶像崇拜。耶利米将那些“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的人(耶利米书17章5节),和倚靠上帝的人做了对比。他说,倚靠上帝的人有福了,因为“以耶和华为可靠的⋯⋯他必像树栽于水旁,⋯⋯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仍必青翠”(7-8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