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尽她所能

读经:马可福音14章3-9节 

她将塑胶盒装着的杯子蛋糕,生日卡,以及好几袋薯片放在收银台输送带上准备结帐。她的马尾松垮凌乱,神情疲惫,幼小的女儿还在一旁吵闹。收银员算出总额,这位母亲就面露失望地叹息说:“啊,看来有些东西得要放回去,但这些都是准备要给她办派对的。”她还遗憾地看了小孩一眼。

那时,排在这位母亲后面的顾客体会她的难处,知道她已经是尽她所能。这情景使我想起耶稣对伯大尼的马利亚所说的话:“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马可福音14章8节)。在耶稣受死及埋葬之前,马利亚用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浇在耶稣头上,门徒就责怪马利亚。但耶稣却反倒劝诫门徒,并赞扬马利亚所做的。耶稣不是说:“她所做的,是尽她所有的”而是“尽她所能的”。耶稣强调的重点,不在于香膏贵重的价值,而是在于马利亚以爱付出的行动。一个与耶稣有亲密 [....]

灵命日粮:面对黑暗

读经:以赛亚书9章2-6节 

在1960年代中期,有两个人参与了一项关于黑暗对人类心理影响的研究。他们进入不同的洞穴,由研究人员追踪他们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其中一人在完全的黑暗中待了88天,另一人则待了126天。这两个人起初猜测自己能在黑暗中待多久,结果他们的推测竟与事实有好几个月的差别。其中一人以为自己只是打了个盹,其实自己竟睡了30个小时。显然地,黑暗使人迷惘。

以赛亚书8章记载,上帝的子民身处即将被掳的黑暗中,他们等候,不确定会发生什么事。先知以赛亚以黑暗来比喻他们的迷惘,并以黑暗来讲述上帝将施行的审判(8章22节)。在更早的时候,埃及人曾遭黑暗之灾(出埃及记10章21-29节),但这个时候,以色列百姓自己也陷入黑暗之中。

但光将会来到,以赛亚书9章2节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 [....]

灵命日粮:爱的追寻

读经:约拿书2章1-9节 

英国诗人法兰西斯 · 汤普森(Francis Thompson)的名诗《天国的追逐者》(The Hound of Heaven)开头写着:“我躲避祂,历经白昼与黑夜。”汤普森藉着这首诗描述,虽然他努力地躲藏,甚至逃离上帝,但耶稣对他的追寻从不停息。最后,他写道:“我就是祢寻寻觅觅的人。”

上帝爱的追寻是约拿书的主轴。先知约拿受上帝差遣,向尼尼微人(以色列残暴的仇敌)宣告他们必须回转归向上帝。然而,“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约拿书1章3节)。他付了船费,登船要往尼尼微的相反方向去,但这艘船不久之后就被狂风大浪猛烈侵袭。为了解救船上的人,约拿被抛入海中,随即被一条大鱼吞吃入腹(1章15-17节)。

约拿在鱼腹中向上帝祷告,如诗般优美的祷词叙述说,即使他 [....]

灵命日粮:罪与饶恕

读经:罗马书2章12-16节 

人类学家唐纳德 ‧ 布朗(Donald Brown)在他的著作《普世人性》(Human Universals)中,罗列了400多种人类共通的行为,包括玩游戏,讲笑话,跳舞,使用谚语,防范蛇类和用绳子系物等等。同样地,他相信所有的文化都有是非对错的观念,诸如褒奖慷慨,看重承诺,并认为卑鄙的行为和谋杀都是错的。显然地,不论我们来自什么文化或背景,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

多个世纪以前,使徒保罗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上帝向犹太人颁布十诫,以律法明定是非对错,而保罗指出,由于外邦人可以透过顺从良知做对的事,上帝的律法显然也刻在他们心里(罗马书2章14-15节)。但这却不代表人们就会做正确的事。外邦人违背良知(1章32节),犹太人违反律法(2章17-24节),两者皆有罪。然而藉着相信并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