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永恒的眼光

读经:哥林多后书4章7-18节 

朋友德琳祈求上帝赐给她的儿孙们“永恒的眼光”。她的家庭遭逢巨变,她的女儿不幸逝世。当整个家族为亲人的骤逝而悲恸不已时,德琳期盼大家不要聚焦于眼前的患难,沉溺在失去亲人的伤痛中。她希望大家把眼光放得更远,仰望慈爱的上帝,在祂里面得着满满的盼望。

使徒保罗和他的同工们也曾经历极大的痛苦,遭受逼迫并面对信徒的恶意中伤。然而,他们却将眼光定睛于永恒,正如保罗放胆宣告,说:“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章18节)

尽管保罗和同工是在服事上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面对“四面受敌”,“心里作难”,“遭逼迫”和被“打倒”(8-9节)的种种挑战。我们也许无法理解上帝为何不拯救他们脱离困境,但保罗并未因此而 [....]

灵命日粮:乐善好施

读经:提摩太前书6章17-19节 

凯恩一手抱着11个月大的女儿,一手提着女儿的供氧设备,从机门穿过头等舱,困难地走过狭窄的机舱走道,到机尾的经济舱寻找她们的座位。凯恩的女儿茹熙患有慢性肺病,必须到国外寻求治疗。她们才刚坐下不久,一位空服员就走过来告诉她,头等舱有一名乘客愿意与她们换位子。听了这话,感激的泪水不由自主从她的脸庞流下来,她再次抱起孩子,拖着氧气筒,往回走向头等舱那宽敞舒适的座位,而那位好心的陌生人则向凯恩在经济舱的座位走去。

这位乘客的善举体现了保罗在信中对提摩太所提到的慷慨,保罗告诉提摩太,要嘱咐信徒“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提摩太前书6章18节)。保罗提到,我们很容易会变得高傲自大,并将盼望寄托于世上的财富。保罗劝勉我们要活出慷慨的生命,乐意服事人,并且在善 [....]

灵命日粮:上帝同在吗?

读经:以赛亚书8章16-18节 

丽娜因罹癌恐将不久于人世,她的丈夫振康不明白为何慈爱的上帝要让妻子受此痛苦。一直以来,丽娜忠心地服事上帝,担任圣经教师,更是许多人的心灵导师。振康哭着求问上帝:“为什么祢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尽管如此,振康仍持守信心继续跟随上帝。

我很坦率地问他:“你为何还相信上帝?什么原因让你没有离开祂?”振康回答说:“这是因为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虽然他此时无法“看见”上帝的作为,但他回想起过去,上帝总是帮助,保守他,印证上帝一直看顾他的家人。他强调:“我知道,我所信靠的上帝,必将按祂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经历这一切。”

振康的回答体现出以赛亚书8章17节所描述的信心,当以色列人即将面对仇敌的攻击时,以赛亚虽无法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他仍“等候”上帝。他相信上帝, [....]

灵命日粮:丰盛的生命

读经:约翰福音10章7-11节 

十七世纪的哲学家托玛斯 · 霍布斯(Thomas Hobbes)曾写下一段著名的论述:“在自然的状况下,人类的生活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霍布斯认为,我们的本性喜爱战争,以获取统治他人的地位。因此,绝对有必要建立政府来执行法律和维持秩序。

当耶稣说:“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约翰福音10章8节),人们正处在这种悲观的景况。然而,耶稣让绝望中的人们得着盼望和好消息,祂说:“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10节)

诗篇23篇也清楚描绘这位牧人赐给我们的生命,那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在祂里面,我们“不至缺乏”(1节),心灵甦醒(3节)。祂带领我们行在祂完美旨意的正道上,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