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辩护者

读经:约翰一书1章8节-2章2节 

在1962年6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监狱的一名囚犯吉迪恩(Clarence Earl Gideon)写信给最高法院,声称自己没有犯罪,要求重审他的案件,并表明没有能力聘请辩护律师。

一年后,美国最高法院重审吉迪恩的案件,同时也规定,自此之后,凡是无力支付律师费的贫穷人,州政府都必须为他们指派一位公设辩护律师。吉迪恩因着这项决议,得到法庭指派的律师协助申辩陈情,最后得以无罪释放。

但如果我们真的有罪,那该怎么办呢?虽然,使徒保罗说世人都犯了罪,但我们知道天上的法庭早已预备了一位辩护者,就是中保耶稣基督,祂已牺牲自己使我们罪得赦免,祂还在天父面前为我们陈情(约翰一书2章2节)。天父差遣耶稣赐给我们自由,就连狱中的囚犯也认为这样的自由胜过他们在牢房外所经历过的自由。那 [....]

灵命日粮:知心良友

读经:撒母耳记上20章35-42节 

有位挚友曾传送一则简讯给我,其中写道:“真开心我们能分享彼此的好事,坏事和丑事!”我和这位朋友已相识多年,已经学会一起分享开心和失败的经历。我们承认自己并不完美,因此会向对方倾诉自己所面临的挣扎,同时也会为对方的成功而感到高兴。

大卫和约拿单也拥有一份坚定的友谊,他们的交情始于大卫击败歌利亚那美好的日子(撒母耳记上18章1-4节)。当约拿单的父亲扫罗嫉恨大卫时,在那段痛苦的日子中,他们也同感恐惧(18章6-11节,20章1-2节)。最后,在大卫遭受扫罗追杀的那些艰困日子里,他们也一同受苦(20章42节)。

当风雨飘摇之际,真正的朋友不会离弃我们。无论遭逢好事或坏事,他们都与我们站在同一阵线上。在我们痛苦难熬,几乎要远离上帝时,良朋益友也会导引我们回到上帝面前 [....]

灵命日粮:这带来快乐吗?

读经:腓立比书4章4-9节 

日本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出了一本书,教人如何整理物品,这本书的全球销售量已达200万册。这本书主要是帮助人们舍弃家中和橱柜里不必要的物品,除去累赘。她说:“你可以检视家中物品,问问自己‘有这个东西我会快乐吗?’”若答案是肯定的,就把东西留下;否则,就把东西送走。

使徒保罗也劝腓立比的信徒,要以基督为乐,他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立比书4章4节)保罗劝他们别让生活充满焦虑,却要凡事祷告祈求,让上帝的平安在基督里保守他们的心怀意念(6-7节)。

我们每天所肩负的工作与责任,并不全是令人愉快的,但我们可以自问:“如何让这事讨上帝喜悦,并让自己快乐?”只要做事的动机改变,感受也会随之转变。

保罗最后还说:“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 [....]

每日旅程:爱之约

20150810-770-425

作者:Regina Franklin 

翻译:陈琳

读经:创世纪15章1-20节

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创世纪 15章18节

当我问朋友最近还好吗时,她立马开始掉眼泪。孤身一人的她看着身边无数比她年轻的朋友们都已经结婚,但她还是只身一人。眼看又有两对新人即将结婚,她想知道为什么她仍单身。她的心一直渴望拥有另一半,但是随着时间的飞逝,她对于独自终老的恐惧感也日益加剧。

她和我一样,都明白上帝是信实的,祂超乎我们的所求所想,并且祂永远与我们同在。但是单单数算上帝对她的应许似乎并不合适。我晚上回到家,丈夫和孩子们会在家里等我,而对于她并不是。于是我开始从她的角度来思考。尽管独身和结婚一样,都是从上帝而来的,但是我的朋友还是想要结婚。所以在我们不经意间在走廊里相遇时,我只是再次地告诉她上帝爱她,我也爱她。我想那才是她真正需要听到的。

创世记15章记载着一个带着肉体软弱且心里承载着相似渴望之人的故事。带着渴望得到后裔的心,亚伯拉罕得到了上帝给他的应许。(创世纪12章2节,创世纪13章14-16节)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问:“主耶和华啊,我怎能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创世纪15章8节)。

然而上帝没有告诉亚伯拉罕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而是指着自己起誓(希伯来书6章13-17节)。祂用一个没有人可以取消的约答应履行已经应许给亚伯拉罕的承诺。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带着未完成的心愿离开这个世界(使徒行传7章5节;希伯来书11章8-10节)。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然而永恒的真理告诉我们:上帝信守祂的承诺,祂也会亲自回应我们最深的渴望(诗篇34篇4-5节;以弗所书2章12-13节)。

 

思考:当主内的朋友问到为何他们的祷告还没有得到成就时我们该如何回应?上帝要如何使用你未得应允的渴望来向非信徒展现耶稣的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