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安全之处

读经:哥林多前书6章9-11节; 13章4-7节 

一名日本青年有心理问题,不敢踏出家门。为了躲避人群,他白天睡觉,晚上看电视。他是一位蛰居族,或称现代隐士。问题起源于他因成绩不好而辍学,后来逐渐脱离人群,时间越长,他就越觉得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最后,他甚至与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断绝联络。后来他接受帮助走向康复,他参加东京一所称为“安全之处”的青年俱乐部。在那里,心灵破碎的人可以学习重新踏入社会。

教会是一个安全之处吗?还是不仅如此呢?无庸置疑地,我们是一群心灵破碎的人。当使徒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描述他们以前的生活方式,乃违反伦理道德,具伤害性,危害自己与他人(哥林多前书6章9-10节) 。但因着耶稣,他们得着改变而不再破碎。保罗鼓励这些蒙恩得救的人要彼此相爱,能忍耐,有恩慈,不嫉妒,不自夸和不张狂(13章4-7节) 。 [....]

灵命日粮:活出爱

读经:腓立比书1章27节-2章4节 

友人到伦敦游玩,在我家暂住。我问他:“有衣服要洗吗?我这桶衣服还可以加几件。”他开心地对从房间出来的女儿说:“把脏衣服拿出来,艾梅要帮咱们洗衣服!”我不禁苦笑,知道我要洗的衣物,已经从几件变成几桶了。

过后当我在外面晾衣服时,早晨读到的经文浮现脑海:“只要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腓立比书2章3节,新译本)。我那阵子正在读腓立比书,看到保罗勉励门徒,要彼此服事和连结,好让他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呼召相称。即使那时门徒正面对逼迫,但保罗仍要他们同心。保罗知道门徒与基督联合,以及藉着彼此服事所表现出来的合一,能使他们坚守信仰。

我们可以声称自己爱人没有私心,也没有虚荣心,但唯有当我们将爱付诸行动,才能显明我们的内心有爱。虽然我想抱怨这位朋友的做法,但我知道身为基督的跟 [....]

灵命日粮:得胜君王

读经:约翰福音18章10-14节; 36-37节 

大多数的人都希望有好的政府,所以我们投票,从军,并勇敢地为了维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挺身而出。但是,政策或许能解决问题,却无法改变人心。

在罗马政府的高压统治下,耶稣的跟随者大都期待一位弥赛亚能发挥政治力量,彼得也不例外。因此,当罗马士兵要逮捕耶稣时,彼得想阻止,就拔刀削掉大祭司一名仆人的右耳。

然而,耶稣阻止彼得的反抗,对他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翰福音18章11节) 之后,耶稣也对彼拉多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36节)

当我们想到耶稣是万军之耶和华的独生子,在面临死亡的时刻依然选择不反抗,真让我们感到惊叹!将来有一天,祂会带领天 [....]

灵命日粮:以爱领导

读经:腓利门书8-18节 

基督教作家孙德生在他的著作《属灵领袖》一书中,探讨属灵领袖的特质,以及机智和手腕的重要性。孙德生认为,运用机智和手腕的意思是:在不得罪人并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化解冲突的技巧。

保罗在罗马监禁的时期,他成为逃亡奴隶阿尼西谋的属灵导师及密友。阿尼西谋的主人是歌罗西教会的领袖腓利门。保罗写信给腓利门,请他接纳阿尼西谋如同基督里的弟兄。在信中,他展现了机智与手腕。保罗说:“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宁可凭着爱心求你……[阿尼西谋]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腓利门书8-9,16节)

在初代教会时期,保罗是一位相当受人尊重的领袖,他常常给基督的跟随者清楚的指示。然而,在阿尼西谋这件事上,保罗却以谦和,友善的语气,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