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留下什么

读经:历代志下21章4-20节 

从事公路工程的工头提姆意外身亡。他的家人,同事和社区里的人都感到哀伤。因为吊丧的人太多,于是,教会就把丧礼改到一个较大的场地,吊唁的亲友们挤满了整个会场。可见提姆在生前感动了许多人的生命,所以有这么多人怀念他的善良,幽默感和他对生命的热忱。

从丧礼回来后,我想到犹大王约兰的一生,实在是和提姆有天渊之别!历代志下21章记载了约兰王短暂的恐怖统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杀了自己的亲兄弟和其他几位首领 (4节) ,甚至还带领犹大人去拜偶像。圣经告诉我们,他离世的时候,没有人哀悼他 (20节) 。约兰以为这种蛮横的做法能让他留名青史。确实,圣经永远记载着他是一位邪恶,以自我为中心的王。

尽管耶稣也是君王,然而祂来到世上,是要成为众人的仆人。在祂的服事当中,这位仆人 [....]

灵命日粮:常常祷告

读经:路加福音18章1-8节 

你是否正经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困境?在夜晚,你感谢上帝事情稍微平息了,但隔天醒来后却发现,又有地方开始出差错,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我也经历过同样的困境,那时我正好读到路加福音18章,让我感到讶异的是,经文一开始就提到:「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1节) 。寡妇不住地求告法官的比喻,虽已读过多次,却总是忽略了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原因 (2-8节) 。如今我总算可以把这开场白和比喻连接起来,显然祂是在教导门徒,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祷告不是强迫上帝照我们的意思去做,而是一个过程,让我们能认识祂的能力,明白祂的旨意。在祷告中,我们将自己的生命及面对的处境都交托在祂手中,相信上帝会按着祂的时间和方式成就一切。

当我们倚靠上帝的恩典, [....]

灵命日粮:为你而来

读经:路加福音4章14-21节 

著名的德文小说家法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年)在《审判》及《城堡》这两本书中,形容生活迫使人们丧失了人性,成为茫茫人海中一张张空洞的脸孔,没有身分,没有价值。他说:「人生的输送带送你往前,没人知道会到哪儿。人已经成为一件物品或东西,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

在耶稣刚开始传道的时候,祂曾经在拿撒勒的一间犹太会堂,站在众人面前朗读以赛亚书:「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 (路加福音4章18-19节)

过后,耶稣坐下,并且宣称:「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 (21节) 。在旧约时期,先知以赛亚曾做了类似的宣告(以赛亚书61章1- [....]

灵命日粮:祂在这里

读经:约翰福音16章17-24节 

在主日聚会当中,会众们全都聚精会神地聆听那位男中低音的独唱。他以圆润的嗓音唱出高登·詹森(Gordon Jensen)的一首触动人心的老歌。随着年纪渐长,好像就越能体会歌词中的真实和宝贵:「轻声呼唤祂的名,祂就在这里。」

相信我们都曾经历过与挚爱分离的时刻,如孩子结婚了搬到其他地方;父母因工作或健康问题而与我们分隔两地;孩子在遥远的异乡求学。当然,我们可透过简讯或各样通讯平台与对方保持联系。但我们还是在这里,而他们却在那里。也许,不久我们还要面临生死别离。

但对基督徒而言,上帝应许我们,祂绝不撇下我们。也许有时我们会感到孤单,但祂却从来不曾离开。祂此时此刻就在这里,从今时到永远。耶稣在升天之前,祂告诉门徒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