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荆棘还是玫瑰?——在逃公主和勇气王子的故事

作者:云曦

有声播读:木木

 

对于爱情和婚姻,我想每个人都憧憬过。在我们圈子中广为流传的两个说法是:这是一份祝福,也是一个功课!而我一直以来总是期盼爱情里的祝福,但功课就算了吧!所以当我主观判断,身边发出好感信号的异性会造成一些我并不期待的“功课”时,我第一反应就是逃跑,这一逃就逃了很多次,也越来越觉得谈恋爱好难,婚姻更是遥遥无期。

然而没想到,总是逃跑的我,从单身到结婚其实只用了两年。我和先生是在读书的时候相识的。读书之前我在国内有稳定的工作,所以当我跟家里面说明又要重新去读书时,虽然我的父母没有反对,但是却遭到其他亲人的强烈反对。最让我觉得难过伤心的话是:“28岁的女孩子上了四年学之后就已经30多岁,到时候很难再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结婚。”我心里觉得挺难过的,我的家庭已经是基督化的家庭,这句话竟从非常疼爱我的舅舅说出,我的心里觉得不被理解。但父母都依然支持我,要我寻求上帝的带领,结婚这件事情他们不会给我压力。所以,我在学校的学习虽然很忙碌,但是心里对于婚姻并没有过多的压力。

后来我认识一位宿舍楼上的学姐,她只比我大两岁,因为恋爱和婚姻的事情,心里压力很大也很焦虑。她说家里不停地施压,几乎每次打电话回去都会提及是否有对象。当她过30岁生日的时候,她找我聊天说了这样一句话:“女人30岁这年非常重要,因为这一年如果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就会很难了。”她也听了很多周围姐妹的分享,说30岁之后就要学会看开了,也许就做好准备找不到那个对的人了。我当时看到她发出感慨的表情很落寞,很孤单也很无可奈何。难道一定是这样的结果吗?

所以我也把我的婚姻交托给上帝。我心里很平静,如果上帝为我预备了,那么我们就会在合适的时间相遇;如果上帝并没有预备,那么我也不觉得终身未婚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也不会留有什么遗憾。说来也巧,我和我的先生因为一次借花瓶事件开始有来往,后来也机缘巧合在一起学习,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

逐渐熟悉之后,他开始每天约我出去跑步。我对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也没有反感,几次出去之后发现他每次都偷笑。我就问他:“你为什么总是约我出去跑步?而且每次都偷偷在笑什么呢?”他很坦诚地回答我:“我对你比较有好感。不过我约你的时候你都答应我,你是不是也是有同样的想法?”。这回答跟我心里的答案八九不离十,但是当他亲口说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压力很大,因为我不懂得怎么谈恋爱,还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所以才会保持单身。我也一直跟上帝祷告说要么不遇到、要么遇到了我希望就可以直接走进婚姻。我自认为自己并没有强大到可以承受感情上的伤害或者分手的痛苦。当他对我说,也许可以考虑在一起,并且反复跟我说,婚姻也是一种选择,以此看看进入亲密关系是不是上帝的带领。这样的快节奏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我心里很纠结,并没有给他正面的回应。

我心里觉得,我们两个在不同的成长背景长大,并且还存在着巨大的性格差异,我可以想象以后我们的磨合会是多么的“精彩”,也会让我觉得很辛苦。所以我本能地又想要逃避这段感情的发生。直到有一天,他沉默很久后,对我说:“即便我们最后没有结果,你也要打开你封闭的心,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愿意无条件地去接纳你、爱你,哪怕我只能陪你走过一段人生的旅途也好。”我听到这句话后被触动了。

我想起他在追求我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的耐心,关怀和安慰。这让我看到他品格上面的真诚和善良。我开始认真在祷告中寻求上帝。直到两个多月后,我祷告心里有平安的时候,他又再次问我是否愿意和他交往,我就答应了。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他向我坦白之前的恋爱经历,他一直是被追求的那一方,也是被付出的一方。我是他追求的第一个女生,他很紧张,也曾想要放弃,但还是鼓起勇气,在祷告中一直等待。想到自己在感情里的回避和胆怯,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也感恩正是他的勇敢和坚持,我开始正视自己和这段关系。

因为巨大的性格和成长背景的差异,我们两个恋爱过程中的磨合真的非常的辛苦,也有很多的争执和不肯让步。我反复地想,如果这是上帝所配合的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呢?当然也流了很多的眼泪,我心里开始有动摇。我爸爸知道后很心疼地劝我:恋爱是让人觉得喜乐的,如果整天流泪的话,可能这不是一段合适的感情。虽然爸爸没有明确说他反对,但是我也听出了他不是很赞成,因此也想过,要不就放弃吧。

但是当我祷告的时候,就能够从情绪里出来,恢复平静。身边的一些长辈也给我很多的劝勉。有一位长辈说的话让我反思了很久,他说:“真正合适的配偶是有一颗愿意共同进退的心和一个愿意守住这份诺言的勇气。”

我想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愿意为对方妥协的人。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也开始调整脚步去配合对方,不再逃避,逐渐地我发现我们两个都有了很大的成长和改变,所以当他提出考虑结婚的事,我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害怕和逃避,而是开始认真考虑。

收到求婚戒指的那晚我很惊喜,不善言辞的他,竟然为了求婚默默准备了好几个月。从设计戒指到场地踩点,再到策划怎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约我到现场,每一个细节他都在考虑我的喜好。听到好友跟我说这几个月他有时行踪不明的原因后,这让我觉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非常值得。

筹备婚礼的那段时期也是我学期最忙碌的时候,因此觉得压力很大。因为我先生也读了几年的书,我们两个都没有很丰厚经济基础,家庭的支持也不多。我听很多姐妹说即便我们是作为基督徒结婚,也是要有房有车,要有聘礼,彩礼也要有三金、五金。我心里想,其实这些并不是不好,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应该更加看重的是对方是否有一颗真正愿意为这段关系负责到底的决心。所以当我们决定要结婚,并且跟父母说明的时候,我也告诉他们我更看重的是什么。最终婚礼的一切都非常简单,也很愉快地决定了所有的事项。

双方父母因为疫情并没有在现场参加我们的婚礼,而是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与。我们婚礼所需的一切,一开始我们认为以我们的经济状况,肯定负担不起,但是上帝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恩典。婚礼的场地是我先生所在教会的教堂,婚礼现场布置装饰的人员是我的同学,我们所有的装饰物品都是在网上采购,最终算下来我们并没有花太多的钱,也根本没有超出预算,包括婚纱摄影,也是低于市场上的价格。

上帝为我们预备了最好的婚礼。然而,在当地寸土寸金的状况下,我们想要找到结婚当天迎亲的场地是非常艰难的事。也因为疫情管控所有的酒店都不能接受订单,他们建议我们去预订宴会厅,但是宴会厅的价格不是我们所能负担的。我们向祂祷告,而上帝的恩典再一次临到。当时刚好有一对从台湾来的夫妇要照看他们孙子,因此他们的房子有两个月的时间会没人住。非常感恩!我们在一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很美的一间公寓里面迎亲。

原本以为婚后可以开始舒舒服服的假期,然而婚礼结束之后我就生病了。我的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后,先生却突然确诊了新冠病毒。于是我们开始长达10天的居家隔离。我的心里很忐忑,先生也觉得压力很大。我们在上帝面前祷告和寻求,求祂保守我的健康,好让我可以照顾他。妈妈觉得我很有勇气,选择自己照顾先生而不是把他送去隔离中心,我想我应该要陪伴他,也要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非常感恩,隔离期间有很多的弟兄姐妹为我们送上食物,他们的爱心塞满了一整个冰箱,让我们不至于短缺。我也在这期间学会做饭,也明白了婚姻里的责任、牺牲和真正的付出。感谢主,先生很快康复了,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当我们说起这见证时,大家无不赞叹上帝的恩典。

分享这些并不是要表现我和先生有多么好,而是想说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我们要抱有期待。更要知道婚姻不是幻想有一个完全符合我们理想的人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是我们是否愿意和对方共同守住对婚姻的诺言,彼此扶持、牺牲和付出,为对方付出与改变,愿意在爱中学习和成长。

所以还没有遇到上帝为你预备的另一半的时候,那个所谓的“准备好”其实就是持有这样一份勇气和守住承诺的决心。就像我和先生在婚礼上彼此的诺言:他愿意在人生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爱我;而我也愿意无论任何的景况都能够做到不离不弃。

虽然并不是每一天都很甜蜜,没有任何争执,面对生活经济的压力,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平淡的日常中,我们仍然会有一些需要学习和磨合的地方,但是我们两个彼此谈心,都认为结婚比恋爱的时候更好,就如圣经所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传道书4章9节)。

也借着在情人节之际祝愿主内的单身弟兄姐妹,若是你没有单身的恩赐,也希望你在等候和预备婚姻的过程当中充满盼望,相信上帝所预备的那个人会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也希望你预备自己的心,因为婚姻并不是为了享受对方的付出,而是愿意为对方付上代价。

婚姻于我而言,是在荆棘里盛放的玫瑰,在提升的同时也学习成为彼此的祝福,在逃公主遇到勇气王子,不逃了。也祝福大家情人节快乐!是不是单身都别焦虑,因为主爱你,而你的每一个阶段都值得被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虽然结了婚,但我仍然孤独

作者:Jane Lim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洋澜

 

“上帝叫孤独的有家。”(诗篇68篇6节)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读到了这一、句经文。在我擦拭餐桌时,好几天都吞没着我的孤独感再次浮现。

尽管我丈夫实际上就在离我几英尺外的沙发上坐着(清楚地证明我并不孤单),但那一刻我确实感到孤独。我渴望女性友谊带来的那种滋养灵魂的亲密关系——愿意倾听和详细交谈、温柔的语气、安慰的拥抱或拍着肩膀,最重要的是听到她们说“我知道你的意思”或“对,我也是这样!”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觉得我已经竭尽全力在控制自己想要逃避结识新朋友的本能反应,这会使我焦虑。从一年前嫁到这个新的国家到现在,我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报名参加了一些课程,并试图通过一些尴尬的交流与新朋友建立联系(聊几句之后就聊不下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沉默…..)。

偶尔会有一些小有收获的时刻,但也有很多时候我坐在一群人中间,感觉要么说不出什么话,要么自己与谈话内容格格不入。我发现自己非常想念以前朋友,因为无法见到他们而感到沮丧,担心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会彼此疏远。

所以,我无数次转​​向上帝。

“上帝啊,我好孤单。我需要我的朋友们。我需要一个朋友。只要一个就好。一个我可以交谈并敞开心扉的朋友。一个能够理解我内心的朋友。”

“我是你的朋友。你可以和我谈谈。我了解你的内心。”

“但你不在这里”,我内心的孩子抱怨道。“至少不是有形地在我身边。我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是人,上帝。我需要一个真实的人。”

就在这时我停了一下。然后我想起了那节经文。

上帝啊,你叫孤独的有家是什么意思?我明明有家人,但是……我孤独的解药是家要怎么理解?

我能感觉到我又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越想越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停下来,继续过我的一天。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友谊

那天晚上,我被安排与我们教会音乐部的几个人见面进行试音。在疫情封锁期间决定唱歌听起来并不是最明智的决定,我内心里面焦虑的小人儿在最后一刻想要临阵出逃,但由于我害怕成为一个不守承诺的人,加上我丈夫的鼓励,我还是去了。

在他们让我唱了几首歌之后,我们坐下来聊了一下。我以为会是很表面很快速的聊天。后来,当他们开始询问我所在的圣经学习小组、我的属灵恩赐以及我可能探索的不同事工时,谈话进入了深层次。我很惊讶也很欣慰这些女士们问了我这么多关于我的问题,即使这些问题与音乐事工无关。

经过一个小时的交谈和聆听彼此的故事后,她们主动提出为我祷告。当中一位祷告了类似下面的话 “上帝,我们来到你面前,因为在你里面没有缺乏——我们什么都不缺。你是我们的避难所和盼望……你知道我这个姐妹的内心……”

我不记得她用过的确切词语,但信息非常清楚——在上帝里面,我们一无所缺。祂知道并供给我们所需的一切。就在那一刻,我哭了。这是上帝派人说出了祂从一开始就想对我说,我需要听到,但却坚持要听一个有形的人对我说的话。我感觉自己的需要被看见,也被聆听了,心里很得安慰,知道孤独的终极答案不是出去和人见面,而是住在上帝的里面,上帝是唯一一无所缺,完全可以满足我的。

在上帝的家中找到我的位置

那天晚上,我在安慰和鼓励下回家了。在我们最后一次在 WhatsApp 上的交流中,其中一位女士让我跟她们保持联系,告诉她们我的查经学习情况和我的代祷需求,这让我在信仰上有问责。

上帝让我看到了我是如何成为祂家庭的一份子的。祂对孤独的回应是将我们指向祂的身体——教会,并提醒我们通过接触教会,我们可以彼此连接;因着看到可能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可以走出独处并学会给予,在给予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

所有这一切都因着我们拥有同一位供应我们所有需要的上帝(腓立比书 4章19节)。我再次被提醒,这不是祂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回应我的祷告,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祂是看得见我们的需要也听得见我们痛苦的上帝,所以我可以继续恳切并为具体的事项祷告。

尽管我还没有再次见到我的新朋友们,但那次与她们的会面鼓励我与已经认识的人开始更多的对话和见面,无论是我的同事,还是我查经小组中的人,或者是很久没见的老熟人。当我再次感到孤独的时候,就是提醒我要给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的人发信息的时候,我会询问她们的情况,以及我可以如何为她们代祷。

亲爱的,如果你也处于孤独的季节,求上帝将你安置在祂的家中——给你机会与其他信徒联结,除去你心中对被拒绝或与大家隔绝的恐惧和焦虑,并相信祂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不要放弃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和困难的时刻与上帝摔跤。祂可以的,也会照顾你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一个农村小伙子遇见爱的故事

作者&有声播读:佳音,中国

 

他是个初中没毕业就辍学的农村小伙子。辍学之后,他读了两年电脑学校。读着读着,学校也关了,老师都自谋出路去了。于是他只能自己找工作。农村出来又没见过世面的小伙子,心比天高,觉得自己应该月入过万,不曾想,连份体面的工作都找不到。慢慢地,他开始抑郁,不与人交流沟通、不出门,只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也不吃饭,甚至想绝食来了结自己,当时他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

后来,父亲的朋友送给父亲几本书,父亲不看,随手扔在了一边。他在家也是无聊 ,就随手拿起一本《游子吟》读了起来。从那时候起,他知道原来有一位上帝一直爱着他。于是他慢慢开始走出抑郁。后来一位主内长辈告诉他,工作不分高低贵贱 ,耶稣就是一位木匠,工作也是敬拜上帝的一种方式 。那时候起,他便开始出门工作,干的是装修行业,说起来还是耶稣的同行呢。

19岁那年,家人开始给他介绍相亲对象,催他结婚。在农村,开始工作挣钱的下一步就是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不过那时候,他还没有结婚的心思,所以就一直拒绝家人的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有了想结婚的念头。这个时候的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上帝给的,因此自己的婚姻也要交在上帝的手里。他立志要找一位主内的姊妹结婚,于是家人介绍的相亲对象,他总是拒绝。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眼看着曾经的同学一个个都已经结婚生子,生二胎,同学的孩子陆陆续续都上小学了,他还是形单影只。眼看都快三十了,婚姻大事却还没有着落。

由于他之前得过抑郁症,再加上一直迟迟未婚,村里的人,包括自己的亲戚,就开始大肆散播闲言碎语,说他是个疯子、废物,都这个岁数了,还不结婚,说不定是个残缺不全的人吧?除了身边人的闲言碎语,父母更是极力反对他的信仰——圣经是扔了一本又一本,但他自己又买回一本又一本。因为父母反对,他很少能够正大光明地去教会聚会,只能平时偷偷阅读属灵书籍来灵修,讲道也在网上偷偷地听。

除了无法有教会的正常聚会和团契,他的工作是装修行业,平时根本没机会接触到年轻女孩。就这样,身边出现主内姊妹的概率几乎为零。但他跟上帝说:主啊,我的生命是祢给的,我把我的婚姻也交在祢的手里,如果祢让我结婚的话,请祢把姊妹带到我的面前,因为祢是最了解我的。如果你的旨意是要我不结婚,像保罗一样,那我也甘愿顺服。就这样,他把这件事交在上帝的手里,内心也就可以很平静地看待婚姻了。

就在这祷告的三个月之后,他在一个QQ群里认识了一位主内的姊妹。当时群里有一位精神受到困扰的群友在群里求助。小伙子自己是蒙上帝的爱才走出抑郁的,因此当他看到这位群友也在这种痛苦中挣扎,就特别想帮助她,也希望对方能靠着主爱刚强起来。于是,小伙子就开始在群里开导这位群友。与此同时,另有一位小姑娘也在开导这位群友。群友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没办法与人有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小姑娘为了能更好地帮助这位群友,就主动加了这个小伙子的QQ,他们两个人开始商量如何与这位群友沟通,以及如何帮助她。

就这样,小伙子和小姑娘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小伙子觉得这个小姑娘的头像特别可爱,也对小姑娘很有好感。平时有事没事就想和她说几句话。聊着聊着,小伙子发现双方在信仰上很有共鸣,价值观相同,年龄也相仿。这时候小姑娘对小伙子也有了好感,他们的聊天也就慢慢地多了起来。后来,小伙子知道小姑娘想换工作后,就热心地给小姑娘介绍自己的朋友帮她找新工作,又在她手头拮据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还假装给朋友买礼物,其实是细心为她准备喜欢的零食。

在这一点一滴的相处中,更是透过祷告寻求上帝心意之后,小伙子确定了这小姑娘就是上帝带到自己面前的那个姊妹小姑娘也觉得跟小伙子在一起很安心。于是不久之后,小伙子就把小姑娘带回家,向自己的父母介绍。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子终于谈恋爱了,很开心,激动地一宿都没睡着。虽然知道小姑娘也是基督徒,但两老都热情地邀请小姑娘每天来家里吃饭。自从小伙子谈了恋爱,父母对他的信仰也不再那么激烈反对了。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小伙子的父母越来越喜欢小姑娘,后来家里连圣经也不用藏着,两老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欢欢喜喜地看着小伙子和小姑娘步入了婚姻。

结婚之后,小伙子和小姑娘立志组建一个以基督为中心,专心敬拜上帝的家庭。如今他们不但可以正大光明地到教会去聚会,更是委身在教会中服事。虽然这段婚恋也有许多的坎坷,但每当有人问小姑娘关于这农村小伙子的事,她总会和人说:“他的生命比我好。”

故事里面的小姑娘就是我,这小伙子就是我现在的丈夫。在基督里,我们都找到了生命的答案。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的老公没有李承炫(帅)宠妻,怎么办?

作者:可悦,中国

 

最近一不小心,看了一部比韩剧还甜,还上头的现实爱情(撒糖)剧。戚薇与李承铉的爱情,实在太“人间理想”了。

作为前韩剧迷,对李承铉这样美籍韩裔的身份本身就没有抵抗力,知道他的宠妻行为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从前我觉得我的婚姻很幸福,现在却觉得老公不够爱我了;从前我觉得自己的老公很帅,玄彬欧巴都没有撬动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现在这个位置好像有点松动了;从前我觉得自己很会带孩子,现在发现李承铉竟然比我还会带孩子?!我一定要找出这对夫妻的破绽,人类的爱情怎么可能这么完美呢?

所以,我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刷戚薇和李承铉的采访,小视频,微博,八卦,综艺剪辑,连我的浏览器和视频网站都知道我多么喜欢看他们了。为了多了解一下这位李承铉哥哥,不得已把《披荆斩棘的哥哥》也刷了……时长那么长的综艺,我真的很尽力,很努力了。可是到目前为止,我竟然还没找到任何破绽!

当然,我也不希望找到破绽,希望他们可以一直这样互相扶持,互相理解,彼此相爱下去。但同时,我开始陷入一种恐慌与绝望。因为我自己的婚姻可能永远都不会这么完美。就算我的老公比李承铉还帅,业务能力比他还强,可是他不会像李承铉那样花式哄我呀。更具硬伤的是,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像戚薇那样美貌加有才华有成就。两个人都那么优秀、强大,“人生开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如果我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男才女貌、彼此相爱的关系我可能就满足于自己的爱情了。现在碰上这样的“完美”,我生活中那些不“完美”的部分就凸显了出来,我要怎样去面对这些不完美呢?于是,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我真正渴望和羡慕的是这对完美夫妻身上的哪些特质?如果没有这些,我该如何应对?

戚薇与李承铉的爱情为什么那么吸引人?

1、他们让我看见,向往永恒的婚姻是可以比只要活在当下就好的恋爱更美好的

除了两个人都相貌出众,事业有成,又懂得去表达爱,我发现“七里香”组合身上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彼此的信任、包容、支持,以及对婚姻的享受与珍视。李承铉在一档采访中提及,如果有结婚的对象,他一定找“不会离”的那一位。

在如今离婚的速度赶上快餐速度的年代里,还有帅气有才华的男人珍视婚姻的永恒,实在让人吃惊又欣喜。戚薇也在访谈中说觉得“结婚”比恋爱更好。

这样的话从两位娱乐明星口中听到,实在难能可贵。看看我们的流行文化,哪家不是在鼓励大家不喜欢就离婚,甚至不结婚?婚姻也被形容成爱情的坟墓,没进去想进去,进去了又想出来的围城。戚薇和李承铉对婚姻的诠释和形容,好像又给人以盼望。毕竟,惊喜满分的求婚,大胆地在跳水节目中承认爱,追求爱,加上每天用心制造惊喜,哪怕用掉多少支口红,都让人觉得很可爱呀。

2、他们让我看见,夫妻是可以彼此体谅,彼此保护的

吃了很多瓜后 ,发现美好的爱情最终剧中的原因,无非是很多时候双方都要争一口气,或忽略对方,而少了彼此的体谅。李承铉目前最为人知的除了《天上飞》,就是“全职奶爸”这个头衔了吧。

看了他的一个采访后,更是被他背后的理由所打动:女性(明星)的事业黄金期很短,他就算再等等,还会有机会。太太已经把最黄金的时间用来生宝宝,希望她不用再错过……

而戚薇被问到丈夫在家照顾孩子这件事情时,也智慧地说出:“如果不是家里有人支撑,在外面的顶梁柱是顶不住的。”

与平时大家总要争个分工明晰不同,戚薇与李承铉选择去考量对方的难处,珍视对方的牺牲,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家庭最好的方式。做到牺牲不是特别难,去体谅对方就变得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保护彼此的软弱,珍视对方的选择与付出。他们这样去爱对方的样子,好漂亮!

 

3、他们让我看见,互相鼓励、沟通的婚姻超美好

戚薇和李承铉的婚姻,很明显的一个特质是两人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也不吝啬对彼此的赞美。在综艺节目中,总是会看到李承铉很在乎戚薇的感受,说话的时候很小心。这看起来示弱的举动,却是他品格里最帅的地方。

节目中其他嘉宾说李承铉怕太太,戚薇立马回答:“不是怕”,“是爱”。因为爱,所以会关注对方的反应;因为爱,所以愿意去夸赞对方,肯定对方,哪怕把很淡的汤夸成“秀外慧中”。这样的温柔和关爱实在太动人。而戚薇对李承铉的欣赏与夸赞也是直接了当哦,如图:

 

我不是戚薇,我该怎么办?

所以,李承铉与戚薇的这份爱情,就是这么地货真价实,真诚美好。我找不任何弱点,让人越看越喜欢。可是,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像他们这样的组合呢?这样的概率完全是像他们歌里写的那样千万分之一嘛。刚好王子遇到公主,两个人还那么懂得爱对方。我不是戚薇,我该怎么办????!!!!

 

1、学会去爱

虽然我不具备“七里香”组合的外在条件,但我想我可以去学习他们如何体谅对方,爱对方,为对方说话。老公情话不多,没关系,我会说啊。遇不上李承铉,为什么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像李承铉那样懂得爱对方,尊重对方的人呢?戚薇也说过,真爱不是遇到的,而是养成的。

他们5周年纪念的合唱里也写着:“永远不是时间,是决定”。那就挑战自己来养成自己的真爱吧。去了解老公的想法,也把自己的感受好好告诉他。用决定来爱。

2、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恐慌与绝望中,我问上帝,要是我一辈子都没有这么幸福的婚姻,我该怎么办呢?上帝直截了当地回答我说:“除了婚姻,人生还有很多可以忙的呢。”对呀,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有个好婚姻呀!婚姻有婚姻的美好,因为那反映了上帝盟约的美好,反映了耶稣爱教会的完全(以弗所书5章32节),也能反映出耶稣舍己甘愿服事人的爱(约翰福音13章1-17节),但那却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在婚姻之外,还有很多。就算我的丈夫不爱我,也挡不住上帝宝贝我;就算我没有美貌,才华,或开挂的人生,我在上帝的眼里,仍然宝贝,因为我是祂创造的(创世记1章27节),并且祂愿意让祂的独生子牺牲生命来赎回我(约翰福音3章16节)。就算我没有完美的婚姻,我仍然可以用我的生命去服事,去做上帝让我做的事情,而我们的婚姻家庭,不应该只是自己幸福,而是要可以去祝福他人,让耶稣的爱流涌出去。

那么,有婚姻,就学会去爱,去感恩。没有,就抬头看看天空,问问上帝祂对你生命的计划是什么吧。愿你我,都被上帝满满的爱填满,好让我们有能力去爱人,也接纳自己,更能做光做盐(马太福音5章13-16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