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我们邀请了无家可归的人来参加我们的婚宴

作者:Ng Jing Yng,新加坡

翻译:Anna,中国

Yio Chu Kang教堂里传出的欢声笑语在夜色中回荡。盛装出席的上百个宾客谈笑着,兴致勃勃地享用着佳肴美食,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婚宴。

只是,像任何其他婚宴一样,它有自己的别具一格。

在新加坡,年轻人会斥巨资来准备他们盛大的婚礼,而新婚夫妇37岁的Abraham和25岁的妻子Peng Cheng Yu却选择了邀请无家可归的朋友来加入他们的结婚仪式。这些朋友来自Abraham和一个朋友发起的事工——Homeless Hearts of Singapore(新加坡“无家可归的心”事工)。

没有大肆铺张的婚礼套餐,没有专业的摄影师和华丽昂贵的礼服,这对夫妇把大部分的钱花在为宾客预备丰盛的宴席,为他们准备一场狂欢上面。

*婚宴和婚礼现场的照片

Cheng Yu解释:“我们想让这场婚宴看起来像是天国的宴席,让他们感到丰盛的供应。”

这个想法来自路加福音14章12-14节:

“耶稣又对请他的人说:‘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报答。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

夫妻俩最初的计划是想在唐人街举行婚礼,因为这个事工中大部分朋友会每天在此聚集。他们的计划是“把婚礼带到这些人身边”,Cheng Yu说,但是没能实现,因为场地在婚期那天已经被预定出去了。

为了尽可能创造出团契氛围,夫妇俩决定用长餐桌而不是传统婚宴使用的圆桌——只有四张小圆桌留出来给父母和近亲。来自Homeless Hearts的25个朋友被安排在长桌围坐,有提前选出的一些朋友陪着,其他的客人就可以随意入座,方便大家自由交流。夫妇俩还细心地在婚礼仪式中加入了马来语演唱的赞美诗,好使他们说马来语的朋友们也可以融入。

*夫妇二人和他们的朋友,包括在Homeless Hearts的朋友们

起初上帝的供应

的确,对于夫妻两个,他们在婚礼预备中最大的担忧就是来自Homeless Hearts的朋友们会感觉自己的出现与婚礼的场景不协调。他们记得在给他们发请柬时,有些朋友很犹豫要不要参加,尽管一再给他们解释,只要穿自己觉得合适的衣服就可以。

“他们仍会感觉尴尬,我们从未缺过衣服穿,所以不会懂得他们的感受,”Abraham一边摇头,一边说起那时他如何忽略了朋友们的感受。

但是,夫妻俩的预算快要超支了,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上帝回应了他们的祷告,一位教会姊妹主动支付了这些宾客的礼服费用,甚至还陪着他们去商店选衣服。

Abraham补充到:“在婚礼现场,看到那位“叔叔”穿得帅气整洁,每个人都盛装出席,场景真的很壮观。他们看起来跟其他人完全没有两样。”

*他们在Homeless Hearts的朋友穿着新衣

“上帝的国正是如此,没有分门别类,大家作为一个整体聚在一起”,他说。

整个婚礼准备过程,甚至婚礼当天,Abraham和Cheng Yu 都见证了上帝的慈爱和供应。他们的朋友们自愿为他们摄影,在宴会上帮忙。夫妻俩发现费用超出了预算,因为宴请比预想的花费要高。但是,为了给客人们一次“天国的盛宴”,他们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进行。最后,他们得到的红包礼金使他们收回了花费的每一分钱。

“上帝的供应如此奇妙”,Cheng Yu 总结到。作为一名注册护士,邀请 Homeless Hearts事工里的朋友一直是计划的一部分。对于婚纱,她并没有很看重,从网上淘了一件普通的,她把要化的妆也保持在最基本的水准。

毕竟,这对夫妇重视的是婚礼要反映上帝的慷慨,成为一个展示上帝的爱和接纳的场合。

“我们花钱的方式也见证了我们作为管家为了上帝的国度如何善用手上的资源。”Abraham补充到。他指出新加坡中产阶级在给予时需要弃绝“缺乏”的思维模式——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可以与人分享。

相反,他希望婚礼能鼓励人们慷慨施与,相信在我们放弃自己不多的财富时,上帝会丰盛供应。

这场婚礼的形式是受到了一些朋友的启发,他们邀请无家可归的人去过他们的生日派对,一起共进晚餐,而且把自己的家对他们开放。“我们真的很想让弟兄姊妹来思考,我们该如何以永恒的观点来度过今生,我们希望也同时祷告,我们的婚礼能在欢快中提醒大家,顺服上帝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当我们选择跟随上帝,我们会体验到上帝恩典的丰盛”。

这场婚礼也挑战了这对夫妻的观念,让他们看到把服事带到教堂围墙之外是什么样的。比如,一位来自Homeless Hearts 事工的朋友来到教堂讲台前,按照马来人的传统把他准备好的结婚礼物送给这对夫妇。感到意外的同时他们知道礼物表示对他们极大的敬意。夫妻俩有些惊讶,他们并未记得如何帮助过这位朋友,只不过就是在福音活动中花时间跟他聊过天。

“我发现不一定要做什么,而是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让大家看到我们里面的基督”,Cheng Yu 说。

同样,对Abraham而言,最感动的时刻是看到不同种族和阶层的客人能够互相交流,一起享受盛宴。Abraham引用诗篇68篇5-6节的经文“上帝在祂的圣所做孤儿的父,做寡妇的申冤者。上帝叫孤独的有家……”补充说,那天祂看到了天父对孤儿的心,无论是真的孤儿还是灵里尚未认识天父的孤儿。

体会天父对无家可归之人的心肠

婚礼上邀请来自Homeless Hearts的客人也有特殊的意义。夫妻俩相识就是在2017年12月这个事工的福音活动中。

一次去日本的旅行让Abraham看到了上帝对日本无家可归的人的爱,这次深刻的经历使他在2014年成立了Homeless Hearts。几乎同时,上帝在Cheng Yu 的心中也放置了一个负担,来关心那些贫穷和缺乏的人。

Abraham坦言,没遇到Cheng Yu 之前单身的这几年经历过挣扎。那时已经信主多年的他积极参与各种宣教之旅和传福音的活动,比如日本之行。但是,内心深处他仍感到挥之不去的深深的孤独感,尤其夜晚独自在异乡时。他仍然记得无数次挥动拳头,生气地问上帝“为什么我仍然单身”,“什么时候能脱离单身”。

我对上帝毫不隐藏自己,但正是那段时期我也感觉与上帝最亲近”,Abraham说,他也感觉自己单身时的经历使他更敏感地体会其他单身弟兄姊妹的心境。

令人惊奇的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候也促成了新加坡Homeless Hearts 事工的成立。

在一次去日本的宣教旅行中,Abraham在东京黑暗的小巷里遇到了一些流浪者。他有感动给他们食物,但是身上钱不多了,他只兑换了500新币来支付两周的旅程费用。令他惊讶的是,第二天和一位日本牧师会面之后,他被赠予一包刚烤的面包。第三天,他又收到了一大盒蛋糕。

这两次他都把食物带到了巷子里,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分发给那些流浪者。即使只会说寥寥几句日语,带给他们的也只有面包和蛋糕,但Abraham不能忘记,在黑暗的巷子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进行简单的对话,背后是东京繁华的街道。

“这颠覆了我对教会和细胞小组的理解。就在那个地方,伸出我们的援手,和流浪者建立友谊就是教会”,Abraham说。

这次事件印在他的心里。一回到新加坡,Abraham就被激发要去看看新加坡教会对流浪的无家可归之人是如何服侍的。当他看到教会并未在这个领域做什么时,他决定自己发起一个事工,最终建立了新加坡的Homeless Hearts 。

他并不知道这会让他见到未来的新娘。Cheng Yu 发现Abraham处事成熟,是一个寻求上帝心意的人。反过来,Abraham也被Cheng Yu 的温柔、对上帝和对人的爱所打动。随着服事活动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他们发现彼此都对贫穷者有负担,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最终决定一起开始新的生命之旅。

未来的计划

婚后,Cheng Yu 和Abraham去了日本度蜜月。即使在那个时候,上帝的国度也从未离开他们的心。他们旅游行程里包括去大阪的平民窟,去东京胡同小巷看望流浪者。

夫妻俩分享说,日本会是他们考虑长期服侍的禾场。但当下,Abraham和Cheng Yu 先考虑为Homeless Hearts的朋友们敞开家门,在家里开设聚会,因为那些朋友有些后来成了基督徒。同时,Cheng Yu 也利用她的护士技能来给社区贫穷的人提供护理帮助。

*两人在日本度蜜月

“我认为我们做的不是什么激进的行为,这只是回应了大使命的呼召,顺服耶稣的命令,爱上帝,爱祂的子民”,Abraham说。

他们的计划之一是发起一个社会组织,叫做“阿爸的家”,仿照宣教社区的样子。用Abraham的话来说就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大家都可以进来一起围坐在长长的餐桌旁,享受一顿家庭晚宴”。Abraham和Cheng Yu 也希望给他们无家可归的朋友们做门徒训练,使他们也成为门徒,甚至成为牧师。

单身时,顺服上帝的呼召引领了Abraham和Cheng Yu 的生命。现在作为新婚夫妇,他们会继续顺服前行,来计划他们以后共同的服事之路。

“我们都可以从在小事上忠心开始”,Abraham补充道。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520特辑| 没有恋人,我该如何去爱?(有声中文)

作者:Rachael Chong,新加坡
翻译:
Nancy,中国
有声播读:馨宁,中国

对于没有情人的我来说,今年的“爱情日”对我来说过得相当平静。直到与我认识的一位姐妹在一起研读了一晚圣经后打趣地说这“只不过又是一天”时,我才又对此进行了思考。

我惊讶于她竟然对此能如此不在乎。是不是我对情人节过于重视了?

我仍然记得在自己的学生时代,我的老师教我们把情人节看作是 “友谊日”来庆祝,并为彼此做友谊绑带。我们会兴奋地把彩带紧紧捆在一起,似乎是为了证明我们紧密的友谊。现在我显然已经长大,过了那个时期。因为现在的我总在情人节这天难过我所没有的爱情——我想要却没有的浪漫关系。

我们很容易渴望爱的表达方式——牵手、亲吻、和贵重的礼物,而我们却忘记了真正的爱比这要深邃得多。

作为人类,我们会更倾向于可以感知到的爱的形式——当有人拥抱我们时,我们会感受到被爱,有人紧握我们的手时,我们会感到受安慰。

当情侣们用这些形式来庆祝他们的爱情时,单身人士们可能会满怀羡慕地看着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有个人相拥。但是在我们太过在意我们所没有的之前,我想鼓励大家去思考这一真理:真正的爱唯有在 “自己本就是爱”的那一位身上找到。

“……上帝就是爱。上帝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祂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翰一书 4章8-10节)

这些诗句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爱的认知。爱首先是从上帝来的,因着恩典,祂差派祂的儿子耶稣基督为我们来,又因着怜悯,叫耶稣担当了我们的罪。爱是耶稣的牺牲,在这个终有一死的、破碎的世界之外给了我们永生。耶稣为我们赢得了平安,以及与天父的和解——这就是爱。

我记得在中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不合群也总是被误解。作为一个腼腆、安静、不喜欢和人聊天的女孩,我很羡慕那些外向、广受欢迎又喜欢交朋友的同学们。我如此渴望能够合群,以至于我讨厌我内向的天性。我想让别人注意到我,并接纳我,但似乎没人在意我的存在。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脱胎换骨,能力也不断增强,我仍然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可。

然而,在我成为基督徒后,我得知了上帝超过我所能想象地爱我,我深深地感动。对这一点的认识重新定义了我的自我价值观——我不再从别人给我的爱和关注中获得满足,而是在祂无条件的爱中得到满足。

也正是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哥林多后书5章14-15节)。祂的爱使我在永恒的眼光中不再渴望他人的认可和浪漫的爱情所带来的短暂快乐,因为祂给我力量,让我不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祂,为祂所爱的、也希望我去爱的人而活。

这种爱远超出肢体动作的表达。我可以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我所爱的人身上,或沉默地陪伴在某个朋友身边,或者只是在某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提供帮助。“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章4节)。我可以把我的爱传递给我的基督徒兄弟姐妹,倾听他们的痛苦,用上帝的话告诫他们,鼓励他们常常回到上帝的爱中。我可以捕捉到一个基督徒姐妹的需要,并敞开心扉去满足她的所需。我可以为祂子民的缘故做出牺牲,因为天上的财宝永不褪色。

从上帝之爱中流淌出的实际行动的爱要远远超出肢体表达的浪漫,而是“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来书10章24-25节),好使我们为耶稣的再来预备好自己。

没有比帮助彼此在基督里成长更好的爱的方式了。当我们真正相爱的时候,我们的天父就得着了荣耀。

因此,每当爱的外在表现形式让我们渴望得到可以触碰到的爱时,让我们举目看一看各各他的十字架——在那里耶稣向我们展现了最伟大的自我牺牲的爱,并去爱我们周围的人,“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翰一书3章18节)。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如何优雅地与你的另一半争吵(有声播读)

作者:Debra Ayis,尼日利亚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中文:杨澜,中国

 

“你总是这样,让我很厌烦。你总是在最后一刻取消计划。”他在短信中这样写。

我回复道:“我没有总是这样,我现在不是提前三天告诉你了吗?”

“好吧,但我已经为这次旅行而预留出了那一天的时间!…..咱们别吵了。”他回复说。

当你听到“争吵”这个词时,会想到什么?

过去,它在我脑海中代表着消极的事物——随之而来的是郁积的失望和误解,比如我上面讲到的那次争吵。我讨厌争吵,因为它会造成关系的紧张和尴尬,所以我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陷入争吵。

这意味着我有时会宁愿选择放弃一段恋情,也不愿解决引起争吵的背后问题。

但是我渐渐地了解到,与你的另一半进行健康有益的争吵是可能的。这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时间来了解对方的性格和性情,并养成有效的交流习惯。一个健康的争论过程会因关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但有些步骤是我们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争论的。以下是我用来保持我的争吵健康的几种方法…

 

 

1.在做出反应前先提问

在我过去的一段恋情中,我的男朋友喜欢不停地取笑我。然而问题是,我不喜欢被人取笑。我发现取笑会很容易从闹着玩变成伤害,而且我经常质疑他说话背后的动机,即使它们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

在一次争吵中,我控制自己不去生气,而是努力保持积极、冷静的态度,并问了自己一些有助于弄清他表达含义的问题。学习雅各书1章19节的智慧,我努力倾听而不是急着得出结论;在我弄清楚情况之前,我在心理指导自己控制住内心渐渐燃起的愤怒。

很多时候,当我给他时间解释时,最后的事实都证明没有什么值得我生气的。

还有一些时候,在挖掘了他开玩笑的言语背后想表达的信息后,使我能够了解他的观点,再考虑它是否值得称赞。然后,在我处理完这一系列信息并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之后,我才能更好地与他讨论这个话题,并努力找到一个解决方法。

 

2.让恩典引导你

对我来说,另一个建设性的建议是: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歌罗西书4章6节)

在我那段充满被开玩笑的关系中,为了让我们的互动充满恩典,意味着我的另一半学会了衡量我何时有开玩笑的好心情。另一方面,我学会了放松一点并随即也给他开一个玩笑。我意识到,如果我想要拥有一段健康的关系,我就应该让自己足够灵活,可以去欣赏他对我表达喜欢的方式。我学会了以恩典对待他以及他一些我不太喜欢的习惯,就像他也以恩典对待我一样。

 

3.不要翻旧账

当主把给祂子民制定的各样律法给了摩西时,祂也提供了如今仍然适用的关系法则。

“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利未记19章18节)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一次争吵就讲当下的事,不要因扯入过去的愤恨而使事情变得模糊不清。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因为我了解到,将当前的争吵与过去的事联系起来往往会使对话变得更加痛苦和沉重。我在本文开始时提到的那个人常常会在和我争吵时使用“总是”一词,表达他对我在某件事情上的不满——比如说取消计划一事——但这让他把过去对我的不满也一概带到了当前的事情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学会了只看当下的事情,并一起谈论解决。

就事论事的争吵可以减轻其破坏力,并可以避免反复思想对方过去对自己的冒犯行为——这需要我们停止怀怨在心,学会宽恕。

我仍然是一个不断在接受改造的半成品,我们都在。但是,当我在努力使争吵更有意义的路上迈进的时候,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愿意提出疑问、问题和疑虑而不再那么害怕它们会使关系破裂了。这帮助我建立了在情感上更加稳定和有益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争吵并没有使我放弃,反而建造了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当我们经历婚恋的试炼,怎样才能保持信仰的初心?(有声播读)

作者:Ruth,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不久前,一位许久没有联系的姊妹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言辞犀利,话语中带着不快。那些话不像是一位得救10多年的青年姊妹说的,因为里面有对教会的误解。我心里一个念头闪过,这个姊妹是不是经历了什么?祷告之中,权衡之下,我给姊妹发了一条微信“亲爱的姊妹,最近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原没有想着她会回复,因为我们也是两三年没有见了。收到了姊妹的回复:“好委屈”。细问之下,才发现是因为婚恋的缘故。

这是一位很虔诚的姊妹,外貌脾气都不错,为了等待上帝预备的婚姻,她等到了快40岁信心都还是很好。不曾想到,因为一位弟兄,她跌倒了。
几年前,有一位弟兄跟姊妹表白,说想跟姊妹成立家庭,姊妹没有拒绝,只是跟弟兄说要顺从教会的秩序,弟兄先去跟传道人说一下,看上帝怎样带领。过后,姊妹就这样一直等待这位弟兄,可是传道人一直没有找自己。姊妹想着可能是自己信仰还需要磨炼,就这样一直等一直等。没想到,去年这位弟兄突然宣布跟另一位姊妹结婚……我认识的这位姊妹当时就崩溃了,“我这几年一直等待的弟兄现在怎么是这样的景况。”

当我听姊妹说完,心中也替姊妹感到伤心。一位如此单纯的姊妹,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肯定是致命的打击。因着信息传递有误造成了这样的结局,让一位有信心的姊妹进入了信仰误区。对于基督徒的婚姻,没有进入婚姻的弟兄姊妹是不是应该慎重默想思考一下呢?当我们经历婚恋的试炼,怎样才能保持信仰的初心,让自己不进入误区?

最近读经,我又重新读到了《路得记》。一个像短故事一样的奇妙的经历,不长的篇幅记录了路得特别的人生经历。

路得在丈夫死后,没有急着像俄珥巴一样回本地本族去寻找新的婚姻家庭,而是选择跟随婆婆,跟随上帝。最喜欢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于我”(路得记1章16-17节)。从“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于我”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种破釜沉舟的跟随吧。当然,跟随的话我们都可以很容易说出,但是其后路得跟婆婆拿俄米回到伯利恒之后,路得肯定经历了诸多试炼。《圣经》中只是大概写了路得靠拾取麦穗养活自己和婆婆,可以想象她们的日子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信心的跟随,谁能如此坚持呢。但是上帝多么喜悦路得跟随的这份信心,上帝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祝福了路得,成就了她和波阿斯的美好婚姻。路得本是摩押族的后裔,一个父女淫乱而来的民族,上帝也曾因这个民族不接待出埃及时的以色列人,甚至雇巴兰咒诅以色列人,就命令以色列人说“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命记23章3节)这是一句多么严厉的咒诅,但是因为路得对上帝无悔的追随,上帝在她的身上成就了那上好的福分。上帝祝福了路得的后代,路得也进入了耶稣基督的家谱。

甚愿姊妹们,像路得一样,有信心的跟随,不是为了得到什么物质的回报,而是报答上帝的恩典,因为上帝在我们未出生以前,已经赦免了我们的罪,拯救了我们。“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复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