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分崩离析时仍信靠上帝

 

作者: Miriam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佳音

 

 

我经历过一段特别有挑战的日子,那阵子我觉得一切都不顺。 当时我被一个我认为会是潜在结婚对象的人欺骗了感情,而来自文化和父母对我结婚期待的压力让我非常焦虑。 更重要的是,我的博士申请在过去四年里多次被拒绝。

因此,当我不得不在我们姊妹教会的主日礼拜中分享信息时,我感到自己很不够格。 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失败。 我自己都这么糟糕要如何鼓励他人呢?

但是,我必须遵守诺言并为此做好准备。 所以一天晚上下班后,我坐下来祷告,然后一本书一本书地翻阅我的圣经。 当我看到耶利米书 17章5-8 节时,我发现自己停了下来。 我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推动力,所以我决定专注于这一段来分享周日的信息。 当我默想这段经文时,它在对我的灵魂深处讲话。

在耶利米书中,我们看到上帝如何呼召先知斥责并宣讲以色列自私的罪。 我们读到以色列犯罪的后果,上帝一再警告他们要悔改,以色列即将被流放到外邦,以及余民将来的复兴。

耶利米书 17 章解释了犹大人如何因不信靠他们的上帝而犯罪。 “耶和华如此说:‘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的,那人有祸了!’”(第 5 节,和合本)

信靠意味着什么?

希伯来语中的信靠一词 “yib-tah”的意思是获得建议和力量,或者把信任放在某处或从某处寻求庇护。

短语“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和“心中离弃耶和华”(5节)告诉我们,“倚靠人”的人是靠自己的聪明和力气,而不是向上帝寻求智慧和力量。

因此,从软弱的人那里或他自己的判断中获得建议和力量的战士是被诅咒的,这意味着他脱离了上帝的保护。 并不是上帝诅咒了这个人,而是这个人选择不在(没有)上帝的保护之内,不从上帝那里得建议和力量。

当我反思这段话时,我情不自禁地看到这经文如何在对我的处境讲话。 虽然渴望伴侣和职业晋升机会并没有错,但我意识到我已经开始觉得我被拒绝是因为我不讨人喜欢,这很快让我认为我被所有人拒绝了。

这样的想法让我害怕、愤怒、沮丧,体会不到依靠上帝看顾保守的幸福; 我一心想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他人的认可。

但是,即使当我挣扎在这些情绪中时,我却仍然拼命地找教授聊,想要实现我的博士申请。 我仍然坚信我认为的时间和方式是正确的。

第 6 节接着描述了一个人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上帝力量时所处的状态。 “他必像沙漠的杜松,不见福乐来到, 却要住旷野干旱之处,无人居住的碱地。”

相反,第 7-8 节描述了倚靠耶和华的勇士是如何蒙福的,“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仍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 这样的人在艰难的时候会得到滋养而不是变得枯竭。

就我而言,我就像干旱荒野中的杜松。 我感到情绪和精神上都枯干了,因为我没有从上帝那里得力量,没有等待和被医治,也没有学习更有分辨力和给自己时间更好地为攻读博士学位或祂给我的任何其他带领做准备。

回到上帝身边

在我研读完这段经文的那天晚上,我向上帝承认了我的罪——想报复那个欺骗我感情的人,因为自己毫无防备而自责不已,以及想要完全依靠别人来考博。 我也意识到其实圣灵在早些时候就一直在提示我这些问题了,但我却等到落到这样的痛苦境地才终于注意到它们。

当上帝开始对我说话并医治我的心时,祂仁慈地提醒我,在没有婚姻和事业晋升的情况下,在我处于痛苦和失败之中时,我仍然是宝贵的也仍然被祂爱着,而这就足够了。

那天晚上,我祷告求上帝帮助我悔改。 我决定不再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每当有这样的想法浮现在我脑海中时,我就把它们交给上帝。

虽然我还是为关系中的被背叛而哭了几周,但我最终告诉上帝,我不再想要面对复杂的关系问题了,只有在上帝的时间到来时,我再 “让爱自发”。

恰好这段时间我也得了伤寒,休息了两个月,后来又出了个意外,脚骨折了,残废了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我的牧师和他的家人很开心地邀请我去他们家住。 他们的祈祷和陪伴帮助我看到上帝如何在苦难中仍然爱我。

一个月后,我平时健康快乐的父亲因一次不明的心脏病发作而被主接走了。 伤心欲绝中,我向我的BSF小组组长寻求帮助。 因着经历过失去父亲的痛苦,她聆听了我的倾诉,并将盼望指给我——尽管我正在经历这一切,但上帝仍然是善良的。

感恩的是,那段时间我终于不再为感情伤心了,并且奇迹般地被一所大学录取了博士申请。 我感觉到上帝想要让我知道祂的时间和道路远高过我的。 那段时间,我甚至都无法为考试做什么准备,但赐知识智慧的那位却为我开了路。

现在,因着伤寒和那次事故的后遗症,我仍然会感到疼痛。 兼顾工作和学业也很困难。 而且,我仍然是单身。

然而,在我对婚姻的渴望和对父亲离世的悲恸中,上帝安排在我身边的朋友们支持和安慰了我,他们提醒我继续向上帝倾诉所有的悲伤并向祂祷告。 上帝也在亲自带领我,走进祂的话语,让我经常通过祷告和读经来到祂面前,继续向祂坦白我一切的挣扎,向祂寻求力量和建议,并等候祂的时间。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写给妈妈们:请给自己恩典

 

作者:奇奇

有声播读:美君

 

 

虽然我单身的时候就深知自己不是一个特别温柔和好脾气的人,但还是在生了娃自己带娃之后才深深地认清我的脾气究竟差到什么程度…..

作为一个自己带娃还要兼顾工作的妈妈,遇到了terrible two(编者按:指孩童在两岁时开始淘气和表达反抗的时期)的孩子,一天简直要吼娃一百遍。虽然我深知对孩子发脾气会给她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导致她没有安全感、自卑,给她的人生带来巨大创伤。自己也深受有一个不稳定情绪的父母在家中的成长环境的毒害,也在结婚前曾立志不做情绪不稳定的父母。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能够帮助我克制我的情绪。每次冲着娃吼完,冷静下来之后就无比羞愧和后悔。告诉自己下一次一定要控制住情绪,不能够再继续伤害她,然而当下一次娃故意大喊大叫或做出很没有礼貌的举动,或者故意违抗我的指示时,我的情绪又蹭一下上头完全冷静不下来…..

我也看育儿相关的文章,那些文章告诉我我的情绪会如何伤害我的孩子,这也让我更加难过,觉得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妈妈;觉得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深受我情绪的伤害。甚至有时候会有觉得自己不配做妈妈的想法,觉得如果不生孩子可能会是更好的决定。而看到那些温柔克制可以细声细语引导不听话的娃的妈妈,也会加重我的自我否定和育儿焦虑。我会觉得自己简直是一塌糊涂,让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绝望中,进入又一次恶性循环。

上周母亲节,我听了一篇关于给母亲的好消息的讲道,也反思了自己面对的这个难题。发现自己的认知中存在着一些谎言。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新的认识:

给自己恩典——重新认识福音

福音是什么呢?是耶稣在我还作罪人的时候就为我死,在我还拒绝祂的时候就接纳我和爱我。“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了医治;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了平安”(以赛亚书53章5节)。福音就是祂给我们莫大的恩典,是与这个世界的规则完全相反的,是我们按着理性所无法理解的。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做工得工价”的世界,但祂就是要给那些不配得的,好让我们在祂的爱和接纳中得安息,从而被这个莫大的“好消息”翻转生命,使我们在真理中得自由,并使我们“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我发现我常常在“做不吼娃的妈妈”这件事上想要“做工得工价”。我想要通过我的好行为来换得祂的喜悦,同时也希望对我自己“不那么为难”。然而事实是我越试图靠自己的行为努力,越会跌倒失望。因为我是走在一条与福音相反的道路,就是“律法让人死”的路,难怪我会觉得那么痛苦和绝望了。

妈妈们,让我们重新回到祂的福音里面,接受祂的恩典,并在祂里面得安息吧。请给自己恩典吧,因为祂给我们恩典。未来的生活中,我可能还是会在吼娃这件事上跌倒,但是没有关系,我知道祂仍然接纳我和爱我,我只需要立刻回到祂里面来支取恩典和力量,认罪并且饶恕自己。当然我也需要跟我的孩子道歉,我想,这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教孩子认识福音的机会——让她看到每个人都会犯错,但这没有关系。我们认罪,上帝就一定赦免我们,并帮助我们。

没有完美的妈妈

虽然我在知识上知道人都是罪人,都不完美。但在生活中却相信着另一个谎言(当然也有世界大环境的诱导,毕竟这个世界都服在那个“谎言之父”之下),认为我必须要追求完美的人生。这也影响了我的育儿观,虽然现实中的我是个糟糕的母亲,但我的心目中,我应该是一个完美的母亲——照顾好孩子的方方面面,并且是一个温柔耐心的妈妈,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接纳我的孩子,不对她发怒而是温柔地引导她。这样的认知使得我发现我在“吼娃”这件事上跌倒,就一蹶不振,陷入深深地自责。很多时候我还会错把这种自我苛责误以为是属灵的责备和悔改。但其实却是它的反面。这种自我责备会把我们推向绝望,而悔改则会让我们快速回到祂的希望中看到光,得到力量。祂希望我们在犯罪之后,立刻回到祂的光中,不要让自责和失望在心中更多发酵。

我需要重新认识我自己的本相,我只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罪人,我不完美,也永远不可能完美。而且靠我自己我不可能胜过吼娃的罪。我需要祂来帮助和更新我,常常与祂联结,求祂帮助我胜过这个罪。

孩子的一生都在祂手中

至于那些育儿文章中说的吼娃会对孩子造成多么大和不可逆的影响。我想说,请不要过度焦虑。我们的一生都在上帝手中。祂才是那位掌管一切保守一切的。所以,把孩子交托在祂的手中吧。求祂保守和医治我们的孩子。因为之后他们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其他的伤害(不是来自我们的),我们的这种焦虑会变得不可收拾。只有当我们回到祂的真理里面,才能够得到安息。祂是那位创造宇宙万物的,也是创造我们的孩子并且知道他们未来一切道路的。

当我们给自己恩典,不再苛求自己并常常回到祂里面得安息,支取爱和力量时,我想作为妈妈们的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生命。我们就可以靠祂成为一个不再吼娃的妈妈。但重点不是会不会吼娃这个结果,而是活出一个有福音和经历祂的真实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我们是否过分属灵化我们的爱情生活了?

 

作者: Jess McDonald Ragg 

翻译:Nancy

 

 

在圣经学院(也被称为“新娘学院”),我被一个男生邀请出去约会,而我显然已经把他列入了只是朋友的范围。但我的朋友们鼓励我们俩在一起,因为我们“太适合彼此了”。无论我走到哪里,他似乎都会出现——这肯定是上帝的“信号”了。

所以,几周后,我告诉他“好”,我愿意和他约会。

我的朋友们很高兴,告诉我们,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会一起创作令人惊叹的属灵音乐。

在他甩了我之前,我们约会了整整三个月。分手让我彻底崩溃。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从我这段第一次正式却短暂的恋爱中恢复过来。

“但是上帝告诉我是可以的?”我向倾听的人哭诉。“如果不是这个人,祂为什么要告诉我可以和他交往呢?祂曾给了我信号,甚至还给了我经文。”

为什么我们会过度属灵化我们的爱情生活

这不是我第一次向上帝祈祷,请求上帝告诉我这个人是否是我的“真命天子”,或者求祂给我一个“信号”,看看这个人是不是我应该与之约会的人。

过去还有另外两个男生,我也曾迫切地向上帝祷告,并看到了“信号”,证明他们就是我的“真命天子”——但他们最后都和别人在一起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几个会令年轻基督徒倾向于过度属灵化他们的爱情生活并陷入绝望或麻木情绪的原因。

一方面,与“太多”人约会确实会让人感到羞耻。我记得人们对我认识的一个女孩的冷嘲热讽和窃窃私语,就因为她在一年内和两个男生约会过。人们想知道她对待约会是否足够认真,并把她对对方是否合适的好奇心和犯罪等同起来。

许多人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某些倡导特殊约会文化的流行基督教书籍。这并不是说这些书是完全错误的,但它们确实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你约会过的人的数量与你的“圣洁”或“纯洁”程度有关。

所以,在一些教会次文化中,青年事工创造出了这种约会到结婚的版本——如果你没有和你约会的第一个男孩或女孩结婚,你一定没有听上帝的话,或者你在某处犯了错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决定寻求网上约会,也会被视为是失败案例。在某些圈子里(至少在我所知道的圈子里),当你们正式成为男女朋友的时候,有人抛出“结婚”这个词是很正常的——即使你们才刚刚正式进入关系几周而已。

不想搞砸的单身基督徒们

由于所有这些关于约会的期望和“不言而喻”的规则,年轻的单身基督徒们孤注一掷地想要避免“搞砸”和不要去和那些不是他们“未来配偶”的人约会,所以当一段关系不太顺利时,他们要么最终完全陷入优柔寡断,要么在感情上大受打击。

我记得曾经听说过有一对恋人,多年来他们轮流迷恋对方,最后才终于出去约会了一次。之后,他们再此碰面聊了对约会的看法(是否达到了他们的预期?他们的关系到底有未来吗?),但他们被约会所带来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吓坏了,最后退回各自的“洞穴”里,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约会过(也没有和其他人约会)。

还有一次,我从我当地教会的青年牧师那里听到一个令人生畏的数据。在18岁至30岁的年轻基督徒中,约有80%是单身。我并不是说单身不好(因为单身真的很棒!),但据报道,这些年轻人单身得很不开心,不敢约任何人出去,只是在默默地渴望一个伴侣。

单身人士似乎都不顾一切地追随《雅歌》第8章第4节所说的:“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嘱咐你们,不要激动爱情,等他自发。”他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让自己对任何一个不是你未来丈夫的男人产生感情。”是的,箴言4章23节也说我们要保守我们的心。但这些经文并不是说我们要寻找那个把我们指向 “对的人”的大指示牌。

我们想要一个“合乎圣经”的婚礼

我们中的一些人陷入了想要一个“合乎圣经”婚礼的陷阱。

但问题是,《圣经》中的婚姻关系有点“奇怪”,虽然结婚的意图和最终的婚姻结合是很清楚明了的——婚姻是一种圣礼,是基督和教会结合的美丽预表,但我们要如何到达那里却不是我们可以直接从《圣经》中剪切粘贴出来的。

以撒之所以能遇见他的妻子,是因为他的父亲派了一个仆人去他们的故土为他找一个妻子,这个女孩必须给仆人的骆驼倒水喝(创世记24章)。

大卫遇到了他的一个妻子亚比该,因为她在前夫被杀之前,帮助大卫缓和了和她前夫之间的关系(撒母耳记上25章)。

雅各遇见了他的妻子,一见钟情,然后被她的父亲欺骗,娶了她稍微不那么漂亮的姐姐,然后又等待和工作了七年,才娶了他最心仪的女孩(创世记29章1-30节)。

这些故事与我们中一些人所崇尚的“一年之内订婚,三个月内结婚”的模式相去甚远。

尽管我们对圣经中这些婚姻可能教给我们的东西很感兴趣,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婚姻故事仅仅是圣经中记载下来作为叙述的,而不是有道德或指导意义的寓言故事。

最终,婚姻是两个人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爱对方,以上帝为这种动态关系所设计的方式——最终是为了表明祂对我们的爱。

我们想要完美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对走错路的厌恶是不是因为我们紧紧地抱着一种期望,即一切都需要完美无缺。也许我们已经发展出并顽固地持有一种圣经中不存在的世界观。

我想说的是,我们许多基督徒(包括我自己)已经对漫长的道路产生了厌恶。我们不喜欢低谷,只喜欢高山。我们希望上帝呼召我们走的道路没有掉头或弯路,即使那会是一条风景优美的路。

最好是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这种心态会转化为我们对待约会的方式:如果我们做得对,我们就不需要约会多次就能找到“那个人”。如果我们找到了完美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他们就会成为完美的配偶,我们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婚姻,幸福地生活下去。

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随便约会,或者随意对待约会中的界限和我们纯洁

但也许,我们需要坦然接受我们只是人,我们并不完美,就像我们潜在的爱人也是人,并不完美一样。

我们“虚构”了我们的爱情生活

在这一点上,我想说的是,我们也有可能在试图虚构我们的爱情生活——我们希望它们是直截了当的。所以当事情变得复杂时,我们把它等同于罪或因为我们做错了事情上帝给我们的审判。

有时候,我觉得在我们的爱情生活中,我们也面对同样的考验。我们需要的不是寻找指示,而是寻求智慧和有分辨力。我们需要学会理智判断。

我们大多数人都奋不顾身地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像电影或书一样。我们已经接受了我们的理解,即生活(以及其中的一切)都不是完美的,但我们的一部分仍然抱有希望——认为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模仿艺术。

最近,我就在试图虚构化我的生活。我丈夫看着我,告诉我不要过多地考虑那些让我感到很大压力的决定。

“你犯罪了吗?”他问我。“没有?所以迈出这一步吧。停止过度忧虑。”

你在犯罪吗?没有?所以迈出这一步,不要想太多。所以,去约你喜欢的人出去喝杯咖啡吧,你不需要知道你们将来是否会结婚。

朋友们,生活可能不是一条直线,有时事情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发展,但它们仍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

也许,我们不需要害怕漫长的道路,或把它们看作是上帝缺乏供应和仍在掌权的标志,相反,要把它看作是我们的自由意志和上帝在其中参与的相互作用。

我喜欢箴言第16章第9节,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我们可以信靠祂,而不必害怕自己把事情搞砸,陷入僵局。

上帝为我们的生命安排了美好的事情,到最后,这些都将成为祂故事的一部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新婚烦恼:我只是我丈夫的附属品吗?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小七

 

 

我又开始感到浮躁和厌烦了。教会安排的一项活动,竟然把我给漏了;反而是另一项我不太想去的活动,没有问过我就直接给我安排了,只因我的丈夫在其中服事。我内心感到厌烦,思绪乱窜乱跳:难道在大家眼里我只是我丈夫的附属吗?难道没有我丈夫,我也没有价值了吗?

带着心里的这些怨气,我和关系很亲近的姐妹和信任的教会长辈分享我的心情。他们都告诉我这是新婚后需要适应的身份转变之一——我和我的丈夫在别人眼里就如同一人。上过婚前辅导的我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过去的我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地感到这有多么难以适应。但一直坚守内心“自由”和“独立自我”的我,却隐隐感觉到我里面存在张力:一股力量要把我从我丈夫的身边抽离,极力想要摆脱“附属感”;另一股力量则把我往我丈夫的方向推,似乎要把我挤压变形。

我向一位信任的长辈倾诉,告诉她我害怕“自己”就这样消失了,大家以后只记住我是他的妻子,而不是我这个人。但我内心渴望让人记住我自己,而不是某人的附属。我的害怕暴露出更深层渴求,我很害怕我的价值感被磨灭,因此我总在讨好别人,试图让人透过我的讨好和行为记住我,肯定我的价值。因此一旦我感觉有人在忽略我、无视我,我就会难过和不满,即使对方其实完全不是那个意思。

在和那位信任的长辈交流后,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这让我释然了。同时这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感悟。在逐渐适应妻子这个身份的过程中,这是难免会发生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给这件事一个合乎圣经的回应,而不是一个出于自己血气和私欲的反应。我发现以下几点有助于我在这件事上释然并且再次找回喜乐:

确立在基督里的价值

当我和那位长辈说我害怕我就这样“消失”,那位长辈告诉我:“消失也没关系啊,上帝喜悦就行。”是啊,我是上帝的儿女,基督已经拯救了我,即使全世界都忘记我,即使我消失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在人群中闪耀,好让人记住我,我能“名垂青史”,而是为了让上帝得到荣耀,为了使上帝喜悦。我在基督里的价值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我是用基督的宝血赎买的。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这个身份先于我作为妻子的身份,先于我所有的身份。我是个习惯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的人,而即使有一天我失去了我所有的身份(包括妻子的身份),我也仍然能确定永远有在基督里的价值。

与伴侣坦白和沟通

在和长辈沟通之前,我的丈夫就已经知道了我对上述两件事的态度。因为我是在他面前直接表露被遗忘和被略过的不满的。但是作为男人,他只知道我因为那两件事不高兴,他不知道我内心深处的渴求和问题。因此我也向他坦白,告诉他我的感受,并且也告诉他我渴望和别人建立个人关系,也觉得有必要去建立这样的关系,好消除我身上的“附属感”。

我的丈夫也和我分享他自己的经历,我才知道原来当别人看见他时,也总会问他关于我的事,而这其实令他感到欣喜。从他身上,我看见他如何珍惜我,也因为有我在他身边而快乐,这也给我安慰。因为除了基督的爱,我还有从他来的专属于我的爱。那种不舒服的“附属感”其实是我强加给自己的标签,他其实一直都非常尊重我,也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我的独立的人格(真是辛苦他了)。原来他从来都没有把我当作是他的“附属品”,而是把我看为是能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同时也是需要好好疼惜的肋骨。

与他人建立个人关系

令我感到厌倦反感的那天正好是教会的祷告会。在祷告会中我被提醒要去为别人祷告。上帝调整我的眼光,把我的眼光从“自己”转向“他人”。原来我的不满终究来源于我过于在乎“自我”。别人因为不认识我、不了解我而记不住我,这是正常的,因为我平时也没有去主动关心他们啊!我应该主动去和别人建立关系,有时候甚至是要建立个人的关系,就是我(而不是某人的妻子)与那个人的关系。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对方也能认识我。而在这过程中,我也活出了基督给我的首要使命——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当我活出了我的第一使命,我也就活出了我作为妻子的身份——成为我丈夫荣耀的帮助者。

我感谢上帝藉着那两件小事暴露出我的问题,也让我看见婚姻就是两个罪人不断成圣的呼召和平台。而我在这条路上并不孤单,我的丈夫尊重我,教会里也有长辈和姐妹们的支持劝勉,最重要的是圣灵在其中掌权,叫我们常在基督里面,享受与天父美好的相交!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