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妈吵吵闹闹这么多年,我终于觉悟了!

作者:悦妈咪         有声播读:木木

 

1月初,我一个人带着俩娃坐火车回老家了。

这是自从我月子第七天我妈走之后,我再次跟她相处。

她当时走之后的一个月,我没联系她,她也不联系我,最后还是我低了头,主动联系她。但我们谁都没有再提月子里那件事,直到有一天,大概是几个月之后,我们视频聊天的时候,她提到了一句。她说我比别的孩子受委屈,月子里也没人照顾,自己坐月子,我说谁让她走了啊!我们没有继续再聊这件事。但她说的那句话,让我意识到,她可能以为当时她走了,我婆婆会过来。后来我经历了跟俩娃轮流感冒,还得了次急性乳腺炎,我深刻体会到和老公独自带俩娃的艰难。

所以有一天跟我爸视频的时候,我问他我妈愿不愿意到我家给我们帮忙,我爸说我妈很愿意。我说我问问我妈。我妈把手机接过去,她并没有像我爸说的那样表现出那么愿意。她说:“我能给你帮上忙吗?我又不会开车,你生病了我也不能带你去医院。”我说:“不用你开车啊,我会开,这次生病不就是我自己开车带着老公和孩子去的嘛,他在后面抱孩子,我开车。” 我继续说:“妈,你来了之后就是配合我,别总让我听你的,你就辅助我就行了。”说着说着就聊到了上次月子里相处的那次经历,当时那件事都过去五个多月了,我们才第一次深入沟通,聊了一个小时。

聊着聊着,我就哭了,我说:“你也不知道心疼我。”我妈说:“我怎么心疼你啊?让你早上起来吃饭,你也不吃,人家坐月子一天吃五六顿饭,你这一天三顿都保证不了……” 我说:“那天早上我真的太困了,那是刚生完孩子出院,孩子半夜一个多小时就吃一次奶,喂奶也得喂一个小时,根本睡不了觉,我又不是不吃了,就趁孩子早上睡着那会儿,我跟着睡会儿,睡醒了再吃不行吗?”我妈说:“那你睡醒了饭就凉了啊。”我说:“饭凉了我自己再热啊。”她说:“那多麻烦啊。”我说:“妈,我用微波炉热,两分钟就能热好。”我妈说:“那你要是养成习惯了呢?”

聊到这儿,我突然能体会到她的那种担心。因为我自己作为妈妈,在养女儿的过程中,也有过一样的担心。女儿吃少了、睡少了,都担心她养成习惯之后对身体不好。我跟我妈说:“妈,你不用担心,孩子刚出生不是没规律嘛,也就刚开始可能早上需要补觉,那孩子再大点儿,睡得好,规律了,我也不用那样了,是不是?”我妈说:“那你可以头一天晚上告诉我,让我不要那么早做饭啊。” 我说:“那时候刚出院,我也不知道孩子晚上的情况,没法提前跟你说啊,而且早上XX(我老公)走之前不是告诉你了嘛?”我妈不再接话。我接着说:“人家XX坐月子的时候,妈妈过来帮忙,人家月子坐的很开心,因为她妈妈都听她的啊。”我妈说:“我总惹你生气,还不如不在你们那儿了呢,让你婆婆过去照顾你啊。” 我说:“婆婆跟妈能一样吗?” 我妈说:“怎么不一样啊?都一样。” 我说:“妈,你自己又不是没经历过,我奶奶跟我姥姥那能一样吗?” 她说:“有点不一样。”

我跟我妈的交流就是这种模式,我说一句,她就用反问的语气回一句,实在没理可说了,就不说话了。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也没聊出来个所以然。

这次我带着俩娃回老家,准备过完年多待一段时间再回家。当然我知道最大的挑战是跟我妈相处,但是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该面对的关系还是要面对,逃避不是办法。果不其然,跟我妈和平相处三四天之后,我就开始反抗我妈的事事干涉,一反抗就会激发自己的情绪,情绪一积累就会爆发,然后就会吵架。一般,这个过程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次也是,在老家待了一个星期后,我又跟我妈吵了一架,确切地说是我单方面情绪非常激动,大声嚷嚷,边哭边说。我妈这次倒是没有那么激动。我情绪一上来就不管不顾了,什么都说。我跟我妈说:“你如果不想让我们回老家,那以后我们就不回来了!在我最难的时候你也不帮我,以后你老了也别指望我!你现在怎么对我,我以后就怎么对你!”我又提到了月子里她走的事情,我说:“我月子里你都不照顾我!”我妈说:“是你给我买票让我走的。”我一听就更生气了,我说:“是你说要走让我给你买票的!”我妈就坚持说是我让她走的,还说我不听她的话,让我起来吃饭我也不吃。我就意识到我之前跟她解释过的话她都没听进去,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把我女儿都吓哭了,她还从来没见过我情绪这么失控过。等我情绪平复下来之后,想到如果以后有一天我女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的话,我肯定很难受,我就意识到我跟我妈之间无论谁对谁错,我都不应该用那种大喊大叫说狠话的方式对待她

于是我做了一件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情,我走到我妈跟前,我紧紧地抱住她,边哭边跟她说:“妈,对不起,我不该冲你发脾气。”以前我要跟我妈拥抱的时候,我妈会推开我,不让我抱。这一次,我妈没有推开我,她也不生我气了。她笑着说:“没事儿,知道错了就行。”我说:“我昨天晚上太累了,没休息好。”(晚上我陪两个孩子一起睡觉,我女儿睡前吃多了,她半夜起来拉臭臭,她一起来弟弟也不睡了,俩娃从1点多折腾到3点多,哭声此起彼伏的,我早上起来心情就不太好了,就借机跟我妈发泄出来。)我妈说:“那我看着两个孩子,你去睡一会儿吧。”我说:“你自己看不了他俩,我不睡了。”

就这样我跟我妈和好了,我俩和好之后,我女儿也不害怕了。她爬到我的腿上,我抱着她,她笑着问我:“妈妈,你刚才为什么哭啊?”我说:“妈妈跟姥姥吵架了,妈妈很生气就哭了。”女儿接着问:“那你为什么去抱姥姥啊?”我说:“妈妈跟姥姥道歉呢。”女儿说:“你怎么说的呀?”我说:“我跟姥姥说‘妈,对不起,我不该冲你发脾气’,妈妈对姥姥发脾气的时候,姥姥会很难过,所以妈妈要跟姥姥道歉。”女儿笑着说:“你冲我发脾气的时候,我也很难过。”我说:“是嘛,那我也跟你道歉,对不起,宝贝,妈妈也不应该对你发脾气,你能原谅妈妈吗?”女儿笑着说:“能。”

我在跟女儿的关系中得到了很多治愈,我也开始反思,我跟我妈的关系中,我需要成长的地方。我回想我们这么多年的相处模式,基本上都是她说的话让我觉得自己的能力被质疑,自己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然后我就会辩解,她也继续坚持她的说法,我就会很生气,然后就爆发出来,我们就开启互怼模式,互相戳对方的痛处。

我们都期待对方能好好说话,但我们都不会好好说话,都是容易着急,带着情绪去沟通,谁都听不进去对方说的话。每次跟她相处,我都想改变她,但看不到改变,我就会觉得失望和受伤。我想了想,我为什么每次都想改变她呢?因为我觉得只有她改变了,我们的关系才会改变,我才不会那么痛苦,我把我们关系不好的原因都归到她身上。但事实是,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不会是一个人的责任,我妈有她需要负责的部分,但是我需要负责的是什么?

当我开始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我需要负责的是:

一是我自己的情绪管理,我不能把我妈当成可以任意发泄情绪的对象,我可以有其他方式来释放我的情绪,然后跟我妈心平气和地沟通。

二是我自己的价值感,我不能因为我妈对我的质疑和否定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就努力向她证明我的价值。如果我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就不会受她说的话影响。

当我把焦点转向我自己需要负责的部分时,我就不再那么关注我妈有没有改变了,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学习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需要,关注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跟我妈相处两周了,第一周是重复以前的模式,第二周开始,我自己有了一些变化。我妈说的话已经没有那么影响我了,不管她说什么,我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我就坚持去做,也不用先跟她争辩一番。如果她说的话影响到我的心情,我就先离开,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尽可能平静地跟她沟通。我用更柔和的方式表明我的界限,表达我的需要,我也会考虑她的需要和感受,说一些以前没有说过的“软话”。就像昨天我跟我爸和妹妹一起收拾家里,我妈嫌我们扔东西,就一直在旁边念叨:“这件衣服这么好就扔吗?我能穿!”其实很多衣服在衣柜里放了七八年没穿过,但我妈都不想让扔,一见我们要扔,她就说她要穿。我拦着我妈,让她不要干涉。我爸跟我妹妹收拾,收拾了两个小时,扔了4大包衣服和鞋,我妈就开始生气地说我们“败家子”、“不会过日子”,骂我爸“熊老头子”之类的话。我让我妈不要怪我爸,怪我就行,我带头让收拾的。后来晚饭的时候,我就开始跟我妈说“软话”了。我说:“妈,这么多年你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把我跟妹妹养这么大,你辛苦了,你不需要再穿我们要淘汰的旧衣服了,你值得穿更好的衣服,我在网上给你买的衣服,你穿着不合适,我可以带你到店里去买。”我妈说:“我有衣服,不用你买了。”我说:“我跟我妹妹给你买衣服,你每次都说不要,买了之后你也经常让退了,买东西也是我们表达孝心的方式,你不让我们买,我们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呢?我们又不能经常回家,也就买点东西能表达一下。”我妈嘴上说不用表达,但是能看出来她也不生气了,心里应该也是高兴的。

这么多年,我终于找到了跟我妈和平相处的“门道”——放弃要改变她的执念,负起自己的责任。母女关系的改变,从我开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荆棘还是玫瑰?——在逃公主和勇气王子的故事

作者:云曦

有声播读:木木

 

对于爱情和婚姻,我想每个人都憧憬过。在我们圈子中广为流传的两个说法是:这是一份祝福,也是一个功课!而我一直以来总是期盼爱情里的祝福,但功课就算了吧!所以当我主观判断,身边发出好感信号的异性会造成一些我并不期待的“功课”时,我第一反应就是逃跑,这一逃就逃了很多次,也越来越觉得谈恋爱好难,婚姻更是遥遥无期。

然而没想到,总是逃跑的我,从单身到结婚其实只用了两年。我和先生是在读书的时候相识的。读书之前我在国内有稳定的工作,所以当我跟家里面说明又要重新去读书时,虽然我的父母没有反对,但是却遭到其他亲人的强烈反对。最让我觉得难过伤心的话是:“28岁的女孩子上了四年学之后就已经30多岁,到时候很难再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结婚。”我心里觉得挺难过的,我的家庭已经是基督化的家庭,这句话竟从非常疼爱我的舅舅说出,我的心里觉得不被理解。但父母都依然支持我,要我寻求上帝的带领,结婚这件事情他们不会给我压力。所以,我在学校的学习虽然很忙碌,但是心里对于婚姻并没有过多的压力。

后来我认识一位宿舍楼上的学姐,她只比我大两岁,因为恋爱和婚姻的事情,心里压力很大也很焦虑。她说家里不停地施压,几乎每次打电话回去都会提及是否有对象。当她过30岁生日的时候,她找我聊天说了这样一句话:“女人30岁这年非常重要,因为这一年如果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就会很难了。”她也听了很多周围姐妹的分享,说30岁之后就要学会看开了,也许就做好准备找不到那个对的人了。我当时看到她发出感慨的表情很落寞,很孤单也很无可奈何。难道一定是这样的结果吗?

所以我也把我的婚姻交托给上帝。我心里很平静,如果上帝为我预备了,那么我们就会在合适的时间相遇;如果上帝并没有预备,那么我也不觉得终身未婚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也不会留有什么遗憾。说来也巧,我和我的先生因为一次借花瓶事件开始有来往,后来也机缘巧合在一起学习,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

逐渐熟悉之后,他开始每天约我出去跑步。我对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也没有反感,几次出去之后发现他每次都偷笑。我就问他:“你为什么总是约我出去跑步?而且每次都偷偷在笑什么呢?”他很坦诚地回答我:“我对你比较有好感。不过我约你的时候你都答应我,你是不是也是有同样的想法?”。这回答跟我心里的答案八九不离十,但是当他亲口说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压力很大,因为我不懂得怎么谈恋爱,还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所以才会保持单身。我也一直跟上帝祷告说要么不遇到、要么遇到了我希望就可以直接走进婚姻。我自认为自己并没有强大到可以承受感情上的伤害或者分手的痛苦。当他对我说,也许可以考虑在一起,并且反复跟我说,婚姻也是一种选择,以此看看进入亲密关系是不是上帝的带领。这样的快节奏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我心里很纠结,并没有给他正面的回应。

我心里觉得,我们两个在不同的成长背景长大,并且还存在着巨大的性格差异,我可以想象以后我们的磨合会是多么的“精彩”,也会让我觉得很辛苦。所以我本能地又想要逃避这段感情的发生。直到有一天,他沉默很久后,对我说:“即便我们最后没有结果,你也要打开你封闭的心,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愿意无条件地去接纳你、爱你,哪怕我只能陪你走过一段人生的旅途也好。”我听到这句话后被触动了。

我想起他在追求我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的耐心,关怀和安慰。这让我看到他品格上面的真诚和善良。我开始认真在祷告中寻求上帝。直到两个多月后,我祷告心里有平安的时候,他又再次问我是否愿意和他交往,我就答应了。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他向我坦白之前的恋爱经历,他一直是被追求的那一方,也是被付出的一方。我是他追求的第一个女生,他很紧张,也曾想要放弃,但还是鼓起勇气,在祷告中一直等待。想到自己在感情里的回避和胆怯,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也感恩正是他的勇敢和坚持,我开始正视自己和这段关系。

因为巨大的性格和成长背景的差异,我们两个恋爱过程中的磨合真的非常的辛苦,也有很多的争执和不肯让步。我反复地想,如果这是上帝所配合的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呢?当然也流了很多的眼泪,我心里开始有动摇。我爸爸知道后很心疼地劝我:恋爱是让人觉得喜乐的,如果整天流泪的话,可能这不是一段合适的感情。虽然爸爸没有明确说他反对,但是我也听出了他不是很赞成,因此也想过,要不就放弃吧。

但是当我祷告的时候,就能够从情绪里出来,恢复平静。身边的一些长辈也给我很多的劝勉。有一位长辈说的话让我反思了很久,他说:“真正合适的配偶是有一颗愿意共同进退的心和一个愿意守住这份诺言的勇气。”

我想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愿意为对方妥协的人。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也开始调整脚步去配合对方,不再逃避,逐渐地我发现我们两个都有了很大的成长和改变,所以当他提出考虑结婚的事,我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害怕和逃避,而是开始认真考虑。

收到求婚戒指的那晚我很惊喜,不善言辞的他,竟然为了求婚默默准备了好几个月。从设计戒指到场地踩点,再到策划怎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约我到现场,每一个细节他都在考虑我的喜好。听到好友跟我说这几个月他有时行踪不明的原因后,这让我觉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非常值得。

筹备婚礼的那段时期也是我学期最忙碌的时候,因此觉得压力很大。因为我先生也读了几年的书,我们两个都没有很丰厚经济基础,家庭的支持也不多。我听很多姐妹说即便我们是作为基督徒结婚,也是要有房有车,要有聘礼,彩礼也要有三金、五金。我心里想,其实这些并不是不好,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应该更加看重的是对方是否有一颗真正愿意为这段关系负责到底的决心。所以当我们决定要结婚,并且跟父母说明的时候,我也告诉他们我更看重的是什么。最终婚礼的一切都非常简单,也很愉快地决定了所有的事项。

双方父母因为疫情并没有在现场参加我们的婚礼,而是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与。我们婚礼所需的一切,一开始我们认为以我们的经济状况,肯定负担不起,但是上帝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恩典。婚礼的场地是我先生所在教会的教堂,婚礼现场布置装饰的人员是我的同学,我们所有的装饰物品都是在网上采购,最终算下来我们并没有花太多的钱,也根本没有超出预算,包括婚纱摄影,也是低于市场上的价格。

上帝为我们预备了最好的婚礼。然而,在当地寸土寸金的状况下,我们想要找到结婚当天迎亲的场地是非常艰难的事。也因为疫情管控所有的酒店都不能接受订单,他们建议我们去预订宴会厅,但是宴会厅的价格不是我们所能负担的。我们向祂祷告,而上帝的恩典再一次临到。当时刚好有一对从台湾来的夫妇要照看他们孙子,因此他们的房子有两个月的时间会没人住。非常感恩!我们在一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很美的一间公寓里面迎亲。

原本以为婚后可以开始舒舒服服的假期,然而婚礼结束之后我就生病了。我的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后,先生却突然确诊了新冠病毒。于是我们开始长达10天的居家隔离。我的心里很忐忑,先生也觉得压力很大。我们在上帝面前祷告和寻求,求祂保守我的健康,好让我可以照顾他。妈妈觉得我很有勇气,选择自己照顾先生而不是把他送去隔离中心,我想我应该要陪伴他,也要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非常感恩,隔离期间有很多的弟兄姐妹为我们送上食物,他们的爱心塞满了一整个冰箱,让我们不至于短缺。我也在这期间学会做饭,也明白了婚姻里的责任、牺牲和真正的付出。感谢主,先生很快康复了,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当我们说起这见证时,大家无不赞叹上帝的恩典。

分享这些并不是要表现我和先生有多么好,而是想说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我们要抱有期待。更要知道婚姻不是幻想有一个完全符合我们理想的人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是我们是否愿意和对方共同守住对婚姻的诺言,彼此扶持、牺牲和付出,为对方付出与改变,愿意在爱中学习和成长。

所以还没有遇到上帝为你预备的另一半的时候,那个所谓的“准备好”其实就是持有这样一份勇气和守住承诺的决心。就像我和先生在婚礼上彼此的诺言:他愿意在人生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爱我;而我也愿意无论任何的景况都能够做到不离不弃。

虽然并不是每一天都很甜蜜,没有任何争执,面对生活经济的压力,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平淡的日常中,我们仍然会有一些需要学习和磨合的地方,但是我们两个彼此谈心,都认为结婚比恋爱的时候更好,就如圣经所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传道书4章9节)。

也借着在情人节之际祝愿主内的单身弟兄姐妹,若是你没有单身的恩赐,也希望你在等候和预备婚姻的过程当中充满盼望,相信上帝所预备的那个人会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也希望你预备自己的心,因为婚姻并不是为了享受对方的付出,而是愿意为对方付上代价。

婚姻于我而言,是在荆棘里盛放的玫瑰,在提升的同时也学习成为彼此的祝福,在逃公主遇到勇气王子,不逃了。也祝福大家情人节快乐!是不是单身都别焦虑,因为主爱你,而你的每一个阶段都值得被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不焦虑了,因为我不需要培养出谷爱凌

作者:可悦

有声播读:许靖

 

这位外貌好,家世好,性格好,心理健康的姑娘,怎么能360度无死角完美呢?玩着玩着就能玩出个世界冠军,还能不耽误学习考进常青藤大学。她好像集齐了每一个人对“人生赢家”的理解。目前在关注着这个现象,感慨讨论着的人,自己应该都已经无法再努力成为谷爱凌,只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了吧。但看到谷爱凌的妈妈是怎样一位妈妈的时候,我已经确实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也来不及了,只能期待孩子能成为谷爱凌的姥姥了。那么,我要怎么去消化谷爱凌给我这个普通人,普通妈妈的生活带来的冲击呢?

  1. 不是努力就会成功

毫无疑问,谷爱凌本身是非常努力的。这是非常美好的品格,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可以成为努力的人,是很积极也很健康的。但同时,我要认识到,不是努力了就可以成为谷爱凌。付出同样的努力,因为天赋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我需要做的,不是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谷爱凌,取得全世界的认可,而是鼓励自己的孩子,像谷爱凌那样不断地挑战自己,为自己喜爱的事情去付诸努力,去享受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不断成长所带来的喜悦与自由。回想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多数时候,我都错误地把焦点放在了达到某个文化或社会定义的成功之上,而不是去享受我努力的成果。这导致我常常因为太害怕失败而不能自由地付出100%的努力。仔细想想,自己还是孩童的日子里,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不是我轻而易举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更不是那些内心想成功,实际却不付诸努力的时候,而是那些没太想过成功与否,但是享受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接受一个挑战的时候。愿我的孩子们,可以没有任何顾虑地,自由地努力,并享受他们因努力取得的成就。

  1. 不是只有第一名才有价值

奥运的竞技场上,我相信每一个参赛选手都付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努力,突破了一般人从未感知过的压力,也一次又一次享受了自己的努力。但赛场上,我们习惯性地只关注第一名,为第一名喝彩,让人觉得好像如果没有拿到金牌,好像什么都不是了。这种感觉,其实让人窒息,令人举步维艰。如今想来,很奇怪,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给过我明确的压力,自己竟然从小就认为如果不拿第一就没有价值。所以,当我无法一直拿第一的时候,我感到很沮丧,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竞争力的。后来很久,我才明白,第二也很好,第三也不错,第四,第五都不糟糕,就算最后一名,也可以在其他的赛道努力。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由某一个评分系统来决定。因为,我们是立体的人,生活在立体的人生里,不是只有某些功能,某些维度的物品。同样水平的运动员里,只有一名可以拿到冠军,这是由比赛性质决定的,但每一个去到赛场上,拼尽全力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员都是值得被庆祝的,因为他们都同样勇敢,同样努力,同样优秀!每一个生命,都有价值,每一个努力绽放的生命,更是值得被庆祝。所以,我要提醒自己,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喝彩,不用等到拿金牌的时候。

  1. 没有谷爱凌妈妈完美的我,也还有机会

自从有了孩子,我看了很多的育儿文章,但看着看着,好像有点不对劲了:“孩子的人生,取决于是否有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她把三个孩子送进常青藤,因为做对了这几件事情”,“和孩子做朋友,才能” ……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开始列表优秀妈妈的特质,仿佛没有这些特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注定失败。但仔细对照这些文章,我发现,很多好妈妈的条件,要么是我先天不具备的,要么是我错过了努力黄金期而没有的,要么是我不管怎么努力,短时间都无法达到的,这样我就会是一个失败的妈妈吗?我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吗?我会毁掉孩子吗?这些只要想想就好可怕,让我每一天都生活在自责和焦虑当中。反思加观察我家孩子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独特的,每一份亲子关系当中的互动又是多元的。比如说,虽然我很多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很着急,但我的孩子,大多数时候情绪稳定,他们也会常常说爱我。我常常害怕自己对女儿太严格而让她心理受伤,但看到她很享受我严格要求下带来的突破时,我又稍稍获得安慰。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起码,我不完美。我的这种不完美,不是我想改就能改变的。我也在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可能要很久以后才能发生质的改变,但这不妨碍我当个爱孩子的妈妈。育儿的美就在于,这也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我们不需要一开始就完美无缺。

  1. 父母的职责,不是让孩子成功

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倒是,我们为什么非得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另一个成功的孩子呢?难道只有孩子成为郎朗,成为谷爱凌,或刚刚考上常青藤大学的某个邻家学霸,我们才能给自己当父母的这个事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吗?遇到人生难题,或者让我觉得无法理解的问题时,我会去圣经里查找答案。上帝对父母的要求是什么呢?我翻遍了整本圣经,好像也没有看到哪里写上帝要求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孩子,相反,我看到的只有:“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 22章6节) ;“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 6章4节)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命记 6章4-9)。如果我们仔细去查考上下文,我们会发现,这些来自上帝对于育儿的教导,跟成功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重点是行走在耶和华的道路中,做爱上帝,爱人,正直的人。其实仔细想想,上帝作为最大的家长,就没有一丁点要求人类成功,一点都没有。祂对我们的要求,是像祂,成功,是祂赐的祝福。所以,父母们,大可以放松,我们不需要将孩子培养成多厉害的人,而是要最关注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如果我的孩子爱上帝,爱人,即便他们没有所谓的成功,我想我也是忠心完成了我作为母亲的任务。相反,即便我的孩子很成功,但他们没有行走在上帝的心意里,我要受到上帝的问责。

所以还有什么好说的,从今天开始,自己先爱上帝,爱人,再把同样的道理,教给孩子吧。我不焦虑了,因为我不需要培养出谷爱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虽然结了婚,但我仍然孤独

作者:Jane Lim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洋澜

 

“上帝叫孤独的有家。”(诗篇68篇6节)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读到了这一、句经文。在我擦拭餐桌时,好几天都吞没着我的孤独感再次浮现。

尽管我丈夫实际上就在离我几英尺外的沙发上坐着(清楚地证明我并不孤单),但那一刻我确实感到孤独。我渴望女性友谊带来的那种滋养灵魂的亲密关系——愿意倾听和详细交谈、温柔的语气、安慰的拥抱或拍着肩膀,最重要的是听到她们说“我知道你的意思”或“对,我也是这样!”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觉得我已经竭尽全力在控制自己想要逃避结识新朋友的本能反应,这会使我焦虑。从一年前嫁到这个新的国家到现在,我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报名参加了一些课程,并试图通过一些尴尬的交流与新朋友建立联系(聊几句之后就聊不下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沉默…..)。

偶尔会有一些小有收获的时刻,但也有很多时候我坐在一群人中间,感觉要么说不出什么话,要么自己与谈话内容格格不入。我发现自己非常想念以前朋友,因为无法见到他们而感到沮丧,担心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会彼此疏远。

所以,我无数次转​​向上帝。

“上帝啊,我好孤单。我需要我的朋友们。我需要一个朋友。只要一个就好。一个我可以交谈并敞开心扉的朋友。一个能够理解我内心的朋友。”

“我是你的朋友。你可以和我谈谈。我了解你的内心。”

“但你不在这里”,我内心的孩子抱怨道。“至少不是有形地在我身边。我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是人,上帝。我需要一个真实的人。”

就在这时我停了一下。然后我想起了那节经文。

上帝啊,你叫孤独的有家是什么意思?我明明有家人,但是……我孤独的解药是家要怎么理解?

我能感觉到我又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越想越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停下来,继续过我的一天。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友谊

那天晚上,我被安排与我们教会音乐部的几个人见面进行试音。在疫情封锁期间决定唱歌听起来并不是最明智的决定,我内心里面焦虑的小人儿在最后一刻想要临阵出逃,但由于我害怕成为一个不守承诺的人,加上我丈夫的鼓励,我还是去了。

在他们让我唱了几首歌之后,我们坐下来聊了一下。我以为会是很表面很快速的聊天。后来,当他们开始询问我所在的圣经学习小组、我的属灵恩赐以及我可能探索的不同事工时,谈话进入了深层次。我很惊讶也很欣慰这些女士们问了我这么多关于我的问题,即使这些问题与音乐事工无关。

经过一个小时的交谈和聆听彼此的故事后,她们主动提出为我祷告。当中一位祷告了类似下面的话 “上帝,我们来到你面前,因为在你里面没有缺乏——我们什么都不缺。你是我们的避难所和盼望……你知道我这个姐妹的内心……”

我不记得她用过的确切词语,但信息非常清楚——在上帝里面,我们一无所缺。祂知道并供给我们所需的一切。就在那一刻,我哭了。这是上帝派人说出了祂从一开始就想对我说,我需要听到,但却坚持要听一个有形的人对我说的话。我感觉自己的需要被看见,也被聆听了,心里很得安慰,知道孤独的终极答案不是出去和人见面,而是住在上帝的里面,上帝是唯一一无所缺,完全可以满足我的。

在上帝的家中找到我的位置

那天晚上,我在安慰和鼓励下回家了。在我们最后一次在 WhatsApp 上的交流中,其中一位女士让我跟她们保持联系,告诉她们我的查经学习情况和我的代祷需求,这让我在信仰上有问责。

上帝让我看到了我是如何成为祂家庭的一份子的。祂对孤独的回应是将我们指向祂的身体——教会,并提醒我们通过接触教会,我们可以彼此连接;因着看到可能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可以走出独处并学会给予,在给予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

所有这一切都因着我们拥有同一位供应我们所有需要的上帝(腓立比书 4章19节)。我再次被提醒,这不是祂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回应我的祷告,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祂是看得见我们的需要也听得见我们痛苦的上帝,所以我可以继续恳切并为具体的事项祷告。

尽管我还没有再次见到我的新朋友们,但那次与她们的会面鼓励我与已经认识的人开始更多的对话和见面,无论是我的同事,还是我查经小组中的人,或者是很久没见的老熟人。当我再次感到孤独的时候,就是提醒我要给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的人发信息的时候,我会询问她们的情况,以及我可以如何为她们代祷。

亲爱的,如果你也处于孤独的季节,求上帝将你安置在祂的家中——给你机会与其他信徒联结,除去你心中对被拒绝或与大家隔绝的恐惧和焦虑,并相信祂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不要放弃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和困难的时刻与上帝摔跤。祂可以的,也会照顾你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