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你不喜欢、令你失望的人,太难了……

作者:Jessie Ng,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晓晨,中国

 

那天我亲爱的老爸说了一些惹恼我的话,我感觉自己的怒气瞬间在胸间集成一团火,要是不让它冷却下来,恐怕马上就要爆发。于是我速速进了房间关上门,试图分散注意力让自己冷静。老爸大约也意识到自己言语有失,误伤了我,着急地跟我道歉。

我需要时间冷静,同时也害怕自己当下如果立刻回话,会说出不好的话来,所以沉默不应。哪知他受不了这种沉默,开始疯狂拍门,之后更是开始撞门,扭转门把。我慌了,原本已经冷静得差不多,可这举动顿时令我害怕,害怕老爸真的强行把门撞开,或者找钥匙打开门,使我不得不直面他。

我对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非常反感。但此时面对我的老爸,我的害怕大于反感。我爱的人正在用他认为好的方式在向我表达爱,可我厌恶这种行为。我不敢想象自己要面对粗暴地撞开门后的他,也害怕自己会因为这件事而讨厌他,不愿意原谅他。同时也害怕他要我当下、立即,接受他的道歉并立刻对他表示和善。为了不让他继续“狂踩我的愤怒线”,我只好发信息给姐姐。姐姐马上制止老爸,并告诉他该如何尊重我,老爸这才消停……

作为女儿,我不去评断老爸的行为。然而从这件事,我却发现自己害怕背后的原因。我喜欢我的老爸,喜欢和他说话,喜欢有他在。然而若让我说出老爸的两个缺点,或者说出他曾经令我失望的地方,我会感到不舒服和不自在。我不想面对我爱的人“有缺点”这个现实,也不想承认他其实也令我失望。原来我骨子里希望我爱的人永远都那么“可爱”,我一直都那么喜欢他们,他们永远都那么容易去爱。因为要爱一个你不喜欢、令你失望的人,太难了。

原来我的爱那么肤浅。为了让我自己更容易去爱对方,我拒绝面对和接受对方的不完美、缺点,或者干脆否认那些他们令我失望的行为。如此,我就可以不费太多心力就能去爱,同时在内心雕刻他们“完美的形象”。也许渐渐地,我爱的就不再是会犯错、有缺点的真实的老爸,而只是心目中那个完美的他。

仔细一想,我们的上帝岂不是“终年累月”地面对这种情况吗?祂爱祂所创造的人,然而人却“狂踩祂的底线”,尽做些祂厌恶的事。然而我们的上帝向我们彰显了祂自己:“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34章6节)其中“不轻易发怒”在希伯来原文中的意思是“长鼻子”。因为在希伯来文中,会用发红的鼻子去形容一个人发怒,而上帝的“长鼻子”,说明祂是不轻易发怒的。上帝长久地忍耐罪人顶撞和悖逆,一次又一次地给人机会悔改。

另外,上帝向我们彰显了真正的爱,不是刻意无视或者忽略对方的不好,而是即使对方不好,仍然去爱。上帝在我们还不断犯罪惹怒祂的时候就爱了我们,并且牺牲自己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钉在十字架。祂对我们的爱,是一种仁慈的爱(benevolent love),是希望祂所爱的人可以全然纯洁美好,因此不遗余力地要把我们“变好”,好让我们享受与祂的关系。

喜欢的人很容易爱,但是真正深刻的爱是一种意志行动,是我知道了你所有的缺点,你的不好,你令我失望生气的地方,我仍然愿意去爱你。我愿意忍耐,用温柔的言语与你沟通对话,好让我们彼此知道该如何用对方喜悦的方式去爱彼此。

正如上帝爱人,我们的肮脏、污秽、破败祂都看得一清二楚,在祂眼里,我们的罪极其恶心,然而祂却耐心地用基督的血把我们一一擦拭干净,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祂所爱的纯洁的儿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结婚不可能让我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婚后我才认识到的五件事

作者:Jane Lim, 菲律宾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很久以来,我一直期待着结婚,读了很多相关的书,并且为之做了我能想到的一切准备。

感谢上帝安排了多位年长睿智的夫妻在我和我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丈夫 )身边,陪伴我们,分享他们关于婚姻生活的故事和见解。

然而,婚后仅短短9个月,我就发现,有些事情、情况、和情绪跟我单身时想的不一样。我其他新婚的好朋友也有同感。

因为自己走过这段从单身到婚姻的心路历程,所以希望接下来我的分享能让正走在这段旅程上的朋友们受益。首先,我想鼓励那些正在约会和等待进入婚姻的朋友们在情绪方面做好准备。第二,我想鼓励那些单身的朋友们重新思考一下他们对婚姻的设想。

下面这几点就是我在婚后才完全意识到的:

 

1. 我们还是结婚前的那个我们,没什么两样,但这没关系。

早在婚礼前的几个月( 甚至更早些时候 ),我就已经开始想象婚后的自己是什么样。我以为自己会成熟一些——欣然地做家务,煮饭,处理账单。内心深处,我期待结婚就像按下重新启动键,直接给我一个崭新的生活, 而我也会自动进入角色。

所以,婚后我给自己列了一长串清单,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但几个月下来,我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有的时候,我就是不想再思考该做什么菜吃了。

遇到这种情况的不只我一个人。我的一个好朋友在婚前几周就承认,她对将要扮演的“妻子角色”感到不安,不确定是否能肩负起煮饭和其它家务活的重担,这毕竟和她以往的生活大不相同。另一个比我们早结婚的朋友更有趣,有一次她竟然为了坚持自己做饭不让丈夫帮忙,而与丈夫吵了一架。

我和朋友们所学到的是,想成功扮演好贤内助没有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传统” 贤妻 。

《箴言》书31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敬虔女人(妻子和母亲)的完美形象,但这一章的重点并不是要我们达到那里面的每一项标准,而是要我们成为“敬畏耶和华的妇女”( 30节)。另一段经文是加拉太书第5章,它谈到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以及这种自由如何帮助我们追求敬虔和结出圣灵的果子。这段经文特别鼓励我:

“唯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 ( 6节);“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做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侍” ( 5章13节) 。

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地照顾好自己的配偶,以此在婚姻中敬重上帝,就足够了。对我来说,这意味着要把先前我对“好妻子”的设定放下,不再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感到内疚,并在有需要的时候向丈夫寻求帮助。

结婚不可能也不是为了让我一夜之间脱胎换骨。

唯有耶稣让我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5章17节);并且祂一直在我里面动工(腓立比书1章6节)。

 

2. 不必要总和另一半待在一起,但应该尽力满足彼此的需求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有时要刻意熬夜,来更多地陪伴丈夫。不过她也意识到,两个人也可以继续自己以往的作息习惯,这样她的丈夫能有“独处的时间”来充充电。

我和丈夫当年谈异地恋的时候,我就非常注重独处的时间。不过只要他来找我,我们都会尽量多地待在一起。婚后,我发现夫妻的确需要各自“独处的时间 ”,对我丈夫来说,独处就是可以玩他的游戏,而我则喜欢阅读。

我曾经认为共同的兴趣应该是自发的,而不是勉强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这样,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尝试新事物。对我来说,因为丈夫喜欢打游戏,所以我会去尝试多玩一些游戏,而他则愿意陪我看,也学着欣赏一些我喜欢的电视节目。

我想起腓立比书2章中的这些经文:“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3-4节) 。有趣的是,约翰派博说,“‘事’”是翻译时后添上去的,原文是 ‘自己的’ 和 ‘他人的’,并没有指定是什么, 所以涵盖了各种可能。不管是重大问题,还是细枝末节的小事,都囊括其中。

总的来说,经文教导我们,要刻意地考虑和满足对方的需求。如同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一样,婚姻中的我们,正如鲁益师所说,不是轻看自己,而是少为自己考虑,多为对方着想。

 

3.知道我们和另一半有差别是一回事,真正生活起来却不大容易

我老早就知道丈夫对音乐的热爱。这些年来,他为我制作了许多音乐播放列表,带我到处去看演出。虽然我也喜欢音乐,但直到我们结婚后,才意识到他连放松都是通过听音乐完成。而“放松”对我来说是安安静静(当然有时不太可能)。所以,我们俩要学会兼顾对方:有播放音乐的时候,也有享受彻底安静的时候。

我的丈夫对烹饪也情有独钟,并有自己的一套。我们一起煮饭的时候, 他会很坚持某些步骤——食材的切法、调味、搅拌的方法等。起初,我觉得他毕竟在烹饪上更有经验,所以尽可能听从指挥,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方法也不差。

从这些小细节中,我认识到,这是一种平衡,也学会去为对方调整,乐意听取对方的意见,但同时也真诚地表明我的需求和感受,当然表达时用尊重他的温柔语气(并不总是容易做到 !)

圣经也如此教导我们,我们共同构成基督的身体:是不同的肢体,有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恩赐和个性, “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哥林多前书12:25)。因此,我们可以用哥林多前书13章教导的爱的原则来处理婚姻中夫妻间的差异。

 

4. 性(和亲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我得承认,我对性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青少年时期读的那些爱情小说,直到成年后还在受其影响。其苦果之一就是接触色情和手淫会歪曲你对性的看法,这种影响会持续到婚后。

我婚前以为(也是一个误解)夫妻之间的性是“自然而然的”——容易产生渴望,也容易执行( 通过练习)。另外我也以为进入婚姻就能摆脱欲望和色情的诱惑。

但结了婚的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事实是,性需要双方的努力——欲望并不是常有的,过程也不总是你想象的那般愉悦 (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章中所说的,性是婚姻的责任,丈夫和妻子在这方面应该彼此顺服,甚至需要为此祷告)。 然而,当夫妻情投意合时 (感受彼此的情绪、主动帮对方有更好的感受), 加上温柔、真诚的沟通以及愿意付出和服侍对方的心态,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和领受时,夫妻间的性生活是可以美好的。

最好忘记你从电影中学到的关于性的事,那些都太不现实,且毫无益处(如果你为此挣扎,是时候祷告和寻求医治了)。我很感激我的朋友中至少有几位 (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能够在我婚前与我分享实用的建议,比如要与配偶建立一个安全的空间, 来更好地在这方面沟通。

 

5. 我仍然会感到孤独

这一点让我很惊讶(可能也让单身人士们感到惊讶)。即使丈夫坐在我旁边,我仍然会有些许孤独感。当然我们还是有很多时候心意相通的,但不是每时每刻都如此。

我认为婚后我认识到的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即使结了婚,我也不能指望丈夫来满足我所有的需求;这不是他能够或应该承担的。

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只有上帝能填补我的空虚感。这种我一直感受到的不满足让我更渴望寻求祂,亲近祂;请祂更深地进入我的心灵和生命;并且更多地依赖祂,而不是我的丈夫;因为只有祂才能给我满足和喜乐。

最后,婚姻关系好比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以弗所书5章21-33节), 婚姻是上帝厚赐给我们的礼物,但并不是让我们从婚姻中寻找只有上帝才能给的幸福和满足,而是要我们通过婚姻更“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以弗所书3章18-19节)

婚姻中最美好的时刻,让我们预先尝到些许天堂的滋味,体会与上帝联结是怎么一回事。而在我们最软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确信,无论我们多么不完全,因着基督那一次的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了(希伯来书10章1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婚姻只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吗?@比尔·盖茨

作者:Jessie Ng,马来西亚

 

2021年5月4日凌晨,一条消息引爆全网:微软创始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宣布和妻子梅琳达(Melinda Gates)结束27年的婚姻。

比尔·盖兹成功的人生常常被当作人生的标杆。他的财富令人称羡,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与妻子不遗余力地投身慈善事业,将大笔的个人资产投入到慈善基金中,帮助世界各地不同的需要。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他们的人生就是成功、完美、幸福的代表。

然而婚姻这门历时一生的“功课”,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慈善家或富豪就“饶过”他们。在他们25周年纪念日那天,两人都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彼此的爱,并表示会一直珍惜对方。然而两年后,两人决定结束婚姻关系,引来大家的唏嘘。


比尔·盖兹夫妇也不是第一对离婚的名人,在这之前还有亚马逊创办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与前妻麦肯齐(MacKenzie Bezos)结束25年婚姻。另外不久前,冯绍峰和赵丽颖这对明星夫妻也结束了婚姻。从他们几位的帖子中我们发现,他们都对过去曾经互相扶持,并彼此共处过幸福时光表示珍惜,同时也愿意继续以朋友相处。既然如此,那他们又为何要离婚呢?

比尔·盖兹的离婚宣言特别提到:“……我们不再相信在人生下个阶段,可以作为夫妻一起成长。”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这段婚姻不能再帮助自己(或对方)成长,因此决定结束婚姻。大部分网民都认为这样的理由是理智和成熟的。对现代人来说,只要某个人事物阻碍自己的发展、成长、提升,不论是什么,都应该“及时止损”。

正如提姆·凯勒在《婚姻的意义》说到:“自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姻观……人们不再通过舍己、牺牲、放弃个人自由、履行婚姻责任和家庭责任来寻找人生意义,婚姻被重新定义为‘追求满足情感和性欲,寻求自我实现’。“他们认为婚姻只是一纸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彼此的个人成长和满足。按照这种观点,人结婚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履行责任,不论是对上帝的责任,还是对社会的责任。”简而言之,人生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活得快乐并且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式发展,婚姻也是如此。

然而这就是婚姻的目的吗?婚姻只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吗?如此,只要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能够自我增值,那么婚姻也不见得非要开始或维持。越是持守这样的观念,就越难进入婚姻,这是不是也是近年来结婚少、结婚晚、离婚多的原因?

婚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面对这时代高离婚率和对婚姻的不信任,许多人都探讨过这个问题,甚至著书解说。即使懂得再多,我们总还是有一千、一万种理由拒绝进入婚姻或结束婚姻关系,然而只要一个理由就足以开始和维持——那就是上帝的心意和盟约。

保罗在《以弗所书》5章告诉我们婚姻的奥秘,31和32节他引用了《创世记》:“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以弗所书5章31-32节)。如此看来,婚姻和基督与教会之间有着某种暗合。

凯勒牧师在他的书中说:“保罗看见,当上帝最初设计婚姻的时候,心里所想的就是基督和教会。这是上帝对婚姻的伟大心意:描绘基督与他所救赎的百姓之间永远的连合!”(《婚姻的意义》页41)

原来,婚姻像一个“影子”,人在婚姻中能够体会基督如何爱教会,为教会牺牲自己;而教会则在基督里面变得纯洁无瑕,并且顺服爱她的基督。如此,婚姻不是建立在个人感觉或自我成全上,而是彰显和体会基督与教会的关系。

并且,这份关系是以盟约为凭证。婚姻的誓约不只是表明“爱你之深”,更是立志“爱你之久”。不管感觉、激情如何消退改变,在上帝面前立下的盟约就是生死的盟约,“脚下的红地毯便是盟约血路的象征”,(《盟约》页13),是不能轻易销毁的。

《盟约》这本真人真事故事的作者——吉姆·卡朋特(Kim Carpenter)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他的妻子克瑞基特(Krickitt Carpenter)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脑部受损,忘了自己已经嫁给吉姆,也忘了和吉姆之间所有的爱恋。

因为意外,她行动不便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并且变得易怒而敏感,另外克瑞基特的治疗需要巨额医药费,她和吉姆住的城市也距离非常遥远,需要每周搭乘飞机往返。如此种种,吉姆大可就此放弃和克瑞基特的婚姻,因为对方根本就不记得自己和他立过婚约!

然而,吉姆说:“不管谁劝我离婚,我都只有一个回答:‘不,绝不可能。’对我们双方而言,这不只是一个选择那么简单。我不在乎克瑞基特是否还记得我,也不在乎是否需要倾家荡产来照顾她,更不在乎我们最终会在一起还是分手,唯一要紧的是,我不能撇下我最爱的妻子,独自逍遥此生;我曾在上帝面前立下誓约,要在她最艰难和最需要的时候保护她。”(《盟约》启页)

上帝对婚姻的心意使我们把婚姻的希望和期待放在上帝身上,而不是我们或对方;盟约使夫妻能够持续地经营、维持,和体会基督与教会的关系。这两者是婚姻开始的目的,也是维持的理由。

这世界有许多对婚姻的看法和观念,然而只有来到创造婚姻的上帝面前,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婚姻的意义。并且,将盼望和满足放在上帝那里而不是自己或对方,才是真正经营婚姻的明智之举。

 

参考资源:

1.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婚姻的意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

2. 吉姆·卡朋特(Kim Carpenter):《盟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

3. https://www.newsbytesapp.com/news/world/on-25th-marriage-anniversary-melinda-gates-shares-hilarious-clip/story

4. Melinda French Gat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ref=external&v=225350168390974

5. One FM 赵丽颖与冯绍峰离婚宣言https://www.facebook.com/onefm/posts/10159321927338328/

6. Bill Gate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illGates/status/1389316412259270657

7. Jeff Bezo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JeffBezos/status/1083004911380393985

 

*此图文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交朋友,就要Pick这三种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是我成长过程中最喜欢的几部剧。我记得当时我想,如果我也能像这些剧中的人物一样和我的好朋友们一起租房该多好呀。我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电影、玩游戏或是在晚上聊爱情聊人生聊各种话题(最好能在阳台)。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梦!

我的美梦在我在墨尔本上大学的第一年得以实现。我当时住在大学宿舍里。然而,梦并不尽然美好。在我住在那儿的那段时间,我经历了各样的心碎、背叛和失望。

我相信大家都经历过破碎的人际关系。或许这些负面的经历会让我们觉得没必要去经营真诚和深入的友谊。然而,圣经却不是这么说的。

在经文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友谊——不是每一个都是温馨甜美的。然而,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被造就是要与他人连接,而非如疫情封锁隔离期那样与世隔绝地生活(哥林多前书12章12-27节)。

从我个人在圣经中的领受,我想说下面这三种朋友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我们需要特别珍惜的:

1.和我们一起共渡难关的朋友

“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箴言 17章17节

 

成长在一个亚洲家庭,我经常能听到父母说:要智慧地选择我们的朋友。但我们都知道现实却并非如此。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是这样说的“友谊是个很奇怪的事情。你选了一个你认识的人,然后你觉得‘ 嗯,我喜欢这个人’,接着你就开始和Ta一起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的很多方面估计很难让我父母喜欢(比如,他比较懒散,看起来常常不能专心且没啥远大志向,至少我父母是这么看的)。然而,他却是那个在我经历痛苦的时候我可以倚靠,并且每次都乐意听我诉说的人。就算他最后回应我的只有一句:“真不容易,老兄。咱们下周去打网球吧”,我也会得到安慰。

在使徒保罗写的无数书信中,他也做见证说在最艰难的时刻有许多的兄弟姐妹支持他。无论是经历逼迫还是共度贫穷,从福音大复兴到被监禁,保罗总是有很多美好的友谊。

正是这些美好的关系推动他继续前进,并帮助他能坚持从事福音事工。这些弟兄姊妹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他提出一些智慧的建议,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财务上支持他,但保罗的事工还是因着他们祷告中的支持和有爱心的行为得以壮大。

有时候,这正是我们在困难时期所需要的那种朋友。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与我们一起度过人生各个阶段的人。

2.说“这样说是为了你的益处”的朋友

“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27章6节

 

在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信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他对他属灵儿子的爱和关心。但是,因着常常包含严酷的现实和真理,保罗的鼓励并不总是好听的。例如,我们在提摩太后书4章5节中看到保罗劝诫提摩太“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保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提摩太的事工充满挑战,到处会遇到反对意见,而且人们会因他的年轻和缺乏经验而对他不屑一顾。保罗希望在提摩太备受各样权威威胁和挤兑的时候给他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同样的,我们不应该轻视那些可能会以我们不想听到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的朋友。我记得我曾经因为想拒绝出国留学的机会而被一位密友责备。最初,我真的很生气,因为我觉得对于想留在新加坡我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事后看来,我真的很感谢我这位朋友的不屈不挠,尽管这意味着我要离开我生活的舒适圈,并对我自己的计划做出一些改变。因为我正是在离开家的时候,才真正地重新找到了对上帝的信仰,并使自己重新回到祂给我的计划中。

我发现一条特别有用的建议:当听到来自朋友不好听但充满爱心的话语时,专注于他们所说的内容,而不是说出来的方式。当我们这么做时,可能会意识到我们的朋友能够发现我们的盲点或需要成长的方面。

3.那种“让我们以大局为重” 的朋友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做伴的必受亏损。”——箴言13章20节

 

这种朋友可能并不总会出现在你面前。他们不一定会出去吃晚饭,也不一定会召集人们参加即兴的小组聚会。但是,你可以确定,当你最需要他们时,他们随时都准备为你提供可靠的建议——他们的建议不仅可以帮助你应对当前的困境,还有助于解决之后的问题。

他们的话很少,有时甚至有些晦涩难懂,但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牢记大局,明白真实情况与我们对事情的判断会有偏差。

这让我想到了耶稣在福音中经常用比喻的方式来讲话。他周围的人们都在寻找解决他们眼下问题的实际方法:疾病,贫穷,不公正以及一个可以将他们从被掳的状态中释放出来的统治者。但是,耶稣从未忘记他在地上的真正使命——宣讲天国和罪得赦免。

作为信徒,以福音为重、并在我们挣扎时总是可以将我们带回到上帝的话语中的朋友保持密切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尽管世界在教我们各样的知识(例如:如何投资,要买怎样的房子,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但以福音为重的朋友会让我们立足并扎根于永恒。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我们人生中需要的三种朋友。他们的身高和体型可能各有不同,有时也可能会使我们失望,或者有时他们说的话很难听。但是他们是上帝放在我们的生命中帮助我们成长的人。

我很清楚,我十分感恩有那些帮助我更加成熟,更有同理心,并且更懂得应对生命中各样艰难的朋友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文章:绝望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