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最美好的结局,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有声中文)

作者:Yong Xin,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童话故事里,恋爱都是甜蜜的,恋爱最终便会幸福快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我反思我和男朋友的恋爱关系时,我不晓得是否要用以上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关系。我的朋友常常会问我一些问题:你们在一起那么久不觉得闷了吗?你们约会次数那么少?他没有制造惊喜给你吗?他没有XX和XX的特质,为什么你还喜欢他?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会让我质疑为何我还会和我男朋友在一起,但是仔细想想,我的恋爱观和大家也许有所不同。
 
我曾经认为踏入一场恋爱就会尝到永远甜蜜的滋味,但那只是童话故事的情节,事实上恋爱包含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这段经文相信大家都有听过,“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这段经文给了我很大的提醒,这才是爱该有的原貌,之后便也成为了我的恋爱观。
 
 
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
 
很多时候我们只会放大别人的缺点,忽视别人的优点。交往以前我就已经知道男朋友的个性和坏习惯,然而踏入恋爱后我会不由己地想要改变他的坏习惯。但我渐渐发现我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去改变一个人。如果我继续维持这个心态想要改变他,我只会更生气和失望,因为只有上帝能够改变一个人,所以我需要学习的是去包容和忍耐。
 
有些研究显示,很多老夫老妻离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有一方“忍”对方太久,到了忍无可忍的阶段就选择离婚。其实,忍耐和包容的定义并不是忍气吞声的忍,而是尝试去认识和了解彼此,再去体谅和接纳另一方的缺点。
 
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
 
我曾经和男朋友大吵过,具体不记得是什么原因,只记得我在讯息里提到他满足不了我的需要。“我想要一个有安全感的男朋友,我想要一段稳定的关系,我想要……” 当他达不到我的要求时,我的脑海里只有分手的念头。我把他当作我的阿拉丁神灯,他必须要满足我的需求,否则我在这段关系里不快乐。
然而在一段关系里,爱不是把自己放为中心来取悦自己。条件式的爱也无法带来永恒和快乐。我们心里可能会有个空缺想要对方来满足我们的需要,但事实是唯有上帝完全的爱才能满足我们。
 
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
 
爱一个人其实很困难。那是因为我们人类是软弱的,我们的爱是有限的,是不完全的。想象我们有一个杯子,我们必须把杯子里的水倒给所爱的人。但若我们一直倒水给人,我们的杯子很快便会空。可当上帝永溢的爱充满我们的杯子,我们才有能力一直倒给别人,去爱他们。
 
每一次和男朋友吵架都是因为对他的埋怨和不满意。但试想想,上帝从来没有因为我的不足和不完美而选择放弃爱我。上帝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过错,祂把最好的都给我。因为祂先爱我们,我们才懂得彼此相爱。
 
故事最美好的结局,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靠着上帝的带领和祂完美的爱,彼此扶持一起走下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浓情蜜意

为什么我没有离开自己的教会?(有声中文)

作者:Annie Caldwell,美国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有声中文:馨宁,中国

我还记得当初认真考虑离开我们那间只有30名成员的小教会的情形。已经一连几周,很有针对性的主日信息让人觉得像是在被训斥。咄咄逼人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为什么来教会?我们有带着真心与人相处吗?我们是否还有未化解的怨恨?上帝在呼召我们做出什么改变呢?
 
这些本身都是值得深思的好问题,可当牧师讲到父母该挺身而出,以身作责时,我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离开时心情沉重,充满愧疚。
 
我没有孩子,并非家长,然而,这种主日信息的表达方式太激进,让我都莫明奇妙地有种负罪感。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和丈夫左右为难,非常煎熬,我们的确对教会和牧师感到失望,觉得身心疲惫,希望能有所改变。想要离开的理由似乎越来越多,言辞激烈的讲道只是其中之一。
 
教会的安排杂乱无章,令人难以置信。活动总是突然被取消,发出的通告总是没下文。
 
布道也是晦涩难懂,大不同于我们在以前的教会听到的脉络清晰、解释详尽、信息详实的讲道。更别提一位会友第一次谋面,就因为误会而不喜欢我丈夫。尽管我们尝试化解,但关系仍然紧张。教会人不多……我们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更是屈指可数。
 
在我们认真考虑未来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似乎只剩下合情合理的原因,告诉我们应该避免更大的损失,离开这里,去找别的教会。
 
但是,上帝有祂的计划。
 
我知道自己过于自我防备的态度可能也是导致我不喜欢牧师讲道的原因之一。并且我们大多挫折感来自于我们对沟通方式及教会的组织形式所有的个人偏好。虽然主日信息确实激进、缺乏条理,但仍然基于圣经真理,出于对教会成长的关心。
 
即便有这么多令人沮丧的方方面面,牧师的布道也没有违背过圣经,或犯过什么根本性错误。所以,我们决定按兵不动,听从上帝的带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帝都是沉默的,我们不情不愿地去教会,期待着改变,希望上帝给我们确信并带领我们换教会。
 
转眼,将近一年了,回顾那几个月的进退两难,我们看到上帝在我们中间的作为,感谢祂恢复、建立的工作,提醒我们教会的合一是多么的重要和美好。
 

出乎意料的合一

  
在保罗写给教会的书信中,多次强调合一。加拉太书3章28节提醒我们,在基督耶稣里我们都成为一了。以弗所书4章2-3节告诉我们,信徒之间合而为一源于谦虚、温柔和忍耐。在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中,保罗看到教会分党,敦促信徒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书1章10节)。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对合一有了一种新的体会。因为我们刚刚与另一个地方教会合并两个月了。只有上帝的安排才能如此美妙,我们的牧师与城西侧的一座老教会取得了联系——他们一直在恒切祷告,寻找牧师。
 
恰巧,我们与聚会场所的业主有分歧,也在寻找一个新场地。
 
当两个教会诚心地寻求上帝的指引和带领时,上帝把我们联合在一起。因着合并,教会建立起了清晰明了的章程,明确了会员、结构和愿景等重要内容,这是我一直希望的。来自两个教会的人一起组建起新的领导团队,各尽其责地安排小组、接待、后勤、计划等。我们甚至有了简报,概括每周布道内容,每次拿到手时,我这个秩序控,都禁不住微笑。
 
有些时候,牧师的话还是让我不舒服,希望他能完善自己的表达。但我试着谦卑地接受他的信息,请上帝带领我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抵触。我相信牧师也在上帝的手中,上帝会按祂的时间引导造就他。
 
我的教会并非完美。老实说,我和丈夫依然在祷告寻求上帝是否让我们长期扎根在这个教会。有时候,离开是正确的选择。如果我们看到领袖们行为不当,我们会咨询值得信赖的基督徒,尽我们所能与教会领袖处理异议,然后谦卑安然地离开。但情形并非如此。
 
实话说,即使很棒的教会也有他们的无序和问题。但上帝从来没有应许合一会容易。
 
所以,如果你也对自己的教会感到不满,我会鼓励你尝试留下来,不要被无休止的抱怨情绪淹没,而是与我一起祷告,求上帝帮助我们在爱中彼此忍耐宽容,直到祂清楚地带领我们迈向下一个篇章。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浓情蜜意

我在30多岁的单身日子里学到的(有声中文)

作者:Joanna Hor,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本来这会儿的我应该已经结了婚,和我爱的人长相厮守,养育着两个分别叫Cedric和 Caleb的可爱孩子 ( 如果是男孩的话)。我应该也会做兼职,为一些基督教育儿网站写写文章,谈谈如何按主的旨意,养育敬虔爱主的孩子。

 
至少10年前我对未来的设想是这样的。
 
然而现实却迥然不同。没丈夫,当然也没孩子的我,日常生活和10年前的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已出了校园,入了职场,写着关于单身生活而不是养育孩子的文章。也许我生活的最大改变就是父亲已经不在了,大多数朋友都结了婚而且半数以上都有了孩子。
 
30岁一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孤独终老的可能逐渐变得真实起来。
 
当然,近几年来,确切的说是近七年以来,我有积极地“出去结识新朋友”。我碰到过不喜欢的,也有想进一步了解的,但可惜没有遇到双方都有兴趣的。虽然我希望自己已经遇到了那个“真命天子”,但我也不后悔曾经做过的决定。至少,我感谢每一次的经历让我更了解了自己,并看到上帝要在我生命中动工的地方。
 
思想这些单身的日子,我从三个方面看到了上帝的供应和祂对我生命的旨意。

1.上帝总是把我们带到人群中

身边单身朋友的一个最大痛处就是孤独,因为没有伴侣共度一生。更糟的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似乎也在随着大家结婚生子而逐年缩小。
 
WesleyHill在《Spiritual Friendship(属灵友谊)》一书中贴切地描述了这种现象:“面对花时间和朋友在一起还是回归家庭、呵护婚姻或亲情的选择,显而易见的,人们能为友谊的付出是有限的,但谁都不敢错失与家人在一起的宝贵时间。”
 
说得不错,不过作者只考虑了与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如果我们不这么单向思维,愿意扩大社交圈,去接触更多的走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人——比如学生、其他单身人士、空巢老人,结果会如何?愿意让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人与我们同行,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而不单单锁定某个或某群朋友,这会不会是上帝对我们的心意?
 
至少我可以肯定地说,上帝从没有吝啬赐我群体。不管是在家里,教会还是在职场,无论何时何地,在走过人生的高山低谷时,我从未感到孤独——甚至是六年前父亲意外去世时的艰难时刻。虽然那些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们慢慢和我疏远了,但这些年来,上帝将各个年龄层的朋友带进我的生活,他们以服侍的行动、友善的话语、爱的礼物和其他方式向我彰显了上帝的爱。他们还带给了我经历我不曾有机会经历的人生机会,比如,就在去年,我很荣幸地成为现在16个月大的小男孩的教母,我很期待陪伴他长大。
 
这些友情让我一窥基督肢体的丰富和天堂的滋味——在那里没有嫁娶,没有一生一世对一个人的委身(马太福音 22章30节),而是带着不同恩赐的我们,共同成为一个基督的身体。

2.上帝把我放在一个独特的位置去帮助别人

不管我们是否已婚,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艰难的。
 
几周前,我一个单身的朋友告诉我,她前一天晚上哭了一个多小时,感到非常孤独。几天后,我拍着另一个朋友的肩膀,听她哭诉男友提出分手的事情。一位朋友在WhatsApp上分享了她的痛苦和疲惫,因为她不得不在家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还有一位朋友请求我为她经常生病的两个年幼的儿子祷告。最近几天,我和两个朋友分别吃了晚餐:一个想要孩子但怀不上,准备试管婴儿治疗;另一个刚离完婚。
 
单身让我有时间和精力服侍上帝摆在我生命中的人们(哥林多前书12章26-27节),有些正是那些一直向我彰显上帝的爱和同在的。正如Hill在书中的另一章中所写道的:“友谊是一种自愿承担他人痛苦的呼召,靠着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分担他人的苦难。”
 
当然,这些友谊也充满欢乐。就在几个月前我生日那天,我收到了一份惊喜——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送来了鲜花。我们是在她几年前刚刚和当时的男朋友分手的时候一起吃过饭。卡片上写着:“感谢你在我最沮丧的时候陪在我身边……那些鼓励和祷告是我当时最需要的……”。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分手后,她遇到了自己的挚爱,并在今年初与之共结连理。最近,我的另一位单身朋友在我们共进晚餐后发了条信息给我:“上帝总是通过你以特别的方式对我讲话,我也一直为着有你感谢上帝!”
 
在朋友身旁陪伴他们,与他们同欢乐、共哭泣使我活出了上帝让我们共同成为基督肢体的异象。
 
这也让我看到身边艰难的现实,使自己更能正确面对人生。
 

3.上帝已经使我在基督里成为完全

 
单身生活教会我的最宝贵功课也许就是:因着基督,我已经完全并且一无所缺。
 
歌罗西书2章9-10节说:“因为上帝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祂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  当时歌罗西人被误导,认为他们需要转向某物或某个人属灵生命才能得以“完全”。有时,甚至在教会里,我们也会把婚姻当做是人类经历的巅峰,或者说:没有它,就无法完整地体验和理解基督对教会的爱。
 
这句经文对我的实际意义就是让我知道:在基督里,我没有缺乏。虽然深深的孤独感偶尔会来袭,但真理永不改变,它让所有单身者得着安慰和平安,使我们带着勇气和盼望前行。
 
几年前父亲的离世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单身是每个人都要在某些时候经历的。即使对于结了婚的人来说,伴侣的陪伴也不是永远的,所以要彼此珍惜。所以我们都应该与耶稣培养更好的关系,因为祂决不撇下我们,也不离弃我们。就我个人而言,这意味着我不仅要接纳自己的单身状态,也要经常花时间沉浸在上帝的话语中,安息在祂的同在里。
 
虽然对我们这些单身人士来说,生活有时似乎并不如自己所愿,但求上帝帮我们看到自己永恒的价值和属天的呼召——在祂放置我们所在的人群中为主发光和作见证。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崭新的开始

5个方法建立以基督为中心的友谊

作者:YMI X Barbs Jenjaroentham (@barbsiegraphy)
我们生来就需要友谊。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陪伴我们,在我们疲惫不堪甚至无法祷告时为我们代祷,在我们走偏时温柔地给我们指出正确方向。有意识地培养一段友谊,尤其是在基督里的友谊,需要我们们投入和牺牲时间,且有时看起来似乎有些不便。然而尽管需要付出代价,一段恒久的友谊确是值得这一切的。你的友谊有多深?请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建立以基督为中心的友谊吧。
 
让我们尝试与朋友进行更深入的对话吧。我们可以不只是问“你好吗?”,而是询问朋友的属灵生活或与上帝的独处时光的景况如何。当我们在属灵生活中相互鼓励时,诸如此类的真诚问题会使我们有更深层次的联结。圣经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章4节),这样的对话就可以使我们彼此相顾。

 
成为一个愿意提供实际帮助的朋友。往往给一个生病的朋友发短信“早点康复,好好休息。”很容易,但是如果在周中我们打包一份食物去看望朋友岂不是更好么?在繁忙的工作日程中抽出一两个小时去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或者牺牲我们周末的时间帮助朋友搬家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行动总是比话语更有力,没有什么比在困难中实际地帮助朋友更能说明我们在乎他们了。圣经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若是一个人跌倒,另一个人可以扶起他来(传道书4章9-10节)。

 
这个世界总是在鼓励我们做选择时要“跟随我们的心”。但是,如果我们跟随内心而选择的方向导致我们或我们的朋友走上一条毁灭的道路,该怎么办?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温柔地引导我们的朋友回到与福音一致的正确道路上?同样地,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朋友出于对我们关心而给的建议?即使自己可能会感到不太自在。“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27章6节)。接受和给出建议往往会让人感到不太舒适,但是真正的朋友总是最关心彼此的最大益处。

 
友谊需要诚实,但是我们经常会找方法隐藏困扰我们的事情。我们更容易在事情并不顺利时假装一切都很完美。也许是出于害怕被朋友看不起,我们才不愿在朋友面前下说出全部真相,或者也许我们害怕自己的秘密会被说出去。然而,真诚、诚实和敞开心扉的友谊让我们可以无需担心地分享我们的软弱。让我们积极努力培养这样的友谊,在这样的友谊中我们不怕暴露缺点,彼此认罪,互相代祷(雅各书5章16节)。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朋友的处境。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或者我们怕自己会说错话会进一步伤害他们。言语可能无用,但我们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祷告,他们可能已经精疲力竭而无法独自祷告。最终,我们知道我们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解决对方的问题,而祷告就是在承认我们有一位上帝,祂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3章20节)。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爱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