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难,爱人更难

作者:陶可心,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我对爱的定义一直很模糊,因为我的家庭背景让我觉得,爱就像是一种奢侈品。

14岁那年,我和妹妹跟着母亲移民新加坡。后来母亲再婚,继父是新加坡人。再婚?也许是因为母亲真的爱继父吧。然而,母亲的脾气比较暴躁,个性强势,经常与继父起冲突、争吵。然后,我就会听到“噼里啪啦”摔东西的声音。这时,我就会一个人躲到楼下去散步。可我依然能够听到他们争吵的怒吼声。每次争吵后,继父身上总是会留下受伤的印记,接着警察就会来“拜访“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哭着对母亲说:“我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但她的回答却是:“你永远都不会有的。”这样的回答的确令人心碎。

背井离乡的生活并不没有我原先期望的那么好。我每天只有两块新币,不管怎么分配,永远都吃不饱。所以那时的我觉得只要能吃饱就是”幸福“。同龄女生总是为了保持好身材而节食,在我看来,这是很愚蠢的举动。每当我看到别人吃不完的食物,我都有想要帮他们吃完的冲动。

为了填饱肚子,我从15岁便开始半工半读。我白天上学,晚上在酒店做服务生,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即便这样,我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劳碌与辛酸就像是家常便饭,伴随我度过了三年艰苦的时光。

对于我这样一个90后来说,这样令人心碎的家庭和艰苦的生活,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我对生活充满了失望,对幸福家庭的孩子充满了嫉恨。从那时起,我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离开这个家,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我拼命打工,即使是中考前一天,我也要去把明天的饭钱赚回来。同时,我努力学习,一直努力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只是,在我还没有能够完成这个计划的时候,我已经身心疲乏,令人心碎的家庭就好像死亡的火焰一样,慢慢地吞灭我活着的希望。我迷失了,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

我不想再这么痛苦地活着,所以我选择轻生。幸好,就在我决定轻生的那天,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牧师,他对我说:”主爱你。“我心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上帝的话,祂一定不会让我这样受苦。于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可以给我一个活着的理由吗?“牧师说:”如果你活着,很多人会因为你的帮助而活得更好。“我的心在燃烧,原来这就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上帝给了我活下去的理由。

后来,我开始去教会,认识了基督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彼此扶持。而上帝也通过圣经让我明白,我要爱自己,原谅自己,原谅过去。

我以前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谅解与关心别人。我无法容忍自己犯任何错误,凡事要求尽善尽美,自尊心强得好像穿不透的城墙,又厚又硬。

可是现在我变了,上帝差遣祂的子民来带领我、照顾我。祂让我学会了爱人和爱自己,包容、怜悯他人,也给自己时间去学习和进步。同时,我不再让盲目的自尊心控制自己,学习做一个谦虚的人,慢慢地走出过去的阴影。而且,我还成为了一名义工,服侍许多在生活里迷失的人。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上帝对我的爱,鼓励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回想过去,我从来没有预料到上帝会为我准备另一个家,并且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同时,当我离主越来越近时,我也开始原谅自己的母亲。我想,也许是因为她不认识上帝,她才会那样子伤害自己的家人,其实她自己也活得很痛苦。

感谢主让我能够在每一天都充满平安与喜乐,也愿主同样赐予你这个福分!阿门!

(此文章繁体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

患难中的知心人

girl-358771_640

作者:恩,马来西亚霹雳州

看见朋友正经历一些悲伤事,我突然想起自己那些年最深刻的经历。

虽然当个女强人一直都不是我的目标,但是那些年最难熬的日子,我都是一个人熬过来的。我知道一个人去体会、面对和处理所有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每次想起那段经历,都非常感谢那些在我的生命幽谷中曾经用心陪伴过我的人。他们没有说太多无谓的话,却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二话不说地来到我的身边,感受我的感受,并给我最实际的陪伴,与我分担痛苦。虽然他们无法代替我去经历和面对那些悲伤和哀痛,但是,有他们陪伴,最起码我会感觉自己不那么孤单。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我想你会明白我的感受。那些在患难中出现的人给予我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有时候,拥有相似经历的朋友透过彼此聆听和分享,能分担彼此的悲伤哀愁。虽然对方还是必须独自面对,但他会知道他并不孤单,因为这世界上有人明白他的感受。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与陪伴——虽然可能还是必须孤独面对困难,但内心却不那么孤单。

曾经有一个人,名叫耶稣。祂只活了短短33年,却经历了人世间最痛的背叛、出卖、弃绝,被迫与最爱的人分离,受侮辱、被冤屈、最终牺牲。或许你的经历比较特殊,能陪伴你、懂你的人不多,但耶稣同样走过艰难的人生,足以体会你的每一份心情。最重要的是,祂可以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陪伴与帮助你。

“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上帝)就照样安慰你们……”
——以赛亚书66章13节


投稿

彼此接纳

作者:麦田采薇

friends-stand-together

去年我有机会到四川雅安支教一个月,那时离地震发生只有两个月。我们一行8人,来自不同的教会,一起同工。因为彼此个性不同,做事、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们之间发生了许多误解,甚至不能彼此接纳。我们有过当面的指责,也有过冷漠,也曾忽略彼此的需要和感受,这让我的心里十分难过。我们本是要出来一起服侍的,结果内部先起了矛盾,怎能彼此同心呢?怎么能成为打胜仗的耶和华的军队呢?

回来一两个月后,我们几个队友一起出来喝饮料,相互道歉。我们都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当时都那么固执,那么不能彼此接纳。这真是魔鬼的诡计啊!许多时候,我们为着那些细枝末节,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彼此不肯让步,结果不能好好完成真正的使命。

是的,我们很容易因为做事的方式不同就彼此不合。也许,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幅画,因为角度的不同,所以就看见不同的画面。

如果所有人都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都觉得自己站在真理这一方,不肯作一点让步,反而站在审判者的位置去指责别人,就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彼此相爱”(约翰一书3章11节)。这才是真正错误的地方。

罗马书15章7节说:“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于上帝。”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自己,更多地彼此谅解,彼此饶恕,担待彼此的软弱,效法主耶稣的样式——舍己,为门徒洗去脚上的污秽——就能荣耀上帝的名。

雅米笔记:
相信许多读者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大概也为此感到难过和伤心。让我们都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服侍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常常坚持一些无关真理的个人喜好和做事习惯?

愿我们每个人都反省自己的内心,重新立志遵行主的诫命,彼此接纳,彼此相爱。


投稿

克服“盖茨比”危机

作者:郑绣尹,20岁,新加坡

The-Great-Gatsby-Poster-0

杰伊•盖茨比(Jay Gatsby)遭遇了身份危机。当然,他的毅力令人钦佩,但他的努力旨在取悦生活中的各种人物。诚然,他终于成为杰伊•盖茨比——他理想中的人物(他的真名是詹姆斯•盖兹(James Gatz)),而这一切是贪污得来的。他确实成为黛茜(Daisy)的爱人,但并不是她的唯一。他也成为了传奇人物梅耶尔•沃夫谢姆(Meyer Wolfsheim)的合作伙伴之一,但沃夫谢姆却一点儿也不在意他的死亡。

如此看来,盖茨比的一切努力都落空了。

世界总在不断变化,各种需求层出不穷。如果我们像盖茨比那样,让世界定义我们,同样会陷入身份危机,筋疲力竭。然而,尽管世界瞬息万变,上帝却不改变(玛拉基书3章6节)。事实上,纵然我们觉得自己达不到上帝的标准(罗马书5章8节),但祂却依然爱我们!

所以,要克服身份危机,我们需要以上帝的眼光看待自己。但是如何了解上帝是怎样看待我们呢?

以下几种方法帮助你发现在基督里的身份:
1. 与天父建立关系。
与其像盖茨比那样与世人建立关系,何不与天父建立关系呢?那创造我们的天父最了解我们!

如何建立与天父的关系呢?
(1)读经与研经
远离世界的各种谎言,投靠上帝的真理。上帝通过祂的话语,告诉我们,在祂眼中我们是怎样的身份。祂对我们的看法永远是真实可信的!

(2)常常祷告,与上帝对话
大部分基督徒都知道,我们通过祷告向上帝说话,但是否聆听上帝对我们说话?记住,如果只是我们说、上帝听,这就不能称之为“交谈”。花更多时间与上帝同在,我们就越容易与祂交谈。

2. 与信徒建立关系。
面对世界重压时,周围的信徒提醒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我们同为肢体,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来书10章24-25节)

要确信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这是个无尽的清单!),节制、忍耐,用合宜的方式生活。我们必须“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12章1-2节)

你是否正经历身份危机?也许你已经接触了太多媒体信息,让世界塑造了你对自己的认知。但感恩的是,我们的生活不像是杰伊•盖茨比那样继续螺旋下降。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好好反省自己,认识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