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带领我走过的这一年

 

作者:阿哲

有声播读:Luke

 

 

2023年是满有上帝带领的一年。我的经历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但我确实因为这些经历变得更加倚靠上帝,回头看去只有无尽的感恩。因为我与上帝的关系借着这些事情再次拉近。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比任何时候都能体会到这句话:主的恩典是够用的。

父母吵架

二月份,我在听了一篇关于家庭礼拜重要性的讲道之后,就一直有负担要开始。我们家虽然全家都信,但是却一直没有家庭礼拜。有一次,父母大吵了一架,其中的种种细节让我意识到我们家已经陷入试探如此之深。妈妈给我打来了视频,和我哭诉她和我爸吵架的过程。她说完之后就一直在擦眼泪。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但圣灵感动我赐我该讲的话。我永远记得那天,我用圣经中的经文,再通过这三年的听道,向她解释人是如何败坏,婚姻如何被上帝祝福,遇到夫妻吵架时应当如何去做。似乎我这三年的听道就是为了此刻。终于妈妈止住了眼泪。

我决定在周六就开始我们的家庭礼拜,而第一次的家庭礼拜从他们双方的道歉开始。在此之前我也问了爸爸,给他发了好长一段文字,最后问他愿不愿意道歉以及在以后的每周六参加家庭礼拜,感恩!他的回复只有六个字却很有力:我愿意,感谢主!那一刻我真的相信他的这六个字是因为圣灵动工,而非人的行为。在我们的第一次家庭礼拜上,我提到了家庭礼拜的重要性,也通过创世纪第2章讲了上帝赐给人婚姻的初衷。他们互相道歉之后,我却说道歉是不够的,爸爸要去摸妈妈的脸(因为之前动手打了她),我说这意味着丈夫的手永远是用来呵护而非攻击妻子。而妈妈要去拥抱爸爸,代表妻子愿意饶恕丈夫的行为并且继续爱他。从那时直到现在,父母再也没吵过一次架,我们的家庭礼拜一周一次也从来没断过。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我要说的是,虽然我们每次分享的内容都不是很长,我父母的关系真的更加和睦了,他们做许多的事都开始思考这是否是合上帝心意的,而且我爸爸的面相都变得和善了许多。

毕业论文

我的毕业论文到了后期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但是当时我已经离开学校去学车了,没办法只能上午去练车下午改论文,但对我这个学渣来说这件事真的好难。在这这期间我修改后又提交论文给导师,来来回回有五六次。我觉得我的论文肯定是写得不好,但是老师看我态度还蛮端正的,因为他一次又一次给我退回,我却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更改,他就也没有故意刁难我。感恩,总算在拿到毕业证之前顺利把论文提交了上去。

考驾照

学车可能是这几个事情里最顺利的一个,也是让我最没有压力的一个了。科目一二三都是一次过的,虽然教练比较凶,但是总算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我也因为怕挂科要多花钱,所以就一直为这个事情祷告。感恩上帝也保守我前三个都过了,但是到科目四我却两次都没过,我瞬间像泄了气的皮球,我觉得自己太骄傲了,没有把科目四放在眼里。第二次考试的时候,我刷了好多次题。虽然每次都能过,但是第一次的不合格已然给我留下了阴影,我就在考试前默默祷告说,:“主啊我不该依靠自己的聪明,考完科三当天下午就去考科四,我觉得自己行了的时候,我陷入骄傲的时候,是祢及时阻止了我,主啊求祢让我有单单仰赖祢的心,不计较得失只在乎祢”。感谢上帝!最后我的科四只错了一道题。

找工作

说实话我对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并不感兴趣,我的呼召在哪里呢?上帝究竟要把我安置在何处呢?我不住地向上帝祷告,求上帝动工带领我的工作。终于在拿到驾照的两周后,也就是7月底,我尝试着面试了一家轮滑俱乐部的教练工作(这是我投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感恩上帝让我一击命中)。他们的授课对象是一二三年级或者幼儿园的小孩。开始我只是以为这份工作可能只是偏向于教小孩子一些简单的轮滑基础。我对自己的技术还是挺有信心的,我进公司之后才知道挑战才刚刚开始。一大堆的困难扑面而来:教学的专业性,如何对孩子讲要学的内容,既要有一定的专业,也要让他们能理解。还有遇到难管教的孩子应该怎样去妥善解决,上课的整体的节奏如何把控,教学的秩序等等。我一边学习工作上的知识,一边读《工作的意义》,不得不说,在工作上我更能体会到上帝对我更深的引领。这是在学校里感受不到的,也难怪上帝如此看重工作。

慢慢地,我开始写工作日记,也可以说是成熟日记,每周一次我都会记录一点内容来反思自己在这周工作上的欠缺和感恩,里面也有与上帝的互动,我逐渐爱上了在日记中与上帝相交的过程。渐渐我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里工作即是服侍,而服侍是带有喜乐的心。我也清楚我的喜乐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这是上帝赐给我的,是祂把我放在了这个位置上,是祂让我有机会去在工作中服侍别人。一个月后,我转正了,我深知自己是不配的,但我更不应该把上帝看小了。“上帝都赐给了你这样好的一份工作,祂肯定会持续带领你接下来的路程”,我时常这样告诉自己。在之后的工作里,我逐渐如鱼得水,能很好地配合主教练完成工作,也能在课后解答家长的一些疑惑,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领导和同事更是经常夸我有进步,工作在上帝一步步带领下步入正轨。虽然赚得不多但足以养活自己,而且我能每周都参加主日也是很满足了。感恩上帝竟如此恩待我。不知不觉已经到年底了,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去年这时候我还是为考专升本焦头烂额的学生,今年年底工作已经稳定下来了。

从家庭礼拜,顺利毕业,拿到驾照,找到工作并爱上工作,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每一个都是上帝的成就。把这些经历写下来的时候,真的有种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这就是2023年,我前半生以来经历最多的一年。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当我信任的教会领袖伤害了我…..

 

作者:Marissa Luk

翻译:Nancy

有声播读:枝子

 

 

免责声明:本文不涉及任何身体或性伤害。如果你有相似经历,请务必向当局报告(可以是教会的高层领袖,甚至是警员)

 

六年前,我刚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一个新城市,便立即着手寻找教会。一位当地的朋友把我带到了他们的教会,在我最初的参观中,我很快就感觉到信徒之间真挚的、兄弟般的爱,

并看到福音似乎是他们所做一切的中心。所以我决定把它当作我的新教会家庭,并在那里呆了三年。

随着我对这间教会越来越熟悉,我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做志愿者,比如行政工作和敬拜团队。我很爱这个我觉得自己已经融入的家庭,并且认真在那里委身服侍。

我和领袖团队的关系也很好。

这些教会领袖们有宣教心志,专注于门徒训练,看起来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成员。他们像仆人一样的态度非常吸引我,让我想向他们学习。

我与其中一位年轻的牧师关系特别密切,并与他和他的妻子建立了友谊。当我与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时,我觉得自己很有安全感,可以向他们敞开心扉,并在他们的指导中感受到了他们诸多的慷慨、良善和爱。最后,我请这位牧师来牧养我,并成为了教会的实习生,在他手下工作。

当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

大约在同一时间,我遇到了一个同样在教会服侍的弟兄。我们很快就开始约会,并开展了一段认真的关系(我们现在结婚了)。

然而,我的牧师认为由于我们的文化(他是亚洲人,我是拉丁裔)和性格差异,我们不是很适合彼此,他公开表达了他对我们的不满。但他没有解释这些差异如何或为什么会对我们恋爱有不利影响,只是说他认为我们的关系注定会失败。

虽然我当时的男朋友和我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我们的心因为基督和宣教工作的缘故很合一,我觉得没有任何灵性上或道德上的理由可以来反对我们的关系。然而即便如此,那位牧师还是不断地表达他的不满,以至于我不得不与他对峙,要求他不要和别人谈论我的个人生活。

那次会面之后不久,我本以为事情就和平结束了,但牧师叫我去开会,告知我他向领导层报告我「叛逆,不适合事工」。我被从实习项目中除名,理由是我不是一个「顺服的」志愿者,也因为我在工作责任上的懈怠——这两个问题在我服侍的其他时间里都从未被提及过。

他还要求将我从教会的所有事工中彻底除名,并声称我不是会众效法的好榜样,甚至我在教会里的友谊都是为了利用别人为我谋取私利而建立的——我和我的朋友们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

我无法描述当时的我有多么震惊。在接下来的几周和几个月里,我感觉自己陷入了绝望和困惑的黑洞。

收拾残局

事后,其他领袖们似乎都不太关心我的情况。我得到的唯一响应是,「这只是政策决定」,或者「对不起,但我们也无能为力……」虽然他们对我的看法和那位牧师的不一样,但由于当时没有其他人可以监督我,他们无法让我继续做实习生。

我崩溃了。牧师的观点也让我严重怀疑自己的呼召。我在想,也许他是对的,因为他是教会领袖,肯定看得更清楚。

但是当我和我祖国的牧师以及曾经和我一起参与事工的领袖交谈时,他们劝我不要对这里牧师说的话照单全收。他们鼓励我继续努力,这样我就可以继续接受上帝为我预备的一切,完成祂在这个特定时期给我的使命。尽管如此,我还是花了一段时间才接受所发生的事情。

我知道我不能到处谈论这件事,因为可能会对教会造成伤害,但我确实认真考虑过离开教会。我感到不安全,因为领袖的行为没有得到监督。然而,我还是决定留下来,因为我仍然很珍惜资深牧师的教导。我决定留下来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从那间教会的友谊中找到了力量,这些友谊拯救了我,帮助我度过那段动荡的时光。

我非常想弄明白我的痛苦和困惑,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样我就可以把它完全放下,继续生活。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反思自己的内心,并确定哪些是需要向主交托和被祂改变的。

我看到我挣扎的一部分原因是我潜意识里更想要取悦人,而不是取悦上帝。因此,我请求主纠正我的错误,让祂成为我生命的中心。

这花了我不少时间,但我最终能够完全原谅那位伤害我的领袖和教会里那些让我失望的人。

更明白上帝的心

在那之后,我和丈夫作为宣教士搬到了另一个国家,并与其他教会一起工作。通过这些经历,我对上帝和教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以下是上帝对我说的话:

惟独祂是我真正的家,永远的避难所(诗篇90篇1节)。

耶稣,作为一个经历过各种批评和攻击的人,祂理解我们的痛苦,祂把一切都交给了天父,相信祂会拯救我们(彼得前书2章23节)。也是耶稣教导我们要饶恕(马太福音6章12节,14-15节)。

上帝设计我们生活在团契中。作为教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可以彼此劝勉(希伯来书10章24-25节),还可以在饶恕中成长(这反映了祂的心——诗篇86篇5节),并操练彼此关心(使徒行传2章42-47节)。所有这些都是荣耀上帝的(罗马书15章5-6节)。

基督徒,包括领袖们,仍然是人。所以,不和谐的情况在教会中将是常见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教会或领袖都会以同样的方式行事,上帝确实使用许多不同的人来赐福和使我们成长。

一个领袖被呼召过谦卑、正直和仆人式的生活(彼得前书5章3节,提摩太后书2章24节,雅各布书3章1节,提多书1章7-9节)。关注一个领袖是否有基督的生命特质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需要分辨自己是在顺服谁的权柄 (例如,拥有“教会领袖”的头衔并不意味着给了一个领袖控制他人或傲慢的权利,这一点不应该被忽视)。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遵守文化规范,而不是圣经,这可能意味着过分强调尊重(不允许质疑)权威及过分看重羞耻和荣誉——如果你直言不讳,尤其是反对「更高」职位的人,就会出现害怕被排斥(和感到羞耻)的心理问题。当教会过分重视这一点时,品格问题最终会被忽视,而非被对付。

虽然圣经的确命令我们尊重权柄,但它也提到了对教会的要求,包括需要直面教会中的罪恶和不法行为。

在恩典中前行

当一个人在教会中受到伤害时,他能做什么?

上帝有恩典,有慈爱,医治从祂而来。伤害带来的痛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一个我们不能阻止的过程。但当我们让上帝参与进来,并把一切交托给祂时,祂会在我们里面动工,带来医治(诗篇107篇20-21节),即使这或许需要我们在几个月或几年里不断祷告。但在祂温柔的爱里,祂最终将恢复我们并为我们伸张正义 (诗篇147篇3节;耶利米书9章24节)。

如果有可能,我们可向能够提供指导和支持的智者求助,以便我们能与人进行和解。每个教会都会有它的缺点,但只要有沟通和劝勉的意愿,就有和睦的空间。(哥林多后书13章11节)。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我们需要换一间教会,才能在一个安全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环境中进行团契,重要的是,要为我们能够有足够智慧分辨来祷告,寻求从祂而来的建议,并相信上帝会为我们开路,使我们与对的教会建立联系。即使我们还在学习饶恕,也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让上帝通过其他教会来爱我们吧(希伯来书10章25节)。

自从搬到台湾宣教以来,我丈夫和我有幸与几个教会一起工作,这些教会对我们来说就像家一样,在那里,上帝让我们与祂有更亲密的关系,并教导我们如何服事他人。我们现在的教会领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属灵成长环境。通过他们生命的榜样,我们看到教会内外有效的事工是什么样子,这一切都源于谦卑地委身跟随基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福杯与苦酒——面对不信的亲人,我的盼望何在?

 

作者:清晨

有声播读:佳音

 

 

这是一个滑向死亡的世界,生活在这里的一切都在慢慢消逝,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不败的花,失去是不可避免的。越是珍贵的,所爱的,我们就越是难以接受离别。有些人匆匆经过我们,失去他们就像荷叶上不痛不痒划过一滴水珠,有些人呢,深深编织在我们自己的生命经纬之中,那些失去是刻骨铭心的,几乎自己的灵魂也被狠狠撕裂,随着逝者没入死荫。那时的眼泪,是多么沉重,那是灵魂的决堤,生命的哀鸣。

关于失去的故事太多了,多得让人心悸,又让人麻木。数不清的过来人,将自己的故事在泪水里浸过,铺在纸上,多少年的风干沉淀过后,触目仍是刺痛。死亡在大地上游行,叫嚣着:我是你们的宿命!但人心天生会滋生愚昧,死亡太常见,以至于我们不以为可怖,反习以为常。死亡虽近,但前头也还有几十年的日子,既然无能为力,何必自寻烦恼,不如吃喝快乐吧,等到死亡忽然来敲门的那一天再痛哭便是了!

可是死亡既不是无药可救的,也不是忽然来临的。

我们所信的真理安慰我们的心,告诉我们,基督来过,祂必再来,那时死人都必复活,对于信的人,今生的分别,不过是暂时的煎熬忍耐。但是我们的真理也将真相直白地告诉我们,那不信的人,要承受上帝的忿怒和永恒的死亡。一方面,我们不像外邦人对死亡绝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像他们可以粉饰死亡。他们常常幻想失去的人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或是一厢情愿相信他们生活在天堂,借此聊以自慰,我们却不能如此自欺欺人。如果我们爱的人不信福音,走入了死亡,那沉重的真相就压在我们心头,这大概是最绝望的失去吧。我们明知道一条活路,一条死路,却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爱的人走了死路。

上帝要我们喜乐,但是我若不忧心我家人的归宿,只顾着欢欢喜喜享受我自己的永生,看起来是满有喜乐,我自己却知道,这里面有我冷漠自私的罪名。

而且我想我有时候是过于“喜乐”了,时常忘记堕落与救赎,死亡和审判才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反而本末倒置,满心满眼只有我自己今生的生活。我若忧愁,多半是因为生活遇到了什么麻烦,我若喜乐,也是因为我的生活顺遂。我把上帝的救恩故事缩小,小到只有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这么大,小到只看到“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不为灵魂的得救喜乐,也不为灵魂的失丧忧愁。这种“喜乐”,不过是一种情绪,而不是一种信仰。

我为我那不信的家人真正担忧过吗?有的,但是我的爱不足。我每天都要在祷告时提到他们的名字,切切地求上帝怜悯他们,领他们认识真理。我的父亲,不善表达,有时倔强又固执,和他的交流总是被他用父亲的权威草草作结收尾,拒绝真诚深入的交流,不肯表达他自己,也不愿继续听我说;我的外公外婆,年事已高,死亡的威胁对他们来说尤其紧迫,但是也正因为他们年老,他们的思想也尤其固化,外公还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对他们格外挂心;还有我的弟弟,正在人生成长塑造的关键期,我多希望他能在年少的时候就认识上帝,不要随从世界的潮流,能够一生走在正道上,但是也正因为他年轻,他的心幼稚也叛逆,曾和他进行的几次交流都无功而返。

但是我的努力却仅止于此,我似乎也只有在每晚祷告时提到他们,在平常更多的时候,明明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便捷,我却也不和他们多交流,也不联系关心他们,甚至也很少想到他们。若说我爱他们,唉,这是多么肤浅的爱呀。距离我这么近的灵魂正摇摇欲坠,我却几乎熟视无睹,只为我自己的生活琐事牵肠挂肚,我的喜乐忧愁都很少与他们相关,很少与上帝的国度相关,若说我有信仰,唉,这是多么肤浅的信仰啊。

我知道,我曾经也是像他们一样的人,闭目塞听,像那黑暗不愿接受光,但是上帝还是敲开了我的心门,去除了我的石心,给我一颗肉心,让我可以认识祂、爱祂,也更好地认识人、爱人。如今,上帝既叫我重生,给我这样崭新的生命,我的心就不能再和曾经一样只想着自己,对我所爱的人坚硬如石。而那真实的爱不是夸夸其谈出来的,而是用火把点燃火把,生命点燃生命。上帝垂听我的祷告,但我也需要行动,也许我正是祂用来挽救他人的管道。

我的性格是不爱交流,但这也许正是我应该付代价的地方,比如说此时此刻就拿起手机关心家人的生活,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向他们分享上帝恩典的灌溉。毕竟,我怎么能口口声声提到爱,却在真实的生活中,不愿付出代价作出爱的行动呢。最后的结局是如此紧迫,容不得我掉以轻心。

但是,如果最后那不可挽回的失去还是发生了呢?我想大卫是有智慧的人,他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撒下12:22-23)

若果真如此,我只好祷告,切切地求主给我信心,让我像大卫一样能得宽慰,又能像约伯那样宣告: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上帝是掌管万有的上帝,祂有权掌管人的生命,而祂也是满有慈爱的上帝,祂虽在高天之上,却绝不会轻看渺小人类的悲痛和眼泪。基督曾饮了死亡和被弃的苦杯,我们的哀伤祂都切身地懂得。没有人比祂更懂得爱,没有人比祂更深地体会过与所爱隔绝的黑暗和痛苦。祂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人,给人灵魂,教会人爱,可是因为罪,我们也会因为爱而哭泣,我们流的泪,祂都看到,都理解,都收纳。我们的上帝在天上垂看,与我们一同等待。看哪,那给我们的应许是怎样的: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是的,我相信,那一切的眼泪中也包括我为亲人的失丧而流的泪,上帝的奥秘是难测的,祂的应许却是信实的,我不知道我要如何得安慰,但却相信我一定会得满足的安慰,那时我们必要从心底里发出感恩和赞美:天地万物的主,感谢你,你的意思原是好的!

在这个世界上,最沉痛的失去,就是灵魂的失丧,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信心,我不知道还能靠什么活着,除非上帝的话语托住我,我就难以得平安和喜乐。今生是需要忍耐等候的,但仍是有盼望的。也许,如果不是我的亲人朋友的悖逆,我便不懂得以上帝的怜悯为怀,不懂祂为灵魂失丧而感到的心痛,又哪里会懂得传福音的急迫。

死亡不是无可救药的,那福音已经赐给我们;死亡也不是忽然来临的,它是在很多年里一点点逼近,一步步蚕食,多少人正在被它蚕食,可是还没到最后,还可以回转。上帝用肉心换了我的石心让我这坐在黑暗里的人,也看到福音光明的照耀。我便没有理由麻木淡漠,推卸责任,却要在我爱的人中间,不信的人中间作光作盐,作福音的使者;神有至高的权柄和完全的智慧慈爱,我就相信,祂必要救我离开因爱而生的忧伤困苦,最终我会明白,无论是失去还是得着,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安慰。虽然这酒在我口中发苦,但我手中的杯仍是上帝赐我的福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写在结婚四周年

 

作者:惊悦

 

当我们专注于今天,常常会忘记时间。婚后的每一个今天,组成了我们婚姻的四年。以前总觉得各样生日节日麻烦得很,需要花心思准备,把精力消耗在这庆祝似乎就过于形式化,认为不过也罢。因为幸福确实在于每一天,而不在乎某一天。但是越生活越发现一些日子的重要。比如生日,不再关乎蛋糕和礼物,而是提醒我那个人的重要,他曾在期待中到来,也该在关系中被爱。比如纪念日,不是非要谁给谁庆祝,不是那个日子重要,而是那个人很重要。我喜欢在结婚纪念日回顾自己的婚姻,我想要在每一个今天数算祂的恩典。

如果要在四年的婚姻生活中搜索一个关键词,那么我想是“等候”。我是个急性子,种子刚刚种下我就迫切期待着开花。而婚姻中彼此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长和改变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往往不会在我们所预期的时间内发生,因为这并不是我们的工作。结婚的三年里我们少有争执,较为温馨的婚姻生活常让我以为婚姻其实很容易。当然只要我们都愿意顺服上帝,建造荣耀的婚姻也并不是那么难。养育一个孩子对一对夫妻的挑战并不大,特别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带着包容去爱,少有要求和责备。但是随着二宝的出生,大宝的长大,我们在教育孩子的事上开始有分歧,我们每日为着家庭和孩子忙碌却疏忽了彼此。

多少家庭为了家庭忙碌最后却失去了家庭,在这第四个年头里我开始有了一些体会。我的丈夫是一个在工作上殷勤忠心的人,对家庭也很有责任感,甘心承担着对家庭的供应。在家办公的缘故,他每天和我们在一起,家庭和工作纠缠在了一起,常常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他出于对我的体恤,愿意分担许多的家务,工作的时候也常常会被孩子的事情分心。我提议让他到书房单独办公,他却说就在客厅,因为这样还可以帮帮我。我知道他是为我考虑,我也不再推脱,只是他能够专注于工作的精力越来越少。我们一起带孩子,他下班后也愿意承担家务,我们一起为着这个家忙碌着,每天一睁开眼就是做饭、带娃、工作、家务。日复一日,我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他把精力放在了家务上。我们越来越少有精致的沟通。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二宝转眼就一岁了,我们却在时间的蹉跎中模糊了对彼此最初的那份爱。我们每天一起做着很多事情,分工明确,也会为彼此付出和考虑,但我们的关系就像是24小时共事的同事,互帮互助互相尊重。缺乏良性沟通也成为我们关系的破口。更多是在教育孩子的事上打破沉默。我近乎指责的纠正,他消极的抵挡。我们关系的张力也越来越大,我第一次在婚姻中感受到无力的绝望。曾经的无话不谈,变成现在的沟而不通。我总是试着解决问题,但对方总是在逃避。我一次次在上帝面前哭诉,我觉得婚姻太难了,我无法成为一个合上帝心意的帮助者,因为我的配偶似乎根本不需要我的帮助。

上帝没有马上回应我的祷告,而是任凭我们各自在自我中挣扎着。有段时间因为我身体的软弱,我的妈妈来我们家住了一阵子。一天晚上孩子们入睡后,我俩难得放在手中的事情出去走一走。月光下我们坐在长椅上,树影摇曳,我们聊起了那个许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事上,他优先考虑的是我的感受。而我却要求他去体恤孩子。次序的混乱会在矛盾和冲突中表现出来。我们都忘记了上帝是我们生命的首位。

疫情三年让我们的生活受到许多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有家不能回。我也在婚后的第四年第一次回到我先生的家乡。虽然四年里跟公婆常常在网络上互动沟通,但当我真的来到公婆家,面对“远嫁”这一事实的时候,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双不曾了解我的父母,儿媳妇本能的敏感与不安开始在我的里面作祟。婚后我们一直在我的家乡城市生活,接触我的父母更多,所以婚后一直是我扮演着配偶和父母之间的调和者。

当我们带着两个孩子一同回到先生生长的地方,他在父母面前放松了起来。公婆对我很好,我在那里被照顾得很好,也很放松,但是情感上仍有一丝的拘谨,尤其在听不懂的方言上表现了出来。我努力跟公婆沟通,他们也耐心地用普通话向我表达,但是当我有听不懂想向先生询问的时候,他却告诉我,忘了。有时候是表示因为自己能听懂许多内容所以就自动忽略了。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需要更多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在日久相处的婚姻中,我们理所当然地让对方情感自助。其实关系越是亲密,对彼此的期待也会越高,对彼此的包容也会越深厚。精美的房屋需要建造,婚姻的殿堂也是如此。我们最初在爱中建立的婚姻,也在日后的相处中磨灭了对方的期待,消耗了彼此的包容。

但是矛盾和冲突是我们沟通的机会。我们需要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帮助对方了解自己,而不是在沉默中任凭对方去猜测。主动是我擅长的,忍耐是他的品格。我终于看见了上帝的工作。我虽然愿意主动敞开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需要忍耐等候。人的成长改变需要时间;上帝做事也有自己时候。他虽然愿意宽容忍耐,但是问题在积压中被遗忘,生命并没有在破碎中成长。我学习当他准备好倾听的时候,诉说我的感受。他也在突破自己面对质问的恐惧,主动地面对问题,和我一起处理问题。

上帝是垂听我们呼求的,我们的婚姻是祂所设立的,祂也必负责到底,我们需要在其中顺服,然后忍耐等候。这本身就是一个蒙福的过程,是凭信心不凭眼见的过程。我们耐心等候上帝,也彼此等候。痛苦的时候,等一等,那是因为上帝正在施工。祂在婚姻中借着我们彼此将对方打磨成最像祂的样子,好使祂得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