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灵修2 | 当绝望吹灭心里的光

 

约伯记3章1-26节

1此后,约伯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

2 说: 3 “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

4 愿那日变为黑暗,愿上帝不从上面寻找它,愿亮光不照于其上。

5 愿黑暗和死荫索取那日,愿密云停在其上,愿日食恐吓它。

6 愿那夜被幽暗夺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乐,也不入月中的数目。

7 愿那夜没有生育,其间也没有欢乐的声音。

8 愿那咒诅日子且能惹动鳄鱼的,咒诅那夜。

9 愿那夜黎明的星宿变为黑暗,盼亮却不亮,也不见早晨的光线。

10 因没有把怀我胎的门关闭,也没有将患难对我的眼隐藏。

11 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为何不出母腹绝气?

12 为何有膝接收我?为何有奶哺养我?

13 不然,我就早已躺卧安睡,

14 和地上为自己重造荒丘的君王、谋士,

15 或与有金子、将银子装满了房屋的王子一同安息;

16 或像隐而未现、不到期而落的胎,归于无有,如同未见光的婴孩。

17 在那里,恶人止息搅扰,困乏人得享安息;

18 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听见督工的声音。

19 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

20 “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

21 他们切望死却不得死,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

22 他们寻见坟墓就快乐,极其欢喜。

23 人的道路既然遮隐,上帝又把他四面围困,为何有光赐给他呢?

24 我未曾吃饭就发出叹息,我唉哼的声音涌出如水。

25 因我所恐惧的临到我身,我所惧怕的迎我而来。

26 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静,也不得安息,却有患难来到。”

 

当绝望吹灭心里的光

作者:Jessie

朗读:穆如清风

 

 

绝望蹲在角落,在你经过的时候如猛兽忽然向你扑来;绝望又是一缕不知从哪儿来的微飔,吹灭心里仅存的灯火。被绝望淹没之人,就像在深渊里挣扎的人,越挣扎下沉得越快、越深。绝望叫人看不见光,于是寻找光,却又以为从未有过光。

 

约伯记第三章开篇,我们立刻能感受到约伯就处在这样的绝望中。他骤然失去一切物质财产和自己所有的儿女,自己全身长满毒疮,只能拿瓦片刮自己的身体。更甚者,他身边唯一的亲人——他的妻子竟也叫他抛弃上帝。他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他而去,痛苦之深刻,仿佛此生从未有过欢愉。在他的三个朋友陪伴他七天七夜之后,他终于打破沉默,开口诉说自己血淋淋的苦难遭遇。

 

他先是回顾过去,咒诅自己的生日,祈愿自己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出现。沉痛如深黑的暗夜,把所有生命的激情都吞噬了,他开始叹息埋怨那一夜,如果没有那一夜他就不会出生,也不会遭遇如此的痛苦。如果从一开始就从没有存在或拥有过,那么此时所有的痛苦是否也就会不复存在呢?

 

约伯承认创造生命的主上帝有绝对的主权掌管生命,因为在第二章他两次申明上帝的主权:“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约伯记1章21节),“难道我们从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约伯记2章10节)。他并没有否定人存在的价值和目的,也没有认为人被造是毫无意义的,只是他的痛苦太大,他的内心极其想要摆脱这样的痛苦,于是就在回顾过去,在想象中渴望立时解脱。而这种立时解脱的渴望,就产生了“从未出生”这样的念头。

 

出生这件事也许无法控制,但是出生之后呢?约伯进一步设想,出生之后的它竟然被如此照顾,有奶喂饱,有安全的保障,就这样成长成人。如果出生了就死了,没机会体会这世上一切美好,是不是现在就不会那么痛苦?约伯知道死亡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无论身份尊贵的(14-15节),或是一个未出生的胎儿(16节),都得经历死亡。

 

因着约伯相信上帝是有主权又慈爱的,所以他对死亡的看法是:“在那里,恶人止息搅扰,困乏人得享安息;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听见督工的声音。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约伯记3章17-19节)约伯深知死亡并不是一了百了,人死如灯灭,归于虚空;相反,死亡若是在上帝手中,那也是一种安息。至少,比活着经受这种痛苦得好!

 

正因如此,约伯开始盼望死亡。这种“死亡”的想法,是基于约伯想要立时从这种痛苦中解脱,与其每一分每一秒都忍受着身体上、内心里的折磨,他希望自己能立时安息。所以坟墓变成释放和自由得以实现的地方,死亡也变成解脱的盼望。23节告诉我们,他的渴望变成对上帝的一种埋怨,他不明白为何上帝还要在难以忍受的煎熬和苦难中延长自己的生命,如果上帝已经放弃他了,为何又不收回他的灵魂呢?为何不让他安息,却让他持续地、似乎无止境地经历那每分每秒的煎熬?

 

当人处在极其痛苦和抑郁的情况中,因为难熬,我们都曾有过“立时解脱”的想法。很多时候身处痛苦的人们会厌弃生命的延长,也会表示不想要所谓的“永生”。其实,我们不想要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那份痛苦。换言之,如果生命是欢愉满足的,谁都想要延长,最好能够有“永远快乐”的生命啊!

 

C.S.路易斯说:“苦难是上帝的扬声器”,这并不是说上帝喜悦人们经历苦难,喜悦人们痛苦,而是说明苦难常常能使人真实地经历上帝。在约伯记第三章里,我们发现一个重复出现的词:光。光从上头来,赐给人,使人心里也有光,而这心里的光也可以理解为“心里的力量”,这让我们想起诗篇73篇26节:“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还有以弗所书3章16节:“求祂按着祂丰盛的荣耀,藉着祂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

 

当你感觉“心里的光”渐渐暗淡消失;当你被绝望笼罩得快要窒息,请记得,主耶稣基督会按着祂丰盛的荣耀,藉着圣灵再次点燃你心里的那盏灯。因为主耶稣基督自己就是我们心里的光,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正如诗篇18篇28节所说:“祢必点着我的灯;耶和华我的上帝必照明我的黑暗。”

 

让我们一起祷告:

 

慈爱的天父,请饶恕我有时候因为太过痛苦,想要立时解脱,所以产生结束生命的念头。谢谢祢今日藉着约伯记告诉我,苦难是经历和认识祢的一种方式。求祢使我“经过水火”之后,能够更加倚靠祢,更加明白主耶稣基督就是我的光和心里的力量。并帮助我以后面对痛苦时,我能不再轻易产生那样的念头,反而能够来到祢面前寻求祢的安慰。我相信祢必按着你的荣耀使我刚强。以上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反思问题:

 

1、你是否曾经经历过极深的痛苦?经历痛苦时,你一般会有什么反应?

2、主耶稣基督是我们随时和帮助,也是我们的生命的光,这如何帮助你面对痛苦?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约伯记》灵修1 | 约伯这个很有眼光的男人

约伯记1章-2章13节

第1章

1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

2 他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

3 他的家产有七千羊,三千骆驼,五百对牛,五百母驴,并有许多仆婢。这人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

4 他的儿子按着日子各在自己家里设摆筵宴,就打发人去,请了他们的三个姐妹来,与他们一同吃喝。

5 筵宴的日子过了,约伯打发人去叫他们自洁。他清早起来,按着他们众人的数目献燔祭,因为他说:“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上帝。”约伯常常这样行。

6 有一天,上帝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撒旦也来在其中。

7 耶和华问撒旦说:“你从哪里来?”撒旦回答说:“我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

8 耶和华问撒旦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9 撒旦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上帝,岂是无故呢?

10 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吗?他手所做的都蒙祢赐福,他的家产也在地上增多。

11 祢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

12 耶和华对撒旦说:“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于他。”于是撒旦从耶和华面前退去。

13 有一天,约伯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

14 有报信的来见约伯说:“牛正耕地,驴在旁边吃草,

15 示巴人忽然闯来,把牲畜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16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上帝从天上降下火来,将群羊和仆人都烧灭了,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17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迦勒底人分做三队忽然闯来,把骆驼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18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你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

19 不料有狂风从旷野刮来,击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们就都死了,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20 约伯便起来,撕裂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

21 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22 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犯罪,也不以上帝为愚妄。

第2章

1 又有一天,上帝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撒旦也来在其中。

2 耶和华问撒旦说:“你从哪里来?”撒旦回答说:“我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

3 耶和华问撒旦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你虽激动我攻击他,无故地毁灭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纯正。” 

4 撒旦回答耶和华说:“人以皮代皮,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

5 祢且伸手伤他的骨头和他的肉,他必当面弃掉祢。” 

6 耶和华对撒旦说:“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 

7 于是撒旦从耶和华面前退去,击打约伯,使他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

8 约伯就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 

9 他的妻子对他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上帝,死了吧!”

10 约伯却对她说:“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哎!难道我们从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以口犯罪。

11 约伯的三个朋友提幔以利法书亚比勒达拿玛琐法,听说有这一切的灾祸临到他身上,各人就从本处约会同来,为他悲伤,安慰他。

12 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认不出他来,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

13 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

 

《约伯记》灵修1  | 约伯这个很有眼光的男人

作者:Radish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约伯这个富甲一方的男人生活在乌斯地,他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他的家产有七千羊,三千骆驼……

 

三和七这样代表“完全”的数字都用在了这个男人所拥有的一切上,可见这个东方人中为至大的首富所拥有的一切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做着“白日梦”都想得到的。

 

他是好父亲的榜样,他总是担心和害怕这一群喜爱吃喝玩乐的”富二代们”在宴乐中有失了分寸,得罪了这位厚赐百物给他们全家的”大哥”,所以他精准确认他们众人的数目献燔祭!

 

不仅如此,在世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属灵大拿!有多么完美呢,那就是经得起上帝“用心地察看”。

 

狡猾的盗贼撒旦在地上走来走去,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牠看上了约伯。牠是一个出色的破坏者,并无知地挑战着”真正的大哥“。只不过牠的能力却是有限的,牠在只能在”大哥“的允许范围之内做事。

 

牠在很短的时间频繁降下天灾和人祸,拿走了约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数不尽的财宝和牲畜、他最为宝贵儿女和超级重要的健康的身体。却唯独留下了他那”完美的妻子”给他雪上加霜。他妻子让他像甩掉手中已经点燃的手榴弹一样赶紧弃掉上帝,去死吧!死了就一了百了,啥痛苦也没有。

 

可怜的约伯不仅遭受撒旦的折磨还娶了这么个”猪队友“,他撕裂外袍,剃了头,放声大哭,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不再是那个世界艳羡的首富,也不再是儿女承欢膝下的快乐父亲,他彻底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光杆司令。

 

失去这一切的他可能已经哭到变形了吧,连朋友都认不出来了!

 

只不过没关系,约伯就是约伯,他没有责备辱骂残暴的强盗示巴人和迦勒底人;他也没有抱怨”老大哥“拿走了这一切。即使是扬起的尘土和着他的眼泪也没有挡住他心里的眼光。

 

他只是说出了那句至理名言:“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约伯记1章21节)

 

他和我们不一样,即使富甲一方他仍然常常祷告、认罪、献祭,他的眼里充满了警醒和敬畏。反之,在顺境当中的我们常常很快就会把祂忘记,也常常被突如其来的困苦提醒,要亲近祂,因为我们只会在困苦中才愿意想起祂,其他时候我们都不太需要祂。

 

难道不是吗?

 

他和我们不一样,即使失去了全所有,他仍然看见赏赐的是祂,收取的也是祂。他和我们不一样,然而我们的眼睛常常只会看见:大房子、大车子、大票子、大儿子、大身子(健康)、大……而我们却常常看不见赏赐这一切“大大大大……”的上帝。

 

可我们即使拥有了不足约伯一百分之一的东西,但是当这百分之一的一丢丢失去的时候,我们就会抱怨、愤怒、失望…..更不要说失去再多一点点的时候,雪崩的速度都赶不上我们立刻弃掉祂的速度。

 

难道不是吗?

 

他和我们不一样,即使一无所有,他仍然相信并宣告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而我们常常陷入“因果论”当中,因为我认真读经祷告,所以祂才会爱我;因为我在服事上特别努力,所以祂才会爱我;因为我是个义人,所以祂才爱我……

 

难道不是吗?

 

一天主日早晨,上帝提醒我要去给两位姊妹送圣诞袜,让她们在圣诞的季节也能感受到上帝带给她们的爱和温暖。她们的双脚已经不能再为她们的人生效力,她们的生活需要被全心照顾。祂也光照我,让我知道我的眼睛总是看见我所没有的,我想要的总是比我的需要更多,我看不见祂是如此深爱着我。我很健康,我可以去跑步,去健身,我拥有好多好多别人所没有的东西。祂真的在四面圈上篱笆围护我和我的家,并我一切所有的。

 

而我也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完美,不够好,甚至其实在内心觉得自己真是糟糕透了,我并不值得被爱,所以我老是遭遇如此多的困苦艰难,这个谎言时常都环绕在我的心头使我总要绞尽脑汁去博得上帝的喜爱,如果我无法做到,我就害怕上帝会因此而惩罚我,我并不没有用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观点去认识我与上帝的”父子关系“。

 

那一刻上帝的提醒让我泪流满面,我想到约伯在艰难困苦当中,他仍然可以称颂耶和华;即使我们一无所有,祂仍然看我们为宝贵。在我们身上的苦难没有一个不是被祂允许的,每一个苦难的重量都是被量过的,每一个苦难都是在纠正调整我们的眼光。

 

祂是爱我,为我舍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在每一日献上感恩呢?我还有什么理由要去自怨自艾呢?我岂不是放胆无惧去享受祂同在的每一个当下呢。

 

想要用这一首诗歌作为文章的结束,希望可以提醒我自己,也可以鼓励到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新的一年让我们做一个有眼光的人。

 

《眼光》

-天韵诗歌-

不管天有多黑
星星还在夜里闪亮
不管夜有多长
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

不管山有多高
信心的歌把它踏在脚下
不管路有多远
心中有爱仍然可以走到云端

谁能跨过艰难
谁能飞越沮丧
谁能看见前面有梦可想
上帝的心看见希望
你的心里要有眼光

让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天父,谢谢祢透过约伯记第一章和第二章让我看见约伯对祢的敬畏,即使他面对无缘无故的苦难,他都没有弃掉祢。求祢赐我这样的心,也教导我调整自己的眼光,为自己所拥有的感恩,使我无论在顺境或逆境,都能持守对祢的信靠。以上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问题反思:

  1. 我们是否每天都为我们所拥有的感恩呢?你会如何向祂献上感恩?
  2. 当你在顺境或逆境时,你会如何敬畏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约伯记灵修 | 约伯记简介

 

作者:Paul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书卷简介

  1. 作者:

有关于约伯记的实际作者是谁,我们基本上无法得知。 根据犹太人的传统,本书是由摩西所写,或是由他改写的。 而如果我们从经文的内证来看,会发现约伯应该是生活在族长时期(亚伯拉罕的时期),甚至是早于此时期 ; 因此,越靠近族长时期似乎就越有可能是约伯记的作者。所以,有些认为约伯记的作者是在第一或是第二世纪的论点,就会稍显站立不住。但是,我们仍必须要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推论,却无法确认约伯记的作者是谁。

尽管我们对于约伯记作者的实际身份无法得知,但却可以透过经文对于作者有合宜的认识。我们无从得知他是否为以色列人,却能知道他的希伯来文造诣极高,是位智慧的学者,也是一位耶和华忠心的仆人。

 

  1. 写作日期:

由于难以推断约伯记的作者是谁,因此对于成书的日期确认也显得相当困难。根据经文的内证,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个可能时期:

  1. 族长时期。
  2. 所罗门时期。
  3. 主前第八、七世纪。
  4. 主前六世纪,耶利米先知的时期。
  5. 被掳之后。
  6. 玛可比时期,主要是在主前二世纪。

上述每一个时期都有其支持的学者,以及能够找到部分的经文内证 ; 但如果从整本约伯记来看,却都有其站不住脚之处。有鉴于在讨论作者的段落,笔者以为越靠近「族长时期」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会较认同安德生的看法:「约伯记可能是在摩西与以斯拉之间的任何时间写成」。 但无论如何,约伯记的成书日期并不影响我们去认识和理解这卷书的信息。如唐佑之所说:「写作日期并不重要,因为其中的信息是超时代的,可适切任何的时代」。

 

  • 主要文学类型:

约伯记的文学类型相当丰富且卓越,甚至对于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约伯记中,我们几乎能够看到所有旧约圣经的文学类型,像是:诗歌、咒诅诗、哀歌和智慧格言等等。 在本篇简介中,我们无法介绍所有在其中出现的文学类型 ; 因此,笔者只会简介其中一个主要的文学类型——智慧文学。

犹太人的希伯来圣经可以分成三大类: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卷 ; 而圣卷的头三卷书就是:诗篇、约伯记和箴言。我们可以合理地相信,犹太人之所以将这三卷书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共通的主题——智慧。而约伯记更是希伯来智慧的代表。 那么,约伯记是在探讨什么样的智慧?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认真地读完一遍约伯记,便能发现是面对苦难的智慧,以及谁比谁更有智慧的议题。而最终,我们能看到耶和华在旋风中的显现,使我们明白唯有「祂」才是那真正的「智慧」, 也唯有在祂里面才能找到面对苦难的真智慧。

 

神学主题

  1. 苦难

如果我们要从约伯记中找出一个神学主题,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是「苦难」。而这个问题,也是从古至今所有的智慧人都在思考的大哉问。也就是「人为什么要受苦」、「苦难从哪里来」、「为什么这些苦难会临到我身上」; 这些问题也是约伯和他的三位朋友在彼此辩论的——「人为什么受苦」。而当我们藉着约伯记里耶和华上帝与撒旦的对话 ; 约伯与他三位朋友之间的来回交锋 ; 约伯对上帝的呼求与祷告 ; 最后,耶和华上帝向约伯的显现 ; 我们便能开始学习用一个比这世界哲学更整全的图画来思考「苦难」的意义:就是约伯记并没有回答我们所有关于苦难的疑问,但却告诉我们在一切的苦难之上,有一位超越一切的上帝 ; 祂是那位全知全能的掌握万有的上帝,同时祂也是那位满有恩典、怜悯和慈爱的救赎主。

 

  1. 对上帝的认识

伴随着苦难的议题,在约伯记中另一个常被拿出来讨论的主题,就是:「上帝是否为公义的——也就是『神义论(theodicy)』的议题」。简单的介绍「神义论」所讨论的内容,即是当我们环顾这个被死亡和痛苦所主导的世界时,不禁会发问:「若真有一位上帝,那么祂是公义的吗?如果祂是公义的,为何会允许世上有这么多的苦难」?相信各位读者对此议题一点也不陌生 ; 因为,不管我们是抱持着什么样的信仰或是世界观,这都是我们必须要「诚实」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因真实苦难的来临,会脱去我们虚伪的面具。

而类似苦难的主题,在约伯记中似乎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神义论」的答案 ; 但透过约伯最后的回应,我们却有了不同的观点。在一切的苦难之后,约伯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约伯记42篇5-6节)」。约伯在遇见上帝之后的反应,让我们想起了旧约的另两位伟大的人物——约瑟和以赛亚。当以赛亚遇见这位全能的上帝时,他也呈现了类似约伯的反应(以赛亚书6章5节); 而约瑟在经历过一切的苦难后,他也真实地经历这位上帝,说出:「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世記 50章20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约伯记甚至是整个旧约圣经,都没有要直接告诉我们「上帝的公义」和「世界邪恶」之间张力的答案。反之,约伯和旧约的叙事让我们看到,苦难和邪恶会成为这位全能上帝手中的工具——使我们能够认识祂、经历祂和享受祂的平安,最终我们会在这邪恶的世界里屈膝敬拜祂,彰显祂的荣耀。

 

与新约关联

 

在约伯记中,苦难和上帝的公义这两条看似相斥的叙事线,在新约圣经中有了真正的交集。约伯是位义人,当他受苦时,他向上帝呼求公义 ; 而新约有一位比约伯更好的、那真正完美的义人——耶稣基督,祂一生完美地顺服律法,活出天父上帝的旨意,祂是真正无罪之人 ; 祂本该拥有的是公义的冠冕,但祂却为了彰显「上帝的公义」而「受苦」。因为祂在十字架上承担我们这群不公不义、本就该承受痛苦与上帝的愤怒之人的刑罚,彰显了上帝完美的公义。上帝允许约伯受苦,但却保存他的性命 ; 而上帝不只是允许耶稣基督受苦,更是让祂承受罪的工价乃是死,彰显了上帝完美的慈爱。

唯有耶稣才是那真正受苦无辜之人 ; 但祂却甘愿舍去祂自己(约伯并不甘愿),为的是让我们这群该死的罪人,得以在一切的患难中享受从天父上帝来的真平安 。 因为我们如今领受的不再是奴仆的心,乃是儿子的心,使得我们能在一切的艰困中呼叫:「阿爸父」(加拉太书4章6节)。

安德生说得好:「但耶稣却背负了所有人的罪孽。作为所有罪人的代替者,祂的苦难是惩罚性的,背负罪的死刑;它们也是以爱充分而真实地共享我们人类所有的光景,这爱将自己彻底投入苦难的熔炉中」。 如今这位救赎主耶稣基督祂已经复活了,祂长远活着为着属祂的人代求(希伯来书7章25节);  因此对于基督徒而言,所有的苦难之路都有耶稣基督藉着圣灵与我们同行,到那日我们必与祂一同得享超越约伯的荣耀(约伯记42章10-17节)。而唯有从耶稣基督受难和复活的亮光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约伯记的含义。

 

对于约伯记的应用

 

藉着约伯记,我们可以看到上帝直接否定了约伯三友的宿命论式的苦难观。也就是,过往在我们文化中很盛行的一种「机械式」的苦难观(因为我做了A得到苦难,或是我没做A得到苦难),这并不是圣经的苦难观。同样的,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提倡另一种正向思考式的苦难观 ; 就是强调苦难不是真的苦难,「换个角度想就没事」的思考模式,这也不是圣经的苦难观。因为透过约伯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苦难是如此的真实,因为罪是如此的真实,让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约伯的回应,是我们可以首先去思考的。因为从上帝的回应中,我们能够看到祂并没有责备约伯的询问和哀求,但是祂要约伯去观看祂所创造的世界,来思想上帝的伟大和超越。如同诗篇的作者一般,上帝并没有禁止我们来向祂呼求和哀痛 ; 但是上帝要将我们的眼目,从定睛在环境和这个世界的败坏上,转向祂荣耀的全能和慈爱。

而如今所有天父上帝的儿女们都拥有了比约伯更美的祝福和确据。因我们真实地看到我们的救赎主耶稣基督,祂为我们承担了我们永远无法承担的真正痛苦—上帝的忿怒。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现在的痛苦」中祂必与我们同在,将祂的平安和更美的应许赐给我们。所以,苦难对基督徒而言是真实的,是痛苦的,却也是有益的。我们可以享受在基督里那真实的平安 ; 我们也可以因着经历过苦难去安慰那些正在苦难中的人们(哥林多后书1章3-7节); 最终,如同基督的钉痕是祂的荣耀,我们这些与基督一同受苦之人,苦难也成为了我们的荣耀。

 

启示录 21章1-4节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装饰整齐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祂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做他们的上帝。 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参考书目:

安德生。《约伯记》。潘秋松译。丁道尔圣经注释。台北:校园出版社,2010。

朗文和狄拉德。《21世纪旧约导论》。刘良淑、黄业强和邬锡芬译。台北:校园出版社,2012。

唐佑之。《約伯記》。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书楼,2016。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